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硬化伴低钠血症及低钙血症患者血清钠和血清钙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肝硬化患者(104例)的血清钠、血清钙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42例)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的血清钠、血清钙水平(分别为131.85±4.39mmol/L,1.99±0.11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0.31±4.12mmol/L,2.38±0.14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患者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法分为A、B、C级3个亚组,C级组患者的血清钠及血清钙浓度(分别为129.60±3.08mmol/L,1.90±0.12mmol/L)明显低于A级组(分别为134.87±4.76mmol/L,2.13±0.08mmol/L)和B级组(分别为131.76±4.21mmol/L,1.98±0.14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血清钠和血清钙水平随肝功能级别的递增而逐渐降低.加强对肝硬化患者血清钠和血清钙的监测,可及时诊断和治疗肝硬化患者并发的低钠和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的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有可能诱发低渗透性脑病,甚至在部分情况下有可能导致肝肾综合征的出现.笔者在对肝硬化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对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的问题给予了充分的重视[2-3],并对其成因和危害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与低蛋白血症的关系。方法:对5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82份血标本进行的血电解质及血浆白蛋白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46%。血浆白蛋白的平均值在血钠正常组(Na+>135mmol/L)为263g/L;在轻度低钠组(Na+131~135mmol/L)为241g/L;在中度低钠组(126~130mmol/L)为2218g/L;在重度低钠组(Na+<125mmol/L)为1868g/L。血浆钠降低程度与低蛋白血症程度呈正相关r=069(P<0001)。结论:低蛋白血症是导致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文争  王蓓 《广东医学》2003,24(12):1322-1323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 (MP)感染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 12 0例MP感染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肺外并发症与疗效、住院天数的关系。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小儿MP感染疗效痊愈率高 ,达91 7% ,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 ,肺部体征明显 ,肺外并发症多。疗效与患儿肝功能损害有一定的相关性 (P <0 0 5 ) ,影响住院时间的长短是入院时体温、咳嗽性质和肺部听诊体征 (P <0 0 5~ 0 0 0 2 )。结论 入院时无发热或低热、咳嗽时间长、肺部闻及湿音的患儿需要更长康复时间 ,如果合并肝功能损害 ,其疗效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6.
肝硬化患者血气分析与临床诊断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氧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损伤、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 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50例肝硬化患者、20例正常对照者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p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 肝硬化组AaDp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a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肝性低氧血症与肝功能损伤、门脉高压密切相关。结论 血氧变化与肝功能状况有明显相关性,是一项重要的肝功能状况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是各种原因所致,血氧变化与肝功能状况明显相关性,是一项重要的肝功能状况评估指标。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氧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损伤、门脉高压的关系。是针对性治疗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血糖的关系。方法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 14 0例 ,经检测HP后分HP阴性和阳性组 ,并设正常对照组 ,分别测定各组的空腹血糖 ;对于HP阳性病例根治HP后再次测定空腹血糖 ,并与根治前进行比较 ;同时 ,将HP阳性病例分为大量感染组、中量感染组及少量感染组 ,分别比较各组的空腹血糖 ;另外 ,对于HP阴性和阳性组病例 ,根据肝功能Child分级进行分组 ,分别比较各组的空腹血糖。