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凯时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分别于凯时治疗前、治疗后测得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pv)、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sv),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量(Qsv),并作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Dpv、Dsv缩小,Vpv、Vsv加速,Qpv、Qsv减少,门静脉、脾静脉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凯时能较好地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食道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4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门脉系统管腔内经及血流动力学检测,并将一般肝硬化患者与合并食道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者比较,同时与30例健康者作比较。结果:与健康者比较: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明显增宽,门静脉流速(Vpv)减慢,脾静脉流量(Qsv)增多,伴食道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者与一般肝硬化比较,门静脉流速更低,脾静脉流量大于门静脉流量(Qsv〉Qpv)高发(75%)。结论:门静脉流速明显减低,脾静脉血流量超过门静脉血流量,这一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食道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贺庆红  黄蔚 《临床荟萃》2014,29(3):295-29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81例,根据有无出血史分为出血组(36例),非出血组(45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两组的门静脉(pv)和脾静脉(sv)内径(Dpv、Dsv)、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门静脉和脾静脉的内径、血流速度(Vpv、Vsv)及脾静脉的血流量(Qsv)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门静脉血流量(Qpv)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对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输入人血白蛋白的适宜速度。方法选择门静脉高压需输入人血白蛋白的患者58例,均输入20%人血白蛋白50 ml,采用抛硬币发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28)。对照组患者输注速度为25 gtt/min,输入时间为45 min;实验组输注速度为33 gtt/min,输入时间为30 min。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不同时间点门静脉内径( Dpv)、平均血流速度(Vpv)、血流量(Qpv)及门静脉压力,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对照组输入白蛋白结束时,Dpv为(13.03±2.01)mm,Vpv为(9.40±2.06)cm/s,Qpv为(782.29±313.02)ml/min,门静脉压力为(2.747±0.348)kPa,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0.04,0.81,0.46,0.55;P >0.05)。结论在30 min内给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输入20%人血白蛋白50ml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王慧  叶蓓莉  王琳  李菊香  徐芳  罗伟华 《上海医学影像》2009,18(3):237-238,F0003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超声测值与慢性肝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不同程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60例对照组进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超声测量(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截面积、门静脉最大流速和门静脉充血指数),结果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比较:结果慢性肝炎轻度组,门静脉内径较对照组增宽、截面积增大,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度组、重度组门静脉内径增宽、截面积增大明显,与对照组、轻度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门静脉最大流速在轻度组略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中度组重度组的门静脉最大流速明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I值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肝炎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反映肝脏肝功能损害程度,对慢性肝炎的临床治疗评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CRαβ和TCRγδ的表达,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并初步探究随病情发展TCRαβ和TCRγδ表达率的变化趋势。方法流式细胞术测定38例慢性乙型肝炎、1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淋巴细胞中TCRαβ、TCRγδ的表达率。结果TCRα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各组之间TCRαβ的表达率比较:重度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表达率显著低于轻度组(P〈0.01,P〈0.01),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显著低于中度组(P〈0.05)。而TCRγδ在慢性乙型肝炎各组之间比较以及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CRαβ表达能力显著低于正常人。并随病情进展,其表达能力逐渐降低。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改变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代偿期患者27例,失代偿期患者23例;同时设置健康对照组50名,比较两组的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pv)、门静脉血流量(Qpv)。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pv增宽,Vpv减慢,Qpv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失代偿期患者的改变更为明显,与代偿期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血流改变可以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初步确诊。  相似文献   

8.
钟昕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4):1921-192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110例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作为研究组,95例同期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检查的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脾静脉、门静脉血管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脾静脉内径值、门静脉内径值、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值分别为(1.12±0.24)cm、(1.43±0.52)cm、(0.56±0.0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61±0.48)cm、(0.99±0.37)cm、(0.24±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脾静脉内径小于1.0 cm组患者重度静脉曲张发生率为21.3%,≥1.0cm组重度静脉曲张发生率为44.4%,脾静脉内径小于1.0cm组重度静脉曲张发生率显著低于大于或等于1.0c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内径小于1.4 cm 组患者重度静脉曲张发生率为18.0%,≥1.4cm组重度静脉曲张发生率为43.3%,门静脉内径小于1.4cm组患者重度静脉曲张发生率显著低于大于或等于1.4 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检查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同时其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高危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有无出血史将肝硬化患者分为出血组 (30例 ) ,未出血组 (62例 )及正常对照组 (30例 )。