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阿利 《唐都学刊》2008,24(6):64-72
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的陕派电视剧的历史分期问题,笔者经过大量的资料搜集、甄别,以及对于有关业界专家、管理者、创作者、投资机构等的访谈和调研,并通过与整个中国电视剧发展路径的比照,梳理出相对系统的发展流变和路径.如果以2007年底为一个相对统计和研究界限的话,那么,大致可以区分为这样三个历史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陕派电视剧的探索期(1980年至1988年);第二个时期,陕派电视剧的成熟期(1989年至1999年);第三个时期,陕派电视剧的转型期(2000年至2007年).  相似文献   

2.
论列宁晚年思想及其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列宁晚年思想及其实质杨晋川列宁的社会主义实践及其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十月革命前为第一个时期;十月革命胜利到新经济政策前为第二个时期(亦称之为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到他去世为第三个时期。列宁逝世时只有54岁,应该说不存在一个...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世纪过去了,广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勇于探索,锐意开拓,不断进取,不仅取得了经济政治上的巨大成就,而且也取得了思想文化上的辉煌成果。一、光辉的历程广东50年思想文化建设的光辉历程,大致可以分作两个时期、五个阶段。(一)第一个时期是计划经济时期,亦即改革开放前30年(1949~1978年)。这个时期可以分作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步发展阶段,从1949年到1957年。这是三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解放前夕,广东由于长期战争的创伤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的肆意掠夺,造…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政治学研究分为政治理论、行政理论、国际政治理论等学科 ,其战后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 194 5年至 196 0年 ,第二个时期是从 196 1年到 1973年 ,第三个时期是 1974年以后。作为独立的学科虽说历史并不长久 ,但各方面的研究都很活跃 ,而且在世界上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我把中国的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公元前221年以前,这是中国典型的封建制度时期。第二个时期从公元前221年至1840年,这是王朝兴衰、走向统一的时期。第三个时期是1840年到1949年。这是个混乱  相似文献   

6.
从学风不变、话语系统转换、史观派与史料派地位的浮沉诸角度看,近50年来的中国历史学大体上可区分为两个段落,这就是前40年和后10年。前40年间的历史学,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话语从占据主流地位到这个"主流地位受到了一定的削弱"的过程;而初步进入一个以国学复兴重光为基本背景的多元离散的时期,则可能是近十几年来历史学的整体趋向。半个世纪以来的史学史表明:唯物史观派和史料考订派在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同时构成了当代史学发展的两种动力,厚此薄彼或厚彼薄此均不可取。作为既努力兼取两派所长又努力扬弃两派所短的第三支力量,以社会经济史研究者为代表的会通派的出现,则可能意味着从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长达一个世纪转型过程的终结。  相似文献   

7.
西方情感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景萍 《社会》2007,27(5):26-26
西方情感社会学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可以分为形成、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形成时期虽然理性主义占统治地位,但与此同时情感的研究颇有步步为营之势,非理性主义思潮也偶露峥嵘。在情感社会学发展时期,社会危机论、情欲革命论、批判理论、冲突论成为情感研究的主流导向和强势声音;成熟阶段的情感社会学研究朝着学科化和现实化两个方向发展。情感社会学的发展脉络呈现出五大特征(或五大态势)。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进一步考察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党的十五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阐述。一、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要分两个阶段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发展阶段的学说,即共产主义社会将经历“第一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作为社会主义,以区别于它的高级阶段;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又提出了社会主义划分为几个阶段的思想。这些思想的提出,为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9.
王勇 《社科纵横》2009,24(8):77-78
对于新中国犯罪构成理论发展的历史,学界主要有四种观点:两阶段说,三阶段说。四阶段说以及五阶段说。为了反映最近的理论发展,而且从较长时间内反映犯罪构成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笔者主张新的三阶段犯罪构成理论发展史:即第一阶段、奠基阶段(1949--1982);第二阶段、改良阶段(1983--1997);第三阶段、改革阶段(1998-)。  相似文献   

