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流程管理法的院前急救护理联合体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心肌耗氧量(D-P)及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流程管理法的院前急救护理联合体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出诊反应时间、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入院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平卧位(T0)、调整至30°半卧位(T1)时,两组的D-P无明显差异(P>0.05);半卧位1 min(T2)、半卧位5 min(T3)、半卧位10 min(T4)时,观察组的D-P小于对照组(P<0.05)。T0~T2、T2~T3、T3~T4时,观察组的QT离散度(QTd)、校正后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院前急救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5例,根据其入院方式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由急诊人员出车接诊,进行院前急救并送院;对照组由患者家属自行送院。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到开始救治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发病到开始救治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杭州院前转送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院前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各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院前反应时间、急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0.96±4.62) min、(33.14±3.48) min、(75.34±13.66) min及(9.60±2.27) d,并发症发生率8.8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治中,可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以提高其院前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6年2月本科4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结果:无1例院前死亡,均及时转运回院进一步的生命支持及溶栓治疗。结论: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可降低AMI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包括出诊,现场病情评估,吸氧,溶栓治疗,安全转运等,认为院前急救可提高AMI的抢救成功率,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47例AMI患者的院前救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治愈出院138例,死亡9例,急救成功率93.8%.结论:AMI患者最重要的急救措施是院前救护,此为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孙静 《全科护理》2012,10(9):805-806
通过回顾性分析67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人院前急救护理措施,院前急救护理可以让AMI病人在发病现场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可提高AMI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玉萍  祁铭春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4):1323-132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及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常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等.发病急、病势凶险、死亡率高.因此,正确、完善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程序,能有效地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急症,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据报道:在其死亡患者中500发生在起病后1小时内,如果早期处理得当,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1]。因此,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3年9月,共进行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经现场处理,病情稳定后,转入我院CCU进一步救冶,无1例死亡。现将急救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院前急救衔接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本院急诊出车接诊的AMI患者156例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AMI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AMI院前急救衔接绿色通道进行急救护理,对比两组的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确诊时间及开始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好转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给予及时合理的急救护理干预,进而衔接快捷可行的绿色通道路径,使患者提前获得干预,并缩短开始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能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链式流程联合时机理论家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相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链式流程护理联合时机理论家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情况、...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心血管急症,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确诊后应尽早抢救,保护心肌,缩减梗死范围[1].因此,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安全平稳的途中监护以及相关医院的专科特色治疗构成了成功抢救患者、降低死亡率的有效链条.而要保证该链条的高效运转与衔接,需要具有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院前急救通讯指挥系统.武汉市急救中心于2001年引进了120通讯指挥调度系统.2003年对整个系统进行了改建使之成为更具现代化的通讯指挥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优化的护理流程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观察组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优化护理流程进行急救和护理,采用精细化管理理念进行流程梳理和优化,将优化的流程向护士培训并实施后,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持续改进。将观察组与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流程的对照组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停留时间、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的实施,有助于规范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接诊并确诊AMI患者2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1例)和对照组(95例).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接诊至开始抢救时间及接诊到接受治疗时间、院前急救的效果及患者家属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诊至开始抢救时间和接诊到接受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不稳定比例、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病情稳定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对院前急救的满意率为95.0%,对照组为75.8% (P <0.01).结论 在AMI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大幅度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白2001年至2005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情况,了解其是否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急救。结果76例患者中1h内得到处理的有43例,1~2h得到处理的有17例,2~4h得到处理的13例,4h以上者3例,死亡18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及时院前急救是赢接关系到患者存活可能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李小峰  陈敏 《护理研究》2015,(7):861-863
[目的]探讨标准化的抢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62例。观察组82例,按改进后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的抢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比较两组病人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医疗争议发生率、病人或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病人和(或)家属对抢救护理操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医疗争议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标准化的抢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提高了医疗质量,为抢救病人的生命争取了时间,也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了医疗争议发生率,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细节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收治急性心梗行介入治疗的患者152例,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76例为对照组,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76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干预组采用优化护理细节流程。结果干预组D-to-B时间、完成心电图检查时间均比对照组短,2 h的胸痛缓解率较对照组高,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较高,以上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细节流程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可减少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严红柱 《全科护理》2015,(10):904-905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将8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病人抢救成功率和急救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优化护理流程,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缩短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急诊护理流程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探索规范化的急诊护理路径。方法 对2018年1月至6月共116例患者观察组采用优化的急救流程,并与常规护理的2017年7月至12月共9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院内首份心电图时间、急诊滞留时间、心梗三项时间、D2B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急诊PCI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显著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项检查及等候时间,为急诊患者行PCI治赢得了宝贵的时 间。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供血骤然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与缺氧,并导致心肌坏死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胸骨后疼痛为典型临床表现,是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临床表现不一,常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心脏骤停而导致死亡[1].有报道约40%~60%的AMI死亡病例在发病1h内死亡[2],而院前猝死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这说明在现实中心肌梗死患者从发病到来院救治之间,存在着治疗干预延误[3].院前急救是近20年来发展的新学科,是指患者从发病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以及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4].若能对AMI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院前救治就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及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1,5].因此,护理在院前急救AMI患者的成功与否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6].现将AMI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