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居环境演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人居环境作为人类栖息地,随着人类活动影响范围和强度的增加,人居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人居环境演变过程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梳理了近20 年来关于人居环境演变的相关研究理论与方法,从人居环境演变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演变机制探析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评述了国内外的研究动向.总体而言,人居环境研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集成研究的特点,在数据获取、演变过程的研究上更多地采用了现代化技术和模拟分析方法,但学术界对人居环境的内涵、演变机制解析等仍然存在着分歧.与国外研究相比,中国人居环境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内容限于人居环境评价,对人居环境演变机理涉及较少,且研究数据和方法较为单一.最后本文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全新世内蒙古自然环境演变及其特点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根据内蒙古东、中、西部沙地、内陆湖、冰缘现象的发育与演变,讨论了全新世以来内蒙古环境演变过程,提出了对全新世中期沙漠化的形成环境、全新世环境演变特点及对现代环境影响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李开封  朱诚 《地理学报》2013,68(1):137-139
为推动海峡两岸地貌与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加强相互交流与合作, 由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文学院和上海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2012 年地貌与第四纪环境演变教育研讨会”于2012 年11 月22 日至24 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议题是:海峡两岸高校及科研院所地貌与第四纪环境演变的教育与普及、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中华文明探源、地貌与地表过程、资源环境保育与治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新书介绍     
秦大河主编的《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综合卷: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综合报告。由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书中综合论述了中国西部的气候变化、环境变化、环境演变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水资源问题、人类活动影响、未来50年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河流阶地的形成、演变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河流阶地是河流地貌演变的历史产物, 它记录了河流演变过程中的有关环境变化信息, 是剖析河流历史演变的关键地貌体。本文从河流阶地的地貌特征、形成原因、环境响应和有关测 年技术等方面, 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河流阶地的发育、演变及其意义, 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讨 论。认为河流阶地是河流系统和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 对河流阶地的研究可以反演研究区地质构 造、古河流动态及气候等信息, 是揭示研究区环境信息的重要地貌单元。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恶化,洪涝、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科学研究预测区域乃至全球环境演变趋势,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成为目前全人类面临的一大课题。要科学的掌握环境变化的规律,就必须研究过去的环境变迁,沉积物无疑是最好的研究对象。而湖泊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直接出露于地表,其沉积物则是最好记录环境变化信息的载体。近几年来元素地球化学在研究湖泊演变历史,揭示湖泊环境变迁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今后的工作应着眼于分析研究引起源泊环境变化的原因,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及其演变规律,进而对未来环境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和对自然灾害进行防治,或许是今后湖泊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贾建业  汤艳杰 《热带地理》2001,21(3):270-275
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问题,环境质量评价的科学性是有效治理环境和保护人体健康的前提。天然矿物在形成和变化的整个过程中,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环境演变都使矿物的特征发生相应改变,从而成为环境演变信息的载体。对天然矿物的微形貌、微结构、化学组成和成因产状等方面特征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可以揭示记录在矿物中的环境演变信息。这是环境矿物学领域中目前较为活跃的研究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关于沙漠环境演变几种研究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漠环境演变研究过程中,地层沉积序列和沙漠环境信息的重建是其研究重点。大量关于沙漠环境演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显示:在沙漠沉积地层时间序列测定中,光释光(OSL)测年比较适用,但其在高分辨率方面欠缺、精度稍差,实际研究中应该视实际情况把OSL测年与^14 C测年结合使用。在环境代用指标选择方4面,沉积粒度及地球化学元素比较适合沙漠环境演变研究;磁化率、碳酸钙、有机碳作为环境代用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研究中仍多使用;孢粉分析在较湿润区域的环境演变研究中作为环境代用指标效果较好,但在沙漠这个极度干旱、植被稀少的环境下适用性不强。  相似文献   

9.
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基础,从基本特征、结构构成和适应机制等视角分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系统特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由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社会文化环境系统、地域空间环境系统和多元主体系统等4个子系统构成,与复杂适应系统特征非常契合。以张谷英村为例,研究了其人居环境演化过程,结果显示:① 在徘徊阶段(1978-1988年),村民自组织发展是张谷英村人居环境演变的主导力量,主体适应性行为和人居效应的作用强度均有限,人居环境系统演变处于量变的积累阶段;② 在过渡阶段(1989-2001年),政府的强势介入是张谷英村人居环境演变的主导力量,导致了利益关联的复杂性、流要素转化的高速性以及系统演化的不确定性,人居环境系统演变处于质变的关键阶段;③ 在剧变阶段(2002年至今),多元主体的交互作用是张谷英村人居环境演变的主导力量,各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的作用强度和复杂程度增强,加速了人居环境功能转型和系统结构质的跃升。为了促进张谷英村人居环境系统的有序升华,从提升自适应能力、重视自组织反应、优化主导调控和引入社会治理等视角构建了系统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生产活动的基本条件。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当今引人关注的问题。掌握环境以往的真实性,预测环境演变,对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不惜巨资来研究过去环境演变的规律,特别是数千年甚至数万年(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据H·H·Lamb资料,近100年以来世界上每年用于研究过去几千年和几百万年以来气候演变的花费就达8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1.
近50年来人类活动对四湖地区河湖环境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四湖地区为研究区,分析了近50年来区域河湖环境的演变过程,以及农业生产、工业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人口增长与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因素对河湖环境演变的影响。得出:近50年来人类活动对河湖环境演变的影响逐渐加强,自然的影响因子退居次要的位置;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了四湖地区的水系结构,破坏了水域与周边环境协调的格局,促使河湖环境演变并产生功能失调,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围垦和技术性蚕食是该区水系格局改变的主要原因;人口快速增长给四湖地区资源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导致河湖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12.
