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后室性心律失常性电风暴,是指心室颤动(VF)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室性心动过速(VT)在24 h内反复发作≥20次或≥4次/h,通常需要电除颤或电复律中止VF或VT,绝大多数ACS后电风暴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多见于前降支或右冠近端闭塞后,可在血运重建后发生。  相似文献   

2.
童莉  李万平 《西南军医》2005,7(5):85-86
我科近期收治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后3h内发生了22次室颤,均给予电除颤复律,最终救治成功,患者康复出院。临床上短时间内连续除颤20次以上的病例较为少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有关体外电复律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体外电复律的概念、模式与适应证,以及除颤仪的结构与原理作了阐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体外电复律的能量选择方法和电除颤与心肺复苏的联合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Brugada综合征患者置入治疗性或预防性置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并评价1个月临床随访结果。方法 21例Brugada综合征(症状性9例、无症状性12例)于全麻下常规方法置入ICD。每例有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ECG)典型改变或钠通道阻滞剂揭示的ECG改变。排除了结构性心脏病并作心脏电生理检查。无症状患者中自发或诱发室性心律失常8例,仅有阳性家族史4例。结果 置入单腔ICD(VVI)16台,双腔ICD(DDD或DDDR)5台(患者伴窦房结功能异常和,或房室传导障碍)。术中电极除颤器电生理参数符合常规,术后无并发症。1个月后再入院ICD电生理参数检查未改变,除颤器内记录无室速和(或)室颤触发的拮抗心动过速起搏或电复律、电除颤发生。结论 Brugada综合征患者可安全成功置入ICD,初期(1个月)随访ICD工作良好。  相似文献   

5.
冠脉痉挛致两次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冠状动脉痉挛是引起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同一病人三年内两次因冠脉痉挛致不同部位的梗死尚属少见。现报告如下:患者男,31岁,既往健康。吸烟20年,每日20~40支。1993年2月15日激动后突发心前区疼痛,血压19.8/10.2kPa。病后2h突然呼吸、心跳停止,复苏过程中反复14次心室纤颤。经气管插管、体外心脏按压、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等治疗及200~400WS电除颤14次复苏。1996年10月9日无诱因再发心前区压榨疼痛,血压11.0/9.0kPa,并两次出现室颤,经电除颤复律。1993年及…  相似文献   

6.
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约占心内科急诊的0 9% ,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大 ,如不及时转复 ,可诱发室颤、心功能不全 ,甚至死亡。及时有效终止室速 ,对纠正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至关重要。我们1996~ 2 0 0 0年对持续性单形性室速 2 8例 ,在病情不允许进行电生理检查的情况下 ,根据发病机制 ,以不同的复律方法进行治疗 ,取得了良好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2 8例中 ,男 18例 ,女 10例 ;年龄2 3~ 6 2 (43 3± 13 8)岁。急性心肌梗死 4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8例 ,急性心肌缺血 3例 ,特发性室速 8例 ,扩张型心肌病 3例 ,肥厚型心肌病 1例 ,致…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项急救技术,电除颤问世迄今已有半个世纪之久,近二、三十年直流电除颤更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电除颤的适应证包括紧急适应证与选择适应证.紧急适应证为心室颤动(室颤)性心搏骤停,也包括室颤的前奏--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扑动(室扑),其模式为非同步;选择适应证则包括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某些快速性异位性心律失常(尤其是与折返有关者),即心房颤动与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速,其模式为同步模式.  相似文献   

