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因民矿选厂是处理单一铜矿石的浮选厂,主要浮选药剂为松油、黄药和硫化纳。后者原设计用斗式给药机,随着矿石处理量提高,药剂用量增大,该装置已不能适应生产要求。后来改用闸阀控制,方法虽简便,但测量和调整却比较麻烦。加之,药剂的调整是由浮选工人兼管,而药台距浮选操作台较远,高差较大,操作很不方便。为了改变上述状况,东川矿务局因民矿选厂和昆明冶金研究所的同志,经过反复研究并试验成功:1.药剂添加和调整在浮选台远距控制;2.每班药剂用量用数字显示;3.贮药池药剂循环自动化。目前已用于生产,经过实践,运转可靠,深受操作工人欢迎。现将其自控工作原理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青海某金矿选矿厂选矿系统中存在的药剂用量大、作业时间不合理及浮选指标低等问题,在原浮选工艺的基础上,开展浮选药剂加药点及用量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Na2CO3、CuSO4调整剂和丁铵黑药捕收剂加药点进行优化,将Na2CO3加药点由分级泵池移至调浆槽,CuSO4及丁铵黑药加药点由调浆槽移至分级泵池,矿浆的矿化程度逐渐转好,泡沫结实且泡沫层稳定;通过对浮选药剂用量进行优化,Na2CO3、CuSO4及丁铵黑药用量分别减少了1.0,0.05,0.035 kg/t;经优化后,浮选指标有所改善,精矿产率和回收率分别提高了0.31%和3.53%。与原浮选药剂加药点及用量相比,浮选药剂加药点及用量优化后的浮选指标得到较大提升,药剂消耗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针对云南某难选氧化铅锌矿石性质复杂,铅氧化率高,锌回收价值低等特点,进行了铅矿物硫化-黄药法浮选、脂肪酸直接浮选工艺对比。结果表明:相较硫化-黄药法浮选铅精矿铅品位55. 62%、铅回收率75. 45%,脂肪酸直接浮选工艺整体选矿指标更佳,铅精矿铅品位50. 38%、铅回收率78. 08%;且脂肪酸直接浮选工艺具有添加药剂种类少、用量小、选矿成本低等优势,选矿药剂成本比硫化-黄药法浮选低36. 64元/t。脂肪酸直接浮选工艺更适宜于处理该难选氧化铅锌矿石。  相似文献   

4.
新药剂AM—89与丁黄药混用浮选东川铜矿石的浮选指标同单用丁黄药的浮选指标一致。可以大幅度降低硫化钠和丁黄药的用量,降低了选矿成本,有明显的经济效益。AM—89药剂代替部分丁黄药,可以减少工业用粮,有着明显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由于鑛物表面的不均匀性,各种捕收剂分子被吸附在鑛物表面不同部分的可能性和机会就有很大的差異。这就说,鑛物表面的某些部分能够同时吸附活性程度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捕收剂分子;因此,假如其他条件相同,则同时采用两种捕收剂比较采用一种捕收剂优越。因为前者能够在鑛物表面形成更紧密更牢固的吸附层;所以对浮选是有利的。在苏联关于利用混合捕收剂强化浮选闪锌鑛已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浮选某种闪锌鑛石中,应用油酸钠和乙基黄药混合捕收剂(以1:2混合,总用量50克/吨)时,锌的同收率较之单独使用这些药剂时提  相似文献   

6.
