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国槐(Sophora japonica L.)米中的酚酸类成分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国槐米70%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3,4-二羟基苯甲酸(1)、原儿茶酸甲酯(2)、没食子酸(3)、4-甲氧基-3,5-羟基苯甲酸(4)、枸橼苦素(5)。[结论]2、3、5为从槐属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毛冬青为冬青属植物毛冬青I lex pubescensHook.et A rn的干燥根,具有活血通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的功效,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或中心视网膜炎、喉头水肿、扁桃体炎、痢疾,外治烧、烫伤等[1]。毛冬青主要含黄酮类成分、酚类成分、香豆素类、二萜类成分等[2]。毛冬青滴丸是在《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W S-11512(ZD-1512)-2002]毛冬青片的基础上研制而成。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毛冬青滴丸中原儿茶酸,为开发研究该剂型新药提供依据。1仪器与试药A g 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系列(美国);Sartor…  相似文献   

3.
四季青为冬青科植物冬青 Ilex purpurea Has-sk.的干燥叶 ,味苦、梁 ,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收敛生肌、凉血消肿的功效 ,用于肺炎、急性咽喉炎症、痢疾、胆道感染、外治烧伤、下肢溃疡、皮炎、湿疹、手脚皲裂等 [1] 。其主要含有机酚酸、三萜及其皂苷、鞣质、黄酮苷、糖类及挥发油等 [2 ] 。但到目前为止 ,有关四季青叶中挥发油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在对四季青叶中活性成分及其质量标准研究中 ,为进一步寻找和确证有效活性成分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GC- MS)对四季青叶中挥发油进行了分析研究。1 实验部分1 .1 仪器与实验条件1 …  相似文献   

4.
丹参为唇型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是许多制剂的原料。其中的酚酸类成分是水溶性主要有效部位,具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溶纤及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1],是丹参活血化瘀的主要活性成分。该类化合物主要有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参素、丹酚酸A,B,C、迷迭香酸等[2~4]。以往的精制主要采用水提醇沉法,总酚酸的量低;也有报道用大孔树脂分离丹参中的水溶性成分[5],但只是用原儿茶醛和丹参素为指标,缺乏对总成分和分离条件的系统研究。本实验采用大孔吸附树…  相似文献   

5.
银杏酚酸 ( ginkgolic acids)存在于银杏外种皮、果肉和叶中 ,属漆树酸类化合物 ,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过敏、抑菌、防治病虫害和日化用品添加剂等功效 [1,2 ]。从 2 0世纪 60年代就已经有银杏酚酸的分离提取方法的报道。Gellerman[3]利用氯仿和甲醇浸提 ,用硅胶柱层析分离银杏酚酸 ;Itokawa[4 ] 将银杏外种皮用甲醇浸提 ,再经硅胶柱和 ODS柱得 3种酸性成分 ;Irie[5] 使用正己烷浸提银杏叶 ,然后经硅胶柱和 Sephades LH- 2 0分离 ,用高效液相制备柱制备银杏酚酸。这些方法普遍存在所需溶剂、设备昂贵 ,方法烦琐的缺点 ,且无法对银杏酚酸…  相似文献   

