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a 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是围生期新生儿窒息引起的脑损伤,重者可威胁新生儿生命,存活者易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寻找治疗新生儿HIBD的有效方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出生的婴儿中,引起窒息的因素进行统计。结果本次统计的我院178例窒息新生儿中,围生期母婴因素造成窒息的病例为166例,占总窒息新生儿的93.3%,其中脐带因素、胎盘功能不全、羊水量异常是造成新生儿窒息的3种主要的因素。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综合分析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对降低新生儿窒息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生期窒息而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它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是窒息缺氧造成多脏器损伤所致,尤其是肾功能的损伤发生较早[1],急性期可引起新生儿少尿、无尿,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其远期并发症有资料报道新生儿期发生急性肾损伤会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相关因素、预防和治疗。方法对57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及围生期窒息是患儿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正常出生体质量儿及无围生期窒息史儿(P<0.01),其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也是出血高发因素,过敏性肠病发病率呈增加趋势不容忽视。结论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急症,做好围生期保健、积极治疗原发病可明显减少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的宫内窘迫以致新生儿出生后出现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是围生期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必须给予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1].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活产新生儿101例,其中剖宫产53例,胎吸4例.窒息儿15例,窒息率为14.85%,其中重度窒息5例、轻度窒息10例,经及时规范化复苏抢救无1例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新生儿死亡原因,发现医疗保健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3年9月发生在本地区医疗保健机构内的21例新生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早期新生儿占死亡新生儿的100%,主要死因顺位为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意外窒息。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规范助产技术和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完善产儿科合作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重点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的宫内窘迫以致新生儿出生后出现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是围生期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必须给予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由围产期窒息引起,是儿童早期残疾的常见原因之一,围产期窒息可发生在产前、产时和产后,尤其是在产前。因此胎儿宫内窘迫是引起HIBD的主要因素,如何减少胎儿窘迫,预防HIBD的发生是减少儿童早期残疾和新生儿死亡的主要措施。现就我院1993年1月~1996年4月间HIBD的发生原因作一分析,以预防HIBD的发生。 1 资料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严重影响新生儿生命和健康的疾病,围生期窒息缺氧是脑损伤的基础,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是反应新生儿出生时有否窒息、指导复苏抢救、预测预后的重要临床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观察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围生期窒息史、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硬肿症、肺炎以及败血症等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中的90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低出生体质量儿占82.22%(74/90),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的17.78%(16/90)(P<0.05),表明低出生体质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质量儿;早产儿占70.00%(63/90),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的30.00%(27/90)(P<0.05),表明早产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本研究中的90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围生期窒息史者占51.11%(46/90),是引起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他高危因素还包括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硬肿症、肺炎以及败血症等。结论降低早产儿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对原发病及早进行治疗,是预防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损害发生率及围生期因素与多脏器损害的关系。方法对255例窒息新生儿脏器损害发生率进行评估,并对窒息新生儿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重度窒息发生多脏器损害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窒息后脑损害发生率占67.8%,肺损害占64.7%,心肌损害占58.8%,肝脏损害占42.0%,胃肠损害占32.9%,肾脏损害占11.4%;窒息后多脏器损害与出生地点、宫内窘迫、脐带异常、窒息程度及窒息的抢救及时与否有关。结论重视围生期保健,分娩前严密监测,加强产儿合作,及时合理复苏和重视复苏后监测,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损害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关系,减少和降低围生儿病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08例胎儿窘迫后100例新生儿窒息的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自身和孕母存在的围生期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围生期高危因素有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及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病,胎儿因素主要为羊水Ⅱ~Ⅲ度污染,新生儿窒息多为胎儿窘迫的延续.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有很大的关系.结论 应加强围生期的保健工作,尽量减少围生期高危因素的发生,及时处理高危妊娠,密切监护产程,适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心肺复苏、药物复苏救治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2011年4月期间救治的48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年5月~2011年4月共出生新生儿1086例,其中新生儿窒息48例,发生率4.4%。48例新生儿经心肺复苏和药物抢救治疗,Apgar评分显效28例占58.3%,有效18例占37.5%,总有效率95.8%;死亡2例,死亡率4.2%;出院40天内随访后遗症发生率为4.3%。结论抢救治疗新生儿窒息的关键是尽快建立气道,有效进行心肺复苏,如经正压通气给氧及胸外心脏按压无效时可配合药物治疗。应加强孕妇围生期监护,提高产科抢救治疗水平,可有效预防新生儿窒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朱春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527-528
目的探讨围生期新生儿窒息及电解质变化及其预防。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对围生期住院80例新生儿血电解质行动态检测并检查头颅CT。结果生后即时血钠值均在130~150mmol/L,经过72h后有64例患者的血钠值<130mmol/L,占总新生儿的80%。经CT诊断后缺氧缺血性脑病36例,占总患者的45%,颅内出血6例,占总患者的7.5%,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占总患者的5%,这些患儿均并发不同程度低钠血症;低钠血症均出现在出生72h后,而低钠血症程度与窒息轻重呈正相关。对15例重度窒息的新生儿进行早期治疗,仅3例出现低钠血症,占25.0%。结论对窒息新生儿要重视血钠的检测及早期预防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体位护理在围生期新生儿窒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共有30例围生期窒息新生儿病例,随机分为仰卧位护理组与俯卧位护理组,每组15例,比较两组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干预后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接受不同体位护理的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在舒适度及心肺功能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护理对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十分重要,有必要在加强基础护理与观察的同时,对围生期窒息新生儿施以良好适宜的体位护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6,(24):56-58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等围生因素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接生的新生儿560例,均为单胎新生儿,根据母体分娩前有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分为妊高征组及无妊高征组,评估妊高征组及无妊高征组的新生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先天畸形、早产、出生低体重、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等情况;根据有无出现胎膜早破分为胎膜早破组、无胎膜早破组,评估胎膜早破组及无胎膜早破组发生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天畸形、早产、出生低体重、羊水异常、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妊高征组新生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先天畸形、早产、出生低体重、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等情况显著高于无妊高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发生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天畸形、早产、出生低体重、羊水异常、新生儿窒息等情况显著高于无胎膜早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均可使新生儿结局产生不良影响,需做好围生期保健及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无锡市新生儿死亡原因,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无锡市2000-2006年新生儿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总死亡率为4.68‰,1107例死亡的新生儿中,早期新生儿867例,占78.3%,死亡率为3.7‰,晚期新生儿:204例,占21.7%,死亡率为1.02‰,7年来新生儿各年龄段的死亡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死因:新生儿以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和先天异常为主。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窒息、早产,防止孕期感染,做好针对性筛查,预防先天异常的发生,是降低新生儿尤其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出生后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方侠 《河北医药》1999,21(3):152-152
为确保在2000年我国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分别在1990年的基础上下降1/2,优生优育达99%以上目标,必须加强围生期保健。据多年临床观察,新生儿窒息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高危孕妇的新生儿窒息明显高于正常孕妇。本文对我院近8年高危妊娠的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分析,加以探讨拓宽围生期保健范围。建立围生期监护机构后,如何有效地降低了高危妊娠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1 资料与结果1.1 一般资料 1989~1993年因高危妊娠入我院分娩的产妇1800例,新生儿窒息128例,发生率71%,同期无高危因素分娩的产妇2232例,新生儿窒息53例,发生率24%,…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早期肺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原因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30例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肺出血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围生期窒息缺氧、低体温、酸中毒等有关.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发病率愈高.早发现、早应用机械通气,预后好.结论: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减少早产;对不可避免的早产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胎儿肺成熟,生后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注意保暖,是防止新生儿肺出血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