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针对山前高陡构造地质特征,提出了地层倾角测井自适应窗长交互式处理方法,建立了倾角测井地质构造解释模型,将这些方法和模型应用于山前高陡构造解释过程中,包括优化地震处理参数,井震结合精细构造解释以及山前地区地层对比,取得良好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
RMT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中中子测井是目前在套管井中评价储层含油饱和度的最有效办法.RMT是一种新型脉冲中子能谱测井仪.RMT具有多种测量模式,应用范围广.基于RMT不同测量模式下的测量原理,提出了相应的测井资料处理解释方法,建立了确定储层剩余油饱和度的数学模型.对现场实测资料的处理解释,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解释模型和处理方法实用可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生产测井是目前油井动态监测的主要手段,生产测井产液剖面解释方法是油井动态评价的关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出了AGA和L-M联合优化技术处理油水两相流产出剖面资料的方法.该方法以生产层段单元空间中流体的能量守恒为基础,根、据非线性加权最小二乘法原理和误差理论,以理论流体温度和温度计测量值的差值建立求最小值的目标函数,由...  相似文献   

4.
针对以往三维地震勘探中普遍存在的采集、处理和解释3个环节衔接不紧、相互脱节的问题,提出三维地震一体化勘探技术方法,即以模型化的观测系统设计、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和三维可视化解释为技术支撑,采集、处理、解释和综合地质研究几个技术环节互为依托,相互渗透、融合,提高三维地震的总体勘探精度.这套技术方法在泌阳凹陷二次三维地震勘探多个区块的应用均取得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5.
脉冲试井参数解释常用切线法、割线法、图版拟合法及参数匹配等方法,过程均是运用生产数据中的一些特殊点进行图版解释,存在数据利用率低、解释速度慢、拟合精度低等缺点.建立了有井筒存储和表皮效应的脉冲试井优化解释模型,结合非线性回归技术,提出有界信赖域优化分析方法求解模型中储能系数、流动系数、表皮因子、井筒存储系数等6项参数.拟合某油藏生产数据,得到拟合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6.49%,平均误差为2.98%.有界信赖域优化分析方法具有超线性拟合速度、自动拟合、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等特点,在解决多参数识别问题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叠前深度偏移在速度复杂或构造复杂地区的成像具有优势,目前已经成为地震数据处理领域的标准流程.对叠前偏移处理数据进行后续的解释主要有两种思路:时深转换到时间域进行解释、直接在深度域进行解释.在深度域进行解释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难点:褶积模型的适用性、井震标定的适用性以及深度校正问题.在前人研究和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深度域进行解释的方法,尽量适应目前解释系统、工作习惯、工作思路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钟兴水  高楚桥 《测井技术》1992,16(3):222-228
测井地层组分分析方法是在“优化解释方法”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而成的。地层组分分析程序具有不需计算迭代初始值、求得的解是目标函数的全局极小点、计算速度快等优点。通过实际资料处理,证明这种解释方法不仅能求解多种矿物的含量,而且其结果的精确性高于优化解释结果,完全可以代替优化解释程序,作为复杂岩性地层单井的精细分析程序。  相似文献   

8.
针对山地walk-away VSP资料采集、处理的特点,从优化采集参数、中高频静校正,速度模型建立及其合理性评价、波场分离、叠前偏移成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套资料采集、处理方法.通过对LG2井的walk-away VSP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获得了高质量的井旁成像剖面,准确标定了储层的位置,落实了礁滩的形态及大小,精细刻画了礁体内部的细节,表明文中所使用的山地walk-away VSP资料采集、处理解释技术可行,具备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王华  张雨顺 《测井技术》2021,45(4):345-356
在当前电子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测井资料的处理解释除了面临长期以来的多解性外,还面临着高端测井仪带来的数据量剧增、数据时效性要求更高的问题.并且油田公司和服务公司普遍用人紧张,使得这些问题变得更为突出.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的兴起,行业专家也逐渐开始探索机器学习方法在测井领域的应用.介绍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相关概念及其分类,并与基于物理模型的传统建模方法进行对比,简述了人工智能方法对于测井数据分析的适用性.多样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跳出传统岩石物理体积模型的假定限制,为测井资料处理解释带来了更大的函数空间,帮助测井资料处理解释人员以非线性方式从高维空间发掘知识.从2个发展较为系统的测井资料智能解释领域:常规测井资料岩相分类和参数反演中总结了相关智能解释算法的工作流程,这些智能解释算法可为相关任务节省大量时间,并提供定量化的不确定性分析以供从业人员参考.最后,从3个方面对测井资料智能解释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思考及展望:借助大量理论模型正演资料,机器学习方法或能替代数值模拟方法提升模拟资料的处理解释效率;开发结合高端测井资料(如成像测井资料)与常规测井曲线联合解释的智能解释流程,可更好地提升岩相分类及参数反演的效果;高效扩充开源数据集或结合无监督手段提升智能算法表现有利于智能方法的评价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我国煤储层普遍具有低含气饱和度、低渗透率、低储层压力和低资源丰度等"四低"特点,煤层气测试获取资料的解释理论与试采结果的符合率较低。针对以上问题,开展煤层气试井与常规试井的异同点分析与评价,找出煤层气试井难点,结合煤层气地质特征,开展煤层气试井方法的适应性研究,探索适合煤层气的试井工艺;开展了影响煤层气试井因素的综合分析、研究,提出试井参数优化方法及操作规程,确保取准合格的煤层气试井资料;提出了适用于煤层气的三孔双渗试井解释模型和解释方法,提高了资料处理解释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在地震记录中的同-CDP道集内,有效波与干扰波在视速度、频率和振幅方面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相邻地震记录道的相似性及振幅级别的变化。因此,应该设法选择相关性最好、振幅差值最小及振幅平均值适中的地震记录道进行盈前同相叠加,以消除地震叠加剖面中存在的局部干扰,减少非相干记录道对有致信号的干涉,使叠加效应最佳;同时计算某一时刻记录的振幅平均值,并根据其大小对CDP道集中记录道的野值进行剔除,从而提高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减少们移“画弧”现象。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减少倍移“画弧”现象,而且在消除特殊的多次波方面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金强 《石油物探》2002,41(3):264-268
地震信号和随机噪声具有不同的极化特性,可以利用极化分析的方法压制地震记录上的随机噪声。以Samson(1973)提出的谱矩阵极化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复地震道技术给出最小极化度滤波方法。假设地震记录由有效信号和不相干随机噪声组成,由不相干随机噪声的复地震道构造协方差矩阵,将此协方差矩阵作为谱矩陈,根据不相干随机噪声的极化度最小这一准则,推导出最小极化度滤波方法的算子。该方法既可应用于三分量地震记录,也可用于单分量的地震记录。  相似文献   