刘晓琼  赵景波 《中国沙漠》2007,27(5):775-779
 全新世环境演变研究是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也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深入了解和研讨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和沙尘暴活动对于丰富全新世环境变迁理论、认识现阶段的沙尘暴活动,促使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关中平原中西部地区全新世地层中粒度、磁化率、CaCO3和pH值四项指标,综合分析了本区全新世11 500—3 100 a BP期间的成壤环境演变及与之相关的沙尘暴活动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中东欧地区历来是地缘博弈的竞技场和利益争夺的交锋地,地缘政治特征十分显著。在全球地缘战略格局的不断演变中,中东欧地缘环境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结合纵向历史演变和横向力量格局、外部战略环境和内部文化环境,以独特的地缘属性变迁、纷乱的地缘战略博弈和复杂的地缘文化结构为视角,分析中东欧地缘环境的历史演变及其演化规律,以当前地区地缘战略格局为基础,探查影响地区地缘环境的主要因素,剖析大国主导下的地缘关系和文化结构,分析得出域内国家弱小自主性差、大国地区博弈干预影响严重、地缘文化多样差异性显著等地缘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4.
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演变规律——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祁新华  程煜  陈烈  朱宇 《地理研究》2008,27(2):421-430
文章以广州市为例,揭示了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的演变规律:首先,人居环境系统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各阶段在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形态、景观类型、土地利用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特征;其次,提出了人居环境容量概念,并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方法,发现边缘区人口密度不断地增加,人居环境容量逐步趋于饱和;第三,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演变呈现出不均衡的周期性变化。在此基础上,借鉴Verhulst逻辑斯蒂方程与复合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演变的阶段性、生命周期与可持续发展模型。揭示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演变的规律,可为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优化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充实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朱媛媛  甘依霖  曾菊新  孙璇 《地理科学》2018,38(11):1855-186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将重塑中国现有乡村人居文化环境格局并形成城乡人居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在科学界定乡村人居文化环境的基础上,侧重解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乡村人居文化环境的时空基底;并围绕乡村人居文化环境的质量测度,遴选影响人居文化环境变化的关键人类活动因子,构建由目标层、系统指标层、目标分解层与具体指标层所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人地关系理论、复杂系统理论、景观生态理论,借助Delphi及AHP法和ArcGIS平台探析2005~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区的乡村人居文化环境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 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区的乡村人居文化环境质量呈现差异化上升的趋势。宜昌、长株潭地区的乡村人居文化环境质量一直处于优良级别,武汉、南昌两大省会所辖乡村地区发展迅速,衡阳市、常德市等传统工业基地已由优良等级逐步降为较差或恶劣等级。 乡村人居文化环境及子系统质量的演变并非完全同步。人居物质文化是人居文化环境系统演变的基础,直接带动了人居制度文化的优先演变,人居精神文化环境滞后于人居物质、制度文化环境的演变。乡村人居文化环境的时空演变由政府体制机制扶持保障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支撑多元主体需求力、农村公共设施服务力“四轮”共同驱动。  相似文献   

16.
中东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节点地区,深刻分析其地缘环境及驱动机制,对于维护中国经济利益和能源安全,提高中国“大国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构建地缘环境评价体系分析中东地缘环境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地理探测器剖析其演变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以2010年“阿拉伯之春”事件为转折点可将中东地缘环境演进过程划分为温和波动期(2000—2009年)和剧烈波动期(2010—2020年)两个阶段。(2)空间上,地缘结构从伊拉克处于优势地位的“一核”空间结构演变为伊朗独大的“一核”结构。地缘环境从“西高东低、中突出”的空间格局,演变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东进”趋势明显。2020年地缘环境高值区分布在伊朗、土耳其、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等东部和北部地区国家,地缘环境低值区集中在也门、叙利亚、伊拉克、约旦和黎巴嫩等南部和西部地区国家。(3)从驱动机制上来看,中东地缘环境演变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条件是支撑力,地缘政治军事关系、地缘经济关系和地缘经济结构是驱动力,地理空间结构是摩擦力,美俄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博弈是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湖泊碳酸盐在过去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表明,湖泊沉积碳酸盐矿物及其微量元素、同位素分布特征记录了全球或区域古气候环境演变历史,可以从中提取大量定量化的古气候参数。因此,可以根据湖泊碳酸盐矿物的含量和碳、氧同位素变化等信息推知其形成时期的气候环境,重建古环境,揭示气候环境演变的规律。湖泊碳酸盐是一种研究古环境演化重要的代用指标,在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晚更新世晚期北疆内陆型气候环境变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选取具有干旱区特征的内陆湖泊纹泥沉积,采用多种分析手段进行综合研究,本文探索北疆地区3.5万年以来的环境演变中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状况,建立内陆型气候的环境演变模式,提出本区属冷湿暖干型气候,且以冷湿环境为主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李伯华  刘沛林  窦银娣  王鹏 《地理科学》2014,(11):1353-1360
以系统论和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从自组织性、周期性和波动性等3个方面总结了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人居环境的演变特征。以大南岳旅游圈为例,将旅游要素流的时空变换作为主要驱动因子,构建了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人居环境演变的动力模型,其演变过程经历了入侵、竞争、反应和调控4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驱动力量和作用方式不同,所产生的人居效应有差异。其中,入侵过程可看做是旅游要素流的空间集聚对乡村旅游地人居环境的影响;竞争过程实质上是分化过程和共生过程的统一;反映过程是乡村旅游地人居环境系统对外界干扰的适应与调整;调控过程是厘清乡村人居环境时空格局与旅游发展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求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人居环境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0.
论述我国历史上三个关键时期和关键地区的环境变化,总结3000年来我国环境演变的过程、特点及其原因,探讨21世纪我国环境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