结果 :HP阳性组血糖明显高于HP阴性组和对照组 (P <0 0 5 ) ;HP根治后血糖显著下降 (P <0 0 5 ) ,大量感染组明显高于少量感染组 (P <0 0 5 ) ;HP阳性组中肝功能ChildC、B级明显高于A级组 (P <0 0 5 ) ,而HP阴性组中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HP感染使肝硬化患者血糖升高 ,易于并发糖尿病 ,根治HP有利于防治肝性糖尿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肝硬化患者高氨血症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83例肝硬谱患者胃液幽累杆菌(HP),同时测定患者静脉血氨,83例肝硬变患者中HP阳性54例,该54例患者均口服新霉素0.5g,每天3次,共服7天,其中32例同时口服羟让青霉素0.5g,每天2次,甲g,每天2次,连服两周,程结束后复查静脉血氨。结果 合并肝性脑病和无肝性脑病者HP感染率分别为80.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分析肝硬化与乙肝相关性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 ~ 2012 年收治的166例乙肝相关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已行肝切除术。男性134 例,女性32 例;年龄32 ~ 73 岁;其中无肝硬化25例;小结节肝硬化(肝硬化结节≤ 3 mm)61 例;大结节肝硬化(肝硬化结节>3 mm)80 例。比较3 组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率及总生存率。结果 无肝硬化、肝硬化小结节及肝硬化大结节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肝硬化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总生存率优于肝硬化小结节及大结节组患者。肝硬化小结节组和肝硬化大结节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中,无肝硬化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率及总生存率优于肝硬化的肝癌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大鼠实验性肝硬变晚期腹水形成与内皮素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探讨肝硬变腹水形成的机制。方法 以大鼠为实验对象 ,分为正常对照组 (n =8)、肝硬变组 (n =12 )和肝硬变伴腹水组 (n =18)。实验组采用复合因子建立肝硬变大鼠模型。各组均测定腹主动脉血中内皮素和内毒素水平 ,肝硬变组还测定了腹水量。结果 随着肝硬变形成 ,大鼠血中内皮素水平增高 ,各组含量分别为 (99 6± 16 9) μg/L,(2 46 6± 2 1 3) μg/L和 (2 73 8± 12 4) μg/L。相关分析表明 ,肝硬变组腹水量与血中ET呈正相关 (r =0 81,P <0 0 5 ) ;内毒素水平增高 ,并与内皮素的浓度呈正相关 (r =0 74,P <0 0 5 )。结论 肝硬变腹水形成与血中内皮素升高相关 ,而内皮素的升高则源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B型超声检查、临床分析、比较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的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并且失代偿组高于代偿组(P<0.05)。肝硬化患者阻囊壁厚度≥4mm发生胆囊结石阳性率高于胆囊壁厚度<4mm(P<0.05)。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13mm发生胆囊结石阳性率高于门静脉内径<13mm(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与胆囊壁厚度,门静脉内径、肝功能受损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组织质量与肝血流动力学、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含量的关系。方法分别用彩超、放射免疫法及病理HE染色法检查100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研究肝组织质量与肝血流动力学、肝纤维化指标及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肝质量越重,病理肝纤维化程度越明显,并随着肝质量的增加,肝血流减少;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不同质量的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HPCⅢ)和血清Ⅳ型胶原(CⅣ)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组织质量越重,血清HA、HPCⅢ和CⅣ含量越高;肝硬化患者肝组织质量与血清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5612,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肝组织质量与肝血流动力学、肝纤维化指标及病理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组织质量与肝血流动力学、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含量的关系。方法分别用彩超、放射免疫法及病理HE染色法检查100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研究肝组织质量与肝血流动力学、肝纤维化指标及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肝质量越重,病理肝纤维化程度越明显,并随着肝质量的增加,肝血流减少;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不同质量的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HPCⅢ)和血清Ⅳ型胶原(CⅣ)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组织质量越重,血清HA、HPCⅢ和CⅣ含量越高;肝硬化患者肝组织质量与血清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5612,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肝组织质量与肝血流动力学、肝纤维化指标及病理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6.
