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Snail、E-cadherin及Vimentin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nail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在卵巢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Snail、E-cadherin、Vimentin在48例卵巢浆液性腺癌、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及卵巢浆液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EMT相关因子表达强度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Snail、Vimentin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率为(68.75%/66.67%),高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腺瘤的(41.67%/37.50%)及卵巢浆液性腺瘤的(25.00%/18.75%),结果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E-cadherin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率为27.08%,低于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腺瘤的54.17%及卵巢浆液性腺瘤的75.00%,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腺瘤组与卵巢浆液性腺瘤组比较,三种蛋白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Snail、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高低与FIGO分期、分化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腹膜种植有关。(3)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Snail与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7,P<0.05),Snail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601,P<0.05),而E-cadherin与Vimentin表达的相关性不明显(r=-0.206, P>0.05)。结论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Snail、Vimentin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提示Snail介导的EMT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2(annexin A2)与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46例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组织(肿瘤组)、50例单纯肝内胆管结石慢性炎症胆管组织(炎症组)及35例来自血管瘤旁和肝外伤的正常胆管组织(正常组)中annexin A2、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比较各组3种蛋白表达的差异,并分析3种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nnexin A2与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组、炎症组、正常组均呈依次明显降低(69.6%vs.36.0%vs.11.4%;54.3%vs.28.0%vs.8.6%,均P0.05),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则相反(21.7%vs.48.0%vs.71.4%,均P0.05);在胆管癌组织中,annexin A2与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7,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annexin A2、vimentin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0.682;r=-0.575,均P0.05)。annexin A2、vimentin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患者中,annexin A2和vimentin各自阳性者的生存率低于其各自阴性者,E-cadherin阴性者生存率低于其阳性者(均P0.05)。结论:annexin A2/EMT通路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至关重要,annexin A2、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Snail、E-cadherin、N-cadherin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胃癌肿瘤起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33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50例胃癌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MT相关因子及CD133蛋白的定位及定量表达,分析EMT相关因子及CD133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EMT相关因子和CD133表达的关系,Kaplan-Meier方法分析EMT相关因子及CD133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①胃癌组织中Snail、N-cadherin及CD133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明显高于其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Snail:0.599±0.114比0.259±0.108,P=0.020;N-cadherin:0.754±0.154比0.329±0.134,P=0.001;CD133:0.635±0.119比0.485±0.116,P=0.029),E-cadherin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明显低于其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0.378±0.123比0.752±0.156,P=0.003)。②Snail蛋白、N-cadherin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5 cm和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5 cm和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无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CD133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 cm和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 cm和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③Snail、N-cadherin蛋白表达与CD133蛋白表达分别均呈正相关(rs=0.278,P=0.048;rs=0.406,P=0.003),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CD13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504,P=0.000)。④Snail、N-cadherin及CD133蛋白低表达组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其高表达者(P〈0.05),联合EMT相关因子和CD133蛋白表达能够最有效预测患者生存。结论EMT与胃癌肿瘤起始细胞特性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并且两者与胃癌的高侵袭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联合EMT相关因子Snail、E-cadherin、N-cadherin与CD133能够最有效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出芽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5 年4 月—2019 年3 月收治的105 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转录因子Snail、锌指转录因子Slug 和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 蛋白表达情况。探讨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E-cadherin、Snail、Slug 和Cathepsin B 蛋白表达情况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浸润和肿瘤出芽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Logistic 分析表明直肠癌分化程度(OR=0.070, 95%CI:0.021~0.235, P <0.05)、浸润深度(OR=7.408, 95%CI:2.223~24.691,P <0.05) 及肿瘤出芽(OR=5.732,95%CI:2.059~15.953, P <0.05) 是影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出芽组的Snail、Slug、Cathepsin B 表达水平高于未出芽组,E-cadherin 表达水平低于未出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出芽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EphA2与E cadherin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EphA2和E-adherin在胰腺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56例胰腺癌及23例癌旁非肿瘤胰腺组织中EphA2和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RT-PCR方法检测EphA2在胰腺癌细胞株BXPC-3,PC-3及PANC-1中的表达。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EphA2阳性和E-cadherin阴件的表达率分别为66.07%和57.14%,均显著高于癌旁非肿瘤胰腺组织(P〈0.05);EphA2表达与胰腺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E-adherin表达与胰腺癌TNM分期和淋巴结有关。在胰腺癌组织中,EphA2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EphA2在胰腺癌向侵袭力细胞株BXPC-3和PANC-1呈高表达,在低侵袭力细胞PC-3呈低表达。