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观察延期神经再支配环杓后肌的收缩特性,比较不同神经再支配方法的疗效,我们选择24只犬,在右喉返神经切断后,于即刻,4,6,8,10和12个月时,分别以2只犬行选择性膈神经与喉返神经吻合(切断内收肌支)支配右环杓后肌(神经吻合组);另12只犬分别以2只行颈袢胸骨甲状肌蒂植入右环杓后肌(神经植入组)。组后饲养6个月,测定环杓后肌收缩强度及时间。结果表明,两组术侧的环杓后肌收缩力恢复率随病程延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环杓关节在延期喉内肌神经再支配后的变化及对杓状软骨运动的影响。方法:在喉返神经切断后,将犬分为两组:实验组(6、8、10、12和18个月后行延期神经再支配)和对照组(相同时间无神经再支配),观察其杓状软骨运动及环杓关节组织学变化。结果:12个月以内行喉内肌神经再支配后环杓关节纤维化有不同程度的逆转,而18个月行喉内肌神经再支配后环杓关节纤维化不可逆。结论:越早行喉内肌神经再支配对环杓关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去神经支配后大鼠环杓后肌不同类型肌纤维蛋白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以切除单侧喉返神经后40天的8只大鼠的环杓后肌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环杓后肌胶原Ⅲ、肌纤维蛋白各亚型的mRNA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去神经支配40天的大鼠环杓后肌,各亚型纤维蛋白的重链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Ⅰ/ⅡB亚型纤维蛋白的mRNA表达的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 大鼠去神经支配40天时大鼠环杓后肌重链肌动蛋白Ⅰ/ⅡB亚型纤维mRNA表达的比值增加,提示该肌肉的收缩力有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探讨环杓后肌延期神经再支配的方法及时机。方法:将29只狗分成三组,两个实验组在喉返神经切断后即刻、4、6、8、10、12个月分别将膈神经与喉返神经吻合选择性支配环杓后肌和颈袢神经一胸骨甲状肌蒂植入环杓后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环杓后肌延期神经再支配的方法及时机。方法:将29只狗分成三组,两个实验组在喉返神经切断后即刻、4、6、8、10、12个月分别将膈神经与喉返神经吻合选择性支配环杓后肌和颈袢神经—胸骨甲状肌蒂植入环杓后肌,对照组喉返神经切断后各时间不作任何手术。结果:两个实验组6个月后行喉镜、神经肌电及肌收缩力、组织化学证实:神经吻合组各时间效果明显好于神经肌蒂植入组,但两种术式疗效均随病程延长而下降。结论:神经吻合法延期神经再支配环杓后肌6个月内效果较好,而神经肌蒂植入法治疗环杓后肌麻痹最好不晚于失神经后4个月,否则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6.
将8只狗的右侧喉返神经及其内收支切断,再分别将其中4只狗的右侧颈交感神经干和2只狗的右侧舌下神经袢切断后,各将其近侧端和已切断的喉返神经的远侧端吻合,其余2只狗作为失神经支配的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4个月行声门照像、肌电图观察,最后行环杓后肌肉眼及组织化学观察。实验结果证明:采用两种神经修复喉返神经均可部分恢复环杓后肌功能,论证了用颈交感神经干修复的机理及各种神经修复法的优缺点,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电起搏器对失神经后不同时期环杓后肌的作用,我们选用14只狗分为喉返神经切断及吻合两组,分别在手术后即刻、2周、1、2、4、8、12个月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在神经切断及吻合即刻环杓后肌电刺激强度阈值较低(2伏),2周后达最高峰(7~10伏),4个月后,神经吻合组恢复到最初水平,神经切断组维持在6伏左右,并发现随病程延长环杓后肌萎缩加重.因此,电起搏器一定刺激强度在一定时间内对恢复萎缩环杓后肌的功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达到高峰,为对照组的15.58倍,随后缓慢下降,失神经3年以上组为对照组1.21倍.TGF-β1失神经0.5年以上组的表达为对照组的4.80倍,失神经1年以上组达到高峰,为对照组的10.59倍,随后缓慢下降,失神经3年以上组为对照组1.20倍.肌形成蛋白与TGF-β1表达有正相关趋势.结论 失神经2年内既是环杓后肌肌再生能力较好时期,同时也是肌肉向纤维化转变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犬喉内肌失神经支配后细胞萎缩和增殖状态的变化规律,对反映肌肉不可逆改变的指标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在喉返神经切断后不同时间,取犬的甲杓肌及环杓侧肌进行如下观察:①HE染色测肌细胞的截面积;②VanGieson染色测定胶原纤维与肌细胞面积比;③CAS200图像分析系统DNA定量测定方法统计S期细胞核比例。结果甲杓肌及环杓侧肌失神经支配后6个月内肌细胞的截面积无明显改变,6个月后肌细胞的截面积明显减少,胶原纤维与肌细胞面积比随时间推移明显增高,且二者以失神经支配5个月时S期细胞核所占百分比最高,以后减少。结论甲杓肌及环杓侧肌失神经支配后5个月内保持高增殖水平,以后均降低,失神经支配6个月后肌萎缩开始明显。故神经修复术应力争早期进行。细胞增殖状态指标是反映肌萎缩是否可逆的潜在指标,有助判断神经修复术的预后,并可提供行神经修复术的时机及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定量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神经营养-3(neurotrophin-3,NT-3)对噪声引起豚鼠耳蜗外毛细胞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微渗透压泵埋置于豚鼠背部,经固定于耳蜗底回鼓阶内的改良微导管将GDNF(100ng/ml)和NT-3(2.5μg/ml)的混合液缓慢注入12只豚鼠左侧内耳,以左侧内耳灌注人工外淋巴液的9只豚鼠为对照,检测噪声暴露后豚鼠听功能和耳蜗外毛细胞形态、数量的变化。