主要阐述了某湿法炼锌浮选回收银过程中应用一种新型高效浮选银药剂替代原丁胺黑药的工业对比试验,探讨了该药剂相比黑药的优势点,最经济的用药量,药剂组合尝试及解决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银浮选系统指标的控制方向。在不改动现有工艺基础上银回收率可以提高8.25%,在该冶炼厂搬迁工艺升级后,进一步跟踪取样试验,银回收率仍取得提高9.87%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铜锌硫化矿浮选分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概述了近几年来铜锌硫化矿浮选分离研究方面的进展,包括铜锌硫化矿分离理论研究的进展、铜锌硫化矿浮选药剂的研究现状及铜锌硫化矿浮选工艺研究状况。同时认为,加强浮选理论的研究、开发高效绿色浮选药剂、完善选矿工艺流程及开发新工艺是铜锌硫化矿浮选分离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回收某难选氧化铅锌矿石中的铅和锌,原矿中铅的品位3.97%,锌的品位3.37%,铅的氧化率为50%左右,锌的氧化率占10%左右。试验采用先硫化铅锌矿浮选,抑锌优先浮铅—锌浮选—氧化铅硫化浮选,试验通过药剂种类用量对比试验,得到最佳药剂制度,最后得到铅品位45.32%,回收率为44.86%的硫化铅精矿;铅品位50.37%,回收率为45.64%的氧化铅精矿,铅综合回收率90.5%;锌品位50.19%,回收率为81.23%的锌精矿,三个产品均获得了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我厂处理铜锌硫化矿石。几年来,一直使用丁基黄药作为捕收剂,并在整个浮选过程中添加了石灰、氰化钠、水玻璃、硫酸铜和浮选油等药剂。 丁基铵黑药是近年来出现的硫化矿捕收剂之一。它具有捕收力较强,选择性较好,兼有起泡性,易溶于水等特点。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为简化药剂制度、降低用药成本、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内蒙某地区的锌矿进行了系统的浮选试验研究。试验通过粗选进行磨矿细度、水玻璃用量、活化剂用量、捕收剂用量的条件试验,确定了最佳药剂制度;在磨矿细度-0.074mm粒级占56.37%、水玻璃用量500g/t、硫酸铜用量400g/t、丁黄药用量120g/t、2#油用量40g/t的最佳试验条件下,采用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一次扫选的闭路试验流程,最终可获得锌精矿品位为56.98%,回收率为83.25%的闭路浮选指标。本试验结果为该类矿石的合理选别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硫化铅锌浮选精矿浓密溢流废水分质分步回用工艺,突破常规硫化铅锌浮选精矿浓密溢流废水排放到尾矿库不使用、使用,或者和尾矿过滤水混合使用等;将铅精矿浓密溢流废水不处理直接加入铅系统选硫化铅,将含有硫酸锌金属离子和乙硫氮浮选药剂使用在铅选别流程(进入旋流泵池);锌精矿浓密溢流废水直接回用,将含有硫酸铜金属离子和黄药浮选药剂使用在锌选别流程,达到了提高回收率和选矿生产指标、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浮铜铅降锌提高锌回收率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荡坪钨业有限公司宝山选厂铜铅锌硫浮选的药剂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药剂制度,用Na2S+ZnSO4替代Na2SO3+ZnSO4抑制锌硫,同时,用乙黄药和丁铵黑药混合用药替代单一丁铵黑药捕收铜、铅。药剂制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锌精矿的回收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同时确保了锌精矿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某铜锌硫化矿含铜0.41%、锌2.32%,根据矿石性质进行了不同药剂种类及用量的条件试验,确定了铜-锌优先浮选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15.31%、回收率74.81%的铜精矿,和锌品位46.32%、回收率85.12%的锌精矿,实现了铜与锌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4.
杨慧武 《铜业工程》2021,(6):34-37,50
1990-2002 年,七宝山铅锌矿的锌浮选采用石灰 +CuSO4+ 黄药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石灰用量很大,锌粗选 pH 值为 9.5~10.0,锌精选 pH 值为 11.5~12.0,拉锌压硫的平衡度,在操作上较难把控。自 2007 年开始,选厂自行探索选锌的新方法,通过把丁铵黑药和黄药混用,降低了石灰用量,改善了锌与硫的分离效果,在低碱度条件下,浮选出锌精矿,保证了锌回收率。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表明,低碱度条件下选锌,锌回收率提高了 3%。  相似文献   

15.
