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篇小说《面纱》是英国小说家、戏剧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一部作品。女主人公凯蒂在经历了幻想破灭和生死离别之后,将生活的面纱从眼前揭开,并且实现了精神觉醒。本文试运用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深刻分析小说中作为"他者"的东方人身份与作为"自我"的西方人身份,从而剖析毛姆小说中所体现的东方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小说中对于异域风景的描写蕴含着多面复杂的中国性建构。在《面纱》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中,中国人是沉默的“失语者”;《在中国的屏风上》的东方乌托邦构想中,中国人又是勤劳的“单纯者”;而毛姆在《阿金》和《叶之震颤》中对异国风情向往的同时,却把中国人刻画成了边缘化的“他者”。毛姆在异域风景下对中国性的书写折射出了隐藏在其思想意识形态中的西方式傲慢以及对东方文化的偏见。重读毛姆的这些作品有助于了解作者中国形象建构背后的成因,以期实现不同地域、不同文明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3.
毛姆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对女性的厌恶,他将西方文明社会中的女子塑造成冷酷、自私的妖魔,认为她们是造成男子堕落和毁灭的祸水。而《寻欢作乐》中的罗西却是毛姆在小说中唯一大加颂扬的女子。罗西集中代表了毛姆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即有着浓烈生命热情和纯洁、健康人性的女子。  相似文献   

4.
《环境的力量》收录在毛姆短篇小说集《木麻黄树》中,讲述了主人公盖伊在殖民地的生活经历与情感困惑.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探讨其中复杂的伦理关系.通过对盖伊伦理困境、伦理选择的剖析,揭示出以英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与以马来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之间的不对等关系.  相似文献   

5.
《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是毛姆小说中探索人性的多元化、为自由而呐喊的典范之作,毛姆通过两位男主人公的形象表现两种不同的人生信仰,思特里克兰德为艺术与现代文明决绝,拉里最终在印度的吠陀经哲学中找到生命的终极意义,展示了毛姆不同时期的哲学思考。毛姆一方面受西方追求个体自由的哲学的影响寻求彼岸世界,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深受通过自我修行来达到解脱的东方哲学观的影响,反映了毛姆对东西方哲学的学习感悟,也表现了毛姆精神探索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6.
读毛姆的这本书,一直读到合上书页,把书的封面封底又看了一遍,依然觉得是在阅读另一个国家的奇闻逸事。是的,“奇闻逸事”,很显然,这是毛姆,或者西方在东方最想寻觅的明亮宝石,碧绿翡翠。而作为读者--作为另一个“奇闻逸事”的捕捉者,一个出生在这“神秘”东方的东方人--一个外国人在那时那景将会如何捕捉中国社会那时那景的世态风尚,在他眼中一百年前的中国人是如何生活,他特殊的职业敏感是否能带给我们一些新视角的发现,则是我所格外关心与寻找的。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的急剧发展,在西方,作为理论话语的城市。也愈为世人所关注。毛姆是20世纪在读者中享有盛誉却备受争议的作家之一,城市是他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主要背景,因此,他无疑归属于城市作家的行列。纵观毛姆的作品,他笔下的城市呈现出3种姿态:孤独的城市、狂欢的城市和怀旧的城市。透过毛姆独特的都市体验,我们看到了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人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元主义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毛姆笔下的城市就具备了现代性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中国文坛上的先锋小说,尽管迅速地吸收、借鉴、模仿以至盲从西方非理性主义作品,在技法上大量借鉴了西方现代小说的外壳,但其内因却与东方非理性主义大有干系,东方的虚无主义传统是其接受外来文化的内在文化心理机制.这种传统机制,本文暂且称之为现象主义.据此可以认为,中国的先锋小说并非真正西方意义上的现代小说,其终结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的早期文明是在西亚两河流域和埃及尼罗河流域两大东方文明的照耀下诞生的新型文明,古希腊文明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源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代西方文明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古典文明,一个是基督教文明,即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古希腊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却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流,因为,西方古典文明和现代西方文明并不是同一民族和同一文化一脉相承的关系,而古希腊的文明成就对西方文明史的影响却是深刻而久远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文明的进程,人的整个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也在发生一系列变化。进入20世纪之后,西方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机器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使现代人为自己创造的奇迹感到自豪的同时也为自己所面临的各种危机而深感忧虑。总而言之,工业文明在最大限度的满足了现代人的物质欲望的同时,也导致现代人产生了精神信仰失落的问题。作为20世纪初争议颇多的作家D.H.劳伦斯,他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劳伦斯创作了包括小说、戏剧、诗歌、散文、游记在内的近50部作品,然而他的声誉主要建立在小说上。劳伦斯在小说中不仅揭露了工业文明造成的自然生态危机,同时也指出人类精神层次上的生态危机才是更深层次的生态危机。在他的很多作品中一再唱响工业文明对人性扭曲的主题,在20世纪初工业文明的荒原上奋力的播种这着生命的火种。  相似文献   

