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后环孢素(CaA)与联苯双酯滴丸(BFD)合用时对CsA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肾移植术后(30±15)d,肝损伤患者40例,常规使用CaA 麦考酚吗乙酯(MMF) 泼尼松(Pred)抗排斥.当患者出现肝功能受损时开始服用BFD,首剂量为45 mg·d-1.待肝功能正常后,BFD进行梯度减药(由45 mg·d-1减至4.5 mg·d-1),减药间隔时间为15 d.BFD用药期间,CaA用量(6.5±1.0)ms·kg-1·d-1不变.肾移植患者在保肝治疗前,每次更改BFD用药方案前及停BFD 15 d后测定CsA血药浓度,并行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结果 40例肾移植患者保肝治疗前CsA血药浓度为(312.6±13)μg·L-1,服BFD首次剂量15 d后,CsA药浓度降至(158.3±14)μg·L-1;经1~4次递减BFD后,CsA血药浓度分别为(161.2±13)、(188.1±16)、(204.1±15)、(221.7±11)μg·L-1;停服BFD 15 d后CsA血药浓度为(258.4±13)μg·L-1.总胆红素(TB)由(30±5.0)μmol·L-1降至(17±3.0)μmol·L-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由(100±50)U·L-1降至(30±10)U·L-1,尿量、尿常规、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CsA与BFD合用,可导致CsA血药浓度下降.临床用药需注意监测,及时调整用药剂量,避免浓度过低,导致严重的移植肾排斥.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的使用及其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肾移植患者术后环孢素A(CsA)的使用及其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法)测定10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CsA谷浓度,并对其初期用药剂量,给药后至首次CsA谷浓度监测的间隔时间及CsA谷浓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9.60%的患者初期用药剂量为300-460mg.d^-1,76.47%的患者在用药后5-14d内进行了CsA谷浓度监测,64.04%的患者CsA谷浓度在150-400μg.L^-1之间。结论: 肾移植患者术后CsA的应用及CsA血药浓度监测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阐明盐酸小檗碱 (berberinechloride ,Ber)及其与环孢素A (cyclosporin ,CsA)合用对大鼠肝脏和小肠CYP3A1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 7组 :溶媒对照组、15 0mg·kg-1酮康唑组、10 0mg·kg-1Ber组、2 0 0mg·kg-1Ber组、4 5mg·kg-1CsA组、10 0mg·kg-1Ber 45mg·kg-1CsA组、2 0 0mg·kg-1Ber 45mg·kg-1CsA组 ,采用RT PCR和Westernblot等方法测定大鼠肝脏和小肠CYP3A1的表达水平。结果 :RT PCR结果显示 :灌胃给药 12d后 ,除了 10 0mg·kg-1Ber组外 ,其余各用药组对大鼠肝脏CYP3A1基因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Westernblot结果显示 :给药 6d后 ,2 0 0mg·kg-1Ber 45mg·kg-1CsA组对大鼠肝脏CYP3A1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给药 12d后 ,10 0mg·kg-1Ber 45mg·kg-1CsA ,2 0 0mg·kg-1Ber 45mg·kg-1CsA组对大鼠肝脏和小肠CYP3A1的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通过增强CsA对肝脏和小肠CYP3A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从而减少CsA在肝脏和小肠的代谢及消除 ,可能是Ber增加CsA血浓度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在临床中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对2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采用三联免疫抑制用药方案,并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CsA血药浓度监测,同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临床总结.结果 肾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的平均CsA血药浓度监测示:<1月为(341±53.7)ng/ml,1月为(309±49.4)ng/ml,3月为(286±46.1)ng/ml,6月为(237±41.5)ng/ml,1年为(218±39.3)ng/ml,>1年为(164±37.8)ng/ml.2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5例占19.23%.结论 肾移植术后实施CsA用药个体化方案,监测CsA血药浓度,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是指导临床医师调整给药方案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钙通道阻滞药硫氮唑酮(Dil)长期应用对肾移植受者环孢素A(CsA)用量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Dil用于67例服用CsA的肾移植受者,以同期59例肾移植受者为对照,调整2组CsA血药浓度在治疗窗范围内,观察2组用药后36mo内CsA用量以及血肌酐变化。结果:术后第12、24、36moDil组每例CsA用量较对照组同期平均少14353、9656、7817mg;术后12mo内2组血肌酐无显著性差异,以后对照组血肌酐水平上升较快,术后18mo~36mo,Dil组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长期应用Dil不仅可明显减少肾移植受者的CsA用量,而且可以改善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合用盐酸小檗碱对环孢素A人体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合用盐酸小檗碱(Ber)对肾移植受者和健康受试者环孢素A(CsA)药动学的影响,以分析两药相互作用发生的部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12例健康受试者和6例肾移植术后1个月的患者在个体CsA剂量不变的前提下,改变给药途径、两药同时或分开服用和改变合用频率等条件,按时间点采集血样,用FPIA法测定全血CsA浓度,并计算出药动学参数.