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合同法出台以后,许多电梯企业真切地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压力。不过,一些大型电梯企业负责人指出,与原材料无休止的涨价相比,劳动合同法所带来的压力并不算大,从更长远来说,这部法律会使电梯行业的员工队伍趋于稳定,竞业条款的规定也会缓解长期困扰各公司相互挖人和人员频繁跳槽的现象,客观上为电梯企业未来的发展起到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文山 《中国电梯》2009,(16):48-48
上海稳上发展至今,经历了电梯行业的快速发展,也经历了金融海啸对电梯行业的冲击,在电梯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稳上随之有了发展,金融海啸对房地产业的冲击很大,同时给电梯行业也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是上海稳上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中,几乎没有受到打击,这是因为稳上经过16年的奋斗,已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系,精益求精,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为电梯安全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和保障,使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步好转,实体经济正逐步走出低谷,电梯行业一定会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电梯是垂直方向上的交通工具。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作为垂直交通工具的电梯已习以为常,且越来越依赖它。像任何交通工具一样,电梯在给人们节省时间和体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应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型式试验。本文对电梯轿厢因装修后,引起轿厢自重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推导和分析,总结出有效的纠正方法。  相似文献   

4.
胡建恺 《电梯工业》2006,7(2):22-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现在已实现了初步电气化,正处于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过渡阶段。电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因其具有快速、便捷等优点而倍受人们的青睐,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之中。电梯的频繁使用虽然为人们带来了生活和生产上的方便,也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电力资源的消耗。自去年以来全国能源出现十分紧张的趋势,在2004年5月在全国有24个省出现了电力能源紧张的局面,供需比例达到1:1.5左右。  相似文献   

5.
徐州 《中国电梯》2004,15(19):40-41
随着建筑物的不断向高处发展,电梯的提升高度也就不断增高,这给电梯安装带来了诸多不便。原来安装时用的木制、竹制、钢制脚手架显然是不适应的。在运输、保管以及拆装时都需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电梯安装工人也将大量的体力消耗在攀爬脚手架上,这种方法不仅不安全,对提高经济效益也是不利的。可见对电梯  相似文献   

6.
电梯行业像一个大的家庭,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交通上的便利和良好的旅程。由于大力推广绿色节能环保的产品,我们对电梯、自动扶梯的能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楼大夏如雨后春笋不断增加,作为大楼垂直运输的交通工具一电梯也日益增多。电梯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电梯的使用安全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广大百姓的关注。近年来,电梯数量在急剧上升同时,电梯安全事故也呈上升趋势,电梯困人、伤人的报道更是常常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8.
部队营区电梯安装使用越来越多,给官兵的日常工作生活带来极大方便,但提供方便的同时也蕴含着风险。近年来,电梯事故引发的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时见报道。为此,国家将电梯列入特种设备进行严格管理,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在用电梯实行强制性定期检验,检验周期为1年,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高层建筑在我们的身边也越来越多,这样对于电梯的需求量自然也就逐渐的增多,但是,在对电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会消耗很多的能量,这样对于我国能源的节约和保护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文章通过下文对电能量分析仪在电梯能耗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进而为有关单位及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促进我国电梯节能效果不断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邹建华 《中国电梯》2005,16(10):42-4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无机房电梯一经推出就在同行业界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并作为一种技术革新而获得广泛的认可。在使用中对比传统电梯发现它在环保、节能方面所体现的优势,人们不可抗拒地被它吸引。据相关资料报道,在通常的住宅中,与有机房电梯相比,无机房电梯的节能约为50%~60%,在高层建筑中,与传统的直流驱动电梯相比,其节能约为25%~35%。无机房的结构,也给不便设机房的建筑带来了方便,特别是对旧建筑物的电梯更换或新装,其优点将更为突出。但由于是新产品,也带来了检验规则不明确的新问题,如井道顶部空间、井道检修安全平台、整机功能的动态试验、紧急操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电梯工业》2005,6(3):41-41
电梯(包括自动扶梯)给市民带来了很大方便,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12月14日,南昌市玉兔饭庄与北京宾馆发生的两起电梯事故,就给人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相似文献   