11.
意象派诗歌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诗歌的第一章,在吸收东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西方现代文化,把英美诗歌从机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开创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新纪元。深层剖析庞德的意象派诗歌,将折射出其创作中的东西方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20年代关于东西方文化的论争中,常乃德主张文化多元说,反对文化的二元说,要求从概念和事实上对于中西文化进行辨析;认为整理国故,必须有补于人生,不可玩物丧志;提出以古今文化的角度代替中西来思考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东西方跨文化交流中的礼仪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跨文化交流中,东西方文化的礼仪差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在当今东西方交流日益融合的时代,交流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对对方礼仪知识的了解程度。因此,了解并掌握东西方文化中的礼仪差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乡村共同体是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在80多年的时间里,国家--乡村、村落--宗族这两重关系成为近代华北、华东乡村能否称为共同体的关键点。海外以及国内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和解读。通过一系列的学术回顾,可发现华东地区仍有继续挖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林风眠通过吸收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来实现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力图在中西艺术相调和的基础上重塑民族文化精神。为中国绘画寻找到了一条走向现代的途径,实现了中国绘画的现代视觉革命,开创了一条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可行道路,而这一切,全体现在其卓有特色的绘画作品中。  相似文献   

16.
This research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Middle Eastern student feels that attaining the status of a “Western modern man” is incompatible with maintaining a traditional, religious way of life. In 1980,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the Jewish University student population (N = 1250) responded to a questionnaire aimed at measuring religious attitudes, beliefs and practices. The students of Middle Eastern origin proved to be more religious than their Western counterparts, however their feeling about themselves is that not only are they less religious than their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but that they are less religious than they themselves have previously been. This feeling stemmed from their having discarded or having become lax in the carrying out of some of the more extreme religious practices even though they still maintain many of the same religious practices, attitudes and beliefs as their forefathers. The degree of religiosity, both of the Middle Eastern students and their Western counterparts,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home, the high school attended and youth movement membership, with the former two having a stronger influence on the Western student and the latter having a stronger influence on the Eastern student.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ough there is some loosening of certain extreme practices on the part of the Eastern student, there is no revolt against home or tradition and the student has found the way to the “new life” without breaking off from the “old ways” of the parental culture.  相似文献   

17.
严歌苓作品以隔岸审视的姿态和视角观看中国现代史,展示出东西方文化交融和碰撞的华丽光彩。本文以饥饿、集体、英雄与爱为视角,阐述严歌苓作品独特的“后革命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西方,但是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近代西方文明的结晶,它与东方文化也存在着深层次的间接联系,特别是中国儒家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形成间接地做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的近代是东西方文化大碰撞的时期,伴随着民主主义思潮的流入两国的女性拉开了关注女性生活与女权意识的帷幕。两国女性服饰改良推进记载着当时社会思潮的历史,本文拟从近代中日两国妇女杂志对女性服饰改良的评论入手对近代两国女性服饰改革进行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20.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由德国传教士郭士立于清朝道光十三年(1833年)创刊于广州的一份中文期刊,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期刊。一直被视为研究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和西学东渐史的珍贵资料。事实上,这份刊物在汉语作为外语学习与传播史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