10.
明洪宣时期历史特点论略赵中男明代洪宣时期,是指洪熙帝朱高炽和宣德帝朱瞻基在位时期,时间为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至宣德十年(1435年)一月,前后不足11年。但这短短的11年,却是明代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著名的“仁宣之治”就是在这一时期实施并完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北京大学知识分子在中国20世纪初的非基督教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视北京大学学者中的“非主流”观点。虽然北京大学大部分知识分子的观点和反基督教的主流舆论相吻合,但是也有许多学者表现出了高度的理智和宽容,警醒“用宗教式的狂热来进行反宗教运动”属于过激行为。这种众口一声中的少数派声音的存在,反映了一个文化的成熟、城府和健康。在今天中华民族力图重振文化大国形象的努力中,仍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汪洁 《唐都学刊》2014,(3):20-26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民道德建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改革开放前的初步探索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末的复兴与推进阶段、新世纪以来的完善与创新阶段.我国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总结这些得失,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当前进一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章林 《唐都学刊》2013,29(2):92-95
古代日本“家人”一词包含了良民与贱民两种身份.作为良民的“家人”最初主要指家族成员,到了平安时代(794-1192)中期以后,逐渐成为侍奉平安时代贵族的随从与家臣的称谓.作为贱民的“家人”虽然在律令之外的史料中几乎没有记载,但户籍中出现的奴婢一词包含了“家人”和“奴婢”.  相似文献   

14.
肆州沿革考     
祁剑青 《唐都学刊》2013,29(4):94-97
政区建置沿革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肆州置于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隋开皇五年(585)更名为代州,治所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所辖郡县亦因时调整。运用丰富的历史文献,对相关地理志、地方志等文献资料中有关肆州的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对肆州的这些变化进行详尽的考证,弄清楚了肆州变迁的原委,纠正了以往的错误认识,对辖境进行剖析,基本勾勒出肆州历史时期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5.
政治文化塑造着政治人和政治体系的政治行为模式,从而会对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国政治文化变迁的局面已经显现,这主要表现为:政治认知倾向于全面与深刻,政治态度倾向于理性与客观,政治情感倾向于独立与温和,政治信仰呈现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局面。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变迁会推动政治体系逐步迈向民主、开放和透明,促进公民权利保护的机制建设,推进中国法治国家建设,从而对中国政治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苏浙两省1999年-2007年27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比分析地方经济结构(专业化与多样化经济、本地竞争与垄断、FDI与出口)的外部性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样化经济对苏浙两省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专业化经济对浙江省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而对江苏省产业发展的影响不明显;本地竞争有利于产业发展,本地企业规模(垄断)对江苏省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对浙江省有阻碍作用;FDI对两省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而出口有利于产业发展;产业集中对江苏省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而对浙江省有阻碍作用;传统的要素投入中,资本对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劳动力投入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张波 《唐都学刊》2009,25(2):92-94
吕大临是关学研究中的重要人物。通过甄别当前学界关于吕大临生卒年的各种异说,可以得出吕大临生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卒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并结合史料对《伊洛渊源录》卷八关于吕大临的《祭文》之作者作出合乎逻辑的考辨。  相似文献   

18.
刘占成 《唐都学刊》2013,29(5):54-57
刘九生先生发表于《唐都学刊》2009年第2期的《秦始皇帝陵侍卫郎官俑与中国古代文明——“兵马俑”证谬》一文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通过对秦代“郎系统”隶属、职能的梳理和论证,结合自己亲自参加和经历的秦陵兵马俑的考古发掘和观察,对刘九生先生关于“兵马俑”证谬的论文予以客观的、中肯的解读和评论,明确指出秦兵马俑中的介帻俑就是秦郎系统中的“郎”的组成成分,以期帮助人们重新认识刘先生论文的合理内核和闪光点,得到推进学术研究领域内“百家争鸣”的氛围。  相似文献   

19.
艾冲 《唐都学刊》2011,27(6):1-9
唐代岭南地域的都督府建制单位具有地方高层管理组织与行政区划的典型性。武德四年(621),唐朝平定岭南地域,遂在南疆建置行政管理机构,分划管治区域。所谓"岭南五府"是对置于岭南大陆地区五个都督府与都护府的通称;而"岭南五管"则是对五个都督府及都护府管治区域的总称。与此同时,还有置于海南岛的崖州都督府。武德中,岭南地域相继出现11个都督府(初名总管府),管87州。"岭南五管"格局形成于天授中(690—692)容州都督府组建后。先天至天宝十五年间(712—756),岭南地域仍有六都督府,属州增至73个州。至唐后期,在"岭南五府"的基础上次第建立五个方镇,仍称"岭南五管"。  相似文献   

20.
党素萍 《南亚研究》2010,(3):134-144
《八千颂般若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中国古代多次予以翻译。本文根据梵文校勘本和六个汉译本所进行的梵汉对勘,分析不同时期汉译本的特点,并揭示各汉译本与梵本的关系,由此一窥从东汉到北宋佛经翻译的历史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