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探讨移植骨牙种植体同期植入的愈合机理 ,为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恒河猴为实验动物 ,分三组分别行血管吻合骨移植牙种植体同期植入、游离骨移植牙种植体同期植入、拔牙后 3个月植入牙种植体 ,分期获取标本 ,通过人体解剖、X线摄片、光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原位杂交等方法进行分析 ,以评价骨移植牙种植体同期植入发生骨整合的情况 .结果 :血管吻合移植骨及游离移植骨都与牙种植体发生良好的骨整合 ;血管化移植骨与牙种植体的结合与正常骨的结合相同 ;非血管化移植骨牙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期植入种植体并应用牵张成骨原理永久增高下颌前牙牙槽嵴的临床方法。方法:选择下前牙区重度牙槽嵴萎缩患者6例,其中男4例,女2例。术前选择适当规格的抗旋转柱状螺纹组合式种植体,局麻下在缺牙区近远中行横过牙槽嵴顶的纵行切口,剥离并掀起颊舌侧黏骨膜瓣后,用来复锯于萎缩的牙槽嵴顶的近、远中行垂直骨切开,切口长度为预选种植体长度的1/2。在纵行骨切口的末端水平截骨并使骨块游离,将种植体按术前设计植入游离骨块,种植体植入长度为总长度的1/2。严密缝合松弛切口。术后10天拆线。术后2周开始旋入种植体,每日4次,每次旋入1/4圈,牵引速度为1mm/d,直至种植体全部植入时止。术后1、3和6月摄X线片。骨牵引结束后6个月修复种植体上部结构。追踪观察3年。结果:6例患者截骨线均一期愈合,牙槽嵴顶增高5·0~7·5mm。11枚种植体术后3个月与骨块完全整合。种植体上部结构修复后随访5年均能正常行使功能。结论:利用同期植入种植体牵引增高牙槽嵴高度为牙槽嵴重度萎缩患者义齿修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是一种有效的永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骨移植牙种植体同期植入后骨整合 情况。方法:采用10只恒河猴为实验动物,进行自体髂骨移植,同期植入种植体,切取标本后进行光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种植体与移植骨均发生了良好的骨整合,结论:VBG,NVBG移植骨种植体一期植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探讨移植骨牙种植体同期植入的愈合机理,为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恒河猴为实验动物,分三组分别行血管吻合骨移植牙种植体同期植入、游离骨移植牙种植体同期植入、拔牙后3个月植入牙种植体,分期获取标本,通过人体解剖、X线摄片、光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原位杂交等方法进行分析,以评价骨移植牙种植体同期植入发生骨整合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张翔  马芸  贺平 《黑龙江医学》2007,31(4):288-289
目的探讨下颌第三磨牙区取骨用于上前牙区骨量不足种植术的方法。方法对于拟行上前牙种植,但骨量不足并有第三磨牙的患者,利用种植机截取合适的骨块,采用Bio-Oss和骨块移植,表面覆盖Bio-Gide胶原膜,同期或Ⅱ期植入种植体。结果所有种植体结合良好,6-8个月烤瓷牙修复,形态和功能良好,患者满意。结论上前牙牙槽骨不足可以运用此方法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单钉近嵴顶固定颏部骨块移植术在上前牙区骨增量种植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2013年1—6月收集上前牙区牙槽嵴严重吸收患者5 例,年龄19~24岁,平均21.6岁,其中单牙缺失3例,多牙缺失2例。取患者颏部块状骨,采用单钉近嵴顶固定法行自体骨块移植,术后定期随访。种植体植入术前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移植骨愈合情况,并测量牙槽嵴宽度和钛钉距牙槽嵴顶距离。参考CBCT检查结果,常规完成种植体植入术,待种植体骨结合形成后完成种植修复。结果:5 例自体骨块移植术全部成功,无1 例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上前牙区骨量充足,固定钛钉顶端接近牙槽嵴顶。结论:采用单钉近嵴顶固定法行颏部自体骨块移植能有效改善上前牙区的骨量严重不足,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探讨缩短种植牙的临床过程和保持牙槽骨的丰满的可能性;方法 在狗的一侧新鲜拔牙创口中立即植入种植体并用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与陶瓷化牛骨(ceramic bovinebone,CBB)复合而成的复合骨充填于种植体与牙槽窝壁间的腔隙中,另一侧为空白对照组,于术后4、10周处死动物,取下颌骨行大体观察、X线拍片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显示实验组4周时即有明显的新骨形成,10周时牙槽骨丰满,牙槽骨的吸收明显少于对照组,牙槽窝内种植体与牙槽窝壁间充满新生骨小梁,新骨与种植体呈紧密的骨性结合;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BMP复合骨用于即刻种植体周围填充拔牙创内间隙可以起到稳定种植体,促进骨创愈合,保持牙槽骨丰满的作用;该方法可使种植牙的临床过程提前半年左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用高浓度牛骨明胶制作模拟种植体植入后早期骨愈合模型的可行性。 方法 用高浓度牛骨明胶制作骨愈合模型 ,观察模型的弹性模量、明胶浓度、模型放置时间与弹性模量的关系、模型的弹性模量对种植体抗旋转力的影响。 结果 在明胶浓度为 85 %~ 92 %的范围里 ,模型的弹性模量呈现缓慢上升 ,其后浓度的轻微升高能使弹性模量明显增加 ,而模型的弹性模量与模型制作后的放置时间表现了成正比增加。在骨愈合模型的弹性模量 30~ 130MPa范围里 ,钛浆喷吐 (TPS)柱状种植体的抗旋转力与弹性模量的增加成正比例。 结论 牛骨明胶骨愈合模型适合于种植体植入后骨愈合过程中的力学分析实验。模型弹性模量的控制 ,模型放置时间优于明胶浓度。  相似文献   

9.
