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体会161421黑龙江省山河农场职工医院郭晓东,樊长安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对人民的健康危害相当严重。在本病各期的治疗上,国内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死亡率仍然很高。为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它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典型的临床经过可分为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此病流行甚广,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正> 1979年七、八、九三个月,时值长夏秋初,出血热小高峰期间,我院中医科收治出血热15例,其中8例“湿温”类型。现就其辨证治疗略谈粗浅认识。病案举例例一杨××,男,28岁,工人。1979年9月5日入院,出血热编号:79<48号>,出血热轻重分型:中型。患出血热第四日入院。患者恶寒发烧,午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论治体会郜海明河北省大名县金滩镇医院(056903)主题词流行性出血热,中医药疗法流行性出血热在祖国医学中属温病“疫毒”的范畴。系温热邪毒侵袭机体而发病,一般采用卫气营血辨证方法施治。余通过临床认识到,温热病发生急剧.传变迅速,临床常瞬间...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例E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1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清瘟败毒饮。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时间、病程及平均住院日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越期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EHF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周仲瑛 《新中医》1992,24(10):15-16
流行性出血热病因感受瘟邪疫毒致病,进而酿生热毒、瘀毒、水毒,“三毒”几乎贯穿于病变的整个过程,发热、低血压休克期以热毒、瘀毒为主,少尿期以瘀毒、水毒为主,多尿、恢复期则为正气亏虚,余毒未清。因此,治疗当以清瘟解毒为基本原则,结合中药药理研究,在清瘟解毒类方药中,选用具有抗出血热病毒作用的特异性药物,以加强针对性,同时根据各个病期的不同病理特点,辨证采用相应治疗大法,结合具体病情,有主次的综合应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发病急骤,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笔者收集我院1971年来中西两法治疗的146例病人进行分析,并试谈中医治疗一些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一般资料临床分型与分期:本组分析1970年10月~1978年3月近七年间,我院传染病疗区住院的出血热病人146例。其中轻型31例,中型48例,重型33例,危重型34例。发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近年采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患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史春贤 《陕西中医》2005,26(9):991-992
1 排毒邪,逆流挽舟,防止瘸进 出血热疫毒,毒势猛烈,一旦侵入人体,迅速由卫至气直至营血,或不经卫分阶段,直接进入气分、营分,出现气营两燔及血热妄行。患者表现为高热恶寒,头痛腰痛,恶心呕吐,口渴舌绛及各种出血证,以至热陷心包出现亡阴亡阳证。若按传统疗法,“在卫汗之可也,在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犹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往往延误战机,坐以待毙,等到入营入血,往往凶险大增,治疗晚矣。  相似文献   

12.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为主要特征,我院从1990年1月~1995年12月共收治EHF病人142例,治愈140例,死亡2例.现将护理体会小结如下。1发热期护理 发热期间嘱病人多饮水,做好口腔护理.并观察粘膜出血情况。高热给物理降温,但不宜用酒精擦浴,因酒精擦浴会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加重出血。每4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下降后要勤测血压、脉搏。如果热退后脉搏加快。是休克的先兆。2低血压休克期的护理 病人应采取平卧位,下肢稍抬高,有利于下肢静脉回流。注意保暖.但不宜用热水袋.因此期病人反应迟钝.可导致烫伤和周围血管扩张加重休克。及时给氧.以纠正组织缺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用双管进行.补充血容量,使用升压药时,应根据血  相似文献   

13.
一、按卫气营血进行辨证施治出血热系感受温疫热毒所致,其病理机制表现为卫气营血的传变过程。发病初期可见邪在肺卫的表症,但为时很短,很快传入气分,出现里热症象,如高热、日渴、恶心、呕吐。热邪入营,则烦躁不安,斑疹隐隐。热入血分,迫血妄行,则见吐血、衄血、便血、斑疹密布。故本病的病理中心在气营,重点在营血。气分证治法是清气泄热,方用白虎汤加减;气营两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 ( EHF) ,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 ,简称出血热。是一种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传染源主要为黑线姬鼠、褐家鼠、田鼠。实际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螨是传播本病的媒介昆虫 ,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人体有普遍易感性 ,病后可获免疫力 ,由于此病发病较急 ,易误诊 ,因此对于检验者能否正确检测和分析结果以指导临床尤为重要。1 发病季节及分型多数地区集中于秋冬季 ,自 10月~次年 1月为流行高峰即单峰型。少数地区则在春夏季 4~ 6月间还出现高峰 ,即双峰型。2 病程分期EHF患者在各个病…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体会黑龙江省山河农场医院樊长安,王军华,罗衍庆,鲍利明【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中西医结合,临床体会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对人民的健康危害相当严重。我们在近10年工作中采用中百结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 我们在1979-1981年先后收治了孕妇患出血热病人6例,现将治疗经过及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在20-40岁之间,均在第三、四或第五病日入院.按1975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制定的诊断、分型标准为依据,其中:发热期入院1例,二期重叠4例,三期重叠1例;中型1例,重型3例,危重型2例.有低血压者2例,休克者3例.合并DIC者3例,继发纤溶亢进者1例.体温37.9-39℃者4例,39.1-40℃者2例.尿蛋白“+”1例,“++”1例,“++++”4例,  相似文献   

17.
我院从1972年10月至1979年2月,连续收治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患者共991例。前三年收治535例,均经西药处理,结果死亡22例,病死率为4.11%。后四年收治45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仅死亡9例,病死率为1.97%。治愈率提高的原因,就是运用了自订方剂:“出血热导泻汤”。出血热导泻汤是由清瘟败毒饮、犀角地黄汤、桃仁承气汤等方加减组合而成。其药物有:鲜生地、鲜茅根、广角粉、赤芍、丹皮、丹参、栀子、桃仁、大黄、元明粉、车前子、木通、枳实、麦冬、玄参。方中鲜生地、鲜茅根、广角粉、栀子为主药,用以凉血清热解毒。赤芍、丹皮、丹参、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1988年6月至1987年5月以中药为主治疗九例,取得较好疗效。9例患者一般都有发烧,面红,头痛,腰痛,皮下出血点.小便化验均有尿蛋白,红、白细胞等.全部病例都经流行性出血热荧光抗体凝集试验检查确诊。9例中经中药治疗8例痊愈,1例危重型病例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目前仍然是病死率较高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从其证候上来看,属于祖国医学湿病的范畴。其病机主要是温热病毒从卫气深入营血,而以气、营、血为病变中心,造成卫气营血四个阶段正邪相争胜负转化过程。我们根据该病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的“热毒炽盛,热伤血络,耗伤阴液”这一特点,采用以中医药为主,配合西药进行治疗,共收治五十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的急性传染病,我市地区偏僻,很多地处沼泽,林区,垦区,边远地带对鼠类活动有优势条件另外患者高发月份为秋冬季节,患病85%为男性分别为流行性地区居民及野外工作者。其中包括林区工人,地质勘测人员及我市居住边缘地带的居民,说明此季与鼠类繁殖及人的生产活动有关,共发病月份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