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大曲“酒化力”检测方法的探讨,并与传统大曲生化指标中的液化力、糖化力和发酵力检测方法对比研究,确立了对现实酿酒生产具有指导意义的大曲产酒能力衡量指标——“酒化力”,以“酒化力”指标衡量不同贮存时间和不同感官等级的大曲,其“酒化力”基本趋于一致,进而印证了这种“酒化力”的检测方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曲"酒化力"检测方法的探讨,并与传统大曲生化指标中的液化力、糖化力和发酵力检测方法对比研究,确立了对现实酿酒生产具有指导意义的大曲产酒能力衡量指标--"酒化力",以"酒化力"指标衡量不同贮存时间和不同感官等级的大曲,其"酒化力"基本趋于一致,进而印证了这种"酒化力"的检测方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曲产酒能力检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曲产酒能力检测方法的探讨,发现液化力、糖化力、发酵力与经改进后酒化力的检测方法都是检测大曲产酒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制曲行业呼唤大曲质量统一标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肖克  黄平  姜萤 《酿酒科技》2005,(11):25-29
我国制曲行业是从典型的传统产业酿酒工序中剥离出来的新兴产业,虽然制曲历史悠久,但作为产业却非常年轻。历史上,大曲质量全凭感官判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曲质量的判别增加了理化指标。各白酒企业制订了相应的大曲质量标准或指标,但不尽科学合理,尚无大曲质量统一标准。随着制曲专业化的发展,制曲行业正在呼唤“大曲质量统一标准”。衡量大曲质量的指标能否统一到真正能反映大曲生化性能的几个指标上,如“酒化力”、“酯化力”、氨态氮和淀粉消耗率及容重等,并重新考虑感官质量指标与理化指标和生化指标的权重。大曲质量统一标准的制订必将助推制曲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使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保证和提高,并促进制曲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申柏涛 《酿酒》2023,(1):34-36
标准大曲酱香酒中苦味体验是客观存在的。苦味的来源一方面是“曲大酒苦”,另一方面来源于原辅料、生产酿造、蒸馏、贮存过程之中。大曲酱香酒老酒、陈酒中更容易出现苦味。这样的酒作为调味酒可以提高酒体醇厚感和酒体丰富度、丰满度。中国白酒其它香型大部分排斥苦味,而大曲酱香酒中的苦味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味觉体验。苦味存在的意义延展了人们的味域,拉长了感官风味中口味体验的长度,与其它呈香、呈味物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大曲酱香酒口味偏好性。属于中、重酒体的大曲酱香酒在十二大香型白酒中之所以属于终极版消费,苦味体验是构成因素之一。大曲酱香酒感官风味中苦味体验必须恰到好处“,含而不露”或微有苦味(苦味长度不超过6s)。苦味必须与其它呈香、呈味物质协调共生,“糊苦”、“焦苦”、“枯苦”不受欢迎,苦味轻柔被其它香味裹挟、包裹,起到了香味对比,形成了香味落差,才会受到欢迎。  相似文献   

