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甘西鼠尾草中丹参酮IIA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甘西鼠尾草中丹参酮IIA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ZORB-AX Eclipe XDB-C18(250×4.6mm,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v/v),检测波长:270nm。结果丹参酮IIA在6.0~100.0μg.m l-1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186.3 245.1C,r=0.9974,平均回收率为98.0%,RSD=1.67%;栽培品甘西鼠尾草中丹参酮IIA含量:1年生0.305%,2年生0.539%,3年生0.776%,野生品0.573%。结论所测样品中丹参酮IIA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丹参项下规定要求,且栽培3年生甘西鼠尾草其丹参酮IIA含量高于野生品。  相似文献   

2.
中药丹参类的质量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分别测定了17种鼠尾草属植物(包括变种、变型)根中脂溶性成分总丹参酮和丹参酮Ⅱ_A、次甲丹参醌,丹参酮Ⅰ、丹参酸甲酯、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紫丹参甲素、丹参酮Ⅱ_B等8种丹参酮的含量,以及水溶性总酚和原儿茶醛、原儿茶酸的含量,对各种丹参进行质量比较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丹参醌类化合物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与甘西鼠尾草S.przewalskii中分得,其质谱研究早在60年代末开始,并发现A环为脂环的丹参酮类,分子中虽不含羟基,但有明显的脱水峰,该现象由Hayashi等确认,其脱水重排方式如图1。  相似文献   

4.
王萌  张丽  谢显莉  张利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6):1206-1206
目的 考察不同质量浓度激素组合对甘西鼠尾草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甘西鼠尾草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研究2,4-D、NAA、6-BA、KT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的影响,并探讨适宜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条件。结果 以诱导率和相对生长速率为指标,6-BA和2,4-D均对甘西鼠尾草细胞脱分化和细胞增殖具有显著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激素组合为2,4-D 0.5 mg/L+NAA 1.0 mg/L+6-BA 0.5 mg/L,增殖的最佳激素组合为2,4-D 0.5 mg/L+6-BA 2.0 mg/L+KT 0.1 mg/L,MS+NAA 0.5 mg/L+6-BA 1.0 mg/L的培养基有利于不定芽的分化,而1/2 MS+IBA 1.0 mg/L的培养基则有利于不定根的分化。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组织培养体系,适宜甘西鼠尾草的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丹参及酒丹参中二氢丹参酮Ⅰ、四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参新酮5种丹参酮类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丹参和酒丹参中二氢丹参酮Ⅰ、四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参新酮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C18(250 mm×4.6 mm, 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乙腈-0.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丹参和酒丹参供试品采用甲醇超声提取。结果 二氢丹参酮Ⅰ、四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参新酮分别在0.662 5~66.25μg/ml, 0.523 6~52.36μg/ml, 3.120 8~312.08μg/ml, 1.966 3~196.63μg/ml, 0.125 2~12.52μg/ml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63.57X-15.52,Y=61.84X+11.35,Y=285.83X+119.38,Y=163.36X-181.42,Y=18.53X+2.54。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  相似文献   

6.
<正> 丹参别名赤参、大红袍、红根、血参根、血山根、红丹参、紫丹参、紫参、活血根,正品为唇形科鼠尾草属丹参(Salvia miltorrsiza Bunge)的干燥根。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其原植物除丹参外,还有十七种,即甘西鼠尾草(S.Przewalskii Maxim)、褐毛甘西鼠尾草(S.Przewalskii var.mandarinorum(Diels)Stib)、三叶鼠尾草(S.trizuga Diels)、毛地黄鼠尾草(S.digitaloides Diels)、云南鼠尾草(S.yunnanensis C.H.Wright)、南丹参(S.bowleyana Dunn)、橙色鼠尾草(S.aefea Levl)、栗色鼠尾草(S.castanea Diels)、雪山鼠尾草(S.evansiana H.M)、黄花鼠尾草(S.flava Forrest)、戟叶鼠尾草(S.bulleyana Diels)、短冠鼠尾草(S.brachyloma Stib)、湄公鼠  相似文献   

