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外科ICU中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305例体外循环冠脉搭桥和瓣膜手术病人,术前统计年龄、性别、合并症及手术种类,体外循环期间统计最低红细胞压积及总转流时间,术后统计低氧血症、高血糖及电解质紊乱发生情况。术后第1d起用CAM-ICU量表观察病人精神变化。结果305例病人中,33例术后发生精神障碍,总发生率为10.82%。其中冠脉搭桥术后发生率为14.43%,心脏瓣膜术后为3.85%;年龄、术前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手术、体外循环期间红细胞压积与术后精神障碍密切相关。结论冠脉搭桥手术病人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较高;高龄、术前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手术及体外循环期间红细胞压积过低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前重复高压氧(HBO)预处理对冠状动脉搭桥(CABG)手术患者的临床脑保护的效果及应用安全性。方法:将47例拟行择期CABG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HBO预处理组(n=23),对照组包括14例接受体外循环(CPB)手术(On-pump)和10例不停跳手术(Off-pump)方式的病人,HBO组CPB手术和Off-pump手术病人分别为14例和9例。HBO组患者于手术前第5天开始给予HBO预处理措施(2.0 ATA,120 min/次,1次/d,连续5 d),对照组不给予HBO预处理。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前第6天和术后1周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评估术后认知功能变化。结果:HBO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为8.7%,对照组POCD发生率为37.5%,HBO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HBO预处理可安全用于心脏外科CABG手术病人,降低POCD发生率,具有一定的脑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3.
心脏外科术后应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发于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尤其是心脏病外科术后,房颤发生率为25%~40%,房颤容易导致心功能不全,血栓形成,已成为心脏外科术后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因此要积极治疗心房颤动,尽量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国外有报道心脏术后病人对胺碘酮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本文探讨胺碘酮治疗心脏外科术后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有意义的心律失常.资料显示,美国每年50万病人接受心脏外科手术中,术后新发房颤的发生率为10%~50%[1-6],中国目前尚没有大规模试验的资料,但是根据临床观察心脏术后的房颤发生频繁.尽管近些年来,麻醉药物、手术操作水平以及心肌保护水平已经有了全面的提高,心脏术后房颤的发生率仍然没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背景: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伴随着预后不良和治疗费用增加。既往有关预防性应用胺碘酮的试验给人以希望,但是规模较小而且结果矛盾。目的:在所有对象和一些重要亚组中,确定围手术期短暂口服胺碘酮能否安全有效地预防心脏外科术后发生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设计、地点和受试者:入选1999年2月1日至2003年9月26日间在一所三级医院行非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和(或)瓣膜置换/修复术的601例患者,进行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干预:术前6d至术后6d(共13d)口服胺碘酮犤10m g/(kg·d)犦或安慰剂。根据患者年…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是临床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发病率为0.5%,>60岁人群达6%以上,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率明显增加,需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达50%以上.单纯的瓣膜手术,术后尽管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可得到明显改善,但大多数患者的心房颤动仍继续存在,在瓣膜置换手术的同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是近几年来外科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较好方法,能使绝大部分患者恢复窦性心率及心房的正常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7.
心动过缓是心脏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心脏外科的手术类型及其与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毗邻关系导致术后心动过缓发生率和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比例不同,多见于瓣膜外科手术和肥厚型心肌病手术术后。目前心脏外科术后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多在5~7 d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部分中心在早期(<72 h)或者晚期(>14 d)行起搏器植入术。窦房结功能障碍的患者植入起搏器的时机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观察一定时间后进行判断。本文就目前文献中不同种类心脏外科手术后心动过缓植入起搏器治疗患者的发生率及植入时机进行了汇总分析,有助于了解心脏外科术后发生心动过缓的危险预测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对妇科手术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及术后哎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ASAⅠ-Ⅱ级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哌替啶镇痛组(P组即对照组,n=25)和曲马多静脉镇痛组(T组,n=25)。T组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配方:负荷剂量为曲马多100mg+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背景剂量为曲马多1000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输注速度为1.8-2ml/h,自控(PCA)剂量为2-3ml/h,锁定时间15min,P组采用肌注哌替啶镇痛。分别于手术当天、术后第1、2和3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ml,放免法测定胃动素含量。同时记录镇痛评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T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P组(P〈0.01)。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及第2天,T组血浆胃动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后第3天(P〈0.01);而P组血浆胃动素水平3d内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显著低于T组水平(P〈0.01)。T组恶心呕吐的发生主要集中在术后第1天与第2天,第3天其发生率显著低于前2d(P〈0.01),其变化与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变化时间一致。P组术后3d恶心呕吐发生率没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T组(P〈0.01)。结论 曲马多静脉镇痛升高妇科手术病人血浆胃动素水平,可能是它静脉镇痛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院五年间1968例老年手术患者中,发生围手术期AMI有6例,发生率0.3%。年龄61~86岁。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于宫全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术、右额顶叶肿瘤切除术及胆囊切除术各1例。均气管内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6例AMI病人中1例麻醉后经心电监护发现,1例在术中经心电监护发现,2例在术后第1天因发生呼吸困难,2例在术后第2天出现胸骨后痛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治疗措施对中青年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85例年龄<60岁中青年CABG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入心脏外科第1天和术后第3天分别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测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状态发生率为56.47%、42.35%,术后对照组焦虑抑郁状态发生率为40%、32%;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 HAD评分均低于入科后第1天(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焦虑、抑郁状态发生率和 HA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青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发生率高,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1.