结果 出血组Dpv、Vpv、Qsv与未出血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Dpv、Vpv、Qsv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r =0 .943 ,r =- 0 .60 5 ,r=0 .936 ,P <0 .0 1 ) ,可作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高危状态的有效指标 ,经敏感性、特异性验证 ,筛选Dpv≥1 .5cm ,Vpv≤ 1 2cm/s,Qsv≥ 650ml/min作为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高危状态的危险值。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可以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高危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情与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活动度(FrrA)、总胆固醇(TC)及A/球蛋白比值(A/G)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慢性乙型肝炎438例患者的PA、PTA、TC及A/G的水平。结果PA、PTA和A/G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加重其水平逐渐下降,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TC在慢件乙型肝炎轻度组无下降,中度组略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肝硬化组及重型肝炎组则下降明显,与轻、中度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且各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PA、PTA、TC及A/G能较准确地反映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判断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脏流人道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查80例乙肝病毒性肝硬化(VLC)患者和50例酒精性肝硬化(ALC)患者的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主干的血流参数,计算血流灌注指数(DPI),并与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VLC组、ALC组肝固有动脉峰值流速(PSV)分别为(74.1±30.5)cm/s和(41.5±7.2)cm/s,时间平均流速(TAVMHA)为(26.9±5.5)cm/s和(37.1±14.2)cm/s,阻力指数(RI)为0.72±0.06和0.73±0.05,搏动指数(PI)分别为1.6±0.44和1.7±0.29,血流量(QHA)分别为629.5±206.1和263.4±89.9;门静脉主干最大血流速度(Vmax)为(13.2±3.4)cm/s和(12.1±4.2)cm/s,血流量(Qpv)为945.5±346.9和670.0±190.5。VLC组、ALC组与对照组比较,门静脉主干内径(Dpv)、肝固有动脉内径(DHA)增宽,Vmax降低;RI、PI均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病变组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LC组和ALC组问血流动力学变化因病因的不同也有较大差异,VLC组Qpv降低,QHA则呈代偿性增高;而ALC组QHA总体呈下降趋势,RI、PI明显高于VLC组。肝硬化患者肝固有动脉血流速度、QHA随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逐渐增大,与之呈正相关;门静脉的Vpv、Qpv随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逐渐减少,与之呈负相关;其DPI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亦有很好的相关性。VLC组、ALC组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71、0.69(P=0.000)。结论肝硬化肝脏整体流人道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较好的相关性,肝动脉血流的特异性改变为不同病因所致肝硬化的诊断提供依据.对肝硬化的预防和治疗县右重要煮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肝动脉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3例,分别于治疗前1~3d内,治疗后第3个月和6个月观察患者腹水情况,肝脏形态和内部回声变化,以及门静脉系统血流颜色变化,并用超声测量肝脏门静脉内径和门静脉血流速度;脾脏厚径、脾静脉内径和脾静脉血流速度。结果①与术前比较,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后第3个月腹水量减少者35例,肝脏形态和内部回声无明显变化,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颜色变明亮,门静脉血流速度增快(P<0.01);脾脏缩小,脾静脉内径变窄,以及脾静脉血流速度增快(P<0.05)。②与术前比较,术后第6个月腹水量减少者41例,且其中15例完全消失,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颜色明亮,肝脏形态和内部回声未见明显变化,门静脉内径变细(P<0.05),门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P<0.01);脾脏明显缩小,脾静脉内径变窄,脾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P<0.01)。术后3个月与6个月比较,其门静脉血流速度,脾脏厚径减小,脾静脉内径变小,脾脏静脉血流速度增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观察门静脉系统血流颜色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临床评价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效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纤维化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测定67例慢性肝炎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直径、平静呼吸最大流速、平均流速、血流量、淤血指数、脉冲比,结合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分级结果对比分析。结果门静脉淤血指数、平均流速、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在中、重度组与正常、轻度纤维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度肝纤维化时淤血指数、Ⅳ型胶原较正常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进程中,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合血清纤维化指标能快速无创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尤其是淤血指数和血清Ⅳ型胶原对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5 T MR扫描仪上IFIR序列评估肝硬化门脉系统改变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肝硬化患者组成的肝硬化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组成的对照组通过三种不同的饱合带预加方式进行三次冠状位IFIR序列扫描.在ADW 4.4工作站上行MIP重建,对门静脉各级分支显示程度及清晰度进行评分;测量肝硬化患者PV、SV...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a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肝硬化胆石症纽35例.依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3个亚组,正常对照组20例。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脉系血管,测量门静脉最大内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随肝功能分级而逐渐降低,组间和组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P〈0.05);门静脉内径组间存在差异(P〈0.05),组内无显著性差异;除脐静脉重开外,其余门脉系血管内径增粗在Child-Pugh分级B、C二级存在较大重叠。结论彩色多普勒有助于全面评估门静脉压力和门脉侧支开放及代偿情况,为筛选LC手术病人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影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评价门静脉血流正常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电影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MRI)评价成年人门静脉血流正常值。方法采用MRI电影相位对比法对82例正常成年人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进行定量研究,并对不同性别、年龄(30岁前、30岁后)分组进行比较。结果男性比女性门静脉增粗(1.31±0.18)cm vs(1.22±0.17)cm(P〈0.01),血流量增多(16.17±3.99)cm^3/s vs(15.23±3.35)cm^3/s(P〈0.01),但门静脉血流速度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百分位数提出成年人MRI电影对比法门静脉血流参数95%正常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