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氢磁共振波谱分析在脑梗死中的应用郭红云牛广明韩晓东(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脑血管疾病位居成人死因之首,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可无创地检测细胞的生物化学代谢状态,因此可研究脑梗死各期的病理生理变化。本文综述了1氢磁共振波谱(1H-MRS)...  相似文献   

2.
临床磁共振波谱分析定位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波谱分析是临床检测在体生理及生化代谢的无创方法之一,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活体生化分析方法,正确定位技术是测量准确性的关键.随着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波谱分析技术的发展,临床在体磁共振波谱分析定位技术的操作日趋简单、定位准确性及敏感性不断提高、扫描速度不断加快.无论是单体素还是多体素定位技术都是利用高性能梯度磁场对采样体进行定位,并在信号采集阶段关闭梯度.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在体磁共振波谱定位技术有:深部分辨表面线圈波谱分析法、在体成像选择波谱分析法、激励回波探测法、点分辨波谱法和化学位移成像定位方法,我们对这些定位技术原理及其临床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性物质对磁场均匀性的影响,以及对磁共振波谱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磁共振设备自带磁共振波谱专用体模,放置造影剂与硬币后进行波谱扫描,用来评价磁性物质对于磁共振波谱质量的影响。结果在放置造影剂和硬币条件下得到的波谱比正常条件下得到的波谱质量明显下降。结论磁性物质会影响局部磁场,造成感兴趣区域磁场的不均匀,从而影响磁共振波谱质量。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波谱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共振波谱技术王武,卢延(放射诊断科)磁共振波谱(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是利用磁共振现象和化学位移作用,对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进行分析,无损伤性研究活体组织生化代谢的一种新技术。MRS结合了磁共振成像(m...  相似文献   

5.
郭红云  牛广明 《医学综述》2008,14(11):1728-1729
1H-磁共振波谱分析是测定人体内化学物的一种非损伤技术,文章介绍了1H-磁共振波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脑胶质瘤、脑膜瘤、转移性脑肿瘤、颅脑神经瘤的1H-磁共振波谱分析,对判断肿瘤的性质,病理分级,对治疗的反应,肿瘤的鉴别诊断均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波谱成像是目前仅有能反应器官代谢物情况和无创性检测活体组织的一种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在临床医学研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肝脏磁共振波谱成像目前已成为磁共振波谱技术的又一探讨热点。本文针对3.0T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在常见肝脏恶性肿瘤中的研究及在应用方面的情况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在脑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成像技术从1973年Hounsfield将计算机技术与磁共振波谱分析结合,首次在实验室中获得质子密度立体分布图、Louterbur获得第一张核磁共振像、Moon和Richaards获得红细胞的31P波谱至今的30年的时间里,磁共振波谱在医学中的应用逐渐增加,应用的范围已不断的扩大。MRS可  相似文献   