21只体重2.5~3.0kg的新西兰白兔用于研究牙种植体植入后的早期新骨形成。钛合金种植体植入胫骨干骺端的前内侧面。术后每周分别给动物注射四环素、二甲酚橙和茜草素络合酮以标记新骨。结果表明种植体植入后可引起其邻近部分骨坏死、吸收,然后出现新骨形成和改建。在42d的标本中可见部分直接的骨_种植体接触。新骨中的矿物沉积率及实验早期的矿物沉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研制一种具有骨诱导活性人工骨,以提高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作者将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与多孔磷酸三钙(TCP)陶瓷结合制成BMP/TCP复合人工骨材料。将BMP/TCP材料植入小鼠肌肉后,第8天在植入材料表面和孔内诱导出软骨,14d出现交织骨,21d出现板层骨和骨髓。将BMP/TCP材料植入兔股骨髁间腔洞状骨缺损内,第2、8和12周时材料内新骨形成量均明显多于单纯TCP对照侧。以上实验证明  相似文献   

11.
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植骨牙种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植骨牙种植的动物模型,以供上颌窦提升植骨牙种植的深入研究.[方法] 拔除 16只狗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行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提升高度为 2 mm、 4 mm,一侧植骨,一侧不植骨,分别于术后 3周、 6周、 12周、 24周处死动物各 4只,标本都经大体观察、放射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移植骨愈合良好,种植体牢固,窦底黏膜完整.上颌窦提升 2 mm时,种植体顶端可见骨质存在;提升 4 mm时,只见窦黏膜,不见新骨.上颌窦提升同期植骨并植入种植体,可见种植体顶端有新骨形成,覆盖种植体.[结论] 狗有理想的上颌窦提升解剖条件,窦底提升术时可将窦底黏膜提升并保持完整,移植骨能形成新骨与牙种植体形成骨性结合,可作为研究上颌窦提升植骨同期牙种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在前牙区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前牙区骨高度或骨宽度不足的缺牙区植入Ankylos根型螺纹纯钛种植体,种植体与骨缺损区植入天博骨粉,并覆以海奥可吸收生物膜GBR,增加骨量。结果 18例种植25枚种植体,均达到临床和放射学上的骨融合。结论在前牙区种植中种植体周的骨质缺损区不大、骨量不足的情况下,引导骨再生技术有利于再生骨的重建及种植体骨性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植骨牙种植的动物模型,以供上颌窦提升植骨牙种植的深入研究。【方法】拔除16只狗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行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提升高度为2mm、4mm,一侧植骨,一侧不植骨,分别于术后3周、6周、12周、24周处死动物各4只,标本都经大体观察、放射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移植骨愈合良好,种植体牢固,窦底黏膜完整。上颌窦提升2mm时,种植体顶端可见骨质存在;提升4mm时,只见窦黏膜,不见新骨。上颌窦提升同期植骨并植入种植体,可见种植体顶端有新骨形成,覆盖种植体。【结论】狗有理想的上颌窦提升解剖条件,窦底提升术时可将窦底黏膜提升并保持完整,移植骨能形成新骨与牙种植体形成骨性结合,可作为研究上颌窦提升植骨同期牙种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种植体规格及手术方式等因素对上颌前牙区种植体唇侧骨板高度吸收的影响。  方法  选取43例符合实验纳入标准的患者实施上颌前牙区种植手术,共植入植体55枚。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种植体植入后1周、植入后6个月、修复后6个月、修复后12个月的锥形束CT (CBCT)资料,计算患者在各个时期(植入后6个月、修复后6个月、修复后12个月、植入后18个月)唇侧骨板高度的吸收量并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种植手术时机、种植手术类型、种植手术方式对上前牙区种植体唇侧骨板高度吸收量无明显影响;在植入后18个月时,种植体直径对上前牙区种植体唇侧骨板高度吸收量有影响(P < 0.05);在植入后6个月和植入后18个月时,种植体骨内的位置对上前牙区种植体唇侧骨板高度吸收量有影响(P < 0.05)。  