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C基因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变异对机体免疫状态及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技术检测HBVDNABCP变异;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2、IFN-γ、IL-4和IL-10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水平。结果HBVDNABCP变异病人和非变异病人血清IL-2水平分别为61.4±24.7ng/L和65.1±25.3ng/L,IFN-γ为82.0±50.1ng/L和71.8±67.0ng/L,IL-4为62.3±46.0ng/L和59.4±51.0ng/L.IL-10为74.0±88.2ng/L和81.4±67.0ng/L(P均〉0.1);HBVDNABCP变异病人的HBVDNA水平为1×10^5.82±2.01 copies/ml,明显高于非变异病人的1×10^4.71±1.78 copies/ml(P〈0.01)。结论HBVDNABCP变异对机体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对HBVDNA的复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HBV/X基因存在调控HBV复制的调节序列.X基因变异将影响这些调节序刊功能,研究中国HBV毒株X基因/C基因启动子(BCP)区变异情况。方法:通过对25例中国HBV毒株BCP区测序.推测中国HBV毒株BCP区第2个AT丰富区的一对点突变,核苷酸(nt)1762碱基由A→T和1764碱基由G→A变异可能为热点变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BCP下游反义链错配引物,将点突变附近的一个碱基(nt1767)由A→T,则正好可在BCP变异株中引进一个BclⅠ(T↑GATCA)酶切位点,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筛检143例中国人感杂的HBV毒株BCP区变异.并与前C区变异比较。结果:114倒血清HBVDNA阳性慢性HBV感染者.BCP区和(或)前C变异者49倒(43%).BCP变异者37例(32%)。BCP变异无论在HBeAg阳性或阴性慢性肝炎病例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HBV无症状感染者。BCP可与前C终码变异共存或单独出现。结论:在中国HBV毒株BCP区存在热点变异。HBV毒株BCP变异可能影响HBV前C基因组mRNA转录,是HBV感染持续和肝病变进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及前C变异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BCP)与前C变异株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动态消长,及与HBeAg血清学状态的关系。方法:对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105份系列血清进行错配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并对其中15例患者系列血清标本的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BCP和A83变异株感染率均明显增高(62.5%>46.9%;31.3%>12.5%);BCP变异株更多地(14/16)表现为优势积累且先于HBeAg血清阴转;BCP野株/变异株比例变化影响HBeAg血清学的稳定性。结论:两种类型的变异株在炎症活动中均具有选择优势,最终造成HBeAg阴性的HBV感染;可能与HBV感染持续有关。  相似文献   

4.
重型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了解我国重型肝炎C基因调节序列变异特点。方法克隆及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对,检测7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调节序列变异。结果4例存在T1762A1764变异;但在T1762A1764以外位点也存有诸多变异,其中1例在nt1776-1777之间有11bp的插入变异。结论重型肝炎HBVC基因启动子区存在较多的变异位点,推测这些变异对C启动子的调节活性影响可能是综合性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区启动子(BCP)变异之间的关系,对89例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错配PCR-RFLP分析技术结合直接序列分析,共检出47例BCP变异株,其中24例曾应用于干扰素治疗,野生株21/42例应用于干扰素治疗。24例HBVC区启动子变异株对干扰素治疗有效12例;野生株21例,对干扰素有效18例,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野生株组的ALT复常,HBVDNA阴转率高于变异株组(P<0.05)。而治疗组中变异株组的野生株转化率 38.9%明显高于对照组(5.0%),差异显著(P<0.05)。混合感染的病例,干扰素治疗后有变异株去优势化积累趋势。提示干扰素治疗不会诱发BCP变异的发生,但有BCP变异的病例可降低干扰素的疗效,同时也说明变异株对干扰素治疗有反应,,可是清除病毒所需要的时间和干扰素的剂量较野生株要大。  相似文献   

