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颅高压电烧伤后大鼠CD11b/CD18的表达对白细胞黏附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对CD11b/CD18表达和白细胞黏附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44只大鼠分为对照组、电伤组和干预组,每组48只。用TC-30-20kVA型调压器和YDJ-10kVA型实验变压器复制大鼠经颅高压电烧伤动物模型,用Epics-XLⅡ型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伤前15min、伤后5min、1h、2h、4h、8h大鼠白细胞CD11b/CD18的变化,用BVPM-15型布莱德多项投影显微镜系统观测以上各时相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用LISCA激光多普勒微循环图像仪检测以上各时相胸部皮肤微循环灌流量。结果电伤组和干预组伤后各时相CD11b/CD18表达量高于伤前15min,也高于对照组同时相,两组CD11b/CD18表达量于伤后5min达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干预组伤后各时相的CD11b/CD18的表达量均低于电伤组各相同时相,但高于对照组各相同时相。两组白细胞黏附数及微循环灌流量与CD11b/CD18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经颅高压电烧伤导致大鼠白细胞CD11b/CD18表达增强、白细胞黏附数增加及微循环灌流量下降,乌司他丁可降低白细胞CD11b/CD18表达、减少白细胞黏附及增加微循环灌流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静脉血白细胞过滤模型对犬白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1只犬静脉麻醉后随机分为两组.白细胞滤除组11只犬双侧颈外静脉穿刺后行静脉血白细胞过滤.对照组10只犬双侧颈外静脉穿刺后持续镇静.以开始白细胞过滤为起始时间,检测白细胞滤除组犬0、1、2、6 h及对照组相对应时间点TNF-α、IL-6浓度、中性粒细胞上CD11/18、单核细胞上CD14的平均荧光强度.将犬处死后取右上肺组织测定髓质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HE染色行镜下病理检查.结果 两组血浆TNF-α浓度,中性粒细胞上CD11/18,单核细胞上CD14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白细胞滤除组IL-6浓度在1 h点和2 h点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肺组织MPO活力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肺病理切片均无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 静脉血白细胞过滤法不会对机体脏器造成炎性损伤,并能降低部分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观察脓毒症休克患者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CD14~+)的表达,评价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免疫状态。方法选择2016年3—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最终结局是否病死分为存活组(n=27)与病死组(n=13)。分别抽取两组患者入院1、4、7 d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LA-DR~+/CD14~+的表达情况,并进行脓毒症相关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结果动态监测第1天,两组的HLA-DR~+/CD14~+及SOF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动态监测第4天开始,存活组HLA-DR~+/CD14~+高于病死组(P<0.05),SOFA评分低于病死组(P<0.05);动态监测第7天,病死组HLA-DR~+/CD14~+较存活组明显下降(P<0.01),SOFA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两组SOFA评分与HLA-DR~+/CD14~+呈负相关(P<0.01)。结论 HLA-DR~+/CD14~+持续低表达,说明脓毒症休克患者可能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其可能是脓毒症休克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对评价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免疫状态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D14基因多态性与大面积烧伤患者预后及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的相关程度。方法 采集103例烧伤体表总面积〉30%患者血标本,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D14—159C/T基因多态性。采用流式细胞技术(使用QuantiBRITE^TM Anti—HLA—DRPE*Anti—Monocyte PerCP—Cy5.5单克隆抗体)对患者烧伤后1,3,5,7,14,21,28d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体的结合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在特重度烧伤患者中(71例),CD14基因多态性携带TT型的患者脓毒症发生率(72.2%)及死亡率(50.0%)高于TC基因型(分别为60.9%、23.9%)和CC基因型(分别为57.1%、28.6%)(P〈0.05)。特重度烧伤患者中脓毒症组(45例)HLA—DR结合抗体量伤后逐步下降,而非脓毒症(26例)组伤后第5天以后持续升高,伤后第3,7,14,21,2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3,14,21d,CC纯合子患者HLA—DR抗体结合量均明显高于TT纯合子(P〈0.05),而与TC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4—159C/T多态性与严重烧伤后并发脓毒症及患者预后有关,TT纯合子可能是特重烧伤后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异常的相关“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18的变化对创伤后脏器并发症的预警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创伤患者白细胞介素(IL)-18血浆水平的变化规律,并评估其对创伤后脏器并发症的预警价值。