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分析传染病传播动力学行为是复杂网络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现有的传染病传播模型研究没有充分考虑到传染病传播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即易染个体在传染病传播过程中的行为反应。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无标度网络中具有个体重视的SIR传染病传播模型。利用平均场理论方法,分析了所提模型的动力学行为。研究了在无标度网络中具有个体重视的易染个体的比例和个体重视度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增大具有个体重视的易染个体的比例和增加易染个体的重视度,可以有效地改善传染病的传播阈值、传播的速度和爆发的规模。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研究没有考虑移动网络节点异质性与没有构建破坏性病毒传播模型的问题,提出一个基于异质移动网络的破坏性病毒传播模型。通过考虑移动网络节点的异质性,进一步将易感染状态划分为新系统状态和旧系统状态,并结合破坏性病毒的潜伏与爆发特性将感染状态划分为潜伏状态和爆发状态。计算了模型的平衡点与传播阈值,并指出当传播阈值大于1时,模型在正平衡点处不稳定;当传播阈值小于1时,模型在正平衡点处局部渐近稳定。在NW小世界网络和BA无标度网络上进行仿真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两个网络的病毒传播速度不同,NW网络存在病毒完全消除的情况,而BA网络中的病毒不会被完全清除。  相似文献   

3.
针对时间侵占行为在复杂网络上的传播问题,基于基本SIR传染病模型,提出了一种考虑了自发感染率和外部组织环境因素的时间侵占行为传播模型,探讨了时间侵占行为在ER随机网络,NW小世界网络,WS小世界网络以及BA无标度网络上的传播,在此基础上,集中分析了无标度网络上时间侵占行为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 时间侵占行为的传播受压力和公平系数的影响,一定范围内,压力越小,员工发生时间侵占行为的概率越大,传播过程也越快;反之压力越大,发生时间侵占行为的概率越小,传播过程也相对较为缓慢。2.时间侵占行为的传播与传播概率和自发感染概率密切相关,初始节点的度越大,传播越快,反之传播越慢。  相似文献   

4.
无标度网络中边权重对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独立研究权重涨落的影响,在权重涨落变化时,需要保证边的平均权重保持不变,为此提出了满足平均权重不变条件的边权重定义,给出了一种新的通用易感—感染—康复(SIR)模型在加权网络中的表述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加权无标度网络中,权重涨落增大时,SIR模型中传染病的发展得到抑制,传播速度和最终规模均低于权重为1的等权网络。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真实社交网络中节点间亲密程度对谣言传播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SI2R传播模型,建立谣言传播动力学方程组,研究谣言在无标度网络上的传播特性。该模型中不同节点间谣言传播率的非一致性同时取决于节点度与节点间亲密度,理论分析得到了无标度网络上谣言传播阈值表达式。随后,在BA(Barabási-Albert)无标度网络中就节点亲密度对谣言传播过程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实验,并利用Twitter和Live Journal两种真实网络数据集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无标度网络中节点间平均亲密度随网络聚类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网络中节点间平均亲密度增大,谣言传播最终范围变大。研究还发现,节点间亲密度的存在使无标度网络中存在传播阈值,传播阈值随着节点间平均亲密度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传播模型更适用于均匀网络而无法有效应用于现实非均匀无标度社交网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局域信息的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无标度网络中用户间拓扑特征差异和用户影响力不同对信息传播的影响,根据节点周边邻居节点的感染情况和权威性计算感染概率,模拟现实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情况。通过在采集的真实微博网络数据上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较传统的SIR模型更能体现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与范围的广泛性;同时,通过调整模型中的相关参数,验证了相关管控措施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将远程随机感染引入到经典的SIRS模型来研究复杂网络上疾病传播行为,考虑到感染节点在以一定概率把疾病感染到其邻接节点的同时,随机选取网络中一个不存在边连接的非邻接节点,并以一定的远程感染概率进行感染。针对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分别采用重连概率相关和度相关的远程感染概率,利用平均场的方法求得改进的SIRS模型在这两种网络上的传播阈值以及稳态感染密度。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小世界网络,有效传播率在一定范围内,重连概率对稳态感染密度和传播速度有明显的影响,超过这个范围,重连概率对稳态感染密度的影响可以忽略;而  相似文献   

