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俊卿  赵玉敏 《护理研究》2005,19(27):2531-2531
气管内插管是将特制的气管导管经口腔或鼻腔插入到病人的气管内,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然而传统的气管导管固定(胶布固定)方法影响病人的美观,且当分泌物增多时易发生感染,给病人造成不适感,同时也给护理操作带来麻烦.当病人躁动或变换体位时,有可能造成气管导管脱出或拔出现象而发生危险.为此,我院ICU自2004年6月-2005年5月对368例经口气管插管术后的病人应用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呼吸道畅通,进行有效给氧,根据病情及麻醉的需要,将特制的气管导管通过病人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内,称气管内插管。随着现代化医学的发展,气管内插管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涉及护理工作的内容也随之增多,本文重点介绍气管内插管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3.
气管插管术是建立人工气道、改善呼吸功能的一种技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分为经口插管和经鼻插管两种。气管插管术是临床麻醉、危重患者抢救和复苏中必需掌握的技术。气管插管意外拔管是指气管导管滑脱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气管导管滑脱是指气管导管从气管内滑出甚至滑出体外。意外拔管是留置人工气道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气管插管是急症抢救、麻醉手术及临床治疗中气道建立的常用技术之一.气管插管过深入右主支气管将增加低氧血症、气胸、肺不张的危险[1].《2005版心肺复苏》建议导管在气管内的最佳位置为:气管内导管尖端位于隆突上2 cm~4 cm,气囊位于声门下2 cm.有研究证明,头颈轻度移动可使导管向内或外移1.9 cm[2].导管尖端在隆突上2 cm~4 cm,可以保证病人头部移动时,导管尖端不会接触隆突或误入一侧主支气管[1,3],导管气囊不会脱出声门外或置于喉室内[4].  相似文献   

5.
随着呼吸机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气管内插管术已成为抢救各种危重患者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气管内插管术是指将特制的气管导管,在气管插管导丝的引导下,通过患者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内的方法。气管插管导丝通过消毒处理后可反复使用。传统保存气管插管导丝的方法是将消毒后气管插管导丝用无菌纱布包裹,因导丝很细,所以存在一定的包裹难度,纱布不能防水,容易被液体污染,且放置时间过久后纱布易松散,达不到清洁的目的。现介绍一种利用止血带保存气管插管导丝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确保通畅的气道是所有危重患者急救处理流程的首要步骤。气管插管术是建立人工气道的最有效及最可靠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口腔或鼻腔将特制的气管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的一项急救技术,为气道梗阻解除,呼吸道通畅、氧气供给、防止误吸等提供条件[1]。目前国内外紧急气管插管成功率普遍较低,如何快速、准确地配合完成这一操作,帮助恢复气道通畅和氧气供应,对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而紧急气管插管成功率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本次研究回顾急诊科危重患者紧急气管插管现状,分析了影响急诊科危重患者紧急气管插管成功率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气管导管滑脱的原因、后果 ,总结经验教训。 [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ICU内 40例气管导管滑脱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护理。 [结果 ]滑脱原因为病人自行拔管、导管固定不良、气囊问题、气管插管位置偏浅、呼吸机支架固定不良。 40例病人均出现气道损伤 ,另有上呼吸道阻塞、病人死亡、延迟脱机、增加医疗费用等后果。 [结论 ]加强预防气管导管滑脱的护理可提高救治质量 ,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8.
王莉华 《全科护理》2011,(30):2777-2777
经鼻气管插管操作方法分为经鼻明视插管术,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纤维支气管引导插管,主要应用于脸部整形、口腔科、耳鼻喉科的手术,使术中术野扩大,便于手术。大部分病人术后需要带管回病房,其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护理不当则会在导管内形成痰痂,从而危及病人的生命。我科2007年4月—2010年4月64例病人中,部分或全部堵管4例,由于及时发现,及时抢救均获成功,现就经鼻气管插管应用中导管内痰痂形成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急诊科,气管内插管作为危重病人保持气道通畅的手段被广泛采用.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气管导管滑脱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病人将插管拔除,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气管导管滑脱是指气管导管从气管内脱出体外.  相似文献   

