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1q23易位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是常发生的遗传学改变,表现异常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可见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Ph染色体阴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治疗相关性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血液病。  相似文献   

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是具有Ph染色体,即t(9;22)(q34;q11),并在分子水平上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干扰素α(IFNα)能降低和消除Ph^ 细胞,延长CGL患生存期,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肯定,目前已成为无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条件的Ph^ CGL患的首选药物。安福隆是高纯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来源(正常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分化能力。 方法: 分离获取19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同时获取8例正常人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作为对照。获取的间质干细胞采用低血清培养液培养。瑞士染色观察形态,FACS检测其免疫表型和细胞周期,通过油红O和von Kossa染色来证实向脂肪和骨的分化情况。RT-PCR检测CML特异性表达的BCR/ABL基因;对正常人、CML患者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 结果: 正常人和CML骨髓间质干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形态、生长特性和免疫表型,而且都可以向骨和脂肪分化。CML来源的MSCs不表达BCR/ABL融合基因,并且具有正常的核型。 结论: 从CML骨髓中可以分离和培养出具有间质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群体,其具有正常的核型且不表达BCR/ABL基因。CML和正常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伴有11号染色体三体(+11)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细胞遗传学、免疫表型和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骨髓直接法和24小时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G显带技术,对580例AML患者进行核型分析。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及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同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在580例成人AML中,伴有+11的患者10例,占1.7%,平均年龄65.5岁(45-78岁),其中8例患者超过60岁。核型分析提示4例合并伴有+8染色体,3例合并伴有del(5q),6例具有复杂核型。病例中原始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显示原始细胞标记的CD34和(或)CD117始终表达。这些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33.3%,中位存活时间仅80.5天。结论 伴+11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类异质性疾病,其患者核型复杂,白血病细胞具有原始细胞形态特点及早期原始细胞免疫标记特征,临床上表现为完全缓解率低和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细胞遗传学研究有利于白血病分型、诊断、治疗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大多数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nkemia,ANLL)患者都有非随机的染色体异常。我们对142例成人ANIL患者进行骨髓染色体检查,检出克隆性染色体异常86例,体质性异常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Ph染色体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的标记染色体,随着研究的深入,在一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粒)的患者中也发现有Ph染色体。近十多年来,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证实Ph染色体形成BCR/ABL融合基因,产生异常蛋白是白血病细胞恶性转化的本质。本文即综述Ph染色体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对慢粒与急性白血病(急白)的临床分型、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难治性血液系统疾病之一,占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ALL)比例较高,成人Ph+ALL对传统化学治疗方案效果不好,近年来,伊马替尼作为一线药物联合化学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得到应用,提高了该病完全缓解率及预后。但由于ABL基因的突变,伊马替尼耐药等问题成为治疗中的又一挑战。几种新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有望成为较伊马替尼更有潜力的抗肿瘤活性药物。  相似文献   

8.
t(14;18)染色体易位产生融合基因bd-2/IgH,bcl-2高表达可阻抑细胞凋亡的发生,bax可拮抗bcJ-2的抗凋亡效应。起着加速细胞凋亡的作用.bel-2和bax基因的紊乱是AL(急性白血病)形成与发展的原因之一.这些细胞凋亡调控基因不仅参与了白血病的形成,还与白血病的某些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因素密切相关.在治疗bcl-2相关肿瘤时,若能联合使用bel-2反义核酸和其它诱导细胞死亡制剂,可使肿瘤细胞对后者的敏感性增加,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C)的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对22例CML-BC患者的骨髓涂片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全部病例行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并同时以RT-PCR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b2a2、b3a2);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骨髓细胞免疫分型。结果免疫分型结果:急变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ML-AML)14例占6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ML-ALL)7例占32%,均为B系ALL,其中5例同时伴髓系表达,1例同时伴髓系及T系弱表达;髓系和B系急性混合性白血病(CML-HAL)1例。22例CML-BC患者中15例(68%)急变患者CD34+,其中7/7(100%)ALL,7/15(47%)AML,1例CML-HAL均为CD34+。CML-AML急变患者中CD34和CD7共表达者为4/14(占29%)。细胞遗传学分析:22例患者初诊时100%病例Ph阳性,出现除Ph染色体以外额外染色体异常的有1例(5%)。在CML-BC有12例出现新的染色体异常:+Ph(2/12),+8(1/12),+18(1/12),-Y(1/12),i(17q)(1/12),17q-(1/12),8p+(1/12),t(10;11)(1/12)及复杂异常(3/12)。RT-PCR检测:22例患者BCR/ABL融合基因均阳性,其中b2a2型(13/22),b3a2型(7/22),b2a2和b3a2双阳性(2/22)。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急变期表现为分化受阻,不受髓细胞生成调节因子的调节,原始细胞分化阻滞在早期阶段,预后差。MICM分型在CML-BC诊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以及与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比对研究.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四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技术对2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细胞免疫表型、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检测及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四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技术与CD45/SSC设门分析技术检测13例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患者,根据欧洲白血病免疫分类组(EGIL)积分标准进行免疫学分型.结果 2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分型诊断结果与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组织化学诊断具有高符合率,其中免疫分型诊断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13例(5.7%).此外,急性双表型白血病患者高表达CD34胞膜抗原(84.6%),提示预后不良.结论 急性双表型白血病发病率较低,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对诊断及鉴别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极为特异,以髓系和B淋巴系抗原共表达为主.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联合检测急性双表型白血病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有效地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仅表达非系限性分化抗原的急性白血病的细胞起源,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标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了12例初诊时仅表达非系限性分化抗原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免疫表型及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的变化。结果表明:初诊时仅表达CD38抗原的5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3例出现T细胞相关抗原表达,并伴TCRγ基因重排;5例初诊时仅表达HLA-DR或CD9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4例出现B细胞相关抗原表达,均伴有IgH基因重排;2例无任何抗原表达者,化疗后1例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另1例表达骨髓细胞相关抗原。提示免疫标志的动态研究,有助于初诊时免疫学无法分类急性白血病细胞起源的确定。  相似文献   