方法 对2001年3月~2002年9月收治的54例创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把患者分成低ISS(L-ISS)和高ISS(H-ISS)两组,在入院当天和第4,7和14天分别采集血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IL-18水平;此外,根据病历资料对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Sepsi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的IL-18血浆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其预警临界值。结果 IL-18在创伤后出现明显改变,在第4,7天达到峰值、并在第14天开始逐渐下降,其改变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发生脏器并发症的患者IL-8血浆水平相对较高,伤后7d内IL-18的水平越高,则预示伤后的脏器并发症越严重。结论 IL-18可以作为一项预测创伤后脏器并发症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多糖作用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24 h内细胞表面TLR4/CD14/MD-2受体复合物表达的变化特点。方法分别用低剂量(100 ng/ml)和高剂量(1 000 ng/ml)脂多糖刺激RAW264.7,应用RT-PCR检测TLR4、CD14、MD-2m RNA水平的变化,ELISA检测细胞上清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低剂量脂多糖下调TLR4 m RNA表达,14 h降至最低,24 h维持在低水平表达;CD14和MD-2 m RNA表达增加。高剂量脂多糖上调TLR4 m RNA表达,1 h上升至高峰,此后维持在高水平表达;CD14和MD-2 m RNA表达也明显增强。高剂量脂多糖作用后TNF-α含量显著高于低剂量脂多糖(P<0.05)。结论高剂量脂多糖逆转低剂量脂多糖下调的TLR4表达,提高TLR4/CD14/MD-2受体复合物的表达水平,放大下游信号转导通路的炎症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对一氧化碳中毒大鼠外周血血小板CD61多形核白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共128只,动物被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8只;一氧化碳中毒组(COP)40只,按观察时程,第1,5,10,15,20天各8只;高气压处理组(HPT)共40只,第1,5,10,15,20天各8只;高压氧组(HBO)40,第1,5,10,15,20天各8只。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O中毒大鼠在不同时间段外周血血小板CD61及多形核白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结果 COP中毒后1,5,10d COP及HPT组大鼠外周血血小板CD61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BO组仅在第1天高于对照组。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量的变化为,COP组大鼠在CO中毒后第1,5,10,15,20天及HPT组大鼠在CO中毒后第1,5,10,15天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BO组其值在CO中毒后第1,5,10天高于对照组。结论 CO中毒后大鼠外周血血小板CD61及多形核白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增高并持续一段时间,HBO治疗使其增高的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CD14膜蛋白(mCD14)表达变化及其对AM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20%Ⅲ度烧伤大鼠检测早期外周血LPS浓度。AM以烧伤血清及LPS刺激,再分别以抗CD14抗体作用,免疫组化检测mCDl4蛋白表达变化;ELISA检测培养液中川TNFα和IL—6浓度。结果:烧伤血清和LPS刺激后.mCD14蛋白表达从1h起就开始增加,2h达峰值,尔后逐渐减弱,上述改变在12h内持续,细胞因子分泌相应增加;抗CD14抗体阻断CD14作用后,mCD14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因子分泌亦相应减少。结论:严重烧伤后随LPS增加,激活内毒素信号传导通路,使AM分泌细胞因子增加,此作用可以被抗CDl4抗体所阻断,提示严重烧伤后可以通过调节CD14的作用而减少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大鼠多器官白介素18表达及其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盲肠结扎穿孔术 (CLP)所致脓毒症大鼠重要脏器白介素 18(IL 18)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 ,并初步探讨IL 18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5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6 )、CLP组 (n =36 )和重组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 (rBPI2 1)治疗组 (n =12 ) ,检测动物肝、肺、肾组织中IL 18mRNA表达水平、内毒素水平和器官功能指标的改变。结果 CLP大鼠肝、肺组织内毒素水平迅速升高 ,于 2h达峰值 (P <0 0 1) ,4 8~ 72h又再度回升 ;肾组织内毒素水平升高较晚 ,于 12h达峰值 (P <0 0 1)。rBPI2 1治疗后各组织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降低 (P <0 0 5或 0 0 1)。CLP术后各组织中IL 18mRNA表达显著升高 ,分别于 6~ 12h达峰值 (P <0 0 5 ) ,其后下降。rBPI2 1治疗可显著抑制CLP术后 12h大鼠肺、肾组织IL 18mRNA表达 (P <0 0 5 ) ,肝脏IL 18mRNA表达也降至正常范围。此外 ,与CLP组相比 ,rBPI2 1治疗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肌酐水平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降低。