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对人大肠癌SW480细胞生长与Notch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MA(5 mmol/L)作用于SW480细胞24 h后(以培养相同时间无处理的SW480细胞为对照),分别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Notch1蛋白的表达,用CCK-8法和Annexin/PI双染法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结果: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3-MA作用后,SW480细胞Notch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均P<0.05);增殖与凋亡检测结果显示,3-MA作用后,SW480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而凋亡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3-MA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该作用可能与3-MA抑制Notch1蛋白表达从而改变细胞自噬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中miR-193b对根据靶基因预测选出的纤溶酶原活化因子(uPA)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胃癌BGC823细胞分别瞬时转染miR-193b正义序列(正义序列转染组),反义序列(反义序列转染组)及无意义序列(阴性转染组),以无转染的BGC823细胞为空白对照。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转染后miR-193b的表达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uP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阴性转染组miR-193b表达水平未见明显改变(P>0.05),正义序列转染组的miR-193b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反义序列转染组miR-193b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均P<0.05);各转染组uPA mRNA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阴性转染组uPA蛋白表达水平无变化,正义序列转染组uP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反义序列转染组uPA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结论:uPA可能是miR-193b的靶基因,miR-193b可能通过抑制其转录后翻译负向调节其表达,从而利于胃癌细胞的侵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是否影响人结肠癌SW480细胞中AMPK活性,并探讨AMPK在二甲双胍诱导自噬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0、1、5、10 mmol/L)二甲双胍处理SW480细胞24 h,Western blot检测AMPK、p-AMPK以及自噬相关蛋白LC3、p62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LC3 mRNA表达。二甲双胍与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单独或联合处理后,Western blot检测LC3、p62表达。沉默AMPK后,10 mmol/L二甲双胍处理SW480细胞24 h,Western blot检测LC3、p62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LC3mRNA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二甲双胍(1、5、10 mmol/L)处理SW480细胞后,AMPK磷酸化水平递增上升,LC3蛋白及mRNA递增表达增加,p62递减表达降低。二甲双胍与3-MA联合处理SW480细胞后,LC3表达降低,p62表达升高。3-MA有抑制二甲双胍的作用。沉默AMPK后,LC3蛋白及mRNA表达下降,p62蛋白表达增加。结论二甲双胍可诱导SW480细胞中AMPK活化,AMPK的活化参与了二甲双胍诱导的自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leiotrophin(PTN)的表达及其血清水平与结肠癌的关系。 方法:应用real time-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PT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ELISA方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患者和58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样本中的PTN表达水平。 结果:PTN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量以及PT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论是PTN mRNA表达水平还是蛋白阳性率均与患者年龄、肿瘤组织类型无关(均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向关系、与TNM分期呈正向关系(均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PT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5)。 结论:PT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增高;血清PTN水平检测可作为诊断结直肠癌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肝胆管结石病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治疗的667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行胆道探查取石术(BDE)、肝切除术(HT)、胆肠吻合术(HJS)中一种或联合多种手术方式处理,参照新的分型方法进行分型后,比较同种类型肝胆管结石病不同手术方式的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优良率。 结果:I型129例中,HT与BDE+HT的结石清除率、随访优良率均优于其他术式(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各术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IIa型72例中,BDE+HT结石清除率及随访优良率都优于其他术式(P<0.05),BDE+HJ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低(P<0.05);IIb型 98例中,BDE+HT的结石清除率及随访优良率最高(均P<0.05),HT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均P<0.05);IIc型25例中,各术式各指标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Ea型251例中,BDE+HT结石清除率及随访优良率都优于其他术式,BDE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其他术式低(均P<0.05);Eb型55例与Ec型37例中,BDE+HT+HJS的术后结石清除率及随访优良率优于其他术式(均P<0.05),术后并发症各术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根据肝胆管结石病合理分型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加上各种有效的辅助手段,个体化治疗有助于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姜黄素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10,25,50,100 