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为28例患者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3.57%)中转开腹,27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60110 min,平均(80±10)min;术中出血量10110 min,平均(80±10)min;术中出血量1050 ml,平均(20±5)ml。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住院650 ml,平均(20±5)ml。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住院69 d,平均(7.2±0.9)d。术后随访27例患者69 d,平均(7.2±0.9)d。术后随访27例患者612个月,平均(10±1.9)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具有患者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粘连少、康复快等特点,基层医院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适当放宽中转开腹手术指征。在具备良好的手术设备、术者具有熟练腹腔镜技术的前提下,基层开展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认识与处理胆囊管变异的方法与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现的57例胆囊管变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分离胆囊壶腹、保持胆囊三角区空虚,明确进入胆囊唯一管道的方法辨认与切断胆囊管。结果:5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590 min,平均(54.01±13.87)min;术中出血量590 min,平均(54.01±13.87)min;术中出血量580 ml,平均(31.75±15.30)ml;无一例因解剖不清导致胆管损伤。术后发生胆漏1例,系胆囊管囊性扩张钛夹夹闭不全所致,术后引流1周痊愈。术后住院280 ml,平均(31.75±15.30)ml;无一例因解剖不清导致胆管损伤。术后发生胆漏1例,系胆囊管囊性扩张钛夹夹闭不全所致,术后引流1周痊愈。术后住院29 d,平均(4.82±1.39)d。随访19 d,平均(4.82±1.39)d。随访16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时刻牢记胆囊管变异的可能性,术中采用分离胆囊壶腹、保持胆囊三角区空虚的原则,可有效辨认胆囊管异常结构,从而避免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为112例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60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结果:腹腔镜组1例中转开腹,51例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50±2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2±45)ml,术后腹腔引流量平均(90±30)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2.9±0.8)d。术中无邻近脏器及输尿管损伤,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脂肪液化2例,无出血、吻合口漏、排尿障碍及大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病例。患者均于术后72 h内下床活动并恢复肠道功能,平均住院(9±3)d。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患者创伤小、痛苦小、术中出血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直肠癌微创、安全、有效的术式,可逐渐成为直肠癌的首选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应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为257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经脐单孔腹腔镜下,于体表应用普通针持持大圆针(1/2弧,11×34)刺入腹腔行疝囊高位结扎。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单侧疝手术时间815 min,平均(10.25±2.12)min,双侧疝手术时间1815 min,平均(10.25±2.12)min,双侧疝手术时间1832 min,平均(25.47±5.62)min;术后232 min,平均(25.47±5.62)min;术后23 d出院。术后随访33 d出院。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1.34±7.98)个月,248例(96.5%)患儿获得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下应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患儿创伤小、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治疗小儿结肠脾曲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2年为52例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行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的临床资料。患儿均以反复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钡剂灌肠检查脾曲较肝曲升高>1.52012年为52例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行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的临床资料。患儿均以反复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钡剂灌肠检查脾曲较肝曲升高>1.52.0椎体,脾曲夹角<45度,横结肠扩张,降结肠冗长。结果:5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02.0椎体,脾曲夹角<45度,横结肠扩张,降结肠冗长。结果:5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095 min,平均(88±5.32)min;术中出血量295 min,平均(88±5.32)min;术中出血量25 ml,平均(3±0.78)ml;切除肠管225 ml,平均(3±0.78)ml;切除肠管2242 cm,平均(36±2.26)cm;术后24 h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或排便,术后恢复饮食时间142 cm,平均(36±2.26)cm;术后24 h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或排便,术后恢复饮食时间12 d。术后体温≤37.5℃。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100%。术后肛周轻度污粪2例,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肠回缩、夹层感染、切口疝等并发症。术后随访82 d。术后体温≤37.5℃。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100%。术后肛周轻度污粪2例,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肠回缩、夹层感染、切口疝等并发症。术后随访885个月,平均(62±5.42)个月,效果满意;随小儿年龄的增长,大便次数逐渐减少,远期大便285个月,平均(62±5.42)个月,效果满意;随小儿年龄的增长,大便次数逐渐减少,远期大便24次/d。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轻、出血少、并发症少、安全、切口美观等优点,是治疗小儿结肠脾曲综合征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腹腔镜治疗早期胃癌及胃良性疾病的手术方法,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为39例胃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胃手术的临床资料。2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17例行胃壁良性肿瘤切除术,1例行胃癌根治术。结果:38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5~320min,平均(170.2±62.5)min;术中出血50~850ml,平均(325.3±107.6)ml;住院5~12d,平均(7.2±1.8)d。术后2例发生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3年,4例早期胃癌患者存活至今。