6.
以酱香型大曲为研究对象,研究大曲在贮存过程中水分含量、微生物菌落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数量的变化,以及发酵力、液化力、糖化力、酯化力和酒化力等生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酱香型大曲贮存初期的霉菌数量、液化力、糖化力及酯化力含量都较低,在前4个月的贮存过程中这四个指标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5~8个月时变化趋于稳定;大曲的水分含量、菌落总数、酵母菌数量、发酵力和酒化力在贮存的前4个月明显呈下降趋势,贮存4个月后在相对小的范围内波动。通过对大曲贮存中水分、菌落总数、霉菌数量、酵母菌数量、发酵力、液化力、糖化力、酯化力及酒化力等各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60%以上的指标间达到显著、极显著关联。酱香型大曲贮存5~6个月时生化性能趋于稳定,用于白酒生产有利于稳定基酒的产量和质量,最适宜于酱香型白酒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大曲丢糟的不同添加量对大曲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指标以及对酿酒生产产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丢糟在中高温包包曲生产中的添加量为7%~11%时,有利于改善大曲品质、优化大曲各项指标的配比,提高大曲酒出酒率4.88%,提高优质酒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通过选取高温、中高温和中温三种工艺大曲及不同贮存期(分别贮存一年、半年和未贮存)大曲进行实验室固态酿酒发酵实验,分析不同工艺、贮存期大曲及大曲酶活(糖化力、液化力、发酵力、酯化力)酿造所得酒样风味构成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大曲工艺对酒体主要高级醇类和醛类产生显著影响,而大曲的贮存期对二者无显著影响;高温曲酒样的总酸(767.39 mg/L)和总酯(3493.21 mg/L)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工艺大曲,经贮存大曲酒样总酯含量高于未贮存大曲(一年曲和半年曲分别高于未贮存曲43.6%和46.1%)。大曲发酵力与正丙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酯化力与β-苯乙醇和乙醛、液化力与总酸和总酯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大曲理化指标中,酯化力对酒体整体风味影响较大。故大曲的工艺与贮存期对白酒产品风味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从大曲因素对白酒产品风味进行更深地认识和调控及对大曲标准建立和企业酿酒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小麦生产偏高温大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宜麦”7号小麦和普通小麦为原料制作偏高温大曲,研究两个小麦品种对大曲质量的影响。通过分析两种小麦成分、制曲过程中,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变化趋势以及成品大曲的质量,结果表明,“宜麦”7号小麦生产出的大曲优质率比普通小麦高8.1%。在酿酒生产中,“宜麦”7号小麦生产的大曲使得粮食出酒率比普通小麦高6%,原酒优级品率提高7%。在本实验条件下,“宜麦”7号小麦比普通小麦更适宜于生产偏高温大曲。  相似文献   

10.
孟勤燕  陈雪  齐欢  黄婷  闫宗科 《酿酒》2021,48(2):84-89
采用自然发酵、喷洒强化大曲菌种、接入曲母三种不同的大曲微生物接种方式,跟踪检测传统凤香型西凤酒大曲培养过程和出房大曲的微生物、感官、理化及生化指标,分析接种方式对西凤大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接种方式对西凤酒大曲培曲过程及成曲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强化大曲的各项指标均较优,特别是发酵力和酯化力较高;曲母曲发酵迅速,糖化力较高;自然曲发酵较慢、液化力较高,喷洒强化大曲菌种方式有助于提高西凤酒大曲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大曲发酵力是反映大曲产酒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现在普遍用的是二氧化碳失重法测定大曲发酵力,虽操作简单,但误差较大,且气体来源于多种微生物的有氧呼吸作用和发酵过程,而酒精发酵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发酵原理,通过检测大曲发酵液中的酒精含量来直接检测大曲发酵力。由于大曲发酵液酒精含量比较低,探究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发酵液中的酒精含量,结果显示该方法比传统的二氧化碳法更能稳定、准确地反应大曲发酵能力。  相似文献   

12.
穆文斌 《酿酒》2010,37(2):56-58
介绍了大曲在贮存过程中感官质量和理化指标变化情况。大曲在贮存过程中降幅最大的是发酵力,而大曲发酵力的高低对入窖米查醅的发酵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用刚出房的新曲或贮存时间较短的大曲与陈曲混合来提升大曲的发酵力,会增加酒体的刺激感和酒体杂味,造成酒体口感质量的下降;大曲贮存时间以不低于6个月为宜。  相似文献   

13.
太白大曲性能对出酒率和优质品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白大曲以大麦、豌豆为原料。采用中高温发酵而成。按培曲品温控制及大曲特性可分为青茬曲、红心曲和槐瓤曲。不同品种的太白大曲其糖化力、液化力、发酵力和生香能力各不相同。经试验证明。太白大曲科学搭配、合理使用是提高太白酒产质量的重要技术措施。按青茬曲30%、红心曲30%和槐瓤曲40%组成混合曲,传统工艺操作,搭配使用,其出酒率和优质品率分别比单一大曲提高0.77%~2.40%和8.92%~13.80%。  相似文献   