μmol/L)姜黄素处理肝癌HepG-2细胞不同时间后(16,24,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50 μmol/L的姜黄素处理HepG-2细胞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不同浓度(10,25,50,100 μmol/L)姜黄素处理肝癌HepG-2细胞24 h后,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姜黄素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均P<0.05);姜黄素作用后,HepG-2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姜黄素能浓度依赖性抑制地HepG-2细胞 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论:姜黄素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系通过阻断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BCAR4(LncRNA BCAR4)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qRT-PCR检测胰腺癌细胞系(AsPC-1、HPAC、BxPC-3、Panc-1)和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HPDE6-C7中LncRNA BCAR4的表达。将胰腺癌AsPC-1细胞分别转染BCAR4 siRNA序列和阴性对照siRNA序列,以无转染的AsPC-1细胞为空白对照,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增殖和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TOR与P70S6K及磷酸化mTOR(p-mTOR)与磷酸化P70S6K(p-P70S6K)蛋白的表达。结果:LncRNA BCAR4在各胰腺癌细胞系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HPDE6-C7(均P0.05);AsPC-1细胞转染BCAR4 siRNA后表现为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p-mTOR及p-P70S6K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LncRNA BCAR4在胰腺癌细胞中表达升高,LncRNA BCAR4的高表达可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机制可能与LncRNA BCAR4上调mTOR/P70S6K通路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OPG)的表达在腹主动脉瘤(AAA)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例AAA组织和6例正常腹主动脉组织,用补片法构建兔AAA动物模型(18只AAA模型动物分别于造模后7,21,35 d取材,以6只假手术兔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OPG在人AAA组织与正常腹主动脉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上述组织以及动物模型AAA组织中OPG、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观察动物模型AAA组织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凋亡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显示,人AAA组织中OPG蛋白表达量较正常腹主动脉组织增加,且随AAA直径的增大而增加,在破裂性AAA组织中表达量最高。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显示,OPG与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在人AAA组织及动物模型AAA组织组均较各自的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两者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均随瘤体直径的增加或造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TUNEL染色显示模型组VSMC凋亡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随造模时间延长有增加趋势(P<0.05)。结论:OPG表达水平与AA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机制可能与其促进MMP的表达和诱导VSMC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转移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伴肝转移大肠癌的原发灶与肝转移灶、无肝转移大肠癌组织以及正常肠管黏膜组织中CEA的表达,比较CEA在上述4种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表达强度的差异。 结果:伴肝转移大肠癌的原发灶、肝转移灶、无肝转移大肠癌组织中CE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22%、100%、91.67%,均高于正常肠管黏膜组织(19.44%)(均P<0.05)。4种组织之间的CEA表达强度依次为:肝转移灶>伴肝转移大肠癌原发灶>无肝转移大肠癌组织>正常肠管黏膜(均P<0.05)。 结论:大肠癌组织中CEA表达水平可能与其肝转移密切相关;CEA的高表达可能预示大肠癌的肝转移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GADD15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82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与相应的癌旁正常结肠组织(距癌组织>5 cm)制作蜡块后构建组织芯片,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CHOP/GADD1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关系。结果: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结肠癌组织CHOP/GADD15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癌旁正常结肠组织(P<0.05);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显示,结肠癌组织中CHOP/GADD153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结肠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强(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均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CHOP/GADD153蛋白的表达增高,并与结肠癌织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提示内质网应激可能参与了肿瘤分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icroRNA(miRNA) let-7a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Real-time PCR检测let-7a在胆管癌与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将胆管癌HuCCT-1细胞分为let-7a过表达组(转染let-7a mimics),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和空白对照组(无转染),分别用Real-time 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let-7a的表达,细胞凋亡和周期情况.