12.
MLL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1q23,是人类急性白血病染色体易位中常见的一种。MLL基因大约能和30多种不同的伙伴基因融合,形成的融合基因编码产生新的融合蛋白。MLL基因异常多见于淋巴系白血病、髓系白血病以及双表型白血病的患者,同时在婴幼儿患者和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引起的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也常常见到,这些患者预后多数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血病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及杂合性丢失(LOH)。方法用白血病易位断裂点区域附近的多个微卫星位点检测30例不同类型白血病基因的不稳定性及杂合性丢失。结果21例白血病存在MSI或者LOH。其中15例急性白血病中11例示1个以上位点有MSI;6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4例患者在3个以上位点有MSI;15例急性白血病中2例有LOH,比其他白血病发生率高。结论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均存在较高的基因不稳定性,但这些基因变化与不同类型的白血病的染色体易位断裂点没有特殊联系  相似文献   

14.
患者 女,56岁,因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48个月,发现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月及腰背部肿物于2005年3月9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3月经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特征确诊APL,当时骨髓染色体核型为:46,XX,t(15;17)(q22;q12)。予全反式维甲酸及三氧化二砷治疗后完全缓解后,后定期给予2—3个疗程的柔红霉素及阿糖胞苷化疗;再给予三氧化二砷及全反式维酸交替进行巩固治疗,  相似文献   

15.
报道1例伴有t(8;21)易位、4号三体和寡原始细胞的白血病.初诊时患者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骨髓象显示14%的原始细胞和涉及三系的病态造血改变,确诊为原始细胞过多的难治性贫血.骨髓中期细胞G和R带染色体分析揭示其核型为46.XX,t(8;21)(q22;q22)/47,idem. 4/46.XX。3个月后转化为M2型白血病,化疗未获完全缓解.最终死干败血症。结合文献中的10例伴有t(8;21)易位和寡原始细胞的白血病,对其临床和生物学意义作了简要讨论,指出该类疾病的临床和生物学特性更象原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而非真正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故应尽早给予强烈化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急性白血病(AL)的分型、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对1990年1月-1996年8月12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患儿应用高分辩同步化染色体制备法和骨髓短期培养法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现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20...  相似文献   

17.
18.
背景:目前,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微环境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功能及分子改变尚不完全清楚。目的:综合生物信息学和细胞实验探究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改变,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条件培养液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从GEO数据集中筛选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并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和获取Hub基因。培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和健康供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条件培养液处理健康供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各组细胞进行成脂诱导分化、成骨诱导分化、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细胞周期检测和Hub基因的验证。结果与结论:(1)从GSE84881中获取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和健康供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表达数据,筛选出184个上调基因和140个下调基因。(2)富集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细胞周期、脂肪细胞分化、细胞代谢过程和MYC通路。根据Degree算法筛选出上调的10个Hub基因和下调的10个Hub基因。(3)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发现,与健康供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未发生改变,但其成脂分化能力增强、成骨分化能力减弱、β-半乳糖苷酶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有4号染色体三体细胞的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对21例伴有4号染色体三体细胞的A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1例均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其中5例核型分析揭示t(8;21)易位者,采用AMLl/EqO双色探针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AMLl/ETO重排检测;应用SpectrumGreen标记的4号着丝粒探针,对其中13例AL患者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21例AL中2例为继发性白血病,其余均为原发性白血病。4号染色体三体异常主要见于AML-M2(9/21例),21例中7例为单纯4号染色体三体,14例同时伴有其他异常,以t(8;21)最常见(8/14例);临床上16例初诊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15例有不同程度的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的15例患者中6例为髓系和淋系抗原共表达,11例有CD34表达。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研究揭示其中5例核型分析显示t(8;21)者均有AMLl/EqO重排,单色荧光原位杂交也证实14例为4号染色体三体阳性。结论伴有4号染色体三体异常的急性白血病有着独特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多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multiplex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M-FISH)体系,探讨其在检测白血病复杂核型异常中的应用。方法:联合应用常规核型分析、染色体涂抹(chromosome painting,CP)、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M-FISH方法分析了两例白血病复杂核型。结果:对其中1例常规核型分析显示为46,XY,der(9)t(9;12)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病例,M-FISH检出其具有复杂的染色体易位;46;XY,der(2)t(2;9),der(9)t(9;12;22)。对另1例常规核型难以分析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型病例,M-FISH检出其复杂核型是46,XY,der(2)t(2;17),der(10)t(10;11;17),der(11)t(11;?)。进下不用染色体涂抹和双色FISH证实了M-FISH的结果,并发现MLL基因(mixed lineage leukemia gene)受累。结论:M-FISH是筛选白血病复杂染色体异常的理想方法,对阐明所有白血病、乃至其它肿瘤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的染色体易位和基因改变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