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因重症急性胰腺炎行引流手术且术后合并胰腺感染患者的细菌学及药敏报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感染的抗生素应用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6年4月间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患者腹腔引流物标本,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测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86例患者中共分离出276株细菌,检出率分别为阴沟肠杆菌(12.3%)、铜绿假单胞菌(10.9%)、金黄色葡萄球菌(9.4%)、其他葡萄球菌(9.4%)、D群链球菌(9.4%)、粪肠球菌(8.7%)、大肠埃希菌(8.7%)、表皮葡萄球菌(6.5%)、肺炎克雷伯菌(4.3%)、屎肠球菌(4.3%)。药敏分析及耐药试验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胰腺感染耐药严重,对于革兰阳性球菌,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尚保持了较好的抗菌活性,对于革兰阴性杆菌仅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对其存在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胰腺感染患者,大部分菌株广泛耐药,临床上应依据细菌药物敏感性结果,不断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念珠菌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g XW  Gao ZM  Miao J  Tang HB  Yang CM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0):726-728
目的 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合并念珠菌感染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78例ANP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由手术发现或cT检查确定,其中62例接受预防性抗生素治疗,16例未接受。每例均行血、尿、便、痰和创口引流液的培养和涂片镜检,检出念珠菌。结果78例ANP中共有14例发生念珠菌感染,发病率17.9%,死亡4例,死亡率28.6%;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组发病率19.4%,死亡率25.0%;未用预防性抗生素组的发病率12.5%,死亡率50.0%。结论 资料证明ANP合并念珠菌感染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临床问题,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ANP可预防严重继发性感染的发牛.但也同时会合并念珠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机制及大黄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浩然  汤耀卿 《外科》1996,1(1):17-20
  相似文献   

4.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继发感染及预防康建省杨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承德06700)随着诊治水平的提高,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necrotisingpancreatitisANP)的死亡率仍高达10%~30%[1,2],胰腺坏死继发感染的死亡率是非感染...  相似文献   

5.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术后残余感染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外科医师对重症胰腺炎病程演进认识的不断提高及其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越来越多的患者闯过了急性反应期及全身感染期,使能进入残余感染期的病例逐渐增多〔1〕。患者进入残余感染期后,病情一般已趋于稳定,生命威胁已大大减小,但如果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不但使...  相似文献   

6.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感染防治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Deng Q  Wu C  Li Z  Xiong D  Liang Y  Lu L  Sun X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8):625-629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并发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 用胰管逆行注入法复制犬和大鼠ANP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非治疗组和中药、微生态、导泻、选择性肠道脱污染(SDD)和生长抑素5个治疗组,观察胰、肠组织学、肠上皮细胞间连接结构、肠通透性、肠道菌群、脏器细菌移位率和病死率的变化。结果 中药清胰汤、双歧杆菌合剂和SDD能明显改善肠道屏障的肠通透性,减轻细菌移位,降低病死率,单纯导泻效果  相似文献   

7.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合并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胰腺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3月间收治的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人院时APACHEⅡ评分、血淀粉酶、血钙、血糖、血细胞比容、平均动脉压、ALT、AST、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胰腺坏死、低氧血症、机械通气、肠功能障碍及导管应用等因素和胰腺感染的相关性。结果禁食时间、胰腺坏死程度、胆源性致病因素、低氧血症、肠功能障碍、血肌酐、尿素氮和人院血细胞比容与SAP患者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与SAP患者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呈负相关(P〈0.01);其余各影响因素与胰腺感染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SAP发病过程中,禁食时间较长、胰腺坏死程度增高、胆源性致病因素、低氧血症、肠功能障碍以及血肌酐、尿素氮和人院血细胞比容的升高可能是导致胰腺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对13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CT影像学、CT引导下细地穿针(FNA)结合PCR微生物学检查,诊断胰腺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前瞻性比较研究。结果 9例最终诊断为胰腺感染,4例为胰腺未感染。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常规实验室检查,诊断胰腺感染的敏感性为100%(9/9),特异性为25%(1/4);CT 泡征诊断胰腺感染的敏感性为55.6%(5/9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4岁。怀孕32周。因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呕吐24h,自感胎动消失5h收入我院妇产科。自诉妊娠经过顺利。体查:体温38.5℃,脉搏120次/min,呼吸27次/min,血压115/85.5mmHg(1mmHg=0.133kPa)。神清,痛苦貌,不能平卧,唇无紫绀,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全腹压痛,右下腹明显,反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深部真菌感染(deep fungal infection,DFI)的特点及防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我科收治的135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并发DFI的32例,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5)岁.结果 本组死亡7例(占21.9%),32例平均住重症监护室时间(21±6)d、住院时间(78±14)d、治疗费用(13.5±0.7)万元.SAP合并DFI患者具有以下特点:病情重、病程长、需住重症监护室治疗、多需手术清除感染灶、需长期留置各种导管、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肠外营养及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治疗等特点.结论 SAP合并DFI具有较高发生率及病死率.