8.
24小时内反复发作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心室性颤动(室颤)2次或2次以上称为交感风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常易合并室速、室颤而导致冠心病心性猝死,我们于2006年2月至2009年11月应用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交感风暴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早搏后的代偿间歇有利于产生另一次早搏 ,形成二联律 ,称之为二联律法则。符合二联律法则的早搏多见于室早。现报道 1例以房早引发室早二联律或多形性室速 /室颤现象。患者女 ,5 5岁 ,以活动后胸闷、气短 2年 ,加重 8个月于2 0 0 2年 12月 30日入院。无晕厥病史。入院查体 :血压130 / 70mmHg ,颈静脉充盈 ,双肺底少许湿音 ,心率 130次/min ,律绝对不齐 ,心脏无杂音。心电图示快速房颤。心脏超声 :右房及左房增大 ,左室 5 9mm。入院诊断 :扩张性心肌病 ,心功能Ⅲ级 ,快速房颤。入院后经抗心衰治疗病情逐渐缓解 ,于 2 0 0 2年 12月 31日晨出现频发室早二联律 ,经静注、静滴利多卡因明显减少 ,化验血钾等正常。于当日晚2 1:0 0突然出现意识丧失 ,抽搐 ,心电示波为室颤 ,立即给予2 0 0J电除颤后转为窦性心律。治疗上停用口服地高辛(0 .12 5mg ,1/d) ,加用静滴和口服胺碘酮 ,应用体外监测除颤系统。 5d内仍反复出现频发室早二联律、短阵多形性室速 ,可自动转为窦性心律。于第 8天出现 2次多形性室速 ,伴抽搐、意识丧失 ,给予电除颤后恢复窦性...  相似文献   