危重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附8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危重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5月~2005年4月80例高危冠心病病人行CABG的临床资料。80例病人平均年龄(66.2±8.5)岁。术前1月内急性心肌梗死14例,3例室壁瘤形成,1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心源性休克。80例病人均伴有多项高危因素。体外循环下行CABG 62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OPCABG)18例,其中7例为急诊手术。平均移植血管(3.2±1.1)支。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占5%。其中2例为急诊手术病人,1例OPCABG术后3 h突发心室颤动;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壁瘤、室间隔穿孔病人,术后3 d死于顽固低心排。1例术后5 d死于急性肾衰竭。纵隔感染伴真菌性败血症致死亡1例。其他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17例,明显影响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心律失常12例,肺部并发症16例,术后脑梗死1例,切口感染3例。随访时间3~50个月,98%的病人心绞痛消失,心功能Ⅰ~Ⅱ级。结论CABG治疗危重冠心病病人有相对较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应强调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的把握,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房颤(AF)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发生的AF与治疗经验。结果45例CABG术后有19例发生了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2.2%,其中AF9例,发生率为20.0%,占心律失常的47.4%;根据病情给予药物、电复律等治疗,AF均得到控制,预后良好。结论房颤是CABG术后常见的心律失常,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积极防治房颤。  相似文献   

13.
杜昕 《英国医学杂志》2006,9(3):155-156
心房颤动(房颤)是心脏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40%。术后房颤,特别是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常导致神经系统、肾脏和感染性的并发症。随着年龄增长,术后房颤发生率急剧上升。由于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术后房颤将是更常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外科ICU中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305例体外循环冠脉搭桥和瓣膜手术病人,术前统计年龄、性别、合并症及手术种类,体外循环期间统计最低红细胞压积及总转流时间,术后统计低氧血症、高血糖及电解质紊乱发生情况.术后第1 d起用CAM-ICU量表观察病人精神变化.结果 305例病人中,33例术后发生精神障碍,总发生率为10.82%.其中冠脉搭桥术后发生率为14.43%,心脏瓣膜术后为3.85%;年龄、术前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手术、体外循环期间红细胞压积与术后精神障碍密切相关.结论冠脉搭桥手术病人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较高;高龄、术前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手术及体外循环期间红细胞压积过低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房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3%-63%。近期Chung等研究显示,房颤的发生可能与CABG后炎症反应有关。我们旨在研究作为炎症标志物之一的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与CABG后房颤的发生是否相关。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搭桥术15例58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脉搭桥手术 (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冠脉供血的改善情况。方法 :2 0 0 0年 9月~ 2 0 0 1年 11月对 15例冠心病病人进行CABG手术 ,有陈旧心肌梗塞 10例 ,高血压病史者 4例 ,糖尿病史者 2例 ,2支病变 2例 ,3支病变 13例 ,左室EF 2 5 %~ 79%。术前及术后第 1d、第 2d、第 3d、第7d分别做 12导心电图 ,测量QTd(QT离散度 )。结果 :全组无死亡 ,搭桥支数共 5 8支 ,平均 3 8± 0 9支 ,其中动脉桥 12支 ,阻断时间平均 87 6 6± 39 4 9min ,转机时间平均 134± 5 2 4 4min ,术后早期QTd明显低于术前 (P <0 0 5 ) ,术后随访 1月~ 1年无心绞痛发作 ,活动量增加 ,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 :CABG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术后监测QTd可作为搭桥术后血管通畅率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oing, CABG)术后早期常见的心律失常,国外资料报道约有25%~40%的CABG术后患者发生房颤。AF发作时患者可以出现心慌、烦躁不安等临床症状,并且AF会造成有效的心房收缩丧失,心室率极快而不规则,  相似文献   

18.
王芯  陶杰 《广西医学》2022,(8):820-82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心房颤动(POAF)的预防作用,及心脏瓣膜术POAF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88例需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阿托伐他汀钙20 mg/d,n=31)、大剂量组(阿托伐他汀钙80 mg/d,n=30)和空白对照组(不服用阿托伐他汀钙,n=27)。除常规治疗外,各组患者在术前至少3 d、手术当天至术后第7天每晚睡前口服(如未脱机拔管则采用鼻饲)相应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记录3组患者的POAF发生情况,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发生POAF的影响因素。结果 大剂量组的POAF发生率低于小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均P<0.05),而小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的POAF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POAF者与未发生POAF者的年龄、左心房内径(LAD)、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80 mg/d)、年龄、LAD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发生POAF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对于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80 mg...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终末期肾病透析依赖患者行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管理经验和随访结果。方法:2004年9月至2012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共收治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依赖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8例进行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使用多种手段综合管理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凝血功能,并且对患者术后进行了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13例患者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3例行单纯瓣膜置换(valvereplacement,VR)术,2例行CABG和VR复合手术。3例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15例患者顺利出院。术后随访6~91个月[(27.6±27.5)个月],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66个月和76个月死亡,3例患者发生非致死性并发症,存活患者心功能状态良好,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Ⅰ级4例,Ⅱ级9例。结论:尽管终末期肾病透析依赖患者是心脏外科手术的高危人群,但围手术期综合使用多种手段进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凝血功能的管理可以使患者得到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搭桥9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970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中的难点,总结围术期处理的要点,以提高CABG的疗效。方法1997年5月至2004年11月共行CABG 970例,其中停跳下行CABG 394例,不停跳下行CABG 382例,单纯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30例,CABG TMLR 50例,CABG 瓣膜手术67例,CABG 室壁瘤手术41例,CABG 左房黏液瘤切除术2例,CABG 室间隔穿孔修补术2例,CABG 升主动脉成形术1例,CABG 纵隔内肿瘤切除术1例。结果平均冠状动脉搭桥数量为(2.8±1.0)支。住院期间死亡37例,病死率为3.8%。术后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较术前大为提高。结论合理地开展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