结果:let-7a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较正常胆管组织明显下调(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et-7a过表达组HuCCT-1细胞的let-7a表达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均P<0.01),而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各组间细胞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癌组织中let-7a表达下调,let-7a表达下调抑制了细胞凋亡,从而可能在促进胆管癌发生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奥曲肽诱导人结肠癌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奥曲肽、GSK-3β抑制剂Li Cl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人结肠癌SW480细胞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W480细胞的凋亡与细胞周期,以及用DNA凝胶电泳实验进一步验证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SW480细胞中GSK-3β、p-GSK3-β(Tyr216)及p-GSK-3β(Ser9)蛋白表达。结果:与未处理的空白对照组SW480比较,奥曲肽处理SW480细胞后,细胞凋亡率与G0/G1细胞明显升高,凝胶电泳出现典型的"梯形"DNA条带,总GSK-3β蛋白与p-GSK3β(Tyr216)表达明显上调,而p-GSK3β(Ser9)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均P<0.05);Li Cl单独作用对SW480细胞的凋亡与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均P>0.05),但与奥曲肽联合作用能明显削弱奥曲肽对SW480的促凋亡与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均P<0.05)。结论:奥曲肽能有效诱导SW480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阻滞,该作用可能与其上调GSK-3β蛋白的表达,并调节GSK-3β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re-miR-146a基因表达及其rs2910164位点多态性与胆管癌的关系。 方法:分别用基因直接测序与定量PCR方法检测70例胆管癌患者的胆管癌组织(胆管癌组)及 39例胆管非肿瘤性疾病患者的胆管组织(对照组)中pre-miR-146a基因rs291016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pre-miR-146a表达,分析不同基因型与pre-miR-146a表达量、胆管癌临床病理及其预后的关系。 结果:胆管癌组的pre-miR-146a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前者表现为GG和GC基因型比例明显高于CC基因型,且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C等位基因(均P<0.05);对照组GG和GC基因型人群的pre-miR-146a表达量较CC基因型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组织pre-miR-146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胆管组织(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GG和GC基因型可能是胆管癌的危险因素(P=0.052),分层分析显示GG和GC基因型与胆管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GG和GC基因型胆管癌患者的生存率低于CC基因型胆管癌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 结论:pre-miR-146a基因rs2910164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升高可能是导致pre-miR-146a基因表达降低以及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FIG-ROS融合基因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对其干预后ICC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变化。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4份不同ICC组织样本及3种ICC细胞株(HUCCT1、REB、QBC939)中ROS蛋白的表达;选择ROS阳性ICC细胞,用一系列表达不同序列ROS-sh RNA与FIG-sh RNA的质粒分别转染该细胞后,用Western blot检测ROS和FIG蛋白表达;选择对ROS和FIG表达抑制作用最强的ROS-sh RNA与FIG-sh RNA序列分别或联合转染上述细胞后,观察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及集落形成情况。结果:2份ICC组织样本与1个细胞株(HUCCT1)呈ROS阳性表达;转染ROS1-6290 sh RNA和FIG-363 sh RNA对HUCCT1细胞ROS与FIG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最强。与未转染的HUCCT1细胞比较,单独转染FIG-363 sh RNA对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均P0.05),但能明显减少细胞集落形成(P0.05);ROS1-6290 sh RNA单独或联合FIG-363 sh RNA转染均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阻滞、减少细胞集落形成,且联合转染的效应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部分ICC存在FIG-ROS融合基因表达,对两种基因的联合抑制可能是靶向治疗该类ICC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通路P13K/AKT/PTEN/mTOR中抑癌基因PTEN在体外对胆管癌QBC93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下游mTOR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携带有野生型PTEN和突变型PTEN的真核表达载体及空载质粒转染QBC939;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PTEN蛋白的表达及蛋白激酶B磷酸化的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及对下游mTOR表达的影响。结果野生型PTEN转染成功后的QBC939细胞中PTEN明显上升,磷酸化AKT明显下降,mTOR表达也明显下调;而突变型PTEN转染后的细胞中PTEN上升,但磷酸化AKT的变化不明显,mTOR的表达亦无明显变化。