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肾病(DN)早期临床表现为微量蛋白尿,随后可出现持续性蛋白尿、高血压和进行性肾功能下降,最终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美国肾脏病数据统计源(USRD)1996年统计资料表明,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F)患者中DN占首位,约为36.39%。我国的DN约占ESRF总数的5%。目前,ESRF主要依赖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治疗,这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患者家属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尽可能有效地延缓DN进展,已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笔者应用通脉胶囊治疗84例早期DN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①选择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2.
管民俭 《河南中医》2006,26(8):40-4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即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diabetic glomerulosclerosis),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ESRF)的重要原因。据报道,因糖尿病肾病导致尿毒症死亡者约占糖尿病病人的27%~31%,美国发病率为40%~50%。尿白蛋白(UAE)阳性是DN诊断的  相似文献   

3.
清热解毒中药防治糖尿病肾病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西方国家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nd stagerenal failure,ESRF)患者中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占首位[1],在我国糖尿病(diabeticmellitus,DM)的发病率不断上升,DN也将成为导致ESRF的主要原因之一。DN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一旦出现蛋白尿、水肿等,则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能阻止病情进展到ESRF,而且DN所致的ESRF患者在进行替代治疗时,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感染等并发症,其治疗费用更高、生活质量更差,因此,寻找  相似文献   

4.
高曌  张立艳 《陕西中医》2001,22(10):613-614
糖尿病肾病 (简称 DN)一般特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 ,是糖尿病最常见而严重的慢性并发症 ,也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DN的病理特点是肾脏高灌注 ,肾小球基底膜 (GBM)和肾小球系膜区为主的细胞外基质 (ECM)积聚。在我国DN约占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ESRF)患者的 5 % ,而且其发病率呈明显的逐年增加趋势。而传统医学在 DN治疗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尽管医家在 DN的病因病机及治疗上有着不同的认识 ,但久病入络 ,络脉瘀阻 ,“瘀”在 DN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却是公认的。故叶氏 [1]提出在每个处方中酌情加入活血…  相似文献   

5.
邓悦  南征  李才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14-1816
估计在未来的 2 0年中DN将成为终末期肾衰竭 (ESRF)的最重要原因。如何针对DN的发病机制 ,研究其防治对策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DN)是继发于糖尿病的肾小球病变,也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据国外有关资料研究显示,DN占糖尿病的47.66%[1]。由于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已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认为,长期糖代谢障碍、胰岛素功能失调及血糖控制差是造成DN发生的主要原因。DN渐进发展,最终导致肾  相似文献   

7.
邓悦  南征  李才 《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14-1816
估计在未来的20年中DN将成为终末期肾衰竭(ESRF)的最重要原因。如何针对DN的发病机制,研究其防治对策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肾病(DN)属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范畴,是糖尿病(DM)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欧美发达国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透析患者中DN占43%左右[1].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 ( DN)是糖尿病 ( 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 ,由此导致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 ,随着糖尿病的逐年上升 ,DN也呈居高不下的态势。据统计 ,在 型糖尿病与 型糖尿病中 ,DN的发病率分别为30 %~ 5 0 %与 1 5 %~ 2 0 %。因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而死亡者约占糖尿病病人的 2 7%~ 31 % ,患糖尿病 1 0~ 2 0年内 DN的发生率约为 30 %~ 5 0 % ;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 ,7年内约有 5 0 %的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 ,需要终生透析或肾移植。 DN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以 型糖尿病为例 ,初期持续时间约 1 0年 ,…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为20%~40% .在美国,DN 占终末肾功能衰竭的第一位,在欧洲居于第二位.在我国,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增加及寿命的延长,DN 的发病率呈逐年攀升的趋势.据1999 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初步统计,我国血液透析患者中,DN 已占第二位,仅次于肾小球肾炎.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早期DN 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ESRF)的主要原因。中医药在防治DN的发生和发展、延缓肾功能恶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疗效肯定,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加味地黄汤对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味地黄汤对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含量的影响陈艳,张燕,刘东玉(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在20%左右。糖尿病患者死于尿毒症约占5%~8%,引起了医学界对DN研究的重视,但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近年来我们采用加味地黄汤治疗DN患者4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Ⅱ型糖尿病的诊断系用1985年WHO规定的诊断标准。达到DN诊断标准的I,Ⅱ期患?…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20~40%,在美国43%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蛋白尿;8%的糖尿病患者可见大量蛋白尿。糖尿病肾病占肾功能衰竭原因的发生率从1980年的18%上升到2004年的45%。在我国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约34.7%,已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主要原因。1炎症因子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近年来许多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DN的发生除代谢紊乱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外,往往还存在细胞因子炎症  相似文献   

14.
黄芪对糖尿病肾病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焦剑 《吉林中医药》2004,24(2):54-55
国内报道约 30 % 1型糖尿病与 2 0 % 2型糖尿病发展为糖尿病肾病 (DN) ,死于糖尿病肾衰者占 5 3% [1 ] 。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 ,与血流动力学改变、蛋白非酶糖化作用、多元醇通道活性增加、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改变、细胞因子的作用及其它可能的因素均有关[1 ] ,最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病程10~20年,DN的发生率为30%~50%,出现临床蛋白尿的患者约7年有50%进入终末期肾病[1].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3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约25%~40%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数年后发展为糖尿病肾病[1].早期控制DN的发生发展,对于延长糖尿病患者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早期DN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并发症之一.1型糖尿病中5~10年DN发病率为30%~50%,2型糖尿病中10~20年DN发病率为15%~20%[1].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DN的发病人数也相应增加.由于胰岛素的应用使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病死率显著下降,慢性并发症如DN等已成为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因此,对DN进行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延缓其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陆而立 《河北中医》2006,28(2):159-16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最终可发展为肾衰竭。美国肾脏病资料库1996年的统计表明,在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占首位,约为36%,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1]。现代医学按照DN肾脏结构改变和功能改变,结合实验检查将DN分为5期。DN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可阻止肾脏病理改变进一步发展,一旦进入DN期,肾功能下降,则失去良好的治疗时机。目前现代医学在防治DN方面除强调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治疗外,尚无特效措施。所以研究中医药疗法早期防治、延缓DN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GT1R)基因多态性与肾虚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将240例2型糖尿病分为糠尿病肾病(DN)组和非DN组,进一步分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及非肾虚证,用PCR-RFLP方法检测AGT1R基因型。结果:2组肾阳虚、肾阴虚型AGT1R-A1166C的AC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明显高于非肾虚型,非DN组非肾虚型AC型占3.4%,而DN组肾阳虚型为8.4%、肾阴虚型为10.8%(均P<0.05);非DN组非肾虚型C等位基因占1.7%,而DN组肾阳虚型为4.2%、肾阴虚型为5.4%(均P<0.05);但肾阳虚型与肾阴虚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1166-C多态与肾虚型DN的发生显著相关,提示AGT1R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可能是DN患者肾虚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DN)是由于慢性高血糖所致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症。它是糖尿病(DN)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占40%。DN所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日益受到医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