13.
双平方根算子波场外推叠前偏移速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波场外推的叠前偏移具有较好的成像精度,但其成像精度又建立在精确的速度模型之上,利用叠前偏移对速度的敏感性来建立较好的速度模型是精确成像的重要保证。基于双平方根算子的波场外推,探讨了一种新的适应横向变速的叠前偏移速度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在共中心点一半偏移距域中进行波场外推,然后根据波场外推的结果建立速度能量图并拾取速度信息,这个过程可根据需要作若干次迭代。对该方法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并设计了点散射体的常速模型和变速模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具有适应横向变速和倾角变化及计算量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叠加速度随DMO速度的变化关系,构造一种适用于任意地质构造的速度分析方法,它克服了传统基于NMO双曲线的速度分析算法只适用于水平层状和速度横向不变介质的不足,与叠前偏移速度分析算法相比,本算法运算量小,占用计算机资源少,而且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5.
高精度转换波速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转换波速度分析在多波地震资料处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规转换波速度是先抽CCP道集 ,然后进行转换波分析 ,而抽CCP道集需要速度 ,转换速度分析的目的又是为了计算速度 ,因此常规转换波速度分析是一个迭代的过程。精确的无迭代分析方法在速度扫描过程中 ,根据转换波层位时间、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 ,动态地抽取相应层位的CCP道集和计算速度分析检测因子 ,来实现精确无迭代转换波速度分析。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直接由迭加速度估算是某一深度以上范围内的平均速度的算法。该算法基于修改了的均方根速度计算公式,并把多层介质简化成三层介质情况,根据某深层反射波的迭加速度,对该深度范围内的平均速度进行直接估算。  相似文献   

17.
根据波场延拓理论和模糊决策理论,本文介绍一种对于层状介质,利用地表 CMP 道集数据自动反演各层的层速度和双程旅行时的层速度反演方法。直接利用波场延拓层速度方法所获得的地下介质层速度与根据 VSP 资料计算所获得的层速度不太吻合,前者通常偏高。文中对影响波场延拓层速度精度的三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校正,校正后的波场延拓层速度结果与VSP 层速度结果吻合很好。用此法求取层速度的精度高,并具有较强的适应弱反射和抗干扰的能力,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由面波求表层横波速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用面波的谱分析法(SASW)及多道分析法(MASW)求取近地表横波速度剖面。对MASW的采集、处理、反演作了详细介绍。用雅可比矩阵分析了产生瑞雷波相速度的各参数的灵敏度,证明纵波速度、密度、厚度对相速度的影响较小,横波速度是主要因素。用加权最小二乘法、LM法和奇异值分解(SVD)求得反演公式,用模型和实例证明反演稳定,用井中数据核实精度可靠。  相似文献   

19.
VSP速度分析及动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弥补以往VSP速度求取的盲区,提出了井底下部地层速度分析的方法:在纵波下行初至时间已知的前提下,基于井源距与VSP反射波到达时间的时距方程进行井底下部地层速度求取和动校正。得到速度参数后,使用类似地面地震的数字动校正方法进行动校正。由于VSP射线路径不对称,所以反射点位置的计算是目的层精确成像的基础,在计算出反射点位置后,进行道集抽取、动校正和变叠加次数的叠加成像。通过对直井Walk-awayVSP(变偏移距VSP)纵波记录和实际资料的处理,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山地复杂构造地震成图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山地复杂构造地震成图过程中 ,采用不同的方法 ,由于其基本原理、剖面类别 (叠加、时间偏移和深度 )和作图参数 (基准面 ,静校速度、时深转换速度 )都不同 ,其构造形态和圈闭要素就会存在大的差异。文中着重分析了影响山地复杂构造地震成图精度的 3个重要参数 (基准面 ,静校速度 ,时深转换速度 ) ,比较了时间域和空间域成图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确认合理的作图基准面应为水平面 ,静校速度为目的层的vav,时深转换层速度为vnl。采用Vnlog层位控制法 ,进行由偏移时间剖面向深度剖面转换 ,是山地复杂构造地震成图的行之有效方法 ,它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和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