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陈钢  杨彩群  张智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2):1087-1088,109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定位导丝辅助在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9月~2011年10月35例47个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灶并用金属导丝标记定位,切除病灶,明确病理诊断。结果定位全部成功,定位操作时间3~7 min,平均4 min,且无并发症出现。35例47个病灶经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后全部准确切除。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1例,随即在全身麻醉下行根治手术;乳腺导管内癌1例,随即行单纯乳腺切除术;乳腺纤维腺瘤15例;乳腺病伴纤维腺瘤形成7例;乳腺病增生结节5例;乳腺囊肿4例;乳管内乳头状瘤2例。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与术后石蜡病检结果一致。结论超声引导下定位导丝辅助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切除定位较准确,对良性病变可缩小手术切除范围,对恶性病变可早发现,是一种简单、准确、安全及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和定位导丝活检术对不可触及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对30例30处不可触及乳腺病变行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19例20处行超声引导下定位导丝活检术.结果 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检出的30例不可触及乳腺病变中,4例为浸润性乳腺癌(13.3%),3例不典型增生;定位导丝活检术检出的19例20处不可触及乳腺病变中,2例为浸润性乳腺癌(10%),1例为原位癌(5%);随访无复发.结论 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是不可触及乳腺病变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X线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对于临床触诊阴性病变的诊断意义及其适应证。方法对84例乳腺X线摄影发现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变患者进行术前三维立体钩丝定位术,并取得病理结果。对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不同的良、恶性病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变X线摄影表现为钙化、肿块、结构紊乱等。按BI-RADS分类,本组病变为3~5类,且以4类为主,占89.29%(75/84)。4B类与4C类病变恶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P〉0.05),但显著高于4A类(χ2=101.7,P〈0.05)。结论对BI-RADS分类为4B以上病灶应进行X线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钼靶、超声、乳管镜三种不同方法放置定位针在引导切除触诊阴性乳腺病变(NPBL)中的应用。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于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对83例临床NPBL病人进行手术,根据检出病灶的影像学方法及病灶特性的不同,术前分别采用钼靶、超声、乳管镜等不同方法放置定位针,引导切除病灶。回顾性分析病人的影像学检查、穿刺定位方法、手术情况、病理组织学及综合治疗情况。结果 钼靶下穿刺定位并接受手术的乳腺钙化灶27例,术后证实27例钙化灶均准确切除,定位针均较好固定于病变附近,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恶性病变8例。超声下穿刺定位并接受手术的乳腺病变32例,病理学检查证实准确切除病灶30例,未见明确病灶2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恶性病变4例。乳管镜下放置定位针或联合亚甲蓝染色并接受手术的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24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24例病人均准确切除病灶,除1例回形头脱落外,其余23例定位针均较好固定于病变乳管侧壁,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恶性病变5例。结论 钼靶、超声及乳管镜放置定位针引导切除NPBL,提高了临床中手术切除NPBL的准确性,有助于NPBL的定性诊断,促进触诊阴性乳腺癌病灶的早发现与早诊断,提高了乳腺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三维立体定位系统引导下导丝定位手术活检在临床不能触及肿块的乳腺病变中的价值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乳腺钼靶X线异常女性患者67例,对临床不能触及的乳腺病灶行导丝定位手术活检及病理检查。 结果67例病灶均一次定位成功,发现乳腺癌17例(25.4%),癌前病变(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及导管内乳头状瘤)13例(19.4%),其他良性病变37例(55.2%)。影像表现为微钙化灶的46例病例中乳腺恶性病变共16例(34.8%),癌前病变8例(17.4%),其他良性病变22例(47.8%);非钙化组的21例病例中良性病变20例(95.2%),恶性病变1例(4.8%)。与影像表现为非钙化组比较,对于临床不能触及的乳腺病灶,乳腺钼靶X线影像表现为微钙化时乳腺癌检出率更高(χ2=5.369,P=0.021)。 