结论 严重腹腔感染后大鼠体内IL 18mRNA表达明显上调 ,其改变与内毒素的刺激作用密切相关 ;IL 18作为一种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参与了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盲肠结扎穿孔(CLP)大鼠MHC-Ⅱ+/CD14+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动物死亡的关系,探讨MHC-Ⅱ+/CD14+对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监测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采用大鼠经典CLP脓毒症模型,40只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盲肠穿孔1孔组(P1组)和盲肠穿孔2孔组(P2组).S、P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的表达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4月-2009年4月的住院患者140例,其中ICU急重症疾病组101例,其他疾病组39例,以同期2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率,并测定急重症疾病组C反应蛋白(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8F-FDG和18F-FLT PET/CT诊断肺结节的影响因素,以提高PET/CT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肺结节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龄17~82岁,28例为肺内孤立结节,其余为2~3个结节,结节大小0.6~11.0cm,所有患者均行肺部18F-FDG和18F-FLT PET/CT检查,分析18F-FDG和18F-FLT标准摄取值(SUV)与肺结节患者的性别、年龄、结节大小及病理类型等相互关系和意义.结果:55例肺结节患者,18F-FDG和18F-FLT标准摄取值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结节大小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8F-FDG标准摄取值与患者的病理类型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18F-FLT标准摄取值与患者的病理类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结节患者结节的病理类型是影响18F-FLT标准摄取值的重要因素.18F-FLT PET/CT鉴别诊断肺结节良恶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8F-FDG(18F-脱氧葡萄糖)和11 C-choline(11 C-胆碱)PET/CT显像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影响因素,以提高PET/CT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可疑前列腺病变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年龄57~82岁,28例为前列腺癌,转移程度不一;其余为前列腺良性病变。所有患者均行全身18 F-FDG和11 C-choline PET/CT检查,分析18 F-FDG和11 C-choline标准摄取值(SUV)与前列病变患者的年龄及病理类型的相互关系和意义。结果:55例前列腺病变患者,18F-FDG和11 C-choline标准摄取值与患者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18 F-FDG标准摄取值与患者的病理类型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11 C-choline标准摄取值与患者的病理类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病变患者的病理类型是影响11 C-choline标准摄取值的重要因素,11 C-choline PET/CT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11C-胆碱是最近研制的一种正电子肿瘤阳性显像剂,在肿瘤/非靶组织的比值高于18F-FDG,特别在脑肿瘤和前列腺癌显像方面较18F-FDG显示出优势.11C-胆碱和18F-FDG在脑肿瘤、肺癌、食道癌和前列腺癌的诊断方面各有优劣,两者的摄取机理与显像方法也不同.除了11C-胆碱,还有18F-氟代胆碱(18F-fluorocholine),其临床价值有待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流式细胞仪分析指标与传统感染指标在早产儿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早产儿72例,依据诊断结果分为感染组34例,非感染组38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和CD64,免疫比浊分析法测定hs-CPR,光化学染色检测血小板,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以后用WBC代表),统计分析。结果 感染组CD11b、Hs-CRP和CD64显著高于非感染组(t=8.88,P<0.01;t=22.62,P<0.01;t=24.79,P<0.01);CD11b灵敏度为0.90,特异性为0.98,阳性预测值为0.98,阴性预测值为0.98。结论 外周血CD11b阳性细胞对早产儿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高于hs-CPR和CD64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细胞受体水平探讨内毒素性肝损伤过程中肝内库普弗细胞 (KC)由防御性逐步转化为效应性的机制。 方法 经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内毒素 (LPS)复制轻、中、重度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肝内KC表面清道夫受体 (SR)、CD14表达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 ,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 结果 注射LPS后 1h ,高剂量组肝内KC表面SR表达明显减少 ,至 3h ,低剂量和中剂量组KC表面SR表达也开始明显减少 ,并随观察时间延长 ,3组KC表面SR表达均进行性减少 ,3组间SR的吸光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组肝内KC表面CD14表达在注射LPS后 1h均明显增多 ,并随时间延长而更加明显 ,但 3组间CD14的吸光度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 ,各剂量组肝内SR与CD14表达变化呈显著负相关。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总胆红素 (TB)和肝组织内丙二醛 (MDA)水平变化分别与SR表达下调呈显著负相关 ,与CD14表达上调呈显著正相关。肝组织结构改变及动物死亡率也与肝内KC表面SR、CD14表达变化呈明显的平行关系。 结论 内毒素致肝损伤过程中 ,肝内KC表面SR表达下调、CD14表达上调可能是KC防御功能减弱、致炎作用增强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