8.
张斯  张必山  马忠军 《计算机应用》2022,42(5):1547-1553
针对已有传染病传播模型没有考虑到具体的特殊网络结构与资源因素对控制疫情爆发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合双层星型耦合网络与传染病SIS模型,建立了一个离散动态传播模型。该模型利用星型网络的结构特性与平均度概念推导各层感染人口比例关于资源及各种参数的离散方程。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多层星型耦合传染病传播网络中存在资源阈值,当节点为叶子节点时,网络存在两个资源阈值,增加资源量投入以抑制传染病传播只在两个资源阈值间有效,此时传染病感染人口比例随着投入资源的增加而减少;当节点为中心节点时,网络中的资源阈值随其他层感染人口比例的增大由两个减少至一个。此外,层间中心节点耦合强度、层间叶子节点耦合强度对疫情的控制效果随着节点所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含有免疫作用的易感染者-感染者-移出者传染病模型(即SIR模型)在复杂网络上的动力学行为,讨论了免疫作用对疾病传播的影响.当接种比例大于零时,传染率需要跨越更大的传染临界值疾病才能流行,且随着时间的增大传染临界值也增大.所以通过接种疫苗确实可以起到预防和控制疾病在复杂网络上传播的作用.具体讨论了具有分片线性传染力的SIR模型在无标度网络上的流行病传播阈值,并运用分片线性传染力得到了传播阈值为正的条件.接着分析了各种免疫策略的SIR模型,得出各类免疫后的传播阈值,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比较.在相同的免疫概率下,目标免疫比随机免疫、近邻免疫、主动免疫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付伟  王静  潘晓中  刘亚州 《计算机应用》2018,38(7):1951-1955
针对谣言传播过程中出现感染节点移出系统的问题,改进经典SIR谣言传播模型的归一化条件,提出一种动态同质网络上的SIR谣言传播模型。首先根据谣言的传播规则,采用平均场理论建立同质网络上的谣言传播动力学方程组;然后理论分析了谣言传播过程的稳定状态和感染峰值;最后通过数值仿真研究感染率、免疫率、真实免疫系数及网络平均度对谣言传播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经典SIR谣言传播模型相比,感染节点移出网络降低了谣言传播的稳态值,感染峰值出现小幅度增大。研究还发现感染概率增大、免疫概率减小,均会使谣言感染峰值增大;真实免疫系数增大,免疫节点稳态值增大。此外,网络平均度对谣言传播稳态没有影响,平均度越大感染峰值到达时间越早。研究结果将SIR传播模型的应用范围由封闭系统拓展到非封闭系统,为制定谣言预防措施提供指导理论和数值支撑。  相似文献   

11.
小世界和Scale-free是很多大规模复杂网络的重要特征,建立体现这些特征的网络模型是研究网络结构和行为的重要基础。针对现有模型不能全面地反映实际网络所具有的特征属性,提出了基于组增长的小世界Scale—free网络模型。该模型在小世界和Scale—free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了节点的本地强连接性、新增连接的度相关性和网络动态的增长方式,把小世界和Scale-free联系了起来。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生成的网络图同时具有小世界和Scale—free特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借助社交网络进行传播的舆情信息的威胁越来越大. 本文利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了舆情信息的传播机制,从理性博弈和非理性博弈的角度出发对个体与邻居的交互行为进行建模. 随后以目前较为成熟的传染病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传播学中的社会威慑因素来构建基于非理性博弈的舆情传播模型,以实现适应舆情传播研究的仿真系统,继而将基于非理性博弈的舆情传播模型在无标度网络和小世界网络上的动力学特征进行理论分析. 在仿真环境中对非理性博弈的舆情传播模型进行实验,分析模型参数、网络密度和舆情传播源对舆情传播的影响,其结果符合理论分析结果. 最后对无标度网络上舆情传播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包括:社会威慑方法、目标免疫方法和正面消息方法,为社交网络上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电子邮件蠕虫是引起因特网中垃圾邮件泛滥的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因特网。该文提出了一种无标度网络上电子邮件蠕虫的传播模型,它通过用户检查邮件的频率和打开邮件附件的概率来描述邮件用户的行为,仿真了蠕虫在无标度网络和随机网络中的传播。结果表明,蠕虫在无标度网络中的传播速度比在随机网络中快得多,对进一步研究蠕虫的防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秦效宏  黄光球 《计算机应用》2012,32(9):2656-2659
为了理解和解释企业营销网络上的传播机制,针对企业营销网络上的传播行为和网络拓扑结构特点,在SIR模型基础上,引入节点传播率指数和边权指数,建立企业营销网络上传播动力学模型,解析推导了企业营销网络上的传播临界值,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节点传播率指数和边权指数越大,传播临界值越小,越利于产品及产品相关信息的传播。最后,从减小传播临界值和提高实际传播率两个方面对企业营销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点对群信息共享网络中,群体成员之间交流频繁并且同一群体内的成员可以同时从信息源接收到相同信息,依据点对群网络的这2个特点,考虑从恶意代码感染中恢复后的节点作用,在点对群网络中建立一种具有动态反馈防治信息功能的易感-感染-反馈-免疫(SIFR)模型。在经典易感-感染-免疫(SIR)传播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反馈节点,通过动态共享防治信息遏制恶意代码在点对群网络中的传播。根据计算得到SIFR模型的平衡点和传播阈值,构建相应的Lyapunov函数,证明了平衡点的局部和全局稳定性。数值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当反馈率取0.000 1时,SIFR模型相较于经典SIR模型在传播阈值小于1的情况下,感染节点在峰值处的数量降低了36.16%,能更早更快地趋近于0;当传播阈值大于1时,同一时间的感染节点数量有所减少,趋于稳定的感染节点数量降低了80%。上述实验结果表明SIFR模型应用在点对群网络中能够更好地遏制恶意代码的传播,且反馈率越高,遏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个基于Agent动态网络的疾病传播模型,研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扩散的动态过程。在扩展疾病传播的SIR模型基础上,利用不同的个体状态描述各阶段病情。在二维规则网络上,通过增加个体自主移动性构建动态社会网络,并考虑个体异质性和所采取的防护措施对疾病传播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动态社会网络和个体适应性行为对疾病传播的影响,并与实际情况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