应采取防治结合的措施,如:恰当处理原发病,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和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等,可降低SAP合并DFI的发生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SKAPE血流感染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有血培养结果的87例ANP患者,其中血培养阴性49例,阳性38例,分析血流感染,尤其是ESKAPE血流感染对ANP患者治疗结果的影响。结果:在38例血培养阳性ANP患者的69份的病原学结果中,40.6%为ESKAPE,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占比50.0%,其余依次为屎肠球菌(14.3%)、肺炎克雷伯菌(10.7%),肠杆菌属(10.7%),金黄色葡萄球菌(7.1%)和铜绿假单胞菌(7.1%)。血流感染患者休克、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与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住院费用及ICU住院天数均较非血流感染患者明显增高(均P<0.05);ESKAPE血流感染患者休克发生率以及住院费用均高于非ESKAPE血流感染患者(均P<0.05)。结论:血流感染明显增加ANP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ESKAPE是导致ANP患者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与患者休克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早期继发胰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0月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连续收治的、起病72 h内入院的826例AP患者资料,比较其中住院期间出现胰周感染与未出现胰周感染患者之间临床特点及入院24 h血化验结果,分析胰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单独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继发胰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826例AP患者中,发生胰周感染患者30例(3.6%)。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持续器官功能衰竭(48 h)(OR=21.143,P0.001)、男性(OR=11.659,P=0.003)以及入院24 h内白蛋白降低(OR=0.872,P=0.006)是预测AP患者发生早期胰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住院期间,59例SAP患者发生胰周感染21例(35.6%),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1周)(OR=7.47,P=0.007)是SAP继发胰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起病早期出现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男性以及入院24 h内白蛋白减少是AP患者继发胰周感染的危险因素,且器官功能衰竭持续时间越长,发生胰周感染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包裹性胰腺坏死(WOPN)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57例有明确病原学依据的WOPN患者临床资料,并重点总结其中35例MDRO感染患者的治疗及结果。结果:全组患者病死率29.8%(17/57),其中MDRO感染患者为40.0%(14/35),而普通细菌感染患者为13.6%(3/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细菌感染患者比较,MDRO感染患者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升高、外科干预次数增多、ICU住院时间延长以及住院费用增加(均P0.05)。50例(87.7%)采用先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必要时行微创入路的腹膜后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MARPN)或开腹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OPN)的升阶梯治疗,总治愈率72.0%,其中MDRO感染患者治愈率60.6%;7例(12.3%)采用直接先行OPN,而后联合PCD与MARPN的降阶梯治疗,总治愈率71.4%,其中MDRO感染患者治愈率50.0%。全组共检出MDRO病原菌50株,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36.0%,18/50)、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20.0%,10/5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14.0%,7/50)、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10.0%,5/50)和多重耐药的阴沟肠杆菌(8.0%,4/50)。结论:WOPN治疗上首选升阶梯策略,MDRO感染的WOPN患者预后较差,往往需要更积极的外科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13例手术治疗的SAP合并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胰腺坏死范围30%)患者资料,其中采用PCD治疗54例(PCD组),采取直接开腹手术引流治疗的有59例(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白细胞、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值、血钙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实验室指标均较各自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比较,PCD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均P0.05);PCD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死亡或放弃治疗率均明显的低于开腹组(均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79.6%vs.81.4%)、引流液体细菌培养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D治疗SAP合并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胰腺坏死范围30%)的效果确切,同时具有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腺感染坏死(IPN)是临床中比较棘手的情况。进阶式微创引流或清创策略已被广泛认可,但刻板地执行进阶式策略并不能使所有患者受益,对于部分患者,在进阶式策略的基础上进行“跳跃”,直接进行开放清创更能提供救治机会。本文对5例SAP合并IPN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总结,以期为进阶式和跳跃式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SAP合并IPN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37~54岁,平均(45.2±6.06)岁;住院时间22~108 d,平均(68±38.03)d。1例患者经进阶式策略治疗成功,2例患者采用进阶式策略治疗效果较差,最终家属放弃治疗,2例患者在进阶式策略的基础上进行跳跃式策略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结论 SAP合并IPN的治疗应注重个体化,力求“一人一策”。进阶式策略可使大部分患者康复,但对于患者出现爆发性器官功能衰竭、重症感染、腹腔内存在广泛脓腔时,切勿刻板执行进阶式策略,在充分评估后选择跳跃式策略更能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感染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5例行肝切除术后继发腹腔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原菌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与感染类型的相关性。结果:95例患者共培养得到非重复菌株170株,单独感染55例(57.9%),混合感染40例(42.1%);其中革兰氏阴性菌80株(47.1%),革兰氏阳性菌83株(48.8%),真菌7株(4.1%)。排名前5的病原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15.3%),屎肠球菌(14.7%),肺炎克雷伯菌(12.4%),粪肠球菌(11.2%),表面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2%)。耐药分析显示,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76.9%、37.5%,两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度分别为66.7%、70.0%,对亚胺培南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79.2%。