结果:肾移植受者合用Ber和CsA后,CsA的AUC平均增加(34.5±17.8)%;口服6mg·kg-1CsA和Ber 0.3g,bid,末次两药分开服用的健康受试者平均AUC没有增加;口服3mg·kg-1CsA和Ber 0.3g,bid,末次两药同时服用的健康受试者平均AUC增加(19.2±10.4)%;静注3mg·kg-1CsA和口服Ber 0.3g,bid的健康受试者平均AUC减少(16.0±7.2)%.结论:两药必须同时服用方可发生相互作用,只有两药均在肠道时,CsA的吸收才会增加,提示肠道可能是Ber影响CsA吸收的作用部位之一,Ber可能增加CsA的吸收或减少肠代谢.Ber与CsA同时口服可增加CsA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老年与中青年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血药浓度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CsA )血药浓度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查阅242例肾移植患者病历资料及移植后CsA血药浓度监测值,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18a~60a ,218例)及老年组(>60a ,24例) ,比较不同时期2组患者的血药浓度值。结果:在口服CsA剂量接近的情况下,术后<1mo、1mo~3mo、3mo~6mo、1y~2y4个时间段内,老年组CsA血药浓度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 05或P<0. 01)。结论:应监测老年肾移植患者CsA血药浓度,以防止CsA致肝、肾中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监测肾移植患者环孢素(CsA)血药浓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58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口服CsA达稳态时,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其全血CsA浓度。结果:随着移植肾存活时间的延长,CsA治疗浓度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每个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都不尽相同。监测CsA血药浓度时必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正确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肾移植(RT)术后患者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1医院的7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357例次CsA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并对其CsA谷浓度(C0)、术后时间、性别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357例次CsA血药浓度监测中,88.8%达到有效血药浓度(100~400μg/L),6.4%低于有效血药浓度(<100μg/L),4.8%高于有效血药浓度(>400μg/L)。CsA血药浓度和服药剂量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且个体差异较大。术后24个月,男女两组血药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由于环孢素A不良反应大,治疗窗范围窄,因此应定期监测CsA血药浓度并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对于提高肾移植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降低其毒性和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后CsA血药浓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孢素A(cyclosporine,CsA)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止肝、肾、骨髓等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该药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个体差异大,具有较强的肝、肾毒性,所以,应用时要密切监测其血药浓度,及时地调整剂量以防止发生肾中毒或排斥反应。本文收集了2003年6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330例次CsA血药浓度数据加以分析,供临床用药参考。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肾移植受者手术后来我实验室监测CsA血药浓度的患者,年龄20~69岁,共监测330例次,男222例次,女108例次。1例CsA血药浓度很高,经查,上午于服药后40mi…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肾移植受者应用霉酚酸酯(MMF)与硫唑嘌呤(Aza)的临床疗效.方法:肾移植术后患者86例随机分为MMF组,即用环孢素(CsA)加MMF、泼尼松(Pred)三联用药方案者40例;Aza组为CsA加Aza、Pred三联用药方案者46例;定期监测其肝肾功能、CsA全血浓度等,观察时间为1 a.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基本相同,但MMF组患者血肌酐(Cr)值显著低于Aza组,差异有显著性,;MMF组的CsA用量及其血药浓度也显著低于Aza组;MMF对急慢性排斥反应效果较Aza好;两组患者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Aza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于MMF组.结论:含MMF的三联用药更有利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和降低肝肾毒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长期存活的肾移植术后患者环孢素 A(CsA)的治疗窗.方法:将已存活4a以上的39例肾移植患者763个血浓谷值按术后时间分为7组,按肝肾功能指标分为3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肾移植患者的全血CsA谷值(多克隆)维持浓度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肾移植患者各个时期CsA较适宜的治疗窗为:450~600ng/ml(0~6mo),400~550 ng/ml(6~12mo),350~500 ng/ml(1~3a),300~450ng/ml(3~5a),250~40Ong/ml(5~7a).