结论  使用更大直径的种植体,将种植体与基台连接平面放置在牙槽骨上缘有利于减少种植体唇侧骨板高度吸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Bio-oss骨胶原在即刻牙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例15颗前牙,拔除后同期行牙种植术,骨缺损处植入Bio-oss骨胶原,表面覆盖可吸收的胶原膜。结果术后6个月X线检查发现,移植材料和移植物周围正常骨组织界线变模糊。所植入的15枚种植体无一枚出现松动脱落。种植体和骨组织融合良好,种植体周围未见明显骨吸收阴影。结论Bio-oss骨胶原在即刻牙种植中单独作为植骨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纳米氟磷灰石/聚醚醚酮(nFA/PEEK)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成骨效能。方法将研发喷砂处理的nFA/PEEK和聚醚醚酮(PEEK)种植体植入Beagle犬双侧胫骨,于植入第8周和12周末获取骨组织标本并且行大体观察和X线摄片检查。带种植体不脱钙骨磨片行苦味酸品红染色、测量骨结合率(bone implantcontacts,BIC);四环素荧光标记测定骨矿化沉积率(mineral apposition ratio,MAR)了解种植体骨界面改建过程。结果 nFA/PEEK可X线摄片显影,其种植体周围新骨形成和成熟比PEEK更快,nFA/PEEK种植体在8周末和12周末的MAR和BIC均高于对应的PEEK(P<0.05)。12周末nFA/PEEK种植体组的BIC均高于8周末nFA/PEEK组(P<0.05),而MAR却降低(P=0.019)。nFA/PEEK种植体组12周末的BIC(82.01±3.61)%为组内最高,而8周末MAR是组内最高,为(1.49±0.08)μm/d。结论 nFA/PEEK种植体能与骨形成骨性结合,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效能良好,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泽键  赖仁发  黄荣 《重庆医学》2013,(22):2644-2646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骨岛定位及指导牙种植体植入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在该院拟行牙种植体修复并可疑颌骨骨岛的患者7例,对比观察7例患者的全景片及CB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综合评价CBCT在骨岛定位及指导牙种植体植入中的应用价值及优势。结果 CBCT对于颌骨内骨岛的准确定位能力显著优于全景片,7例患者均能够通过CBCT准确诊断并通过测量精确定位骨岛的三维空间位置,精确地计算出种植体的植入方向、植入深度及种植体直径的大小,种植体植入术后3个月成功率为100%。结论 CBCT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准确定位颌骨骨岛的位置,并精确指导牙种植体的植入手术,保证种植体植入后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评估外六角Anthogyr牙种植系统与引导骨再生术配合应用修复牙缺损.方法 选择种植床存在牙槽骨缺损的26例患者共计植入42枚外六角种植体,配合植入Bio-oss骨粉,Bio-gide生物膜覆盖.4~6月后行Ⅱ期手术并进行烤瓷牙修复.结果 1枚种植体缺损处新骨生成较少,Ⅱ期手术前脱落;41枚有足够的新骨生成并获得修复成功.结论 外六角牙种植系统可配合引导骨再生术可修复牙缺失.  相似文献   

19.
廖翠华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5):153-154
牵张种植体是新近提出的一种兼有骨牵张器与牙种植体双重功能的新型牙种植体;其基本原理是牵张成骨,应用于牙槽嵴的增高。本文简介了牵张成骨的由来和原理及其在牙槽嵴增高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牵张种植体的产生与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基本结构与植入方法,并指出牵张种植体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新型牙种植体。  相似文献   

20.
顾延猛 《当代医学》2011,17(33):102-103
目的 分析骨内牙种植体在牙缺失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65例患者的112个骨内牙种植体进行l~9a的随访观察.通过对种植体动度、种植体周骨吸收情况、种植体周软组织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其骨整合成功率和修复成功率.结果 种植后初期骨整合成功率达97.32%.在植入的112个种植体中,随访1~9a,总共失败10个,累计成功率97.76%.结论 骨内牙种植体是临床上修复各种类型牙缺失的理想种植方法,种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