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角膜地形图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角膜表面的性状变化与疗效关系。以探讨角膜地形图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TMS-1 computed Anatomy Inc.New York,NY)对70例(137只眼)LASIK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形态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其与手术前后视力及视觉质量的关系。结果术前角膜地形图的形态呈对称和非对称领结形者占81.8%,圆形和椭圆形占13.1%,不规则形占5.1%;术后1个月均匀型占89.8%,蝴蝶结型占8.0%,钥匙孔型占1.5%。中央岛型占0.7%;术后3月均匀型者90.5%,蝴蝶结型占7.3%,钥匙孔型占1.5%。中央岛型占0.7%:切削区形态随时间延长,蝴蝶结型有向均匀型发展的趋势;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形态对术后视力有一定影响。结论LASIK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和分析能清楚地显示角膜表面形态变化,有利于个体化实施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获得更完美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地形图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 对 14 3例 (2 0 6眼 )近视患者手术后 1,3,6个月进行角膜地形图随访。结果 Simk的差值较术前降低 ,术后 6个月切削形态呈平滑型87 3% ,切削形态随术后时间延长而逐渐变规则。术后偏心切削占 34 9% ,偏心切削在 1mm以内对最佳矫正视力影响不大。结论 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可准确显示LASIK术后角膜的形态变化 ,对手术设计的改进和手术疗效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RK)在 90年代末作为近视治疗的手术方法之一 ,以其操作简单 ,疗效确切 ,费用较低而广为应用 ,但随着近视治疗技术的进展 ,PRK手术因其术后反应较重、矫治度数有限、并发症较多而逐渐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所取代 ,特别是对于高度近视 ,LASIK手术逐渐成为手术治疗近视的主要方法。我院引进美国雷赛公司LaserScan - 2 0 0 0型激光系统开展LASIK治疗近视 ,2 0 0 1年 10月— 2 0 0 3年 6月共行LASIK手术 2 4 0 9例( 4 818眼 )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 2 4 0 9例 (…  相似文献   

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和分析能清楚地显示角膜表面形态变化,有利于使LASIK手术获得更完美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5.
冯熠  郝秀文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29-1730
目的:了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角膜表面的性状变化与疗效关系,以探讨角膜地形图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对60例112只眼LASIK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形态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其与手术前后视力及视觉质量的关系。结果:术前角膜地形的形态呈对称和非对称领结形者占81.8%;圆形和椭圆形占13.1%;不规则形占5.1%;术后1个月均匀型占89.8%;蝴蝶结型占8.0%;钥匙孔型占1.5%;中央岛型占0.7%。结论:LASIK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和分析能清楚地显示角膜表面形态变化,有利于使LASIK手术获得更完美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治疗近视眼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技术,对360例(421眼)不同近视病人进行手术。手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 术后随访1年,屈光状态+1.08=0.78D,裸眼视力在1.0者占97.1%。结论 LASIK手术是治疗近视的理想手术,但手术技巧、手术参数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配合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宁 《微创医学》2006,1(4):336-33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角膜屈光手术中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手术。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是由气态氟化氩在激发状态下产生“冷激光”,以每个脉冲除去四千分之一毫秒组织的速度,使角膜间分子键断裂气化。通过计算机严密控制下的激光切削,角膜曲率及模式被改变,从而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 +6 .0 0D以下远视的疗效。方法 :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远视 2 1例、38眼 ,平均随访 2 4个月 ,观察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结果 :术后第 1天裸眼远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有所下降 ,2~ 3周后逐渐提高 ,3个月时稳定 ;术后第 1天裸眼近视力明显改善且一直保持稳定 ;术后 3个月时 ,2 7眼达到或超过术前矫正视力 ,占 71.0 5 % ,平均屈光度为 +1.6 7± 0 .83D。结论 :准分子激光治疗 +6 .0 0D以下远视安全有效 ,但手术方案的设计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将100例共197眼术前分为3组:A组(-2.00~-6.00D),B组(-6.10~-10.00D),C组(-10.10~-22.50D)均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半年结果:术后1~3月残存屈光度及裸眼视力趋于稳定,术后6月时3组残存屈光度分别为A(-0.28±0.49D),B(-0.47±0.64D),C(-0.8±1.03D)。3组术后裸眼视力达≥0.5者分别为100%,100%,88.7%。达≥1.0者分别为85.7%、54.9%、38.02%。表明:Lasik对高、中、低度近视均可取得良好疗效,对手术技巧及激光程序的改进可进一步提高手术的预测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配合及护理。