10.
张海林  董萍  庄舒斌 《人民军医》2008,51(6):358-358
1 病例报告 例1 患者男,79岁。因散步时突发心前区不适,伴面色苍白、出汗,现场急救立即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吸氧,行心电图检查时,突然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抽搐,心电图示室颤,血压为0。除颤后心电图示V1~V5导联ST抬高2.0mV,高于残存的R波形成墓碑样改变,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反复发作室速、室颤,电除颤4次,转复窦性心律,同时利多卡因100mg入壶,多巴胺40mg、利多卡因30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病情平稳后转送医院,2天后患者因心脏破裂死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床边经股静脉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在危重症急救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床边经股静脉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患者55例,男42例,女13例,年龄17~81岁。其中,冠心病心肌梗死20例,病毒性心肌炎9例,扩张型心肌病11例,心外科术后6例,脑外伤9例。心律失常分类:病窦综合征15例,显著窦性心动过缓1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8例,室性自主心搏2例,心肺复苏心脏电复律后5例,心脏术后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药物治疗无效3例。全部患者行床边经股静脉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结果所有患者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均获得成功,无并发症。5例患者心电监护可见起搏脉冲信号,其后未见心室电活动,心脏听诊无心音,血压测不出,心肺复苏失败。结论在危重症急救中床边经股静脉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方法便捷,可提高抢救成功率,不影响其他抢救措施进行,无严重并发症,值得在各种急救场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快速心房纤颤且得不到控制时,心力衰竭往往难以纠正。针对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患者,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且需紧急恢复窦性心律时,推荐电复律以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情况(Ⅰ类,C级)[1]。本研究对解放军210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3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患者采用急电复律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电除颤成功后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将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室颤患者50例,采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法复律成功后,按照年龄分为≥75岁组(观察组)26例,〈75岁组(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24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结果:两组再通率、24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室颤患者电除颤后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报道 17例多形性室速、室颤而无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临床资料  17例患者 ,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12~ 6 0岁 (平均 37± 12岁 )。病史 1周~ 3年 ,均为反复发作心慌伴晕厥。体格检查除有心律失常外无其它阳性体征。胸片 ,超声心动图示心脏结构、功能正常 ;3例年岁较高者行冠脉造影正常 ;心肌酶谱、电解质 ,甲状腺功能无异常。 17例患者 ,4例静息心电图正常 ,其中 1例住院期间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于睡眠中猝死 ,2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任何药物无效 ,仅电复律能终止 ,2年后也于睡眠中猝死于家中 ,另 1例失访 ,考虑特发性室颤。 4例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虽然高度怀疑Brugada综合征或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 ,但动态及静息心电图均未发现有ST抬高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也未发现右室有明显异常。其中 1例间断服用倍他乐克和普罗帕酮 ,随访 10年间发作 2次室颤 ,均电复律成功。 5例有明显的QT延长者 ,2例是兄妹 ,考虑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 (LQTS) ,1例并窦缓行VVI起搏器 +β受体阻滞剂治疗 ,1例行ICD ,其余 3例均服用 β受体阻滞剂 ,随访期间未发生晕厥。 3例为极短联间期尖端扭转型室速 (Tdp)、室颤 ,1例间断服用维拉帕米 ,2年期间发作 1次 ;1例服胺碘酮随访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沿海居民高血压性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NH)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电图特征性改变,评估室性电风暴与临床预后危险分层.方法 选择急诊住院有高皿压性LVH并AMI室性电风暴(室速或室颤)317例(Ⅱ组),另选无高血压性LVH室性电风暴AMI 109例(Ⅰ组)进行心电图检查和持续心电监护,分析心电图特征与临床高危特点.结果 室性电风暴组以高血压LVH并AMI患者心电图指标心房终末电势异常、∑ST段抬高振幅、ST段抬高导联数、QTc间期延长、对应导联ST段振幅下移等特征,梗死部位以前壁或复合前壁,并以左前降支合并回旋支或/和右冠脉完全闭塞多支病变为主,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临床并发泵衰竭、AMI扩展、住院病死率、室性电风暴AMI发病后6 h内发生率明显增多(P<0.01).结论 高血压性LVH并AMI室性电风暴患者,心电图多项指标异常对临床预后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延辉  于瑞华 《人民军医》2008,51(5):278-279
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往往是由于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而造成冠状动脉血管完全闭塞或近乎完全闭塞,使心肌血流供应急剧减少所致。由此造成的心肌缺血性坏死由心内膜向心外膜进展,并往往造成全层透壁性坏死,故心电图上往往表现为ST段抬高。因此,STEMI患者可通过药物方法或外科手术方法,迅速并完全恢复梗死动脉血流。尽管使用心脏保护液和低温等众多外科技术可在术中较好地保护心肌,但实际上,外科手术不可能达到适时再灌注,因而适合做再灌注治疗的STEMI患者,往往接受溶栓治疗或导管治疗。现将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心脏移植的实验研究 ,为心脏移植手术及平稳过度到临床应用积累经验。 方法 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 15例犬的原位心脏移植手术。 结果  8例移植心脏自动复跳 ,7例移植心脏通过电除颤复跳 ,血流动力学参数较稳定。有 4例移植心脏出现心肌肿胀 ,10例移植心脏吻合口出血较多。 结论 操作轻柔、供体与受体心脏的主动脉大小相匹配以及缝线均匀有助于减少术后吻合口出血 ,改善心肌保护能减轻心肌肿胀 ,以上因素是保证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在临床应用的策略.方法76例ST段抬高和(或)新发生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52例,女24例;年龄43~82(61.5±13.6)岁.采用经股动脉或经桡动脉途径常规方法,行急诊冠脉造影和急诊PCI.结果76例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达TIMI3级73例(96.1%),TIMI血流2级1例,失败2例.74支IRA共植入支架97枚,胸痛发作至IRA再通时间≤12 h和>12h两组在年龄和性别方面有显著差异,胸痛发作至IRA再通时间>12 h组的冠脉多支病变和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高.结论急诊PCI不仅及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而且能消除狭窄,减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故有条件的医院应首选PCI为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措施,尤其对高龄患者、有溶栓禁忌征者及有心原性休克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发生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较少发生于正常冠状动脉。所谓冠状动脉正常型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无明显疾病,或仅有非阻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在心肌梗死中所占比例约为3%~4%[1]。无论传统意义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心肌梗死,或是冠状动脉正常型心肌梗死,心肌坏死程度取决于血栓溶解、血流再通的时间长短。如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坏死范围极小,心肌酶≤正常值2倍,称为"流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舒张期左心室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征.资料与方法对60例正常人和3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标准心尖三腔心切面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彩色血流动态图像.采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的涡流模式进行脱机分析,测量并比较舒张期左心室内涡流横径、纵径,涡流横向位置、纵向位置,涡流的最大向量速度及涡流强度.结果与正常人比较,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缓慢充盈期与左心房收缩期涡流纵径明显增大(P <0.01),横向位置更靠近后侧壁,纵向位置靠近心尖部,最大向量速度、涡流强度均明显减低(P <0.01).结论血流向量成像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缓慢充盈期与左心房收缩期左心室内血流动力学具有特征性,为评估左心室内流体力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