结论钼靶X线三维立体定位系统引导下导丝定位活检可以发现容易漏诊的早期乳腺癌及癌前病变,该方法简便、准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技术及钼靶引导下导丝定位技术在乳腺触诊阴性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乳腺肿块触诊阴性并在开放手术前行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的248例患者(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组)及钼靶引导下导丝定位的112例患者(钼靶定位组)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行体表定位的145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系统在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超声检查发现的163例患者的575个乳腺肿块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切除标本送常规病理检查。结果:575个病灶均被准确定位切除,引导成功切除率达100%,术后2例出现局部血肿,5例出现皮下淤血,术后病理显示所有肿块中:乳腺纤维瘤316个,乳腺囊肿174个,导管乳头状瘤35个,腺病41个,乳腺癌9个。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装置具有定位准确、微创切除或活检乳腺肿块的功能,尤其适合于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导丝置入术在乳腺小病灶术前定位中的操作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个超声探及但临床未触及、钼靶未检出的乳腺小病灶,在高频超声引导下将乳腺定位导丝置入乳腺小病灶内部,供临床依据导丝位置将其切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对照术中所见及病理结果,分析超声引导下导丝置入术对乳腺小病灶定位的准确性。结果依据导丝定位,80个乳腺小病灶均被找到并切除,导丝一次定位准确率为98.75%(79/80),二次定位准确率为100%(80/80)。结论超声引导下导丝置入术对于乳腺小病灶、尤其是临床不可触及、钼靶不能检出的小病灶定位准确,安全方便,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亚甲蓝定位法 (USMBL)与钼靶导丝定位法 (MWL)在乳腺不可触及钙化灶( NPBCL)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9年 11月—2021年 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 77例患有乳腺可疑钙化灶的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均为乳腺触诊未明确发现病变,但彩超钼靶均提示可疑钙化病变。其中 USMBL组 47例, MWL组 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体积指标、一次性完整切除成功率、切除病灶病理结果、病灶切除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满意度。结果:两种方法均能将病灶完整切除, USMBL组一次性完整切除的成功率为 97.88%,高于 MWL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系统在触诊阴性乳腺癌中的诊疗作用。方法2006年9月~2009年1月,对974例术前超声诊断为乳腺占位性病变者,用麦默通8G取样枪切除活检。术中冰冻切片发现恶性病变13例(1.3%),均触诊阴性,其中2例为多发恶性占位病变。于麦默通术后当天或第2天行开放手术。术后给予综合治疗。结果术后病理提示,麦默通活检术后局部肿瘤残留7例,无残留6例。8例行保乳手术,5例行改良根治术。13例术后超声随访4~25个月,平均14.6月,未见局部复发。结论超声引导麦默通系统对于临床不可触及或多发,同时可疑恶性的病灶,通过活检功能可以准确定位,明确诊断,并及时给予合适的后续治疗,但单纯麦默通手术并不能彻底清除局部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导丝置入定位技术在乳腺触诊阴性肿块微创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触诊阴性肿块微创手术切除前进行了超声引导乳腺导丝置入定位技术的377例患者403个肿块的影像和病历资料,统计分析肿块大小、肿块位置、肿块良恶性、病理类型、恶性肿块病理TNM分期、定位成功率、肿块完全切除率等。结果 403个肿块全部被完整切除,且术中证实定位全部成功,定位成功率为100%;肿块平均直径为(10.1±5.1)mm,其中恶性肿块平均直径为(12.5±6.0)mm,良性肿块平均直径为(9.9±5.0)mm,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194个(48.14%)肿块位于外上象限,82个(20.35%)肿块位于内上象限,75个(18.61%)肿块位于外下象限,38个(9.43%)肿块位于内下象限,13个(3.22%)肿块位于中央区;1个(0.25%)肿块位于胸壁深面肌间,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淋巴结。病理类型:恶性肿块31个(7.69%);良性肿块372个(92.31%),其中高危肿块60个(16.13%),淋巴结1个,病理结果为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结论超声引导下导丝置入定位技术可以辅助外科医师精准微创切除临床触诊困难的乳腺小肿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活检术与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手术切除乳腺隐匿性肿块(NPBL)的效果,为临床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62例行手术治疗的NPB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93例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活检手术(旋切组),69例行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开放活检术(开放组),比较两组的相关手术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旋切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方面均优于开放组,手术费用明显多于开放组(均P0.05),旋切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均达到100%。两组随访1~12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开放组有长短不等的瘢痕,而旋切组瘢痕微小或不可见。结论:麦默通旋切活检术切除NPBL安全有效,较导丝定位开放活检术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美容效果好,但手术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3.