方法对560例(1117眼)近视眼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完成手术;术后指导,保证疗效。结果患者充分了解手术过程和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减轻了患者心理压力,使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达0.5-1.2,其中526例(94%)达到矫正视力,与治疗前比较p〈0.01(x^2=1956.090)。结论做好手术配合及护理有助于准分子手术患者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超高度近视 37例、72眼 ,屈光度为 - 12D~ - 2 2 .5D ,平均为 - 16 .37± 3.12D ,散光为 - 1.2 5~ -4 .2 5D ,平均为 - 1.92± 0 .87D。结果 :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 ,术后 6个月时 35例、70眼 (97.2 2 %)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其中 2 4眼 (33.33%)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2行或 2行以上 ,2例、2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1行 ;术后 6个月屈光度 (1眼欠矫 - 1.5 0D)为 - 0 .37± 0 .4 2D ,散光为 - 0 .4 3± 0 .4 6D。结论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超高度近视有效 ,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适于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的具体原因。方法:为3669例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检查,分析514例未施行手术的原因。结果:514例中角膜厚度偏薄142例,占27.6%;角膜前屈和(或)后屈偏大110例,占21.4%;矫正视力未达正常106例,占20.6%;眼压偏高63例,占12.3%;眼底病变40例,占7.8%;急慢性结角膜炎症25例,占4.9%;摘掉隐形眼镜不足2周18例。占3.5%;年龄偏小、对手术安全性有顾虑等10例,占1.9%。结论:LASIK手术有明显的选择性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Gullstrand(1号)精密模型眼视光参数为设计基础,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理论参数的精确计算,并以此筛查、分析、探讨LASIK治疗超高度(等效球镜度数>-10.00 D)近视的中远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Gullstrand(1号)精密模型眼的生理光学参数为基础,推导出LASIK手术理论参数,并以之为超高度近视LASIK术前筛查指标,结合我院德国SCHWIND ESIRIS准分子激光屈光不正矫治系统治疗超高度近视的实际手术矫正值,对48例(83只眼)超高度近视行LASIK矫正,患者术前屈光度数-10.00~-21.50 D,平均(-12.48±3.12)D(等效球镜),其中-15.00 D以上9只眼。常规行裂隙灯显微镜、三面镜眼底检查、角膜地形图ORK分析系统、眼压、A超、角膜测厚、电脑验光、散瞳检影、主观验光等检查。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结果:LASIK单光学区切削矫正屈光不正度(R)、切削半径(r)、切削厚度(T)、切削光学区弦长(L)的理论参数及数理关系是:r=0.346/(R+44.928)=L2/[8(C-T)]+[(C-T)/2];LASIK术后12个月时裸眼视力≥0.5者72只眼(86.75%),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69只眼(83.13%),未见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低于2行以上的眼;屈光度数稳定在±1.00 D以下者59只眼(71.08%),角膜上皮瓣微皱褶1只眼,诉暗视力下降、眩光3例(6只眼)。结论: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有效安全。对于屈光度数太高而角膜厚度偏薄者行LASIK应慎重,可考虑应用Epi-LASIK、眼内屈光手术或联合手术矫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用于LASIK手术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采用鹰视ALLEGRTTOWAVEFRONT准分子激光扫描仪及法国MORIACB角膜切削刀为2 0 2例、396眼行准分子激光治疗。屈光度为- 0 .75D~- 14 .5 0D。随访术后超过3个月的患者。观察分析视力及屈光度的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在0 .5、0 .8、1.0以上者分别为98.9% (392眼)、90 .4 % (35 8眼)、75 % (2 97眼)。术后第1、3月裸眼视力>1.0的分别为88.1% (349眼)、91.9% (36 4眼)。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行LASIK手术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较好,大大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双面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Both-Sided LASIK,BSL)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对BSL治疗10例(20只眼)近视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前裸眼视力0.102±0.073,术后第1d 1.050±0.090,术后第1个月0.967±0.167,术后第3个月0.933±0.178,术后第6个月0.917±0.199,术后1年0.883±0.262,术后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角膜厚度平均(482.417±11.180)μm,术后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279.500±13.325)μm。结论准分子激光双面切削原位磨镶术对于角膜较薄的近视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LASIK手术对角膜前、后表面Q值的变化以及与近视等效球镜相关性。方法 2009年6月-9月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治手术病人96例192眼,按近视屈光度分为低度近视组(-3.00D--6.00D)和高度近视组(〉-6.00D),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周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测量角膜前后表面Q20、Q25、Q30、Q35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中度和高度近视角膜前后表面Q20、Q25、Q30、Q3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角膜前后表面的Q20、Q25、Q30、Q35值均向正值方向改变,且前表面的变化明显,等效屈光度数越大,术后Q值向正值变化越大。