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的88例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规范操作方法,把握适应证与禁忌证,观察疗效,进行综合分析、对照。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指数处置,肌内注射维生素B1、B12营养神经,静脉点滴维脑路通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主穴取视区、风池、阳白、鱼腰、丝竹空、太阳。脾气不足型配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脾俞;肝肾亏损型配太溪、太冲、光明、照海、肝俞、肾俞;外感风邪型配风池、四白、合谷、阳谷、外关等穴,两组治疗15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提高诊疗水平。方法收集26例住院患者,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病因中属动脉瘤占30%,居第1位,糖尿病者占19.2%,居第2位。此外,有非糖尿病性血管病变,肿瘤,感染及不明原因者。结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复杂,应尽早明确病因,尽可能排除颅底动脉瘤,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发的动眼神经麻痹20例。结果糖尿病组发病年龄大,动脉瘤组发病年龄40~50岁居多,反复发作型占动脉瘤组1/2,发生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12例,动脉瘤占1/3,糖尿病占1/4,病因是动脉瘤、外伤的预后差。结论对反复发作型尽量做DSA。尽早明确病因,动脉瘤早期手术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确诊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24例住院病例临床特点、治疗方法选择,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病因以动脉瘤诱发居首(45.83%),其次为糖尿病(33.33%),而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肿瘤亦较常见。经手术(介入)治愈9例,综合治疗后症状缓解11例、消失1例、无效1例、死亡1例,未治1例。结论:对确诊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尽早进行神经影像学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病因,指导治疗,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7 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合并颅神经损害,以动眼神经损害引起的眼肌麻痹最常见.关于这种眼肌麻痹的记载,最早于1866年由Ogle报告[1].1954年后国外对本病的研究和报道有所增多,其发病率为0.4%~5%,而我国报道较少.我院从1983~1997年在体检和大量的内科、神经科患者中发现糖尿病性眼肌麻痹82例,其中动眼神经麻痹76例,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76例,年龄36~75岁,平均58.34±7.3岁;男40例,女36例,男:女=1:0.9.病程:76例中,22例为糖尿病普查时发现,其余54例病程1个月~32年.类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7例,非胰岛索依赖型糖尿病(NIDDM)60例,葡萄糖耐量低减(IGT)9例.本病轻型(血糖5.6~10mmol/L)34例,中型(血糖10.1~13.8mmol/L)35例,重型(血糖13.8mmol/L以上)7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31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并对其血糖进行严格控制。结果经过治疗后,27例患者病情完全恢复,恢复时间为25 d-3个月;4例患者伴有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症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采取抗抑郁、焦虑药物进行治疗,最终痊愈。结论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预后良好,需要对其进行快速、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进而增强患者治疗效果,加快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以初发动眼神经麻痹为首要症状的糖尿病临床特点探讨。方法4年来在门诊工作中对主诉初发复视的中老年人患者,当病因诊断不清时,建议常规化验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对确诊糖尿病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经内科给予糖尿病降糖降脂常规治疗,合并眼科给予维生素类及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治疗,复视症状多在2周-2个月消失。结论中老年患者初发复视症状不能除外糖尿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患男,70岁。右上睑抬睑困难,眼球外下方斜视伴麻木感3月余.于1989年1月7日来院门诊求治。1988年9月初,感冒后右侧偏共痛。继之同侧头皮硬前额部出现密集的绿豆大小水疱,逐渐融合成片.伴刀割样疼痛。数日后水疱相继破溃.右上睑水肿。在某院经理疗和药物治疗1个月后.水疱吸收、结痂.眼睑水肿消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治疗以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便早期治疗,尽量减少并发症的损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4月~2012年6月诊断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3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中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主要病因为糖尿病性外周神经麻痹(50.0%),其次为颅底动脉瘤(22.2%);Tolosa—Hunt综合征(8.33%),外伤性(8.33%),虽然经一系列的检查(如:DSA、MRI、颈内血管超声等)仍有11.1%的患者不能明确致病原因。病因不同预后不同。收入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最多的科室依次为神经内科(21例),神经外科(6例)、内分泌科(5例)以及眼科(4例)。结论引起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多样;仍需临床资料的不断积累才能确定各种病因引起的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临床遇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应该充分考虑颅内动脉瘤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及研究针灸治疗在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6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动眼神经麻痹治疗组)33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针灸治疗组)33例,然后统计及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眼裂大小及眼球最大活动度。结果观察组33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眼裂大小及眼球最大活动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眼裂大小及眼球最大活动度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灸治疗在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于眼裂大小及眼球最大活动度的改善作用均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1.