12.
曾才 《中国电梯》2008,19(9):58-59
我国是电梯生产大国,也是电梯使用大国。在用电梯迅速增长,于是电梯故障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这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其原因主要有:①使用电梯的人群素质不同;②维保人员技术水平跟不上;③故障隐患不能被及时排除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梯》2005,16(2):13-13
美国巴尔的摩NAEC Convention和英国伦敦Liftex:参加国外非国际性电梯专业展对Interlift国际电梯展的效果十分明显,海外业务为Interlift带来了新的参展商和专业观众,迪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电梯展的举办者将首次在Interlift上亮相,入场门票价格不变——市政红色大厅晚会照常举办,欢迎中国参展商踊跃报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梯》2012,(12):32-45
调查目的 2011年中国电梯产销量约45万台,相比2010年增长幅度约23%,电梯保有量已超过200万台,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梯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中国电梯行业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原材料价格上涨、公众对电梯安全的信任危机、房地产调控带来的房产低迷等等,都给电梯的销售蒙上了一层阴影。尽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来的电梯行业发展趋势就如同改革开放30年以来电梯行业所经历的三次发展浪潮一样,基本的行业发展趋势决定了行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因此,此次调查意在通过对大量电梯人士的采访,收集大量数据分析电梯行业目前的发展形势,并试图解析电梯行业里存在的一些发展瓶颈的原因。希望能通过此次调查给电梯界的人士提供更多的思考,给电梯行业以启发,促进中国电梯行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梯》2010,(2):11-11
2009年,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中国电梯企业运用长远眼光看问题,直面金融危机的影响,改变策略,积极参展各大国际电梯展,以了解国际市场信息。展览会上,参观者对中国参展产品的兴趣远远超过了上届,产品水平也大大提高,中国参展商们带来的众多新品得到了国际用户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害。经济学者刘正山估算,地震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大约为5252亿元。地震给绵阳地区的在用电梯也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震后焦作市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所8名业务骨干组成特种设备技术服务队奔赴绵阳开展震后电梯的检验评估工作。笔者作为其中的一员,现对电梯对重的损害、今后电梯对重块及对重架的设计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人们更加注重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同时,人口的结构老龄化,使得别墅电梯这种新型电梯品种被越来越多的高品质房地产项目所青睐。与此同时,别墅电梯小型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技术特点,对电梯产业本身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由于别墅电梯在使用对象和环境上有别于其它普通客梯,因此,对电梯的安全使用和电梯使用管理、检验也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我们对一些别墅电梯检测,  相似文献   

18.
段成林 《中国电梯》2005,16(13):46-4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周围的楼层不断地升高,也给电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电梯通讯系统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GB7588-l9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到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对于电梯部件的规格以及安装环境的要求都有了很大的变动,与此同时广大客户也在不断的提出新的性能要求,这些促使一些厂商在不断的引进新技术来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9.
张东平 《中国电梯》2004,15(8):40-41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电梯这种新型的交通工具伴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而在城市中大量出现。但是,它在给人们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一些安全事故。为了避免这些安全事故,让广大人民群众放心地使用电梯,除了应提高电梯制造、安装、维保的质量外,电梯检验作为电梯使用前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显得尤其重要。为此,电梯检测机构将面  相似文献   

20.
许林 《电梯工业》2006,7(3):38-39
电梯是机——电一体化的用于高层建筑的上下运送乘客或货物的复杂垂直运输设备。随着高层建筑物的大量兴建,人们对电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烈。然而,电梯在给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在这电梯品种繁多,档次参差不齐的状况下,电梯的安装、维修、使用、检验和管理就面临着考验。而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不断发展,规章制度的日趋完善,在安全使用电梯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了使电梯更可靠、更安全、更舒适的为工作、学习和生活服务,特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