8.
质子磁共振波谱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冰  肖新兰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3):193-194,197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技术是近年很快发展起来的一项活体组织代谢物质无创检测新技术,能够在磁共振形态学的基础上动态检测神经组织的生化代谢改变,可反映神经细胞内物质和能量代谢状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1H-MRS,1H—MRS在癫痫、缺血性脑梗塞、脑肿瘤及脑组织的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研究中得到了较广泛应用,但在创伤性脑损伤方面研究相对较少。现就质子磁共振波谱原理与在创伤性脑损伤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波谱成像是目前惟一无创的可以在分子水平对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分析的检测方法,对很多颅脑疾病能做到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控。本文主要对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在颞叶癫痫的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波谱能无创性地检测常规磁共振不能检测到的病灶组织生化和代谢信息,是近年来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其在颅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磁共振波谱成像对脂肪肝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脂肪肝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4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磁共振波谱成像的方法检查,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磁共振波谱成像结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在水峰峰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脂肪峰值、脂肪分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磁共振波谱成像的方法诊断脂肪肝,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同时可实现对肝脏脂肪含量的定量检测,对于疾病的控制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1 H-MRS在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质子波谱(MRS)是磁共振(MR)成像的新技术,它能够测定许多代谢产物的浓度。磁共振波谱和波谱成像的特点为无创、准确。作者对MRS在脑肿瘤术前诊断、鉴别诊断、肿瘤分级、评估肿瘤治疗和放射治疗损伤的脑变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场强磁共振的使用,磁共振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期中应用广泛,前列腺癌的磁共振应用主要包括常规平扫、磁共振波谱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等。本文综合前些年的磁共振不同方法诊断前列腺癌的文章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应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对组织缓激肽释放酶(tissue kallikrein,TK)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缺血及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中以N-乙酰天门氨酸、乳酸等代谢产物的生物变化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将其分析结果与临床评分结果做一致性分析,评估急性脑梗塞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分析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17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塞的病人,在急性发病期、TK药物治疗14天后分别对其进行磁共振波谱分析,将其分析结果和临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的评分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磁共振波谱分析可以对脑梗塞进行早期诊断;脑梗塞治疗前、后的代谢产物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分析结果与临床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磁共振波谱对脑梗塞治疗前后的代谢产物的分析与临床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 (1 HMRS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Marconi1.5T磁共振PRESS序列波谱成像 ,其中正常人 4例 ,大面积脑梗塞 6例 ,脑肿瘤 6例 ,分析波谱成像所能提供的代谢物信息。结果 :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不仅能检测到病变中心 ,也可以检测到病变周围代谢物的变化。正常人群脑组织两侧代谢物分布对称 ,同侧不同部位代谢物空间分布不同 ;大面积缺血性脑梗塞不同时期代谢物变化不同 ,病灶中心及周围代谢物分布也不均衡 ,反映了组织的损伤程度不同、缺血半暗带存在等 ;不同肿瘤具有不同的代谢物变化特征 ,肿瘤中心及周围代谢物浓度也并非均匀一致 ,反映了肿瘤组织不同的病理性质及其病变程度。结论 :1 HMRSI是一种安全的非侵袭性的、能得到较大兴趣区多体素波谱及其代谢物空间分布图的方法 ,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可以成为一种结构成像的波谱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足月婴儿脑损伤的最主要原因,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为近年用于颅脑疾病评价的磁共振新技术,可无创性地检测脑内化合物的代谢情况。本文旨在利用1^HMRS分析HIE患儿脑内代谢物的变化特点,以期能对HIE的影像学诊断和脑损伤程度分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1946年,Purcell和Bloch分别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NMR),随后发展起来的磁共振技术包括磁共振影像(MRI)技术和磁共振波谱(MRS)技术。1973年,Laute山erPC利用核磁共振技术首次获得了自旋核密度的模拟成像;1974年,H0ult对离体新鲜肌肉标本进行了31P波谱测定[1];1980年,第一台用于临床诊断的磁共振设备投入使用。目前,MRI的临床应用普及很快,ftOZS的临床应用还处在研究阶段,本文对MRI和MRS原理进行了阐述,分析讨论了MRS的临床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IMRI和MR基本原理11MRI原理MRI和X-ray成像、超声成像不一样,…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波谱成像能客观地反映脑内代谢物的变化,进而反映早期病变的病理改变。作者从影像学角度归纳了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在磁共振波谱成像上的不同表现,提示磁共振波谱成像能从影像学角度对神经系统各疾病进行早期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炎代谢物的磁共振波谱(1H-MRS)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脑炎的患者行增强MRI检查,然后采用二维多体素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对包括病变区、病灶周围水肿区及健侧对照区进行代谢物浓度分析,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结核性脑炎强化病灶区、病灶周围水肿区与其健侧正常区的代谢物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核性脑炎强化病灶区与周围水肿区的代谢物Cho/Cr比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NAA/Cr和NAA/Cho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能够检测结核性脑炎代谢物浓度的变化,为结核性脑炎的不同病理代谢物浓度变化提供定量依据,是常规MRI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0.
神经精神性狼疮诊断和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容易被漏诊、误诊。近来关于脑脊液和血清中抗神经元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等抗体检测,可溶性fractalkine检测,CT、磁共振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正电子发射成像、磁化传递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以及治疗特别是利用生物制剂治疗,例如利妥昔单抗、依帕珠单抗、贝利单抗的研究与应用有了一些新的内容,因此对诊断和治疗的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