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 男,45岁,因发热15d,伴全身皮疹5d于2005年12月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5d出现高热,体温一般在38.5~39.0℃,有时体温可降为38.0℃以下。5d前出现全身皮疹,以玫瑰疹、斑丘疹为主,间有少量正常皮肤,有时体温可达40.0℃。实验室检查:尿蛋白阳性;血常规:白细胞6.90×10^9/L,红细胞3.17×1^12/L,血红蛋白107g/L,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70岁,因“咳嗽、咯痰伴发热27d”于2003年1月7日人院。病初因劳累后出现咳嗽,咯黄痰,伴发热,体温波动于37.8—38.5℃,以晚间为著,伴夜间多汗,自服感冒药无效。血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0.800,血红蛋白93g/L,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有网格状致密影,静脉点滴(静点)克林霉素、洛美沙星等药物治疗3d无好转,后又静点利复星0.4g/d、异烟肼0.3g/d及丁胺卡那霉素0.2g/d治疗3d,症状仍无好转,且逐渐出现双下肢浮肿。入院查体:体温37.7℃,呼吸20次/min,脉搏92次/min,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神清,轻度贫血貌,眼睑无浮肿,无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双下肺可闻及湿哕音,心界无扩大,心率920次/min,律齐,腹部未见异常,双下肢中度可凹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8.7×10^9/L,中性粒细胞0.847,血红蛋白79g/L。尿沉渣红细胞满视野,尿蛋白0.3g/L,尿相对密度1.010。  相似文献   

3.
麻疹孪生球菌致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资料  患者 ,男 ,5 4岁。因持续发热 1月余以“原因不明发热”收住我院感染科。患者于 2 0 0 3年 3月受凉后出现发热伴畏寒、寒战、咽痛 ,体温 38℃左右 ,外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 12 .9× 10 9/L ,中性粒细胞0 .75 ,予以头孢呋辛静脉滴注治疗 1个月 ,仍有低热 ,患者自动出院 ,继续口服抗菌药 ,2周后体温升至 39.6℃ ,收住我科。患者否认心脏疾病史 ,近期无侵袭性操作史。体查 :神志清楚 ,皮肤黏膜无瘀点、瘀斑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睑结膜无出血点 ,咽红、轻度充血 ,扁桃体无肿大 ,颈静脉无怒张 ,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 ,两肺呼吸音…  相似文献   

4.
患儿1 男性,3岁,因发热1个月、嗜睡10d、抽搐2次入院。患儿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热(40.0℃),时有咳嗽,在当地县医院住院治疗,高热不退;10d前出现嗜睡、呕吐、头痛症状,转入本院前一二天分别抽风1次,持续时间为4min-5min。无卡介苗接种史。入院体检:T36.8℃(后升至39.8℃),H100次/min,R28次/min,嗜睡状,精神萎靡,双侧瞳孔等大、  相似文献   

5.
患,女,19岁,学生。因咳嗽、咳痰伴高热1周于1997年9月7.9日来我院就诊。经查:体温3.76℃,心率76次/分,两肺呼吸音清,肝脾未触及,体检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54×10^9’/L中性细胞0.76,淋巴细胞0.24,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7岁,河南信阳人。因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年余,发热伴头痛3周于2006年11月9日入院。患者2003年夏出现面部蝶形红斑,伴多关节肿痛,脱发,当地医院查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诊断“SLE”,给予强的松口服,患者治疗依从性尚可。2006年10月出现间断发热,最高39℃,伴剧烈头痛,视物模糊,一过性复视,无呕吐,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无效转入本院。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38岁,以乙肝标志物阳性13年、发热20 d、伴腹胀及皮肤黄染1周于2006年4月3日入院.患者于1983年发现HBsAg、HBeAg、抗-HBc阳性,1998年以后出现转氨酶反复升高现象,2002年出现腹水,诊断为肝硬化,间断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8.
一、临床资料。患者张XX、男、35岁,自7个月前自觉乏力,伴淋巴结肿大,曾在北京地坛医院检查出抗—HIV阳性、CIM计数为53,病毒载量为:35000。开始服用中药治疗(成分不详),4个月前淋巴结肿大现象消失、皮疹好转、乏力缓解。复查CIM计数结果为:69,恢复正常工作。3周前因受凉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呈持续性,伴咳嗽,有少量痰,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3岁,G3P1,因停经35^+4周,饱食后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2h于2007年1月19日第2次入院。第1次入院情况:G2P0,因停经35^+4周,饱食后上腹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9h于2005年3月11日入院。体温38℃,上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胎心正常。B超示:胆囊炎,胰腺探查不满意。外周血白细胞9.5×10^9/L,中性粒细胞0.75,血淀粉酶357IU/L。可疑胰腺炎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抑酶、抑酸、抗生素治疗。次日CT示:急性胰腺炎,复查血白细胞23.1×10^9/L,中性粒细胞0.94,血清呈乳糜状,确诊为急性胰腺炎,转胃肠外科治疗。患  相似文献   