14.
清香型大曲糖化力的简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化力是衡量大曲糖化作用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选择3种清香型大曲(清茬、红心、后火)的特征大曲,对其不同部位糖化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房曲的不同位置曲的糖化力不同,同块曲的不同面及断面的不同深度的糖化力也不同;与接种微生物或酶的分布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大曲质量指标体系包括感官和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占60%的权重,基本是以感官决定大曲等级。新质量指标体系包括生化、理化和感官指标,感官指标只占10%,在评定大曲等级时,生化、理化和感官指标作为整体来确定大曲质量。采用这两种指标体系中的分析方法对相同的大曲样品进行了检测,通过对比分析其传统指标与新指标参数以及判别的质量等级的差异,印证了新的质量指标体系在评判大曲质量中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热风干燥大曲在贮存期的理化指标、生化指标、酶系指标、挥发性风味成分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等的变化,探究热风干燥技术对大曲贮存期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经热风干燥后大曲的水分和水活度显著降低,在贮存期间对氨态氮的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在贮存后期对酯类和2,6-二甲基吡嗪含量有促进作用;实验室贮存条件下,热风干燥在大曲贮存后期也能促进其酒化力、液化力、糖化酶活力提高和增加细菌的数量;而热风干燥对大曲在贮存期淀粉的分解、酯化力、发酵力、蛋白酶活力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液化型淀粉酶和糖化酶是大曲最主要的淀粉水解酶系,其酶活力直接影响淀粉的转化率及出酒率。分析了大曲液化力和糖化力形成环境——大曲以及作用环境——酒醅中有机酸组成,发现均是乳酸含量远高于乙酸含量;考察酿酒过程中乙醇生成阶段的pH值、淀粉和乙醇变化曲线,结果发现,液化力和糖化力起作用的环境pH值在3.8左右;进而比较乙酸一乙酸钠和乳酸一乳酸钠两种缓冲液以及不同pH值对液化力及糖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乳酸-乳酸钠缓冲液检测的大多数样品液化力和糖化力值偏高,说明其比乙酸一乙酸钠有利于发挥催化作用,而且不同样品的差距大,有利于对大曲样品质量区分和评价;而降低pH值检测酶活性能分析大曲酶制剂中耐酸性酶的组分更接近酿酒环境,有利于真实反映大曲酶系在酿酒过程起到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四特酒大曲中微生物群系的分离和试验,初步确定了含量与功能作用;并在试验基础上,分析论述了四特酒大曲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三香俱备犹不靠”的质量风格的内在关联。(崇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仁怀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酒厂进行抽样检测及勾兑品评分析,仁怀大曲酱香各轮次基酒质量状况得到了评估。结果表明,部分轮次基酒质量指标与《仁怀大曲酱香酒技术标准体系》的要求相比,存在偏低问题,其中一轮次基酒酒精度合格率非常低,仅有21.05%;二轮次和五轮次基酒的总酸合格率也较低,分别为44.44%和35.29%;五轮次基酒的总酯合格率较低为52.94%。另外,正丙醇和乙醛分别在一、二轮次基酒中含量总体较高。综合基酒理化及感官检验结果表明,成品酒合格率符合《仁怀大曲酱香酒技术标准体系》及GB/T 26760-2011《酱香型白酒》要求比例,分别为71.2%和98.1%,表明仁怀大曲酱香轮次基酒的品质总体满足勾兑合格成品大曲酱香酒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我公司是贵州较大专业生产大曲酱香型基酒和优质酱香大曲的企业,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严格按照传统工艺生产,基酒贮存年份长、质量稳定。大曲质量上乘,感官指标优良。愿为各地名优酒厂长期供应大曲酱香型基酒、调味酒和优质酱香型酒大曲,欢迎各厂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