顾小玲 《甘肃冶金》2007,29(4):18-20
本文针对新疆某铅锌硫多金属矿进行选矿试验研究。根据矿石中铅、锌、硫的可选性差异,采用顺序优先浮选工艺流程为原则流程,铅浮选回路以D16作捕收剂,S-18作捕收起泡剂,锌浮选回路以D15和丁铵黑药组合药剂作捕收剂,产出单一铅精矿、锌精矿和硫精矿,试验取得满意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16.
张海洋  王旭  陆博  刘洋  宋涛 《黄金》2024,(3):32-36
针对泡沫状态与浮选药剂用量的对应关系,采用泡沫图像分析仪与液位计等在线检测设备对浮选生产过程中的泡沫状态进行量化处理,建立泡沫状态与浮选药剂控制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量化后的泡沫特征变量,对浮选药剂用量给出了指导意见,并为后续开展浮选药剂智能控制提供了基础。经过长时间现场观察和大量数据分析,验证了理论研究的合理性,对于提高浮选生产过程的效率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胺是胺类和多聚胺类混合物。沈阳矿冶研究所利用化纤厂废料研制的由辽阳文圣化工厂生产的2#胺是有效的价格便宜的浮选扑收剂。绥中矿石加工厂应用2#胺作锌浮选扑收剂代替丁基黄药,半年生产实践证明使用2#胺锌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略好于使用丁基黄药。2#胺价格是丁基黄药价格的三分之一,同时2#胺有起泡性能,对黄铁矿扑收能力弱。山于有这些特点,生产使用2#胺可节省起泡剂和石灰用量。绥中矿石加工厂处理每吨矿可降低药剂费用0.95元/吨。2#胺是棕红色硷性粘液加水稀释有沉淀物析出易堵塞药管,这是其主要缺点,克服这一缺点2#胺应用将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采用铅、铜部分混合浮选,铅、锌依次浮选流程分选陕西某铅锌矿,确定了最佳药剂制度。在最佳药剂制度下,获得铜品位24.09%的铜精矿,铅品位68.47%的铅精矿,锌品位55.72%的锌精矿,铜、铅、锌回收率分别为43.22%、31.32%和94.85%。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低品位伴生银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选别指标低、药剂制度不合理等问题,在分析原矿组成和矿石性质配矿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室选矿条件试验,确定了抑锌浮铅的优先浮选流程。将丁铵黑药和丁基黄药按照1∶1的配比组成组合药剂作为铅的捕收剂,Na2S为硫诱导剂,CaO和Na2CO3为黄铁矿及磁铁矿的抑制剂,ZnSO4和CuSO4分别为锌的抑制剂及活化剂,丁基黄药为锌的捕收剂。通过两粗三精三扫的浮选闭路试验,可获得铅精矿铅品位为60.29%,回收率为92.02%,其中含银826.13×10-6,银的回收率为72.75%;锌精矿锌品位为48.32%,回收率为92.30%,其中含银61.71×10-6,银的回收率为19.19%,说明该工艺浮选指标良好,对此类矿石的选别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安徽某金铅锌复杂多金属硫化矿选矿指标较低、药剂制度复杂且用量大等问题,分析了原矿的矿物组成及矿石性质,并开展了大量探索性试验,最后提出采用磁选脱除磁黄铁矿-金铅混合浮选-金铅分离浮选-尾矿活化选锌的原则流程处理该矿石。结果显示:闭路试验可获得金含量为43.68×10-6,回收率为46.12%的金精矿;铅精矿中金含量为162.00×10-6,回收率为35.39%,铅含量为38.53%,回收率为72.24%,金的累积回收率达81.51%;锌精矿中锌含量为42.79%,回收率为67.51%。与原有选矿工艺相比,新工艺不仅提高了选矿指标还大幅减少了药剂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