1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屎肠球菌性败血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 例患者女性 ,16岁 ,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月余。于9月前因发热、皮肤淤斑、淤点 ,查血常规、行髓细胞学检查 ,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L2 型 )”,行 VP方案 12次及DVP方案 7次化疗 ,均未取得完全缓解。 2 0余天前因头痛、呕吐 ,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后诊断“脑膜白血病”。 1周前因鼻出血、发热 ,体温波动在 38~ 4 0℃之间 ,伴鼻塞、轻咳入院行抗感染、止血等治疗后出血渐止 ,但体温未降至正常 ,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 ,现为进一步确诊而入院。实验室检查 :Hb32 .0 g/ L,RBC1.0 5∶ 10 1 2 / L,WBC71.0× 10 9/ L,原淋 0 …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7岁,因中上腹胀痛伴恶心呕吐1d、加重4h于2006年3月22日入院。入院前1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胀痛,呈阵发性加剧,无放射,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于当地医院肌肉注射止痛药(用药不详)后疼痛无缓解。4h前患者自觉症状加重,伴畏寒、呼吸困难、心悸,以“腹痛待查”收入我科。既往常有关节疼痛,半年前曾患急性胰腺炎(AP)已治愈。入院查体:体温37.5℃,脉搏59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62/101mmHg(1mmHg=0.133kPa)。神清,急性痛苦病容。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双侧中下肺叩诊为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哆音。心脏听诊未见异常。腹平,肌张力增高,左上腹压痛,轻度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移动性浊音阴性。血常规:RBC3.94×10^12/L,WBC4.70×10^9/L,PLT68×10^9/L,Hb119g/L,N0.77。生化检查:淀粉酶(AMY)177U/L,脂肪酶(UP)573U/L,血糖13.7mmol/L,白蛋白(ALB)24.9g/L,球蛋白(GLB)35.9g/L,尿素氮(BUN)7.60mmol/L,肌酐90.8μmol/L,钙离子1.76mmol/L。入院诊断考虑:AP。予以抑制胰液分泌、预防感染、稳定内环境、降压及中药等治疗,患者腹痛缓解不明显。患者于治疗过程中出现脱发,多关节游走性疼痛,追问病史,患者曾多次出现脸颊红斑,皮肤瘙痒。考虑是否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行CT检查示:胰腺略增大;腹腔及盆腔大量积液;肠壁广泛肿胀,以小肠为甚;双侧胸腔积液伴双下肺部分不张;肝实质损害。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86岁,因恶心、呕吐、腹胀、发热3d于2010年3月30日就诊于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就诊,B超检查:胆囊大小144mm×56mm、胆囊内见团絮状回声。血常规:白细胞57.3×10^9/L,中性粒细胞0.829(82.9%),血红蛋白83g/L,红细胞计数2.51×10^9/L,血小板296×10^9/L。  相似文献   