结论:腹腔镜手术患者创伤小,痛苦轻,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只要术前仔细检查,把握手术适应证,术中认真操作,基层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及良性胃疾病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微创优势,提高直肠癌的疗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5月至2007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收治的7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手术组共33例,其中28例行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5例行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开腹组42例,其中30例行Dixon术,12例行Miles术。比较两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32例手术成功,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200min(150~300min),术中平均出血100ml(30~400ml),术后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36h(24~50h),清除淋巴结10.9枚(4~20枚),术后4例切口感染,平均住院10.8d(7~19d)。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140min(90~210min),术中平均出血170ml(80~500ml),术后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48h(36~72h),清除淋巴结12.3枚(4~19枚),术后6例切口感染,平均住院14.5d(9~22d)。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安全可行,能达到开腹手术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联合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为268例直肠癌患者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联合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系统分析手术方法、术式选择、并发症及术后近期恢复情况。结果:267例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联合腹腔镜手术,1例中转开腹。199例采用前切除术(Dixon),57例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12例行远端闭锁近端造口术(Hartmann),手术时间分别为(193±33)min、(181±37)min与(173±24)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7±8)ml、(36±10)ml与(29±12)ml。未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15.4±4.1)枚,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患者平均(11.2±2.8)枚。直肠远切缘平均(3.5±0.8)cm,均为阴性;环周切缘5例阳性。术后排气时间平均(3.0±0.8)d,拔除尿管时间平均(3.0±0.6)d。术后发生吻合口瘘6例、肠梗阻10例、手术相关性感染1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联合腹腔镜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5例患者应用VATS治疗并行胸膜固定术。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58±5.6)min;术中出血量30120 min,平均(58±5.6)min;术中出血量30140 mL,平均(40±12.2)mL;术后引流量50140 mL,平均(40±12.2)mL;术后引流量50150 mL,平均(110±9.9)mL;胸管平均留置时间(1.5±0.6)d;住院时间4150 mL,平均(110±9.9)mL;胸管平均留置时间(1.5±0.6)d;住院时间414 d,平均(8±3.9)d;术后114 d,平均(8±3.9)d;术后12 d可下床活动。本组手术均一次成功,无中转开胸或延长切口,无术中大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自觉气急症状消失。术后随访62 d可下床活动。本组手术均一次成功,无中转开胸或延长切口,无术中大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自觉气急症状消失。术后随访620个月无复发。结论 VATS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痛苦轻、恢复较快,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手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为102例患者行手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记录,统计手术效果相关指标,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分析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期间患者生存状况。结果:102例患者中2例中转开腹,中转率1.96%;53例行全胃切除术,39例行远端胃切除术,8例行近端胃切除术;其中4例联合胆囊切除术,2例联合左肝外叶部分切除术,1例联合行胰体尾部分切除+脾切除术。手术切口平均(6.81±0.29)cm;术中出血量平均(244.10±117.02)ml;手术时间平均(172.28±24.02)min;病理检获淋巴结数量平均(17.10±5.70)枚;术后平均住院(10.20±3.84)d。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9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9%(9/100)。术后随访112个月,6例失访,失访率6%,3例发生可能与手术操作有关的继发性病变,发生率3.19%(3/94)。结论:手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经过较系统的临床实践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且手术安全可靠、近期疗效良好,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癌手术及全电钩解剖的临床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为37例直肠癌、乙状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术中全程使用电钩操作。结果: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或术中死亡。手术时间平均(183±6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4±28)ml;平均清扫淋巴结(13.5±5.3)枚;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2.3±1.2)d;术后平均住院(8.2±3.4)d。无吻合口漏、出血、切口感染、输尿管损伤及近期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近期疗效较好。术后标本病理检查提示残端均无癌细胞残留。结论:术者严格遵循结直肠癌根治原则,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应用电钩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达到结直肠癌的根治效果,同时具有来源方便、价格低廉、止血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28例(腹腔镜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34例(开腹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12±4.24)min和(182±29)min(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56±51)ml和(345±63)ml(P〈0.05);恢复肠道功能的时间分别为(3.5±1.3)d和(6.2±2.1)d(P〈0.05)。两组在肠段切除长度、肿块至下切缘距离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表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经济,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3月~2008年1月,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80例。