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等效屈光度与角膜前表面ΔQ20(r=0.29,P=0.004)、ΔQ25(r=0.30,P=0.003)、ΔQ30(r=0.31,P=0.002)显著相关,与ΔQ35相关(r=0.23,P=0.021);与角膜后表面ΔQ值无相关(r分别-0.115,-0.12,-0.135,-0.152,P〉0.05)。结论 LASIK手术后角膜前后表面Q20、Q25、Q30、Q35值均有变化。并且角膜前表面Q值与等效屈光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瓣的黏附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 )角膜瓣复位后的黏附机制.方法:实验组24只新西兰兔分为8组,每组3 只;对照组3只.左眼按近视-10. 00 D行LA SIK术.分别于术后即刻、24 h、1周、2周、1月、3月、6月及12月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并取角膜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成分,包括I型胶原、Ⅲ型胶原、Ⅵ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cellular fibronection , cFN)、细胞黏合素(tenascin ,TN)、Ⅳ型胶原及层黏连蛋白(laminin, LN). 结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术后角膜瓣贴附紧密;光镜观察角膜瓣交界面早期存在缝隙 ,晚期贴附紧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角膜瓣交界面术后早期有cFN的明显表达及Ⅲ型胶原、Ⅵ型胶原的表达,无I型胶原、Ⅳ型胶原、LN及TN的表达.结论:LASIK术后早期, 角膜瓣与其下的基质层之间的黏附由FN、Ⅵ型胶原及Ⅲ型胶原完成.  相似文献   

18.
LASEK、PRK和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早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比较采用LASEK、PRK和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LASEK、PRK和LASIK治疗高度近视各30眼的临床资料,其中LASEK治疗的为角膜较薄、不能行LASIK治疗的高度近视。LASEK、PRK和LASIK均采用NIDEKEC-5000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进行激光切削,术后随访6个月,对术后疼痛、haze、裸眼视力和屈光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PRK相比,LASEK术后疼痛轻,haze发生率低。比较LASEK术后6个月时裸眼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比较术后1、2和6个月时LASEK、PRK或LASIK各组的屈光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ASEK在治疗高度近视时,可产生很好的早期疗效。LASEK较PRK术后反应轻,较LASIK手术安全性高,可避免LASIK中角膜瓣并发症的发生,更适合角膜较薄的高度近视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中A超测量角膜瓣下基质床厚度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对89例(177眼)常规LASIK术中制作角膜瓣后A超测量瓣下基质床厚度,计划预留角膜剩余基质床厚300μm,推算出激光可切削量,依此为依据调整激光光区切削范围,使实际角膜切削量小于可切削量来实时指导手术。结果角膜瓣厚平均为(118.01±18.03)μm,平均切削角膜厚度(77.62±22.65)μm,平均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321.28±13.28)μm。术后第1天、1周、1个月、3个月平均视力分别为1.02±0.23、1.0±0.22、1.04±0.20、1.18±0.24;117眼高于术前BSCVA一行以上,5眼下降一行以上,术后三个月残存屈光度为 0.75D~-1.25D,平均(-0.06±0.37)D。选择6.5 mm和8.0 mm切削光区的有111眼(62.71%),选择6.0 mm和8.0 mm的有59眼(33.5%),选择6.0 mm的有4眼(2.26%)。分区切削3眼(1.69%)。结论LASIK术中实时监测角膜瓣下基质床厚度,推算出可供激光切削角膜量,避免了制作角膜瓣的误差引起的术后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不足的问题,避免了手术的盲目性,最大程度上降低术后角膜膨隆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LASE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在超高度近视及近视散光矫正中的临床疗效(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及手术后并发症).方法:应用Allegretto Wavelight -Wave 1007型准分子激光机对超高度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术前等值球镜屈光度≥10.0 D)分别行LASIK和LASEK,其中LASEK组62人106只眼,LASIK组38人59只眼.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屈光状态、裸眼视力、戴镜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后LASEK与LASIK屈光矫正结果平均等值球镜(mean spherical equivalent,,MSE)分别为(-1.32±1.66)D和(-1.02±0.85)D,12月时LASEK与LASIK分别为(-1.57±1.09) D和(-1.19±0.87)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及1个月时LASIK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好于LASEK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趋于相同,术后12个月LASEK组稍好于LASIK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术后12月时UCVA≥1.0的百分比LASEK组与LASIK组分别为47.8%和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在Snellen视力表上变化的百分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等值球镜屈光度在±0.5D及±1.0D范围内的百分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EK组术后疼痛不适较LASIK组明显且持续时间长.两组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LASEK和 LASIK手术对超高度近视的矫正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