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抽汲参数调整对油井检泵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井井下作业维护性检泵井的有关数据统计发现,抽油机井的检泵周期与油井的抽汲参数有直接关系。通过对抽油机井抽汲参数对抽油机井载荷影响的理论计算,得出了不同泵径、冲次和冲程的不同组合情况下载荷的变化情况,从理论上进一步验证油井抽汲参数对油井检泵率的影响,由此来调整不同井况下的抽汲参数的组合,可改善井下管柱、杆柱的受力状态,延长并下工具的使用寿命,降低检泵率。  相似文献   

2.
设备故障乃故障造成的损失是当今石油工业中的一极重要的问题。有杆泵采油是人工升举的主要方法。因此,减少有杆泵抽油井的设备故障对提高油井盈利能力有重要影响。本文就此提出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已在大多数油井中被证明可取的。  相似文献   

3.
由于抽油机井受井下砂、蜡以及泵挂深度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泵漏失严重,冲程损失大.因而泵效低.据统计沈三区有1/4-1/3抽油机井泵效低于30%,其中不含供液不足井,而且检泵周期短,最短2个月左右.为了充分挖掘这部分油井的生产潜力,延长油井检泵周期,引进抽油机井增抽扶正器来解决上述问题.现场共实施8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液12 t/d,日增油1.3t/d,泵效平均提高23.6%.油井增抽扶正器既有对抽油杆柱的扶正作用,又能起到增产和提高泵效的作用.它适用于潜力油井提液增产,应用于泵漏失严重的油井可延长其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4.
气液混抽泵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高含气井,普通抽油泵在吸入过程中气体伴随流体进入泵腔,泵腔内含气,下冲程时泵腔内压力上升缓慢,游动凡尔不能及时打开,减少了抽排时间。当气体影响极端时,造成泵腔内气体往复压缩、膨胀。上行程泵腔压力始终大于泵吸入口压力,下行程泵腔压力始终小于液柱压力,造成固定凡尔和游动凡尔打不开,造成气锁。一旦发生气锁,抽油泵将无法正常工作,出现抽空。此时,必须对该抽油井进行检修;更有害的是在这种油井中抽油,常发生“液面冲击”现象,加速了抽油杆柱、凡尔罩、泵阀和油管等井下设备的损坏。  相似文献   

5.
减缓有杆泵井腐蚀和磨损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杆泵井口的腐蚀和磨损,造成油井的井下设备损坏,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分析了油井井下腐蚀和磨损的产生原因,阐述了井下腐蚀和磨损的鉴别方法,提出了减缓有杆泵井腐蚀和磨损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抽油井生产过程中生产回压给泵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造成漏失并导致产量与泵效降低等问题,结合现场实际,研制了开发有杆抽油增输泵-在原有深井泵上部增加一个比深进 直径大的助油泵筒。  相似文献   

7.
李福山 《石油机械》1990,18(3):41-43
<正> 水力活塞泵采油工艺在国内一些油田已推广应用。目前,水力活塞泵一般都采用投入式结构,即泵筒和封隔器随油管一起下井,然后在油管内投固定阀和沉没泵进行生产。由于一些油井本身出砂或在投泵时不慎将脏物带入井中并落在固定阀上,造成固定阀关闭不严,在起泵、下泵或洗井时固定阀漏失,动力液向井下倒流;或因原油结蜡将固定阀堵死,泵无法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安塞油田部分油井碰泵试抽情况以及碰泵试抽工艺原理的分析,来说明碰泵试抽施工在延长油井检泵周期,减少无效检泵作业的必要性,以及碰泵试抽施工的要领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气油比较高的油井,气锚的分气效果很差,使常规抽油泵发生气锁.介绍了液气混抽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表明:液气混抽泵能够强制排出气体,对油井的气油比没有要求,在高气油比时不会发生气锁现象;柱塞上死点位置、气包段长度对泵的效率有影响.现场应用表明:在常规抽油泵不能工作的高气油比油井中,使用液气混抽泵能够提高油气产量,泵效率达69%.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川中地区的小泵深抽井进行了分类,总结了小泵深抽技术在低渗透、低产能油层中应用时油井的生产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剖析了造成深抽井低泵效的原因,指明了提高泵效的途径。认为小泵深抽技术将是川中未来最重要的采油工艺之一,在油田稳产中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港油田部分开发区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 ,大排量提液成为这些开发区稳产的一个重要途径。普通管式抽油泵已不能满足增大提液量的需要 ,而目前采用的电泵存在着耗电量大、成本高的问题 ,因此 ,2 0 0 1年初引进了大排量螺杆泵及配套工艺技术。该技术在大港油田高含水、出砂油井应用 ,目前已经形成了油井优化设计、检测、杆管防断脱、扶正工艺以及诊断等配套技术 ,通过现场应用在提液增油、延长检泵周期、降低能耗、恢复长期停产井生产等方面 ,取得了突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用于出砂井的水力喷射泵结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德泉  张辉  李杰 《石油机械》2003,31(7):15-16,19
油井出砂对地面设备和井下设备带来极大的危害。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地层砂在井筒内的流动和沉积状态,测定了不同粒径的砂粒沉降速度和一定液量下的极限携砂量。设计了应用在出砂井中的水力喷射泵采油装置,其特点是采用平行双管柱结构的水力喷射泵,合理设计泵内流道,尽可能保持液体匀速流动,适当提高液体流速,提高携砂能力。最后为防止液体停止流动导致砂堵排出管,设计了结构独特的沉砂管。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原油田泵效偏低,尤其是深抽井的低泵效情况提出了以提高泵的充满程度为目的的液压补偿泵课题研究。详细分析了影响泵效的因素,展开了方案设计,经反复论证后选定一种结构方案进行了设计、加工、整改、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完成了液压补偿泵的研制及其锚定技术研究,研制出主要由抽油泵、液压补偿泵、锚定器组成的液压补偿泵采油配套技术。抽油泵液压补偿泵采油技术利用上下冲程过程中油管的自然伸长和缩短,增加补偿泵腔内瞬间压力,强行打开抽油泵固定阀,增加抽油泵充满程度,提高泵效。现场37井次试验数据表明,设计原理新颖,结构合理,与抽油泵同步工作,不需要专门作业,能有效增大普通抽油泵的充满系数,提高泵效。  相似文献   