6.
密叶新木姜Neolitsea confertifolia(Hemsl.)Merr.为樟科新木姜子属Neolitsea Merr.植物,主要分布于江西、广东、湖北、贵州等地[1].具有散寒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民间常用其根治疗脘腹冷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痛经及食积气胀等疾病.对该属其他种植物,中国台湾省及国外曾分离得到了挥发油类、生物碱类、萜类、甾体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类等化合物[2,3],但到目前为止,有关密叶新木姜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笔者曾对密叶新木姜叶[4]、茎[4,5]和果实[6]部位进行过挥发性成分研究,对根部非挥发性成分也进行过较系统的研究,为了全面比较密叶新木姜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也为进一步寻找和明确有效活性成分,笔者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密叶新木姜根部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飞龙掌血为芸香科飞龙掌血属植物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 (L.) Lam.]的根或根皮,是中国传统民族药.从飞龙掌血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包括香豆素类、生物碱类、三萜类、黄酮类、酚酸类、木脂素类、甾类和脂肪酸等.定量分析研究指标成分包括总内酯、总黄酮、总生物碱、香豆素和生物碱单体成分.本文就飞龙掌血的化学成分研究以及定量分析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飞龙掌血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白鲜皮中的脂肪酸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鲜皮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脂肪酸类单体成分,分别为亚油酸(1)、1-O-linoleoyl-glycerol(2)、油酸(3)、棕榈酸(4)、α-棕榈酸单甘油酯(5)。[结论]化合物2为首次从白鲜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千屈菜系千屈菜科植物LythrumsalicariaL.(我校中草药教研室鉴定)。具有治疗痢疾、血崩、溃疡之功效,业有抗疟、抑菌、镇痛、消灭、促血凝和降血糖活性[1]。为寻找活性成分,我们对千屈菜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千屈菜属植物曾有人报道合有皂试、酚酸等成分(2),但该品种的化学成分报道甚少。今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4种结晶性成分,经理化常数测定,光谱数据分析和与文献对照,确定晶Ⅰ为β-谷甾醇,晶Ⅱ为齐墩果酸,晶互为然果酸,晶N为白样脂酸,以上4种成分在该植物中系首次报道。不犯改和分局千屈菜植物全食7009,工业用乙醇…  相似文献   