结论 EphA2与E-cadherin的表达和/或功能异常可能共同参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联合检测两种蛋白对于胰腺癌转移潜能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Snail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中CXCR4和Snail的表达,分析Snail和CXCR4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分析Snail和CXCR4表达的关系,Kaplan—Meier方法分析CXCR4和Snail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Snail和CXCR4表达阳性率各为62%(31/50)和58%(29/50);肿瘤越大、组织分化越差、有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浸润越深Snail阳性表达越高。肿瘤越大、有血管浸润、有淋巴管浸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浸润越深,则CXCR4阳性表达越高。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Snail与CX—CR4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0,P=0.014)。Snail和CXCR4共同阳性表达为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结论CXCR4和Snail共同表达为胃癌患者独立预后因子,两者之间可能互相联系促进胃癌的侵袭和转移,通过靶向CXCR4和EMT相关因子或能干预胃癌的转移与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RhoA和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它们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9例胃癌患者术后石蜡标本中RhoA和Snail蛋白的表达,分析它们的相关性以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存的关系。结果①RhoA和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分别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RhoA:P=0.008;Snail:P=0.000)和正常胃黏膜组织(RhoA:P=0.010;Snail:P=0.000)中的表达阳性率;RhoA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2),而Snail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Rho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和Lauren分型有关(P〈0.05),而与胃癌的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胃癌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及Lauren分型均有关(P〈0.05)。RhoA和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③胃癌组织中RhoA蛋白和Snail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203,P=0.005)。④肿瘤TNM分期、RhoA及Snail表达和淋巴结转移均为胃癌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RhoA和Snail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它们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RhoA/Snail信号途径可能在胃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Snail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间叶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上皮-间叶转化(EMT)的标记分子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胰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6例胰腺癌组织中Snail、上皮源性标记物E-cadherin、间叶源性标记物Vimentin蛋白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 56例胰腺癌组织中Snail阳性表达率为3696(20/56),26例中观察到E-cadherin表达的降低,同时6例观察到Vimentin表达上调。Snail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P〈0.05)、远处转移(P〈0.0i)、E-cadherin的表达降低(P〈0.05)、Vimentin的高表达(P〈0.05)都存在着相关性。而E-cadherin表达的降低和Vimentin的高表达都与胰腺癌的转移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Snail在胰腺癌组织中存在着重新表达的现象,Snail可能通过调控上皮-间叶转化从而在胰腺癌的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甲基化CpG结合域蛋白I(MBD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8例胰腺癌、17例胰腺癌旁组织、8例胰腺良性肿瘤、3例慢性胰腺炎和6例正常胰腺组织中MBD1蛋白的表达。结果:MBD1在胰腺癌组织、正常胰腺组织、胰腺良性肿瘤、胰腺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76.32%(29/38)、16.67%(1/6)、25.0%(2/8)、29.41%(5/17),3例慢性胰腺炎标本中未见表达;胰腺癌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慢性炎症、良性肿瘤和癌旁对照组织(P〈0.05)。MBD1表达水平的高低与病人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胰腺癌组织MBD1的表达阳性率为92.31%(24/2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41.67%(5/12)(P〈0.01)。结论:胰腺癌中MBD1呈高水平表达,并与胰腺癌的高转移侵袭活性有关,其机制可能与MBD1介导抑制多个甲基化相关抑癌基因的表达有关。MBD1的转录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cadherin及Slug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82例胃癌患者瘤组织E-cadherin及Slug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患者的病理特征及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E-cadherin保留表达率为47.6%,Slug阳性表达率为39.0%。E-cadherin的表达率差异与患者的N分期有关,Slug的阳性表达率差异与患者的性别、T分期及N分期有关(均P<0.05);在E-cadherin表达保留组,Slug的表达与N分期、M分期、静脉侵袭、血行性转移和腹膜复发有关,而在E-cadherin表达降低组,Slug的表达与T分期有关(均P<0.05);E-cadherin表达保留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E-cadherin表达降低患者(79.5% vs. 60.5%),Slug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Slug阴性患者(59.4% vs. 74.0%)(均P<0.05);E-cadherin表达保留组中,Slug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分别为(48.4% vs. 87.5%)(P<0.05),而E-cadherin表达降低组中,Slug阳性及阴性患者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58.3% vs. 68.4%)(P>0.05)。结论:E-cadherin及Slug的表达主要与胃癌TNM分期有关;E-cadherin表达保留的患者中Slug的阳性表达对不良预后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0例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TAT3、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三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TAT3、E-cadherin及vimentin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52例(74.3%)、23例(32.9%)和55例(78.6%),在癌旁组织阳性表达分别为13例(15.7%)、58例(82.9%)和9例(1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TAT3、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STAT3表达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而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STAT3、E-cadherin及vimentin与结肠癌关系密切,其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结肠癌病程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5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胰腺癌组织及癌旁非肿瘤胰腺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分析survivin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与生存期的关系。 结果:胰腺癌组织中survivin的高表达阳性率为65.5%(36/55),癌旁非肿瘤组织中均低表达;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0.9%、30.9%、1.8%;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肿瘤大小无关(均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survivin表达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survivin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 结论:survivin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survivin高表达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PSTAT3与VEGF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PSTAT3和VEGF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胰腺癌组织中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了41例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PSTAT3、VEGF的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结果在41例胰腺癌标本中有29(70.7%)例PSTAT3和31(75.6%)例VEGF蛋白的表达阳性,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STAT3和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758,P<0.01).PSTAT3在临床分期较晚和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中呈高表达(P=0.003,0.033),VEGF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25).41例胰腺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与PSTAT3、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有关(P=0.003,0.001).