结论:肾移植患者的全血CsA谷值维持浓度随术后时间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是肾移植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属继发性糖尿病,与抗排斥药物使用有关。本文报告1992年4月至1997年12月共13例PTDM诊治的有关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就发病情况、发病机制及诊治等问题进行相应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肾移植患者共76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1例,年龄21~68岁,平均(38±11)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74例,多囊肾尿毒症2例。术前体重都在标准的20%以内,手术按常规进行,术后抗排斥药物为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泼尼松三联用药,用药过程中定期测定血CsA浓度。如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再加用A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在不同时期内环孢素A(CsA)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FPIA)法,对肾移植受者进行常规CsA血药浓度监测;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对76例受者632人次的有效血药浓度和伍用药物对血药浓度影响进行分析.结果:CsA在肾移植术后<1月、1~3月、3~6月、6~12月、1年以上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分别为220~480,200~360,120~320,100~280,100~250 ng/mL.伍用药物酮康唑、黄连素、硝苯地平、联苯双酯等对CsA的血药浓度有影响,且与临床症状呈正相关.结论: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伍用药物情况具体分析,调整给药方案,将CsA血药浓度控制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可有效避免毒性反应和排异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霉酚酸酯在肾移植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监测肾移植术后患者环孢霉素A(CsA)的全血浓度,探讨CsA在霉酚酸酯(MMF)参与的三联免疫抑制用药方案中的理想治疗窗.方法 用特异性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CsA全血浓度.依术后时间及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的不同分组,并对CsA治疗窗进行比较.结果 MMF方案中CsA在肾移植术后<1mon、1~3mon、3~6mon的理想治疗窗分别为150~300μg·L~(-1)120~260μg·L~(-1)和100~225μg·L(-1).结论 MMF方案优于经典方案,可安全、有效预防移植术后的排异和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维族与汉族肾移植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监测肾移植后维族与汉族CsA全血浓度,比较不同时期维族与汉族肾移植患者之间CsA全血浓度的差别,为CsA临床用药个体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354例次维族与汉族患者肾移植后CsA全血谷浓度进行监测,按不同时间与族别分别比较。结果 CsA在肾移植后小于1 mon、1~3 mon、4~6 mon、7~12 mon、13~24 mon、大于24 mon全血谷浓度维吾尔族为(549±166)、(475±87)、(411±96)、(370±51)、(352±91)、(257±111) μg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监测肾移植后病人环孢素A(CsA)全血浓度 ,提出CsA在三联免疫抑制用药方案中的理想治疗窗。方法用特异性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CsA全血浓度 ,对521例病人监测3275次 ,按术后时间及临床表现分组比较。结果肾移植后<1 ,、1~3、3~6、6~12个月、1~2和>2年的CsA全血谷浓度的理想治疗窗应分别为250~450、200~400、150~300、100~250、100~200和100~180μg/L。结论CsA全血浓度在上述范围内 ,中毒反应和排异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与血清胱抑素C(CysC)和血清肌酐(Scr)的相关性。方法:118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肾功能稳定(肌酐清除率>40 ml/min),其中男性60例,女性58例,共监测307例次。术后同时监测CsA血药浓度、CysC值和Scr。结果: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CsA血药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CysC的均值高于正常参考范围,而Scr值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术后不同时间段组、不同药物浓度组的CsA血药浓度与CysC和Scr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肾移植术后CsA血药浓度的高低,不影响CysC、Scr对移植肾功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术后患者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或治疗移植物排斥反应,环孢素(CsA)是器官移植受者普遍应用的免疫抑制药之一.肾移植术后患者服用CsA达稳态后,服药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其CsA的血药浓度应当差别很小,但实际监测中发现患者CsA的血药浓度与预期结果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口服国产环孢素A(CsA)软胶囊后治疗药物监测的适宜指标。方法:采集10例肾移植术后稳定期患者口服国产CsA软胶囊后12h内不同时间点的血样,以单克隆荧光偏振免疫(mFPIA)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各采样点CsA浓度与AUC0~12和AUC0~4的相关系数,考察相关系数间的差异性。结果:除0.5、0.75h外,其余各时间点与0h的相关系数两两间检验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稳定期口服国产CsA软胶囊患者,谷浓度(c0)仍然可以作为适宜的治疗药物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