10.
中药丹参药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中药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为齿形科植物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1],能显著增加冠脉流量[2]。由于它所显示出来的这些疗效,使它成为许多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的一个重要成分。对它的药理研究也越来越深入。1丹参药材中有效成分的研究目前一般认为,丹参中具有活血化淤活性的有效部位有两类:脂溶性丹参酮类和水溶性丹参酚酸类。1.1脂溶性丹参酮类包括丹参酮ⅡA ,隐丹参酮,丹参酮Ⅱ,去氢丹参酮Ⅱ等成分。药理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3],抗血栓作用[4]和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通过钙拮抗作用减少或抑制异丙基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肌线粒体钙超载,从而起到保护线粒体和心肌细胞因遭受高钙冲击而致细胞坏死作用,并能促进缺血心肌ATP的合成[5]。体内药代动力学实验表明静注隐丹参酮在猪体内分布较快,较广,消除较快,并可迅速代谢为丹参酮ⅡA[6]。1.2水溶性丹参酚酸类包括丹酚酸A -C、迷迭香酸及其甲脂、丹参素、原儿茶醛和原儿茶酸等成分。药理研究表明丹参酚酸类成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7],抗血栓形成作用[8],改善微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四季青酚酸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刺五加注射液 (Ci Wu Jia injection)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暂短性脑缺血 ,脑血栓 ,脑栓塞等 ,亦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重症神经衰弱和更年期综合症等。由于中草药注射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未知因素 ,更需在终产品的细菌内毒素控制方面进行监控 ,但现今一些中草药注射液在《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仍未收载 ,多数收载在省级药品标准 ,甚至企业标准内 ,而其热原检查项只是部分有收载 ,有些甚至不设此项检查 ,造成质量控制与产品使用之间脱节 ,在药物配伍使用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对于这类天然药物注射液用动态比浊法鲎试验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苦丁茶老叶中熊果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SPE-HPLC法,以1 mL OASISR HLB Cartridge固相萃取小柱对样品进行提取分离;色谱柱为Nova-Pak C18 柱(3.9 mm×150 mm,4 μm);以甲醇-水-磷酸(体积比85:15:0.1)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30 ℃.结果 测定组分熊果酸与其他组分的色谱峰达到基线分离;熊果酸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5%,RSD=0.64%.结论 本方法 可有效减少杂质干扰,结果 准确可靠,并且有利于色谱柱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不同加工方法对枸骨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对不同加工方法的枸骨叶甲醇提取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熊果酸在55~5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齐墩果酸在35~3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晒干和阴干的样品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45%,0.31%和1.43%,0.30%。结论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准确度高,为枸骨叶的合理加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猫儿刺Ilex pernyi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及半制备RP-HPLC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光谱数据并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果从猫儿刺的干燥叶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6RS)-(Z)-2,6-dimethyl-2,7-octadiene-1,6-diol(Ⅱ)、(6RS)-(E)-2,6-dimethyl-2,7-octadiene-1,6-diol(Ⅲ)、8-hydroxypinoresinol(Ⅳ)、( )-fraxiresinol(Ⅴ)、blumenol A(Ⅵ)、胡萝卜苷(Ⅶ)、3,5-二咖啡酰奎宁酸丁酯(Ⅷ)、4、5-二咖啡酰奎宁酸丁酯(Ⅸ)。结论该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猫儿刺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猫儿刺[Ilex pernyi Franch.(I.P.)]和龙里冬青[Ilex dunniana Levl.(I.D.)]2种植物干燥枝叶的乙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抗炎、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动物,考察2种提取物的急性毒性;用经典的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肉芽肿方法考察了2种植物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并以DPPH(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实验评价2种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功效。结果急性毒性实验显示,当给予提取物剂量高达5 000 mg/kg时,仍没有小鼠出现死亡或中毒反应。在小鼠耳肿胀实验中,2种提取物高(1 200 mg/kg)、中(600 mg/kg)、低(300 mg/kg)剂量组均显示了一定的抗炎作用,且抗炎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在慢性炎症实验中,大鼠肉芽肿模型的高(960 mg/kg)、中(480 mg/kg)、低(240 mg/kg)剂量组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在自由基清除实验中,猫儿刺(I.P.)和龙里冬青(I.D.)都显示了较好的自由基清除功效,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50分别为13.66μg/mL(I.P.)和13.48μg/mL(I.D.),阳性对照维生素C(Vc)的IC50为6.10μg/mL;对羟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50分别为0.51 mg/mL(I.P.)和0.78 mg/mL(I.D.),Vc的IC50为0.03 mg/mL。结论 I.P.和I.D.的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和较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苦丁茶中熊果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丁茶中熊果酸含量,色谱柱:Diam onsil C18(4.6×250m 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92∶8);流速:1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20nm。结果熊果酸在0.82~4.1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2%,RSD=1.3%(n=5),苦丁茶嫩叶中熊果酸的含量为5.93mg/g,老叶中的含量为12.74mg/g。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苦丁茶质量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四种冬青属药材中总皂苷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四种冬青属药材(毛冬青、岗梅、救必应、苦丁茶)中总皂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超声法提取总皂苷,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论 用该法测定总皂苷含量,简便快速,而且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8.
岗梅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岗梅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岗梅根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Ⅰ)、β-谷甾醇(Ⅱ)、松柏醛(Ⅲ)、毛冬青酸(Ⅳ)、胡萝卜苷(Ⅴ)和3-O-α-L-阿拉伯吡喃糖基-19α-羟基-乌苏酸(Ⅵ).结...  相似文献   

19.
大叶冬青降血脂作用及多糖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叶冬青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血脂小鼠血脂含量的影响.同时测定大叶冬青多糖含量.方珐:苯酚一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测定喂食大叶冬青提取物后高血脂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结果:大叶冬青多糖含量为1.19%(n=3,RSD=8.52%).1.2 g/kg大叶冬青提...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丁香苷、具栖冬青苷和铁冬青酸为对照建立救必应药材主要有效成分的高效薄层指纹图谱,分析比较取自救必应不同部位和不同横切面厚度的茎皮的指纹图谱,并与较易与之混淆的同属药用植物毛冬青及岗梅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硅胶GF254高效预制薄层板,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甲酸(体积比8∶24∶5∶2∶2)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后获得薄层荧光色谱指纹图谱,经指纹图谱系统解决方案软件(ChromafingerTM)生成共有模式,并进行相似度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救必应薄层荧光色谱指纹图谱由11条特征荧光斑条组成。将荧光色谱图像与轮廓扫描图谱结合分析,建立了救必应指纹图谱模式。结论救必应不同药用部位之间、不同厚度药材之间及与其同属药用植物之间指纹图谱差异均较大,应加以区别,不可混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