鲍曼不动杆菌除对替加环素保持100.0%敏感外,其余主要抗生素敏感度均在30.0%以下。44株屎/粪肠球菌中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其对万古霉素的敏感度分别为92.0%、89.5%。14株表面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全部表现为耐甲氧西林菌株,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保持100.0%敏感度。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腹腔内并发症是混合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6)。结论:肝切除术后腹腔感染中革兰氏阳性菌比例较高,以肠球菌属为主。革兰氏阴性菌中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肠杆菌比例有增加趋势,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术后腹腔内并发症是混合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脏大神经切断对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病理生理变化的影响。 方法:20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ANP模型组(模型组,n=8);ANP模型+双侧内脏大神经阻断组(内脏大神经阻断组,n=8)。ANP模型采用胰管内注射5%牛黄胆酸钠及胰蛋白酶法诱导,内脏大神经阻断组于造模后即行双侧内脏大神经切断。术后动态监测各组血清胰淀粉酶(AMY),血清钙,超敏C反应蛋白(H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7 d后处死全部动物行病理观察。 结果:重复测量分析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内脏神经阻断组术后AMY明显升高,血清钙水平明显下降,HCRP,TNF-α,IL-10均明显升高(均P<0.01);模型组与内脏大神经阻断组间AMY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内脏神经阻断组HCRP,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血清钙和IL-10水平高于模型组(均P<0.05)。大体与组织病理学显示,模型组与内脏神经阻断组均有典型ANP病理改变,但内脏大神经阻断组病变程度轻于模型组。 结论:切断内脏大神经能减缓犬ANP病理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外科治疗策略与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感染情况。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7年9月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胰胆外科收治的118例IPN患者资料,并重点对CRE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全组118例IPN患者(3例未行外科治疗)外科干预总次数为328次,平均2.77次/例,病死率20.3%(24/118),其中出现血流感染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血流感染患者[(39.5%(17/43)vs.9.0%(7/75),P0.001]。31例(26.3%)CRE感染的IPN患者外科干预总次数为100次,平均3.22次/例,其中27例采取升阶梯治疗策略,4例采取降阶梯治疗策略,病死率为32.3%(10/31)。与较非CRE感染的IPN患者比较,CRE感染的IPN患者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升高、病死率增加、ICU住院时间延长(均P0.05)。此外,8年间IPN患者病死率逐渐下降,但CRE感染的比例近4年明显升高。结论:IPN目前仍主要依靠外科治疗;CRE感染已成为IPN的主流病原菌,且与危重症的病死率密切相关;升阶梯治疗策略正成为CRE感染IPN的主流外科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目前,外科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理念已从以往的早期开腹手术向延期、微创、创伤递进式、通畅引流式的手术方式过渡。本研究按照这一新理念,比较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SAP合并IPN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SAP合并IPN患者共53例患者资料,其中26例行经腹膜后入路肾镜胰周脓肿清创治疗(经皮肾镜组),27例行腹腔镜清创(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主要疗效指标以及手术前后相关感染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经皮肾镜组中5例患者术后2周床旁局麻下二次经窦道探查清理,腹腔镜组2例中转开腹。经皮肾镜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前者平均手术时间(51.8 min vs.57.4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0.2 mL vs.65.8 mL)、平均术后排气时间(21.6 h vs.22.7 h)、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8.5 d vs.51.2 d)、平均住院费用(8.2万元vs.10.6万元)均明显减少(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7 d引流量较术前均增加,而体温、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胰腺炎CT严重指数(CTSI)评分等感染指标均在术后不同时间点较术前下降(部分P0.05),而两组间以上指标在相同时间点无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经皮肾镜组与腹腔镜组术后肠瘘、胰瘘、出血、肺炎、假性囊肿等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6% vs.37%,P0.05)。结论:SAP合并IPN患者经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后,感染中毒症状均可得到改善,效果明确。与腹腔镜手术比较,经皮肾镜治疗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及费用方面更具优势,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病情复杂多变,病理进展迥异,继发感染时病死率可达20%~30%。目前对于ANP的治疗主要是早期给予禁食、补液、镇痛、抑酸、抑酶等对症治疗,后期形成并发症时,进行外科干预的升阶梯治疗。而ANP后期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相关研究表明,胰管高压和胰管梗阻在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P合并胰液渗漏的概率可高达90%以上。因此,本研究探讨早期胰管支架置入治疗AN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6月1日—2021年12月30日期间入院后48 h之内行胰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ANP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57例患者,其中中度重症34例,重症23例。所有患者入院到手术等待时间为8(3~21)h,均成功完成胰管支架置入。18例患者在手术中可见胰管蛋白栓,其中中度重症8例(23.53%)、重症10例(43.48%)。患者手术后腹痛、腹胀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患者入院48 h后,白细胞、血淀粉酶、血脂肪酶、血糖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均P<0.05)。患者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72(48~144)h和9(6~16.5)d。进一步分析显示,中度重症转入ICU患者数量、首次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CT严重程度指数方面均明显优于重症患者(均P<0.05)。大部分患者入院时有严重的胰周渗出,胰管支架置入后,胰周渗出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无严重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后期形成感染性坏死8例、包裹性坏死7例,其中5例通过胰管支架引流后治愈,其余10例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未进行开腹清创等其他外科干预。结论 早期胰管支架置入治疗ANP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降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后期反复的外科干预,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