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的沉积微相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鲁平  首皓  赵晓龙  李平 《测井技术》2009,33(4):379-383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FMI)可提供井筒周嗣清晰、直观的岩层图像.在沉积微相分析中.用岩心资料和常规测井资料对FMI测井图像标定后进行沉积模式识别,能增加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以往用FMI测井图像沉积微相分析时,需要大量人工参与,解释效率低.基于计算机图形学算法与神经网络分类器原理,提出了一种直接由FMI图像自动识别沉积微相的方法,与传统沉积微相识别方法相比提高了解释效率并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预.实践表明用该方法识别沉积微相,可靠性和识别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陕甘宁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测井-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陕甘宁盆地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 ,在关键井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研究各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湖泊三角洲相各种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模式 ,实现了单井剖面沉积微相的自动连续识别与解释 ;并在单井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了多井平面解释。应用所开发的软件对长庆油田实际钻井资料进行了处理 ,其结果与地质认识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多元统计方法自动识别沉积微相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关键井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从测井资料中提取反映各种沉积同相的测井特征参数,并应用一套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各种沉积微相的判别模型,实现了根据测井资料用计算机对吉剖面地层进行自动连续的沉积微相识别,并根据单井相分析结果可研究多井剖面地层的各种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4.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特低渗透非均质储层识别有利沉积微相与边缘相分辨率低的特点,基于GGY油田长6有利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和过渡相分流河道侧翼微相成因标志与测井响应特征关系的分析,阐明了水动力作用下的沉积环境变化对岩石的物理性质的变化起着控制性作用,可利用测井多参数指示沉积能量变化反馈有利沉积微相与边缘相的变化特征。通过沉积成因标志划分的不同类型沉积微相测井响应参数及其敏感性的综合分析结果建立了该区特低渗透储层沉积微相测井多参数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理论及其相关分析技术实现了沉积微相向测井相定量化转换模型,提升了测井定量评价沉积微相的能力,可有效避免利用砂层厚度或砂地比评价划分沉积微相带来的失误。采用优势相原则,确定该区长621期由北东向南西三角洲前缘有利沉积成因单元储集砂体叠置连片发育的规模、范围及非均质性特征,为特低渗透油藏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利目标和井区。  相似文献   

5.
曲流河环境沉积微相和测井相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钻井过程中,取心及岩屑录井资料都十分有限,以往通过岩心观察或者综合分析岩屑录井资料来进行岩性和沉积环境研究的方法受到很大限制,而利用各种测井资料所提供的丰富信息来进行沉积相研究已成为发展趋势。通过研究曲流河沉积相中各沉积微相的特征及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提取各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相特征参数,建立曲流河沉积环境的各沉积微相的测井相模式及特征参数样本,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反馈学习,获得一套适合研究区曲流河沉积微相的判别系数,并对其他实际测井资料进行沉积微相自动识别,所得结果与地质专家解释结果吻合率在84%以上,效果显著。由此表明在油气勘探进程中采用该方法进行沉积微相自动识别是切实可行的,可大大提高储层解释的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6.
陕甘宁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测井-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陕甘宁盆地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关键井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各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湖泊三角洲相各种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模型。实现了单井剖面沉积微相的自动连续识别与解释;并在单井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了多井平面解释。应用所开发的软件对长庆油田实际钻井资料进行了处理,其结果与地质认识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沉积微相是沉积体系中最基本的沉积单元,而它的沉积特征可以通过测井曲线来反映。在关键井岩心研究的基础上,从测井响应曲线中提取有用的特征参数,建立一种三角洲测井沉积微相模式。比照测井区的测井曲线特征,进而划分判定三角洲沉积微相。文中主要介绍用SP(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和SHDT(地层倾角)测井的特征进行微相识别。很多油田应用该方法在识别沉积微相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吐哈盆地红台气田测井相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吐哈盆地红台气田测井反映特征独特,曲线形态指相意义不明确等问题,综合应用测井和地质信息,将测井电性参数、岩心资料以及关键井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相结合,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吐哈盆地红台气田电性-岩性、电性-沉积微相判别模型,在Carbonsoft IhiellExplore平台上编制了岩性和沉积微相判别程序,从而实现了地层岩性的测井自动识别和沉积微相的人机交互识别.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质构造背景及沉积环境下的地层具有不同的岩电特征,选择能够反映研究区岩性、沉积微相特征的电性参数,建立岩电映射关系是测井相研究的关键,在区域沉积模式及其演化特征的约束下人机交互分析是更为合理的测井相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灰色理论在划分测井沉积微相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测井环境与测井响应特征的相关分析出发,利用多种测井与非测井信息。采用灰色关联技术,研究电相与沉积微相的关系,从而达到划分测井沉积微相的目的。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利用灰色关联法对各种岩相剖面的测井沉积微相进行了实际应用,判释精度达到了90%以上。表示灰色关联法在测井沉积微相划分中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为地质沉积环境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用Bayes判别法定量识别沉积微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雍世和  文政 《测井技术》1995,19(1):22-27
利用多种测井曲线提取反映沉积微相的若干参数。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与Bayes判别分析方法建立埕岛油田馆上段地层的测井-沉积微相数值模型,开发出连续识别钻井剖面地层沉积微相的软件。实际测井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用此法识别沉积微相与地质划分的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储层沉积微相带自动跟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沉积微相带自动跟踪是在井间地层划分、对比和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确定沉积微相分布、微相带边界和绘制沉积相带图的方法,主要包括井位坐标变换、网格化、插值、叠置、边界搜索及绘制沉积微相带图等步骤。该方法的关键步骤是采用蠕虫插值法和空间插值法,以确定呈带状和片状分布的各种沉积微相,通过网格叠加把这些沉积微相分布结果叠加起来形成最终的沉积微相分布图。蠕虫插值法不同于常规插值法,是根据地质规律模拟人对带状分布的沉积微相分析的一种智能方法。根据这一原理所开发的微相带跟踪系统软件(MFBTS-Micro Facies Belt Tracing System)能够快速分析和跟踪沉积微相及储层的分布。该方法已初步应用到松辽盆地葡萄花油田,由MFBTS软件所产生的结果图与人工绘制的沉积微相带图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储层物性参数建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储层随机建模主要分三步:构造建模,沉积微相建模,物性参数建模,其中物性参数的建模需要沉积微相模拟的结果来控制。沉积微相控制下物性参数建模的方法是,首先利用顺序指示模拟建立沉积微相约三维模型,然后按沉积微相类型分别采用顺序高斯模拟对其物性参数进行模拟,最后根据沉积微相模拟结果进行合并,得到相控下的储层物性参数模型。在实例中对比了相控下物性参数模拟与直接物性参数模拟的结果,结果表明前者更合理一些。  相似文献   