147例肝硬化医院内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本院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 ,加强医院内感染的控制。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院内感染监测管理规范》实施 ,对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月间院内感染监测资料及病例进行了回顾统计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一般疾病 ,总发生率为 44 8%。入院前 3 0天发生率为 64 7%,随住院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呼吸道感染比例为最高占 48 5 %,消化系统感染居第二位达 43 9%,感染细菌菌种革兰氏阴性菌占 62 96%,革兰氏阳性菌为 2 5 92 %。主要菌株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及表皮葡萄球菌。肝炎后肝硬化发生医院内感染最多占 74 5 %,并发症愈多愈重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愈高。在肝硬化院内感染中 ,上消化道出血占 5 2 9%,肝昏迷 5 0 %,白蛋白在 3 0g/L以下者为 3 8%。结论 :应加强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的控制 ,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 ,应加强支持疗法 ,慎重进行侵袭性操作 ,以减少人为的感染诱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中Hp感染状况以及与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源性溃疡的关联。方法:肝硬化患者406例,采用ELISA法检测HBV—M及抗HCV,PCR法查HBV—DNA和HCV—RNA,金标法查Hp—cagA。14↑C尿素呼气试验采用HTY1001HP测试仪,如≥0.1dpm/molCo2判定为有Hp活动性感染;血氨采用比色法。胃镜下取胃窦及胃体黏膜组织2块,行HP的组织学涂片检查。选117例HP感染的肝硬化高氨血症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给予枸缘酸铋钾、克拉霉素及替硝唑进行根除治疗。对照组53例用乳果糖治疗。用PCR法对肝组织进行HpDNA扩增分析。结果:Hp在慢性肝病中的感染率(47.2%)明显高于对照组(24.7%,P〈0.01)。Hp阳性组中肝性脑病发生率为36.4%(4/11例),对照组为60.0%(6/10例),对照组肝性脑病的发生率高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行Hp根除治疗后,治疗组血氨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Hp阳性组出血率为40.2%(47/117例),阴性组出血率为13.7%(18/131例),两组出血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Hp阳性率60.5%(26/43例)高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Hp阳性率53.8%(35/65例)。肝源性溃疡组Hp的感染率为60.9%(39/64例)与非肝源性溃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3例患者肝组织中扩增出Hp的16SrRNA基因。结论: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中Hp阳性率明显增高;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源性溃疡的发生与Hp感染有关,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存在Hp感染。慢性肝病并有Hp感染的患者根除治疗对预防和治疗慢性肝病及其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脏流入道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62例,依据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不同分为A、B、C 3组,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对2组肝动脉血流量(QHA)、搏动指数(PI),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阻力指数(RI)、血流量(QPV)进行测定,并对肝脏流入道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不同肝病肝功能的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A、B、C 3组的RI、PI相比较,B组肝硬化患者明显较A组高。肝脏流入道血流动力学改变在A、B 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病变患者与健康参照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固有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与肝病变程度呈正相关,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而降低,门静脉内径、血流量随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逐渐增高。结论肝硬化肝脏整体流入道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较好的相关性,肝动脉血流的异常改变可为肝硬化诊断提供依据,对肝硬化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系统测定大鼠肝硬化发展过程中肝细胞凋亡的变化,与常规肝功能测定结果比较,了解上述指标与肝储备功能的关系。方法取Wistar大白鼠90只分为3组,分别为9周组、12周组、15周组,每组30只,采用复合因素(CCl4,乙醇)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另取Wistar大白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作为与实验组相对应的对照组,代之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9周、12周、15周末处理9周组、12周组、15周组大鼠,同期处理相应对照组。血液标本作常规肝功检测;肝组织均作石蜡包埋,连续切片作HE染色、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在大鼠肝硬化发展过程中HE染色显示9周组、12周组、15周组分别符合肝纤维化Ⅲ、Ⅳ期、肝硬化早期,肝细胞凋亡指数(AI)在9周组(7.38±1.71)、12周组(14.81±2.99)、15周组(26.55±7.94)时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①肝细胞凋亡指数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②测定肝细胞凋亡指数对预测肝硬化患者的肝储备功能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沫  徐晨  余灵祥  张培瑞 《医学争鸣》2009,30(2):172-174
目的:比较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在行肝移植手术中凝血功能的变化,以更好地调控围术期的凝血功能.方法:对实施肝移植术的37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肝癌组)和4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于麻醉后术前(Ⅰ期)、无肝期开始(Ⅱ期)及新肝期90rain(Ⅲ期),用凝血弹性描记图(TEG)分别测定各期R值、K值、MA值及α角,同时记录手术中各期患者的出血量及血制品用量.结果:Ⅰ期和Ⅱ期中,肝癌组与肝硬化组相比,MA值、α角增大,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Ⅰ期所需新鲜冰冻血浆量也少于后者(P〈0.05);Ⅲ期中,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都有所降低,均出现R值延长、MA值及仅角减小,但肝癌组所需新鲜冰冻血浆和红细胞数量要明显少于肝硬化组(P〈0.05),并且两组指标分别与各自术前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癌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在肝移植术术前、术中均好于肝硬化组;出血量和所需的血制品也要少于肝硬化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