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灾害区划评价的空间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地质灾害区划的角度出发,基于GIS空间分析原理,建立了以评价地质灾害的发育强度、危害性、危险程度等为目的的空间分析模型系统,在内容上包括危害性评价模型、发育强度评价模型、发展趋势预测模型、危险程度预测评价模型、国土重要程度评价模型等个体.模型评价过程从单体地质灾害入手,采用多级评价方法,最终取得地质灾害危险程度预测评价成果.在建立完善的模型评价结构的基础上,作者进而给出了每一模型个体的评价因素和具体的评价参数,评价结果反映了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的区域规律,对预测防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的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张茂省  唐亚明 《地质通报》2008,27(8):1205-1216
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风险调查是风险源识别、分析、评价和风险处置的基础。在分析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管理进展和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中术语统一的意见,论述了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的类型和精度,风险的分级,不同精度下风险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以及风险调查的技术要点。并以陕西省延安市市区和虎头峁场址风险调查为例,分别阐述了1∶10000、1∶1000比例尺精度下的风险调查和区划的过程、结果。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阻碍城镇化建设步伐。基于GIS平台,以甘肃省华池县柔远镇为例,采用曲线拟合和均值变点法,研究发现大比例尺下提取黄土城镇地区平均起伏度的最佳单元大小为65 m65m,用层次分析法,选取灾害面密度、地层岩性、黄土层厚底、高程、坡度、坡向、起伏度、与沟谷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与道路距离、与建筑物距离等11个因子,建立黄土地区城镇危险性评价模型,依据土地覆盖类型进行易损性评估,利用栅格叠加工具得到风险区划,并划分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极低风险区域,分别占4.6%、11.7%、30.2%、53.5%,结果可为未来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际减灾战略已从场地尺度工程性"硬"措施转向区域土地规划限制等"软"措施,即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手段来限制土地开发行为,这是防范地质灾害最有效的手段.从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审批的法律地位、地质灾害填图与区划的公益性基础工作和实施地质灾害风险带土地开发限制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国际经验,并提出中国开展土地利用规划预防地质灾害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丽君 《地质通报》2009,28(2-3):343-347
国际减灾战略已从场地尺度工程性“硬”措施转向区域土地规划限制等“软”措施,即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手段来限制土地开发行为,这是防范地质灾害最有效的手段。从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审批的法律地位、地质灾害填图与区划的公益性基础工作和实施地质灾害风险带土地开发限制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国际经验,并提出中国开展土地利用规划预防地质灾害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丽君 《地质通报》2009,28(203):343-347
国际减灾战略已从场地尺度工程性“硬”措施转向区域土地规划限制等“软”措施,即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手段来限制土地开发行为,这是防范地质灾害最有效的手段。从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审批的法律地位、地质灾害填图与区划的公益性基础工作和实施地质灾害风险带土地开发限制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国际经验,并提出中国开展土地利用规划预防地质灾害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地质灾害风险研究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本文系统阐述了地质灾害风险研究的现状、地质灾害风险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地质灾害风险构成与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类型划分,建立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系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步骤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乐山市地质灾害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参加乐山市10年减灾规划,重点调查地质灾害,确定出崩塌、滑坡、泥石流、土壤盐碱化、下湿田和地面塌陷等灾种。在综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受灾损失等实际情况之后,再参照《四川省泥石流、滑坡危害程度评分标准》,对乐山市地质灾害进行了分区,将该市的地质灾害划分为2个区、5个亚区和9个地段。对各地段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与危害程度均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9.
对关岭县地质灾害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根据灾害危害程度将全区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并分别评价。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规划,并建立监测网络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海城市地质环境背景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选取地形、地貌、岩性、地质构造、年降水量和工程活动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模糊评判法对该市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结果显示,地质灾害低风险区分布最广,其次依次为中风险区、高风险区和极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地质灾害不仅类型较多,而且动力成因也较复杂。有自然作用形成的,也有人为的和复合型(自然,人为作用兼而有之)的。本文较全面地反映了安徽省地质灾害的现状,包括灾害类型、分布、发生发展规律。其成果可为国土开发和地质灾害勘查评价、减灾防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GIS技术在地质灾害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岫岩县是辽宁省东部山地地质灾害最为典型的地区,存在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多种地质灾害。本文应用大量野外地质灾害调查所收集的各种资料,建立Access数据库,并在GIS软件平台上运用投影转换功能,将数据库文件转换为具有属性的图形文件,并得到地质灾害分布图;将研究区进行网格剖分后,对已矢量化的各图层及灾害点文件叠加运算,得到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等值线图。分区的结果揭示了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地下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我国已在众多地区存在地面沉降和地裂缝问题,为统筹全国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开展易发程度区划是其重点工作之一。本文以第四纪地质、地下水及含水层特征、地下水开采情况作为划分依据,结合现状发育特点,拟定地面沉降和地裂缝易发区的划分方法,并提出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与灾变区划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中国崩塌一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活动程度和形成条件,建立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模型,据此,以县(市、区、旗)为单元,逐个计算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分析中国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特征,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将中国大陆划分七大地质灾害灾变区和若干亚区,论述了各区地质灾害危险性水平和主要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浙江省仙居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为例,在信息论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地质灾害区划的信息分析系统,从而建立了多因素分析的地质灾害预测区划方法。结果表明,用信息量模型对仙居县地质灾害进行的空间区划,比较准确地反映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及危害情况,与调查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故该模型在县市地质灾害空间区划中的应用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尽叙述了新疆干旱区突发性较强的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以及具牵延性特点的土地沙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的活动规律和时空分布特征,根据灾害强度,进行了灾害等级区域划分,结合新疆干旱区特点,提出了减轻新疆地质灾害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青海化隆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青海化隆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基本查清了该县境内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危害程度及时空展布规律,并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和风险性评价。(1)县境内共发育地质灾害点438处,其中滑坡243处,不稳定斜坡92处,泥石流沟90条,崩塌13处,其展布主要受控于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2)利用GIS信息量模型区划评价了县境内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高风险区,认为化隆县境内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占县境总面积的49.1%;中易发区面积占33.5%。;低易发区面积占17.4%。(3)地质灾害高风险区面积占总面积的44.3%;中风险区面积占37.4%;低风险区面积占18.3%。评价区划成果将为当地政府有效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苏南是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也是全国人口密度较大、经济较发达和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地质灾害是影响苏南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尝试以重要性、危害性和易发性3个要素作为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对苏南地区进行地质灾害区域划分,并在区划基础上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对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影响,将苏南地区划分出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和滑坡塌陷重点防治区2个重点防治区,其他区域为一般防治区。评价结果对于苏南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苏南是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也是全国人口密度较大、经济较发达和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地质灾害是影响苏南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尝试以重要性、危害性和易发性3个要素作为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对苏南地区进行地质灾害区域划分,并在区划基础上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对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影响,将苏南地区划分出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和滑坡塌陷重点防治区2个重点防治区,其他区域为一般防治区。评价结果对于苏南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广东沿海陆地地质灾害区划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中使用了主要地质灾害(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基下沉、地裂缝、水土流失、港口淤积等)大量的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的实际数据,根据综合分析并运用"灾害密度”和"灾害强度”2种指标,将广东沿海陆地划分出9个地质灾害一级区及其所属的32个二级分区,其中包括10个重灾区、10个中灾区和12个弱灾区.首次编制了基于数据库和GIS的1:50万广东沿海陆地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与区划图,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的理论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基础信息和实际数据.分区的结果揭示了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