6.
李彦伟 《肝脏》2020,(3):300-301
目的研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本院35例HCC患者(观察组)与35例HBV感染者(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提取血清DNA,采用PCR扩增对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进行测序,对比两组患者基因变异位点和基因型分布。结果观察组HBV前C/C子区24例发生变异,其中G189617例,G18997例,对照组HBV前C/C子区7例变异,其中G18962例,G18995例,两组HBV前C/C子区变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患者基因亚型Ba型7例,C1亚型16例,C2型12例,对照组分别为4例,17例及14例。两组基因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与HCC发生密切相关,其中HBV前C/C子区G1896变异可增加癌变风险。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C基因启动子变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C基因启动子(BCP)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错配PCR与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分析(RFLP)相结合,检测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及前C区nt1896G→A终止变异。结果:在35例慢性乙型肝炎中检出BCP区T1762A1764变异8例(23%),其中6例血清HBeAg( ),2例抗HBe( ),而7例前C区A1896变异中HBeAg( )2例,抗HBe( )5例,未见T1762A1764变异和A1896变异同时出现者。结论:提示HBV毒株BCP区T1762A1764变异可能与前C区A1896变异不同,它的出现不足以导致HBeAg(—)型的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8.
HBV感染者免疫学标志与DNA含量BCP基因变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威  孙正伟  张季  董振芳  冯霞 《山东医药》2001,41(19):52-53
近年来 ,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 C区 C基因启动子(BCP)基因变异的研究报道较多 ,已证实其与暴发性肝炎及重症肝炎有关。为探讨 HBV感染者免疫学标志 HBV- DNA含量及其与 BCP基因变异的关系 ,我们采用 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 EL ISA检测技术 ,对 15 1例 HBV感染者的血清进行了 HBV- DNA含量及 BCP基因变异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均为我院肝炎门诊、肝病中心及内科消化组的住院患者 ,男 112例、女 39例 ,年龄 16~ 6 7岁。乙肝免疫学标志检测采用酶免法 ,HBV- DNA和 BCP基因变异检测采用 PCR微板核…  相似文献   

9.
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前C/BCP变异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乙型重型肝炎患者HBV前C/BCP区变异与临床病情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载量;PCR扩增前C/BCP区基因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30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BCP变异有18例,HB-VDNA平均水平为2.71×107copies/mL,未发生BCP变异者有12例,HBVDNA平均水平为5.35×106copies/mL,两者间有显著差异。测序结果显示HBV前C区nt1896G→A终止变异和BCP变异(nt1762A→T和1764G→A)在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发生率分别为43.3%(13/30)和60%(18/30),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则分别为40%(12/30)和30%(9/30),两组BCP变异(nt1762A→T和1764G→A)相比有显著差异(P=0.02)。结论BCP变异可影响病毒复制,BCP变异可能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存在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乙肝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与乙肝病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变异与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AsC)肝炎发作及与慢性乙肝病情的关系。.通过PCR及其产物直接测序,检测4例AsC、27例慢性乙肝和3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血清的HBV CP序列,并定量测定血清的HBV DNA。(1)CP主要变异为nt1726-1730聚集(1726A→C、1727A →T、1730C→G)和nt1762 1764双变异(1762A→T和1764G→A)。(2)CP聚集变与AsC首次肝炎 急性发作有关。11例中,8例出现CP聚集变异。且1例在AsC状态时无CP变异,肝炎发作时出现CP聚集变异。(3)CP聚集变异合并CP双突变的乙肝患者,表现为重型肝炎或迅速进展为肝硬化,HBV DNA高水平;HBeAg/抗HBe转移。CP聚集变异与AsC肝炎急性发作有关;CP聚集变异 与CP双变异同时存在,使慢性乙肝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1.
HBV前C区及C基因启动子变异对病毒标志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DNA测序的方法检测了12 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前C区终止变异及C基因启动子(BCP)双变异,同时对HBV标志物作定量检测,并分析了上述各种变异对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影响。分析结果提示:BCP双变异、前C区终止变异及联合变异均可减少HBeAg的合成,增加抗HBe的合成,且联合变异比BCP双变异进一步减少HBeAg的合成,增加抗HBe的合成;前C区终止变异对HBVDNA合成无明显影响,而BCP双变异和联合变异则明显增加HBVDNA合成,病毒复制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双变异患者中医证型特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HBVC基因启动子(BCP)双变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方法:选择HBs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8例进行观察。中医证型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5型;BCP双变异检测,采用微板核酸杂交法。结果:BCP双变异的总检出率为36.31%(61/168),其中,湿热中阻型BCP双变异检出率最高(54.24%),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肝郁脾虚型BCP双变异检出率(36.36%)虽低于湿热中阻型(P〈0.025),但却明显高于肝肾阴虚型(13.04%)及瘀血阻络型(10.53%),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肾阴虚与瘀血阻络两型BCP双变异检出率均较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BV BCP双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特点以湿热中阻为主,肝郁脾虚居次,临床治疗要重视清热利湿,舒肝健脾治法或方药的选用。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变异所致肝细胞内过度表达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前体对肝细胞可能带来的影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和克隆后序列分析,在中国HBeAg阴性重型肝炎病人中发现一种新HBV变异株:前C区第17位密码子由缬氨酸变为苯丙氨酸,变异影响信号酶切功能,导致HBeAg加工和分泌障碍,HBeAg前体在肝细胞内过度积聚。认为细胞毒T淋巴细胞攻击此靶抗原可能是肝细胞严重坏死的原因,但因例数太少尚难肯定。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53岁,患慢性乙型肝炎3年,肝功能异常及乙肝血清标记物(HBVM)HBsag、HBeAg、HBcAb为阳性.在外院服用拉米夫定0.1g/d治疗1.5年后症状消失、肝功正常、HBsAg、HBcAb阳性,HBVDNA为<1.0×103cp/ml,停药观察.4个月后(2004年8月)出现乏力、纳差、尿黄等症来院治疗.查体:肝病面容、全身皮肤粘膜重度黄染,肝脾未触及.肝功ALT350U/L,TBil275μmol/L,HBsAg、HBeAg、抗-HBc均为阳性,HBV DNA 4.75×108cp/ml.给予护肝、利胆退黄、输注血浆、白蛋白等治疗不见好转且病情渐重,出现腹胀、腹水、肝功转氨酶下降,TBil为570μmol/L,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诊为慢性重型肝炎.由于病情较重,急转上级医院治疗,7天后死亡.  相似文献   