对不可触及的乳腺病灶行超声下导丝定位活检4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对体检时不可触及的乳腺病灶(NPBL)的检查意义以及术前超声下导丝定位、手术活检对NPBL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外科收治41例女性病人,对超声发现的NPBL在超声引导下,将金属导丝置于病灶内或其邻近处进行定位,手术切除病灶送病理。结果42个超声下发现的病灶经超声引导、导丝定位后全部准确切除,获得病理学诊断,其中12%证实为乳腺癌。结论NPBL须审慎对待,超声下导丝定位活检是一种简单、准确、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钼靶X线导丝定位切除触诊阴性乳腺病灶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1例299个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在钼靶X线指引下经导丝定位并切除活检,确定病理类型。结果299个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乳腺癌病灶42个(14.05%),癌前病变4-0个(13.38%),良性病变257个(85.95%),其中乳腺癌灶多表现为簇状或弥漫细点状钙化,乳腺癌病灶中原位癌22个(52.38%,22/42),浸润癌I期13个(30.95%,13/42),Ⅱ期4个(9.52%,4/42),HI期3个(7.15%,3/42)。40例乳腺癌患者(2例为双侧癌)均长期随访,最长随访时间为10年,复发转移2例。应用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92.86%(39/42);特异度为95.33%(245/257),诊断比值比(DOR)为265.42。结论钼靶x线导丝定位病灶切除技术可提高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早期诊断率,指导手术切除病灶,其组织损伤小,可靠性高,促进了乳腺癌二级预防,适合二级医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定位针定位对手术切除乳腺隐匿性病灶的价值。方法通过对触诊阴性但超声检查阳性的乳腺隐匿性病灶进行超声下定位针定位、外科手术切除活检,统计分析病灶良恶性、病灶大小、完全切除率等。结果105例隐匿性病灶中,恶性病灶18例(17.1%),良性病灶87例(82.9%);所有病灶均完整切除。结论超声引导下定位针定位切除乳腺隐匿性病灶操作方便、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临床资料。结果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一般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少数有乳房胀痛、乳头溢液(血)或乳房外观改变,临床上诊治相对困难。85例中良性病变69例,占81.2%,恶性病变16例,占18.8%。结论通过超声引导下或X线立体定位针吸细胞学检查、穿刺病理学检查、手术活检以及乳腺导管镜检查对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基本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的诊疗作用。 方法〓对62例共85个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进行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结果〓85个病灶皆被准确、完整切除。术中冰冻切片病理示良性病变77例,乳腺癌8例。85例术中冰冻切片和术后石蜡切片诊断均相符。术后3个月复查B超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是确诊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有效方法,在诊断的同时可完整切除良性病灶,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过B超发现临床触诊阴性多发混合型乳房肿块在B超定位下手术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153例女性临床触诊阴性而B超发现乳房多发混合性肿块病人术前在B超引导下定位标记,在全麻下行乳房肿块切除术。结果全组153例多发混合型乳房肿块一次全部切除。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乳腺癌3例,随即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余150例为乳腺良性病变。结论在B超定位引导下对临床触诊阴性多发混合型乳房肿块切除准确、可靠、易操作,效果确切,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一条途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腺钼靶定位体表标记在触诊阴性乳腺钙化灶开放活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8年9月~2023年8月,对63例临床触诊阴性而乳腺钼靶显示有可疑钙化灶65个,采用自创的乳腺钼靶定位体表标记方法,行开放活检手术,分析可疑钙化灶的完整切除成功率及病理结果。结果 65个乳腺钙化灶经定位后均完整切除。其中一次完整切除钙化灶64个(98.5%),1个病灶2次手术完整切除。术中钼靶可见切缘>2 mm且<1 cm。病理诊断良性病变47个(乳腺增生16个,纤维腺瘤14个,硬化性腺病6个,导管内乳头状瘤3个,乳腺黏液性囊肿1个,非典型增生5个,小叶原位癌2个),恶性病变18个(导管原位癌15个,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2个,浸润性非特殊型癌1个)。结论 对于触诊阴性乳腺钙化灶活检,乳腺钼靶定位体表标记可以满足定位要求,简单易学,且花费少,安全性高,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Fan ZQ  Ouyang T  Wang TF  Li JF  Xie YT  Fan T  Zhang Z  Lin BY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7):1185-1187
目的评价超声影像引导的乳腺病变经皮空芯针穿刺(CNB)组织病理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2152例乳腺病变患者经皮CNB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比较穿刺与切除组织病理诊断之间的一致性,并对未进行切除活检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在最终诊断为乳腺癌的1461例患者中,CNB病理结果显示,乳腺癌1339例,假阴性率为3.5%(51/1461),低估率为4.9%(71/1461)。50.0%(17/34)的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和46.3%(25/54)的乳头状病变在重新活检中诊断为癌。B超引导CNB的假阴性率(2.1%,22/1068)显著低于徒手引导CNB(7.4%,29/393)(P〈0、05)。两名专责医师CNB的假阴性率(1.2%,8/681)显著低于非专责医师(5.5%,43/780)(P〈0、05)。738例经CNB诊断良性病变中,417例进行手术切除活检,50例诊断为乳腺癌,205例良性病变随访2—2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0、2个月),发现1例恶性病变。结论超声影像引导的乳腺病灶经皮病灶穿刺组织病理检查是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对于穿刺病理结果为高危病变者应予切除活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