结果 噪声暴露10天后,实验组手术耳和非手术耳的脑干诱发电反应阈值低于对照组(P<0.05,p<0.01)。毛细胞表皮板和纤毛肌动蛋白荧光染色计数发现,实验组手术耳和非手术耳的外毛细胞缺失率低于对照组(p<0.001,p<0.01)。毛细胞核荧光染色计数发现,实验组手术耳和非手术耳的外毛细胞核肿胀率低于对照组(p<0.01,p<0.01)。结论 GDNF和NT-3对噪声引起豚鼠耳蜗外毛细胞损伤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与认知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纳入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OSAHS的患者67例(OSAHS组),同时选取1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运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其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根据分值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MoCA≥26)及认知功能异常组(MoCA%2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HIF-1α、IGF-1及BDNF水平。结果:OSAHS组共筛查出MCI20例,对照组无认知功能异常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HIF-1α、IGF-1存在差异(分别P《0.05和P〈0.01),BDNF、BMI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认知功能异常组比较HIF-1α、BDNF存在差异(均P〈O.05),IGF-1、BMI无明显差异(P〉0.05);认知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IGF-1、BDNF存在明显差异(分别P%0.01和P〈O.05),HIF-1d、BMI无明显差异(P〉O.05)。认知功能正常组血清BDNF与IGF-1呈正相关(r=0.663,P〈0.01),BDNF与HIF-1α呈正相关(r=0.562,P〈0.01),IGF-1与HIF-1α呈正相关(r=0.657,P〈0.01);三者分别与AHI、MoCA及BMI比较无明显相关(P〉0.05)。认知功能异常组血清BDNF与MoCA呈正相关(r=0.304,P〈0.05);其余各因素相互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①重度OSAHS患者与健康人比较存在轻度认知障碍;②重度OSAHS认知功能正常者的血清HIF-1α、IGF-1及BDNF三者水平密切相关,认知功能异常者的血清HIF-1α、IGF-1及BDNF三者水平无明显相关;③血清HIF-1α、IGF-1及BDNF三种物质可能共同参与并维持机体正常认知功能,IGF-1、BDNF对机体认知功能变化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黏蛋白域蛋白-1(Tim-1)、Toll样受体4(TLR4)变化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接受的77例AR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取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血清TNF-α、Tim-1、TLR4水平检测,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患者血清TNF-α、Tim-1、TLR4水平与病情程度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R的危险因素。结果 相比对照组、研究组轻度与中度患者,重度患者血清TNF-α、Tim-1、TLR4水平及AR评分量表(SFAR)评分较高(P<0.05)。血清TNF-α、Tim-1、TLR4水平与SFAR评分呈正相关(P<0.05)。TNF-α、Tim-1、TLR4是影响AR病情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发展,AR患者机体内血清TNF-α、Tim-1、TLR4水平升高,血清TNF-α、Tim-1、TLR4变化与SFAR评分呈正相关性,同时TNF-α、Tim-1、TLR...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软腭肌中的分布特点及表达水平,旨在探究BDNF与OSAS患者软腭肌失神经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将45例研究对象分为轻中度OSAS组(15例)、重度OSAS组(18例)、对照组(12例)。光镜下观察患者软腭肌形态结构特征,免疫荧光观察软腭肌BDNF分布特点,ELISA检测样本中BDNF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样本中高分子量神经微丝蛋白(high molecular weight neurofilament protein,NFH)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重度OSAS组软腭肌肌纤维排列紊乱,部分呈失神经后改变;与轻中度OSAS组及对照组比较,重度OSAS组软腭肌上BDNF分布更为紊乱,其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轻中度OSAS组软腭肌NFH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22)。BDNF的表达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正相关(r =0.417,P =0.016),与NFH之间未见明 显相关性。结论 BDNF在OSAS患者软腭肌失神经改变中具有重要作用。BDNF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会加重OSAS患者软腭肌形态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