15.
感染两种HBV C基因亚型患者病毒变异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乙型肝炎病毒C1和C2亚型感染者的临床、病理和前C基因区的变异特点。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并结合HBV前C/C区序列测定,对广东地区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基因亚型和前C区变异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两种基因亚型感染者的多项临床和病理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所选C1和C2亚型感染者的年龄和性别构成无差异,其肝功能指标、HBV DNA水平以及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分期评分也无显著性差异。在前C基因区变异方面,C1亚型毒株发生C基因核心启动子变异机率高于C2亚型,C2亚型毒株发生前C终止密码变异的机率显著高于C1亚型,但两种变异的总发生率在两种亚型间并无显著性差别。结论两种C基因亚型的临床致病性并无明显差异,但在形成HBeAg阴性HBV感染方面两种毒株会采取不同的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16.
HBV C基因启动子变异及基因型与肝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和前C区基因变异及HBV基因型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44例慢性乙型肝炎(CH)、29例肝硬化(LC)患者的血清HBVS基因序列确定其基因型,测定HBVCP和前C区序列确定其变异状况。结果LC患者CP双变异(nt1762A→T和1764G→A)发生率(72.4%)显著高于CH(45.5%),P<0.05;LC患者C型检出率(69.0%)显著高于CH(43.2%),P<0.05;C型HBV感染者的CP双变异发生率(69.2%)显著高于B型感染者(44.1%),P<0.05。结论CP双变异与C基因型密切相关,并且导致病情向肝硬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重型乙型肝炎的病毒C基因变异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是由于宿主免疫系统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过度应答,但导致免疫异常的原因并未阐明。当前我国的重型乙型肝炎大多是慢性型,HBV 长期感染、反复炎症活动、病变已不可逆的肝衰竭阶段。了解其病毒变异,有助于对其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我们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重型乙型肝炎18例,对其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旨在调查其病毒变异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抗体与HBV C基因启动子变异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HBVC基因启动子(BCP)变异的肝炎患者干扰素抗体(抗-IFN)的产生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错配PCR-RFLP技术检测89例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BCP变异和血清中抗-IFN的水平.结果BCP变异率为52.8%,抗-IFN阳性率为15.6%,而干扰素治疗前抗-IFN阳性与治疗后转为阳性的患者,其干扰素治疗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前后抗-IFN均为阴性者,其有效率明显优于阳性者,差异显著(P<0.05).在IFN治疗前,有BCP变异组抗-IFN阳性10例,野生株组抗-IFN阳性2例,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IFN治疗后,变异株组出现抗-IFN阳性4例,野生株组出现抗-IFN阳性1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抗-IFN阳性的患者,干扰素治疗效果差.BCP变异的患者,在干扰素治疗前,有可能促进干扰素抗体的产生,但在干扰素治疗后,则不增加抗-IFN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HBV前区C区A83变异与重型肝炎的关系。方法 用套式错配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凝胶光密度图象分析仪及定量PCR,对9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变异株的比率和HBV DNA含量进行测定和动态观察。结果 A83变异株在6例阳性率中均与野生株呈混合感染,其比率〉50.0%的仅2例,存活死亡各1例,〈31.0%的4例均死亡,变异株的出现及其比率变化与HBCV DNA含量的消长一致,但无统  相似文献   

20.
杜珩  庄辉 《传染病信息》2002,15(4):157-160
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PreC)和C基因启动子(C promoter)变异与疾病关系密切,多年来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近年来前C区和C基因启动子变异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