结论PTEN通过磷酸化AKT使之活化,进一步使下游的mTOR同步下调,继而调节肿瘤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在PI3K/AKT/PTEN/mTOR信号转导途径中,PTEN与mTOR通过AKT的磷酸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microRNA(miRNA)异常表达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部分miRNA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侵袭性临床病理特征具有明确的相关性。本研究探讨miR-221在PT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PT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qPCR技术检测51对PT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手术标本中miR-221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miR-221的表达,将PTC K1细胞分别转染miRNA随机序列(阴性对照组)和miR-221抑制物(miR-221抑制物组)后,以无处理的K1细胞为空白对照,分别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力。结果:miR-221在PTC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相对表达量(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iR-221抑制物组K1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G_0/G_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G_2/M期细胞的比例明显降低,细胞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间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R-221在PTC中的表达升高,且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与凋亡而影响PTC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miR-221有作为PTC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接头蛋白CARMA3在胆管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用qRT-PCR技术检测胆管癌HUCCT1细胞与RBE细胞以及正常胆管细胞HIBEC中CARMA3的mRNA表达。用siRNA技术沉默HUCCT1细胞与RBE细胞中CARMA3的表达后,分别通过CCK-8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以及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两种胆管癌细胞中CARMA3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细胞HIBEC(HUCCT1 vs.HIBEC:t=5.321,P=0.011;RBE vs.HIBEC:t=5.932,P=0.008)。沉默CARMA3的表达后,两种胆管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细胞侵袭能力被明显抑制,G_1期阻滞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CARMA3在胆管癌细胞中表达上调,其作用可能与促进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并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过小干扰RNA(siRNA)干扰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对胆管细胞癌生物功能的影响。方法培养胆管细胞癌细胞系人胆管上皮癌细胞(HUCCT1)和人胆管癌细胞(RBE),构建siRNA-710、siRNA-551和siRNA-2021这3个siRNA,使用脂质体3000(lipo3000)转染试剂将siRNA转染胆管细胞癌细胞,然后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iRNA对STAT3的表达的干扰效果后选择siRNA-551进行后续实验。siRNA-551转染胆管细胞癌细胞48 h后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结果。结果siRNA-551能够显著降低胆管细胞癌细胞中STAT3的mRNA(Messenger RNA)和蛋白质表达。HUCCT1和REB胆管细胞癌细胞转染siRNA-551后,STAT3干扰组胆管细胞癌细胞增殖水平[(74.49±0.96)%、(91.08±5.32)%]低于对照组[(100.00±5.52)%、(100.00±2.82)%,F=62.20、6.57,P<0.05]和NC组[(90.99±1.87)%、(99.74±4.71)%,F=184.57、4.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扰组细胞凋亡率[(15.68±1.79)%、(11.30±0.67)%]高于对照组[(6.97±0.76)%、(6.12±0.37)%,F=60.01、138.40,P<0.05]和NC组[(9.21±0.63)%、(6.22±0.21)%,F=34.77、155.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UCCT1细胞转染siRNA-551的胆管细胞癌细胞中IL-6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0.23±0.07、0.16±0.02)低于对照组(0.62±0.34、0.35±0.15,F=3.78、4.90,P<0.05)和NC组(0.59±0.07、0.47±0.39,F=37.46、2.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B细胞转染siRNA-551的胆管细胞癌细胞中IL-6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0.22±0.11、0.80±0.08)低于对照组(0.51±0.11、1.89±0.13,F=11.39、151.69,P<0.05)和NC组(0.60±0.34、1.46±0.48,F=3.39、140.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siRNA干扰胆管细胞癌细胞中的STAT3表达具有抑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甘草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凋亡及自噬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0.05,0.10,0.20,0.40 mmol/L)的甘草素处理MCF-7细胞24,48,72 h后,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以上浓度的甘草素处理MCF-7细胞48 h后,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用吖啶橙(AO)染色,观察细胞自噬。结果: 随着甘草素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MCF-7细胞的存活率不断降低,部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着草素浓度的增加,MCF-7细胞的凋亡率不断增高,从0.20 mmol/L开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浓度的甘草素作用下,MCF-7细胞均产生自噬现象,但随着甘草素浓度的增加,自噬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结论:甘草素可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该作用与其促进凋亡及诱导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