7.
丹参注射液对小白鼠吞噬细胞功能影响研究的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参有活血祛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作用。近年来,有人研究丹参的药物化学成分,发现其主要成分为多种呋喃屏菲醌类色素。丹参酮Ⅰ、丹参酮Ⅱ、丹参酮Ⅲ、丹参甲酯、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丹参米酮和丹参异构体丹参酮Ⅰ、Ⅱ等;也有报导丹参含有酚类成分,鼠尾草酚和丹参酚Ⅰ、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甘西鼠尾草对缺血造成动物脑损伤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后静注伊文思蓝,观察脑血管通透性及脑水肿发生情况;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观察其存活时间;将小鼠断头,观察小鼠张口动作持续时间。结果口服给药可明显减少脑缺血大鼠脑内伊文思蓝含量、降低脑指数和脑含水量;显著延长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的存活时间;对断头小鼠张口动作持续时间有显著延长作用。结论甘西鼠尾草对动物缺血性脑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 HPLC)同时测定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 .[方法 ]选用mightysilRP 18(H)GP 2 50 4 6(5μm ) .流动相为甲醇 水 (75∶2 5) ,检测波长为 2 70nm ,流速为 1mL/min ,温度为 3 5℃ .[结果 ]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分别在 0 0 952~ 0 952 0 μg和0 12 2 2~ 0 2 850 μg内呈线性关系 ;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9 90 %和 99 69% .[结论 ]此方法快速、简便、可靠 ,为丹参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丹参是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丹参中脂肪可溶性成分主要为二萜醌,按化学结椅可分为丹参酮(Tenshinone)和罗列酮(royleanone)两类,主要为丹参酮类化合物。已从正品丹参中分离出的40余个二萜醌类化合物,确定结构的主要有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羟基丹参酮、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类药材中四种脂溶性成分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甘肃丹参中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和隐丹参酮含量的方法,评价药材质量。方法色谱柱:C18色谱柱(4.6mm×250mm,5um),流动相:V(甲醇):V(水):80:20;流速:1.0mL/min。结果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和隐丹参酮分别在17-200、10-124、11-134ng和4—49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91%、98.83%、103.10%、99.95%。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可作为丹参类药材含量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2.
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类药材中水溶性活性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和甘肃丹参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通过3种水溶性活性成分测定,评价野生和甘肃栽培丹参、野生和栽培甘肃丹参的质量。方法色谱柱为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冰醋酸-水(20:80:1);流速1.0ml/min。二元梯度洗脱。结果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B分别在58—1455ng、15-162ng、825-825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分别为102.20%、101.53%和103.03%。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可作为丹参水溶性活性3种成分的同时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多指标综合评价优选丹参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丹参脂溶性及水溶性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以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为测定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并以二者含量为综合指标,加权评分,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6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2.5 h.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鉴别丹参、甘西鼠尾、荫生鼠尾种子.方法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三种种子的整体形态和种皮表面超微结构特征.结果 种子之间在整体形态和种皮表面超微结构特征上都有明显差异.结论 利用扫描电镜可以有效鉴别这三种种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Venusil XBP C18(L)(4.6mm×250mm,5μm),丹酚酸B的流动相为:乙腈∶甲醇∶甲酸∶水(10∶30∶1∶59),检测波长为286nm;丹参酮IIA的流动相为:甲醇∶水(85∶15),检测波长为270nm。以外标法进行定量计算。结果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分别在0.036 8~0.736μg和0.06~1.2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8.41%、1.28%(n=9);98.29%、1.21%(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无干扰,可用于复方丹参片的质量评价及丹参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通络活血胶囊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处方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丹参酮ⅡA进样量在0.012~0.720μg范围内(r=0.999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80%,RSD=0.31%。结论:该方法能准确地进行定量检测,且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通络活血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络通胶囊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Shin—packCLC—ODS柱(5μm,6min×150mm);流动相为醇-水(77:23);流速:1.0m‰in;检测波长:270nm。[结果]丹参酮ⅡA在0.174—0.87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51%,RSD=I.18%(n=5)。[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采用体细胞融合技术将西洋参基因转入胡萝卜中 ,为贵重中药、生长受地理环境等限制的中药扩大药源 ,利用杂种优势为培养适于大面积栽培且有效成分人参皂苷含量较高的优良杂交品种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 :用PEG法对五加科植物西洋参与伞形科植物胡萝卜进行体细胞融合 ,通过同工酶进行初步杂种鉴定并用HPLC法测定西洋参和胡萝卜体细胞融合培养愈伤组织中人参皂苷Rb1含量。结果 :体细胞融合技术成功地获得了西洋参和胡萝卜体细胞杂交愈伤组织 ;同工酶分析是鉴定杂种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 10个杂交体愈伤组织中有 6个杂交体愈伤组织人参皂苷Rb1含量比未融合前西洋参愈伤组织中的含量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HPLC测定活血安痛酒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80∶20);检测波长:270 nm;柱温:25℃;流速:1 ml/min。结果: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进样量分别在0.032~0.320μg(r=0.999 6,n=6)、0.048~0.480μg(r=0.999 4,n=6)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隐丹参酮的平均回收率为101.22%,RSD为2.65%;丹参酮ⅡA的平均回收率为98.74%,RSD为2.87%。结论:该法简捷、稳定、可靠,可作为有效控制活血安痛酒质量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HPLC测定欢天颗粒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ODS—C18色谱柱(5u,4.6nm×25cm);以甲醇-水(88:1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rim;柱温:300C;流速:lmL/min。结果:丹参酮ⅡA在0.0528-0.352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3284.8X+855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1%。RSD=1.53%(n=5)。结论:所建立的丹参酮ⅡAHPLC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欢天颗粒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