遵循肿瘤根治原则,切除肿瘤两端足够的肠管及相应的系膜并清扫淋巴脂肪组织,直肠低位前切除(Dixon)术在腹腔镜下完成吻合术,Miles术行乙状结肠造口。结果中转开腹4例,其余76例均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Dixon术44例,手术时间(178±38)min,术中出血(61±17)ml,切除淋巴结数(11.3±2.9)枚,术后住院时间(7.1±3.2)d;Miles术32例,手术时间(231±49)min,术中出血(210±178)ml,切除淋巴结数(12.9±3.7)枚,术后住院时间(9.3±4.1)d。所有标本远近切缘无癌残留。术后人工造口狭窄1例,会阴部切口积液5例,吻合口漏1例,早期排尿困难6例。无术后出血、手术死亡等并发症。70例随访9~48个月,5例肿瘤复发,2例术后死于肿瘤多处转移造成脏器功能衰竭,粘连性肠梗阻5例。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丰富的开腹大肠癌手术经验和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基础上,腹腔镜直肠肿瘤根治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刀、超声刀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联合应用电刀、超声刀为61例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临床资料(联合组),并与同期42例单纯使用电刀(电刀组)及50例单纯使用超声刀(超声刀组)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输尿管、膀胱、阴道损伤发生,术后无死亡病例及腹腔出血、吻合口漏、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其中55例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6例行腹腔镜辅助Miles术;手术游离时间平均(53.3±7.4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2.10±10.93)ml,平均清扫淋巴结(10.92±2.39)枚。3组患者手术游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电刀组,淋巴结清扫数量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联合应用电刀、超声刀进行游离既可获得充分、干净的显露,亦可使解剖更精细安全、术中出血少、游离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upper urinary tract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UUT-TCC)的效果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采用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加腹膜后肾周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肾盂输尿管癌患者23例(腹腔镜组),并与同期14例行传统开放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患者(开放术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肿瘤学预后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肾盂癌24例,输尿管癌10例,输尿管癌伴膀胱癌3例,其中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淋巴结转移各1例。同时研究发现:①腹腔镜组与开放术组比较,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种术式肿瘤学预后在远处转移方面,腹腔镜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加经尿道膀胱袖状切除并腹膜后肾周区域淋巴结清扫治疗UUT-TCC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能有更好的肿瘤学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与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患者及家属的要求,14例行四孔法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A组),5例行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患者均完成相应术式。A组中12例于腹腔镜下使用吻合器完成肠间吻合;2例先扩大右上腹小切口于腹外完成肠间吻合后还纳腹腔,重新建立气腹完成胆肠吻合;1例Ⅳ型患者未达到完全根治。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总费用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5~30个月,平均(17.6±0.8)个月,无一例死亡。结论: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由腹腔镜技术熟练及手术经验丰富的手术团队开展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患者创伤小、痛苦少、康复快、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操作体会。方法:回顾分析为3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五孔法,操作过程中遵循"以神经为核心,沿间隙解剖"及恶性肿瘤的根治原则。结果:31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平均(48.77±17.87)ml,手术时间平均(189.84±43.26)mi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49.29±12.54)h,术后平均住院(8.55±1.12)d,清扫淋巴结总数平均(22.58±5.33)枚。均无血管、输尿管损伤发生,患者康复出院,无排尿及性功能障碍。结论:掌握淋巴结的清扫、输尿管及神经的保护,注意盆底创面的浆膜化,注重术后功能的恢复等相关手术细节,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靠的。术中应遵循"以神经为核心,沿间隙解剖"及恶性肿瘤的根治原则,注重外科层面的游离、血管切断、神经输尿管的保护及造口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接受改良法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全直肠系膜切除理念清扫淋巴结和游离结直肠后,在距肿瘤远侧2 cm处以直线切割闭合器切断闭合肠管,组织钳夹将游离的远端直肠经肛门外翻拖出后敞开,标本经保护套从肛门拖出,体外切除标本后在腹腔镜引导下完成吻合。结果2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6±35) min,术中出血(33±61) ml,清扫淋巴结(17.0±5.6)枚,术后排气时间(2.7±1.3) d,术后住院时间(7.9±2.6) d,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1例。结论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肿瘤根治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54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腹腔镜组),另选取60例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对照(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输血、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炎性指标、免疫指标、肿瘤标志物变化、手术根治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4,P<0.05),手术出血量腹腔镜组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08,P=0.000),术中输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RP、CD4+、CD8+、CD4+/CD8+水平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腹腔镜组CRP、CD8+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A242、CEA、CA724、CA199含量及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13%vs.2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各站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手术可行性高、肿瘤根治性彻底,可作为直肠癌根治性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