张茂绩  房茂功 《首都医药》2005,12(14):50-50
患者男性,24岁,山东省高密县司机,于2004年8月底猝然头痛三天,未经治疗痊愈,病人出现左侧眼睛向外侧歪斜,双眼视物不清、重影,眼球向上视、向下视、向内视受限,上眼睑逐渐下垂,乃至不能抬举上眼睑,不能视物。当地县医院作脑CT(一),因诊断不清,对症给予维生素B1、B12,口服叶酸等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药实践》2014,(12):939-94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实践时在疾病诊断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例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进行药学专业的病因探寻和分析,为治疗团队提供合理的药学依据,帮助医师做出正确的诊断。结果:临床药师提供的诊断依据合理,帮助医师及时明确诊断、合理用药,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并预防疾病再次发生。结论:通过临床药师为治疗团队提供药学专业的病因分析,帮助医师及时诊断疾病,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用药依据,并对疾病的预防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吴海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476-1476
例1:女,29岁,因左眼上睑下垂3天,于2003年8月来我院眼科就诊。查体:意识清,左眼上睑下垂,未查双侧瞳孔。故考虑眼科疾病,在眼科门诊给予针灸、理疗,每日1次,在此期间患者未述头痛,肢体活动正常,但治疗第七天时,在眼科门诊治疗时患者突然出现四肢抽搐、随之意识丧失,立即将患者行头颅CT检查,结果为珠网膜下腔出血。收入神经内科治疗,经抢救2天无效而死亡。  相似文献   

14.
<正>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一书.全方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牛膝、甘草共11味药组成。主治胸中血瘀,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等症.笔者临床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由血瘀引起各种病症,均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PcoAA)合并动眼神经麻痹(OMNP)的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6例 PcoAA 合并 OMNP 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并随访3个月至3年,观察 OMNP 恢复情况,分析其与术前 OMNP 程度(完全、不完全)、发病至栓塞时间、动脉瘤大小以及术前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等因素的关系。结果10例完全性 OMNP 患者3例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6例部分性 OMNP 的患者5例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术前完全性 OMNP组与部分性 OMNP 组 OMNP 完全恢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发病至栓塞时间、动脉瘤大小以及术前有无 SAH 对 OMNP 恢复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coAA 合并OMNP 在栓塞术后可改善,术前 OMNP 程度是血管栓塞治疗术后动眼神经功能是否完全恢复的预测因素,术前部分麻痹患者术后更易获得功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7例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气管导管拔除时间、乳酸水平、葡萄糖水平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动眼神经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鞍.05)。2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试验组患者乳酸水平、葡萄糖水平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术后共9例(30.0%)患者动眼神经麻痹完全康复,对照组共8例(29.6%)患者动眼神经麻痹完全康复,2组患者康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9, P >0.05)。试验组患者脑水肿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2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高见  杨海庆  张莉  张晓红 《河北医药》2009,31(16):2083-2084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致动眼神经麻痹的脑动脉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整理78例DSA证实为脑动脉瘤患者的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及DSA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脑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生率约占全部脑动脉瘤的17.9%,后交通动脉最易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约占全部后交通动脉瘤的44.4%。DSA可真实直观反应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的脑动脉瘤的特征。结论对于部分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应行DSA检查,以明确或排除脑动脉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术后肠麻痹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症状,其临床表现为手术2天后,持续性腹胀痛,肠鸣音消失、恶心、嗳气、肛门不能自行排气、排便等症,如不能及时解决,时间长了会影响手术的效果。剖宫术后因特定的条件决定了更应及时解决该症状,否则会影响婴儿的喂养问题。鉴于产妇气血亏虚、易受风寒的特点,故在临床中总结了快针疗法治疗剖宫术后肠麻痹,避免了常规治疗时患者需暴露一定的部位,引起受风、受寒。  相似文献   

19.
20.
癎证治验1则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8岁,学生,阳新县白沙乡人.1988年10月6初诊,诉:患儿近半月来每隔两三天发作一次,突然昏厥倒地,倒地时发出尖叫声,口角有白色涎沫,喉中有痰鸣声,四肢抽搐,两目直视,大约20~30分钟后自行清醒,清醒后感觉头痛、头晕、记忆力衰退.既往无类似病史,因此半月来未上学.前来大冶县人民医院儿科就诊,将其收住院治疗.因其家中经济困难,不愿住医院,经人介绍来我所遂找中医诊治,诉:昨天上午9时左右发作一次,症状同上述,约半小时后清醒,现仍感头痛、眩晕.视患儿体质消瘦,精神萎靡,面色皝白无华,语声低微;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诊细而滑.申请去市人民医院作脑电图检查,脑电图报告提示:“可见明显样放电.“脑电图号:968;诊断为癎证.此属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脾胃虚弱,脾不健运,湿痰内生,肝风内动,痰随风动,痰浊上扰,蒙闭心窍所致.治以涤痰熄风,清心开窍.方用涤痰汤加减.药用:胆南星6g 梮红8g 法半夏6g 云苓10g 枳实8g 石菖蒲6g 郁金8g 僵蚕10g 运志6g 太子参12g 炙甘草5g;五付,每月一付,水煎二次,分二次温服.另配民间单方调治,由嫩粽树芯一个,猪心两个,石菖蒲10g一起蒸服,渴汤,吃猪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