10.
重症监护室病人气管导管滑脱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燕 《护理研究》2005,19(3):532-533
[目的]分析气管导管滑脱的原因、后果,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ICU内40例气管导管滑脱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结果]滑脱原因为病人自行拔管、导管固定不良、气囊问题、气管插管位置偏浅、呼吸机支架固定不良。40例病人均出现气道损伤,另有上呼吸道阻塞、病人死亡、延迟脱机、增加医疗费用等后果。[结论]加强预防气管导管滑脱的护理可提高救治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内不同部位的细菌定植状况,为经口气管插管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腔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纳入27例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人,于常规口腔护理前后分别采集咽部、插管管壁可见末端、后臼齿咬合面的分泌物进行咽拭子细菌培养,比较口腔内不同部位细菌定植状况。[结果]3个部位细菌定植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可见:咽部细菌定植数、管壁可见末端细菌定植数高于后臼齿咬合面。[结论]咽部及插管管壁可见末端细菌定植数量多于后臼齿咬合面,可能与咽部的解剖结构及病人的体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急诊气管插管病人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内对照方法,将68例急诊气管插管病人按插管中导管的位置及插管后导管机械故障分成正常组和异常组,分别比较两组PetCO2数值及PetCO2波形的变化。[结果]气管插管中气管插管异常组23例所监测的PetCO2波形及PetCO2值均有改变,插管后异常组24例所监测的PetCO2波形及PetCO2值也有改变。[结果]PetCO2监测技术直观性好,能指导急诊气管插管,减少插管失误,并及时发现气管导管的机械故障,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ICU护士在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中的配合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气管插管辅助下应用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初步经验及ICU护士的配合及护理。[方法]做PDT术的病人先行气管插管术,在第2气管软骨环和第3气管软骨环之间正前方皮肤做1.0cm~1.5cm的横切口,仅切开皮肤,然后将气管插管导管拔出至门齿18cm~20cm处,经气管穿刺针导入套管,经套管置入导引钢丝,用扩张器和特殊尖端带孔的扩张钳顺导丝扩张颈前部组织和气管前壁,沿导丝导入吸痰式气管导管,拔出套管管芯,接上密闭式吸痰管,配合使用人工鼻和呼吸过滤器。[结果]102例病人行PDT术成功率100%,手术平均时间9.8min,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DT术用于急危重病人,用时短,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气胸、皮下气肿以及纵隔气肿等手术初中期并发症,减少了气管狭窄、气管软化、气管内肉芽肿、纵向瘢痕明显等远期并发症,配合严密的术后护理,提高了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气管插管是急症抢救、麻醉手术及临床治疗中气道建立的最常用的技术之一.气管插管过深或过浅都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气管插管过深入右主支气管将增加导致低氧血症、气胸、肺不张的危险[1-3].《2005版CPR指南》建议导管在气管内的最佳位置为:气管内导管尖端位于隆突上2~4 cm,气囊位于声门下2 cm.有研究证明,头颈轻度移动可使导管向内或外移1.9 cm[4-5].导管尖端在隆突上2~4 cm,可以保证患者头部移动时,导管尖端不会接触隆突或误入一侧主支气管[1~3],导管气囊不会脱出声门外或置于喉室内[6].听诊双肺呼吸音是目前普遍确认插管深度的方法.但有报道在听诊双肺呼吸一致的患者中有60%插入了右主支气管[7].  相似文献   

15.
反∞字法与传统法固定气管导管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插管是手术室全麻手术及急救复苏、抢救呼吸衰竭、开放气道的关键措施;而气管导管固定是插管成功的保证[1]。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插管固定不牢固,术中口腔分泌物及血液、体液、消毒液等浸湿胶布而致导管脱出的病例时有发生,给病人的生命安全带来很大威胁。作者在实践中采用了  相似文献   