13.
NNW 油田油藏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合理的划分微相类型及给定微相边界值是该区沉积微相研究的关键。在分析传统沉积微相研究方法基础之上,利用优势相分析及离散图方法来划分微相类型及确定微相边界,结果认为长3储层可以划分为分流河道与河道间两种沉积微相,0.5作为长31、长32与长33三个沉积单元的沉积微相边界值较为合理,最后编制了研究区沉积微相平面图。与实际生产对比,微相划分结果较好地印证了研究区生产状况,也验证了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相控参数场方法模拟储层参数场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采用相控参数场方法模拟储层参数平面分布的方法,探讨了相控参数场的基本原理。在充分考虑沉积微相的基础上,利用沉积微相的模拟结果进行参数场的模拟,解决了沉积微相模拟与序贯高斯模拟之间的耦合问题,可以直接应用微相模拟的结果来处理储层参数的分布问题,充分利用了微相对参数分布的控制作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模拟结果在预测储层平面非均质性方面大大优于克里格估计。  相似文献   

15.
以辽河油田龙10块沙三段下亚段为例,结合开发中后期密井网条件下对宽度、厚度和体积分数等各沉积微相参数的认识,利用波阻抗与沉积微相之间的概率关系,应用序贯指示同位协同模拟算法,建立了储层沉积微相模型。实践结果证实,该方法能够对相变较快的陆相储层井间沉积微相的不确定性进行表征,提高模型预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谱分解技术对原始地震数据体进行相应的数学变换可得到调谐体、时频体和单频体(振幅体和相位体), 进而通过对调谐体、时频体和单频体的解释得到对目标体的地质认识。本文应用最大熵法定量求取储层厚度, 并对误差进行分析,同时运用频率扫描方法定性预测储层厚度变化,并利用广义S变换方法和交会融合预测沉积微相。首先,通过多井对比, 分析测井相和砂体厚度; 然后通过井震结合, 分析各井对应井段的薄层砂岩振幅调谐体, 确定合理的调谐频率, 并对砂体厚度进行分析; 再通过建立响应频率、砂体厚度与沉积微相之间的交会关系, 在测井微相约束下预测沉积微相。应用结果证实,谱分解技术结合井资料可直观地反映河道砂体储层厚度分布和沉积微相区带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以绥中36-1油田I期为例,首先,利用以精细地质建模为目的的地震、测井和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与建模方法,合理划分模拟单元;依据单井微相的解释成果,结合三角洲前缘亚相各沉积微相平面的组合关系,编制各沉积单元的沉积微相平面图,作为三维沉积微相模拟的趋势约束条件;建立沉积微相三维模型。其次,依据相控建模思路及各微相物性参数的分布特征,采用相控方法建立三维孔隙度模型。最后,采用相控加孔隙度协模拟的方法建立渗透率三维模型。老井及新钻调整井的生产动态资料表明,以地质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生产动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传统沉积微相研究尺度通常为三级层序,不适合储层级别的研究。 三相融合(古地貌、地震属性和砂地比)沉积微相分析方法可以刻画薄互层储层的分布情况。 首先,在单井高频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利用分频技术获得高频分频剖面;然后,在高频分频剖面上利用井-震结合追踪高频层序界面,建立高频层序格架,并在古地貌控制下对地震属性进行优选和分析;最后,结合井点砂地比图编制沉积微相图。 沉积微相边界由优选的地震属性指示的边界控制,微相内部结构变化依据砂地比等值线勾画。 运用该方法得到的沉积微相图同时具备了外形和内部结构,比传统的沉积相模式图更精准,在指示有利储层可能发育部位的同时,还可进一步指示“甜点”区的位置。 这种半定量的沉积微相分析方法,提高了有利储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根据渤海J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挖潜的研究目标,对J油田进行了储层精细表征。为了降低沉积相研究中的不确定性,综合井资料、地震资料和动态认识进行动静结合的沉积微相分析,确定各单砂层沉积微相分布特征;采用基于目标的沉积相模拟方法表征各微相砂体间的接触关系,并基于此建立油田的三维地质模型;提出了基于沉积微相研究的砂体定量化表征方法,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河流-三角洲储层沉积微相的模糊识别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针对河流一三角洲储层沉积微相划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模糊推理神经网络的判别方法。该模型可同时处理油田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定性专家经验和反映油层沉积微相变化的定量数据。根据取心井分析资料和专家解释结果确定区块沉积微相类型,建立标准模式库,判别待识别小层的沉积微相类型。同时可较好解决过渡性沉积微相在识别中存在的多解性问题。通过对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23口井的实际资料处理,其符合率达到8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