结论胰腺癌组织中存在PSTAT3和VEGF的过表达,PSTAT3与临床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STAT3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胰腺癌组织中新生血管的形成,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血管增生抑制素(AS)、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改变,探讨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在胰腺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胰腺癌标本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标本中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并对PEDF、AS与VEGF三者与胰腺癌患者瘤径大小、肿瘤发生部位、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PEDF、AS、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5.00%、67.50%、67.50%,在正常胰腺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20.0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DF、AS、VEGF表达均与肿瘤TNM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P0.05)有关,VEGF的表达还与肿瘤大小相关(P0.05);PEDF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r=-0.777,P0.001),AS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r=-0.510,P=0.001),AS与PEDF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AS、PEDF及VEGF的表达均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的表达还与肿瘤瘤径大小相关。AS、PEDF与VEGF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胰腺腺癌组织中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30例胰腺腺癌组织及其中9例胰腺癌相应癌旁胰腺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结合临床病例资料,分析HIF—1α、VEGF与肿瘤的大小、部位、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胰腺癌TNM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统计结果显示HIF-1α、VEGF在胰腺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相关性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HIF—1α与VEGF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性(r=0.655,P〈0.01)。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胰腺癌肿瘤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胰腺癌TNM分期密切相关,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腺癌组织中HIF—1α、VEGF存在高表达,HIF—1α、VEGF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胰腺癌TNM分期有关。HIF-1α、VEGF可能可作为判断胰腺癌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间手术切除的60例胰腺导管腺癌石蜡标本,制成组织芯片,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上皮型钙黏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胰腺组织细胞膜上皮型钙黏蛋白染色强阳性,癌细胞膜染色降低或缺失,上皮型钙黏蛋白表达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有显著差异(P〈0.01)。37例(61.7%)胰腺癌上皮型钙黏蛋白表达降低,上皮型钙黏蛋白表达降低与肿瘤转移、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上皮型钙黏蛋白表达降低可能是评判胰腺癌恶性程度、转移和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Heparanase1(Hpa1)表达与胰腺癌侵袭性及其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7例胰腺癌组织中Hpa1表达,分析Hpa1的表达与胰腺癌侵袭性、临床病理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pa1在胰腺癌、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9%(24/37)、56.8%(21/37);原发性胰腺癌组织中Hpa1表达与胰腺癌TNM分期、累及神经和血管与否、包膜完整与否以及是否有淋巴转移有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Hpa1与胰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a1表达与胰腺癌的侵袭性和局部浸润、临床分期、以及区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胰腺癌组织中Hpa1过度表达可能促进胰腺癌浸润生长与转移,Hpa1有望成为抑制胰腺癌侵袭与转移能力的靶蛋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nail蛋白表达与E-cadherin蛋白、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80例癌旁组织中Snail蛋白、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二者在不同病理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并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nail蛋白阳性表达和CD4+、CD8+细胞数量及CD4+/CD8+的相关性。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Snail蛋白阳性表达率65.4%(102/15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48.8%(3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数量、远处转移及复发有关(P值均<0.05)。膀胱尿路上皮癌中Snail蛋白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 -0.186,P<0.05);Snail蛋白阳性表达与CD4+细胞数量以及CD4+/CDt+值呈负相关(r=-0.313,P<0.05;r=-0.305,P<0.05),而与CDs+细胞数量无关(r= -0.250,P>0.05)。 结论 Snail蛋白可能通过抑制E-cadherin蛋白表达及诱导膀胱肿瘤局部免疫抑制,促进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525例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5例消化系统肿瘤组织中EGFR的表达,分析EGFR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原发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525例消化系统肿瘤组织中,EGFR阳性率为17.1%,其中男性EGFR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的(P=0.014);EGFR表达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33),其中低分化的EGFR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的(P=0.035);EGF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5);EGFR表达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原发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临床TNM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 EGFR表达和消化系统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D133、β-catenin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35例手术切除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胰腺组织及胰周淋巴组织中CD133及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33、β-catenin在胰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4.3%、62.9%,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CD133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病理分期有关(P<0.05)、β-catenin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两者在蛋白表达水平上有明显相关性(P<0.05),CD133阳性表达组术后生存期明显短于阴性组(P<0.05).结论胰腺癌中CD133的高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CD133高表达与胰腺癌预后差有关.β-catenin可能通过调节CD133的表达来调节胰腺癌干细胞的某些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