16.
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后导管甚多。一般有气管插管、心包、纵隔引流管、大隐静脉插管、导尿管、胃管以及小静脉输液管,特殊的还有心脏起搏电极导线、腕动脉插管等。对这些导管首先要认识其各自的用途,才能护理好,否则将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气管插管:气管插管为术中气管内麻醉应用,术后为人工呼吸器应用,维持正常的呼吸,有利于肺膨胀、氧合,预防肺不张、肺炎,术后护理重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术后病人回监护室后首先将气管插管连接人工呼吸器,并调节好呼吸频率、潮气量及吸气压力等。听两肺呼  相似文献   

17.
气管内插管是临床麻醉和抢救患者时的重要技术,是保障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气管内插管有误入食管的潜在危险[1-2],特别是在处理疑难病例时,及时识别并纠正导管误入食管至关重要,如发现与纠正不及时,则可导致缺氧性损害,甚至死亡[3-4].1 未能及时发现导管误入食管的原因一种情况是在插管的过程中,插管者认为看见了导管进入声门,可实际并未看清楚而误插入了食管[5],在气管插管有困难或者喉部显露不清时,导管误入食管的可能性更大.Samsoon等[6]指出,只能看到会厌顶端,不能窥见声门的患者,气管导管误人食管的机率可达50%.而一些不可靠的临床征象可使插管者误认为导管在气管内.由于麻醉诱导前常规预先给氧,使低氧血症的发生延迟[7],以致不能及时发现气管导管误入了食管.  相似文献   

18.
人工气道是指为保证危重患者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它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是将一导管经口/鼻或气管穿刺/切开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人工气道建立以后,导管的固定、气囊的管理、分泌物吸引、气道湿化、预防肺部感染是气道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现将上述问题综述如下。1导(套)管位置管理1.1气管插管检查气管插管的方法:①听诊。听诊胸部和上腹部来确定插管在气管内还是在食道内。②观察。双侧胸部膨胀一致,证明插管在气管内;气管插管内有冷凝湿化气,证明插管在气管内。③潮气末二氧化碳(ETCO2)监测。当无ETCO2波形或呼出气CO2<5 mmHg时,表明插管位于食道。④血氧饱和度(SpO2)检测:观察SpO2升高者,表明插管在气管内。⑤胸片:插管尖端应位于左右支气管分叉即隆突上1~2 cm,此为金标准。妥善固定好插管:固定方法是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剪一条35 cm×2 cm的胶布,从其一端中间剪开至32 cm处,未剪开的一端固定在一侧颊部,剪开的一端胶布以气管插管外露部分为中心,交叉固定在另一侧颊部,注意选择适当的牙垫,比导管略粗,防止患者双牙咬合时,将导管咬扁,护士要随时检查气管导管插入的深度,及时发现导管滑入...  相似文献   

19.
纤维插管镜在麻醉及手术中的特殊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纤维窥镜在全麻插管及手术中的特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在麻醉诱导、手术操作过程中以及气管导管拔出阶段,应用Pentax FI-10P2光导纤维插管镜,为12例病人进行受压气道的导管导向、定位、病灶观察、手术评估及协助隔离单肺通气。结果:3例病人用纤维插管镜引导气管导管通过了受压变形的气管段,术中通气管理满意。3例以纤维插管镜观察指引肿瘤切除手术范围,术后残端病理结果与术中判断一致。4例肺气肿病人进行了双腔气管导管定位并间断用纤维插管镜吸出肺内残余气体。结论:纤维插管镜在麻醉及手术中可用于导管导向、定位、病灶观察、手术评估及协助隔离单肺通气,术毕拔管时还可用于观察气管、支气管是否存在塌陷情况。  相似文献   

20.
气管内插管是临床麻醉和抢救病人的常用技术。为防止导管误入食道,迅速判明插管导管的位置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检测导管位置的方法主要依靠肺部听诊和观察插管后胸壁运动、导管内有无热气流来判断,这对于缺乏经验的医务人员来说易造成误判,引发医疗事故;条件好的医院,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