13.
1 病历摘要女 ,70岁 ,汉族 ,湖北籍 ,退休医师。因低热伴乏力轻微盗汗 6 0天于 2 0 0 2年 6月 1日入院。2 0 0 2年 4月 2日患者自觉受凉后出现发热 ,每日午后体温 37 4~ 38 3℃ ,伴畏寒、乏力、全身酸痛 ,体温一般持续 6h ,自行消退。 4月 2 6日查血白细胞 8 6×10 9/L ,中性粒细胞 0 73× 10 9/L。血沉 92mm/h。肝功正常。痰漂浮集菌染色找到抗酸杆菌。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B超示肝囊肿 ,余未见异常。胸片疑右肺下段有硬结病灶 ,右上肺尖硬结钙化病灶。经结核专科诊断为活动性结核感染。于 5月 1日给予抗结核治疗 ,即利福平 0 4 5g 1…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对2004年3月~2006年3月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抗生素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发热组与无发热组抗生素使用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平均单例抗生素使用种数发热组高于无发热组(P〈0.05)。②白细胞数为(10—17)×10^9/L组分别与〈10×10^9/L、〉17×10^9/L组比较,抗生素使用率及平均单例使用抗生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使用率高于60%,联合使用率达13.7%。结论目前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抗生素滥用仍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0岁,因“发烧、咳嗽和吸气时胸痛3d,全身倦怠,体重下降2个月余”于2006年4月7日入院,患者于3d前因发烧,咳嗽后胸痛,吸气时加重而来我院就诊,门诊经胸部X线和CT检查后考虑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肺炎收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4/86mmHg(1mmHg=0.133kPa),全身浅表淋巴结元肿大,两肺底呼吸音低,左下肺可闻及湿哕音及胸膜摩擦音,余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胸部CT为两肺下叶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毛糙,左侧后胸壁可见条带状水样密度影,纵隔内可见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检查:李氏反应阳性,pH值6.8,细胞总数4.00×10^9/L,有核细胞3.05×10^9/L,红细胞0.95×10^9/L,有核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0.58,淋巴细胞0.32,巨噬细胞0.10,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26岁。2007年9月起出现左上肢迁徙性红斑,明显肿胀、瘙痒,伴低热37.5℃,腹胀、腹痛。血常规:嗜酸粒细胞0.51(绝对值5.67×10^9/L),肝吸虫、弓形虫抗体阴性,腹部x线平片提示不全肠梗阻。在某医科大学寄生虫教研室粪检找虫卵2次阴性。用阿苯达唑治疗,400mg/d,连服3d,无效。按“巨大型荨麻疹”予抗过敏治疗,用药后荨麻疹消退,体温正常。2007年12月嗜酸粒细胞下降至0.07(绝对值0.44×10^9/L),停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和隐球菌性脯膜炎(隐脑)的临床和脑脊液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调查并比较1993年2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2例结脑和39例隐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特效治疗前的脑脊液结果:结果 4.8%的结脑和513%的隐脑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结脑和隐脑发生视力改变、听力下降、肢体瘫痪的比例分别为9.5%和56.4%、0和12.8%、21.4%和0:视神经乳头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4.3%和69.2%,且隐脑患者多为中、重度水肿。7.1%的结脑和94.9%的隐脑患者脑脊液压力大于400mmH2O243.6%的隐脑患者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正常,有升高者大部分为轻度升高,大于2g/L者仅占7.7%。而结脑均有蛋白质含量升高,且52.4%的患者大于2g/L:结论 患者具有下列特征时考虑隐脑可能性大:起病时以头痛为主而不伴发热,听力损害出现早,中、重度视神经乳头水肿,脑脊液压力显著升高,蛋白质正常。而感染中毒症状突出,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特别是大于2g/L时,结脑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8.
1例新型隐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感染致新生儿脑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1年 11月 14日 ,一名 14天的男患儿因精神不振、情绪不安、嗜睡、惊厥、低热、不愿进食 2天 ,继尔呕吐、间歇抽搐 1天来我院诊治。查体 :T37.5℃~ 38.5℃ ,P170次 /分 ,R48次 /分 ,拥抱反射、吮吸反射均较弱 ,前囱略凸。血常规 :WBC2 1.4× 10 9/L ,NO .79,L0 .2 1,Hb12 9g/L ,RBC4.5× 10 12 /L ;脑脊液常规 :淡黄色半透明 ,WBC1.8× 10 9/L ,多核细胞 0 .92 ,单核细胞 0 .0 8;潘氏试验 (+) ,蛋白定量 30 4mg/L ,脑脊液糖1.4mmol/L ,氯 112mmol/L。当患儿确诊为真菌感染致脑膜炎后 ,即行克霉菌素…  相似文献   

19.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14岁,因发热、鼻塞、头痛,周身不适,于2005年8月10日来我院就诊。查体:T37.5℃,P78次/min,神志不清,两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WBC8.9×10^9/L,N0.78,RBS4.38×10^12/L,HB126g/L,PLT118×10^9/L,诊断为热伤风感冒,给感康1片,po,bid,服药第4天,患者因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再次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生隐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6例CN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6例患者均有头痛,发热21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9例。涂片找到隐球菌24例,真菌培养阳性3例。首诊误诊12例。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5-氟胞嘧啶(5-Fc)治疗,治愈好转率81.82%(9/11);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5例,治愈好转3例;两性霉素B联合5-Fc治疗3例,治愈好转2例;单用氟康唑治疗4例,治愈好转2例;3例未予抗真菌治疗者均病死。结论: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早期误诊率高,脑脊液涂片及真菌培养有利于确诊;两性霉素B、氟康唑、5-Fc是有效的治疗药物,且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