14.
潜油电泵合理选配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潜油电泵特性,分析了不合理选井、选泵对生产和能耗的影响。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运行在低排量效率区的潜油电泵占的比例较大,严重影响了油井产量;运行在高排量效率区的潜油电泵虽然占的比例较小,但是能耗损失较大。对于低排量效率油井,应以提高潜油电泵的适应性来提高排量效率,列举了宽流道混流泵在聚合物驱油井的使用情况。对于高排量效率井,应合理选择泵型,保证泵在高效区内工作,从而降低能耗。采用变频技术,可有效增宽泵的高效区,有利于节能降耗,并可保证泵的举升扬程。频率升高,泵的负载功率比电机的输出功率增加得快,对于电机功率余量较小的工频机组,直接采用变频器只可降频调参。  相似文献   

15.
江苏油田的部分油井存在油管短路、地层高压低渗、漏失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压井作业困难,并且压井作业过程中的井控与环境污染风险较大。为了进行不压井检泵作业,同时缩短检泵之后的产量恢复周期,进行了不压井作业技术研究,并研制了不压井作业装置。为解决起下抽油杆过程中的防喷问题,改进了抽油泵底阀结构,该结构可实现起下抽油杆过程中油管不带压、无溢流,并保障起下油管过程中的井控安全。该技术在江苏油田现场应用9井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提高机采井抽油泵效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井低泵效对抽油机、三抽设备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同时因气体影响较大对油井产能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机采井抽汲理论分析,结合现场运行,找到了影响采油三厂机采井抽油泵效的主要因素并进行深入剖析,探讨提高抽油泵效的最优途径。结合油田现状,有的放矢的从技术装备、油井参数及管理水平三个方面对机采井抽油泵效进行优化调整,通过提高抽油泵效措施的有效实施,全厂机采抽油井在产液量和含水均保持平稳的同时,抽油泵效从2009年1月的36.2%上升到12月的40.5%,累计全年产生经济效益291.85万元,也为本厂抽油泵效提供了一套成熟的工艺体系。  相似文献   

17.
水平井有杆泵深抽工艺的设计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有杆泵是当前工艺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举升方式之一,在水平井中的应用规模也相当大。针对大庆外围深层低渗透油田水平井的特殊条件,介绍了包括差动式举升、新型大斜度抽油泵举升在内的几种新的有杆泵深抽工艺设计方案,并对新型大斜度泵设计和抽油杆扶正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较详细说明。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表明,差动式举升和新型大斜度泵举升工艺具有泵效高、安全性强等特点,能够满足大庆外围油田水平井深抽的要求,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卫城油田高油气比油井液力混抽增效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力混抽增效的原理是通过控制井筒流体力学参数来调节油气井流动特性,尤其是流态,从而获得流动性良好的泡状流,达到提高抽汲效率、增加油气井产量、延长生产周期等目的。对于有杆泵采油井,该工艺实行三级优化系统。在不改变油井原来生产参数和作业方式的基础上,增效装置需要针对具体的油井依照专用模型进行设计。该增效装置满足所施工井的套管和油管尺寸等要求,所以安装容易、使用方便。在卫城油田WC2-67井等4口油井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成功率100%,平均日增油1.3t,平均提高泵效14.4%。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地面设备和抽油杆强度等因素影响,限制了深抽井的下泵深度,部分井沉没度低,泵效降低,影响了开发效果。有杆泵减载器主要由密封短泵筒、密封柱塞、长泵筒和减载柱塞等组成,由于减载柱塞上、下2端压力不同,产生向上的液力反馈力,降低抽油机悬点载荷和改善抽油杆的应力分布。应用多相管流压力梯度计算并设计了减载器下入位置。现场应用27井次,悬点载荷降低17%,减少能耗5%~8%,提高系统效率3%~5%,取得了良好的增产和降低能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钢丝绳采油系统抽油泵柱塞超行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勇 《石油机械》2002,30(4):13-16
利用抽油杆柱行为预测技术 ,定量计算了钢丝绳连续抽油杆柱和钢抽油杆柱两种采油系统抽油泵柱塞的超行程 ,分析了主要油井工作参数 (包括冲程、冲次、泵径、泵深、沉没度、杆柱组合 )对泵柱塞超行程的影响 ,定量地描述了影响抽油泵柱塞超行程的主要参数。指出 :在油井工作参数合适的条件下 ,钢丝绳连续抽油杆采油系统较之常用的钢抽油杆采油系统更易于形成泵柱塞的超行程 ,使油井产量增加。为增加使用钢丝绳连续抽油杆采油系统油井的产量 ,合适的油井工作参数应为长冲程 ,适当冲次 ,小泵径 ,并应精心选配绳杆组合。最后给出了实例的定量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