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沈浩 《机械制造》2003,41(4):36-38
针对旋压封口成形加工工艺的特殊性,通过分析旋压成形时的工艺要求,合理选择封口旋压头的成形用量及几何参数。  相似文献   

2.
从数控旋压机的选用配套、旋压工艺的探讨、毛坯尺寸的计算,旋压芯模的设计、旋压曲线的选择、旋压参数的匹配以及给出旋压工艺的数控编程等方面,对高压开关屏蔽罩零件的普旋成形工艺进行分析讨论,给出了较理想的工艺方法,可作为旋压类似产品成形加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旋压毛坯设计、旋压后零件状态确定、旋压参数选择、旋压芯轴和旋轮的设计等几个方面,讨论某型高压气瓶瓶身强力旋压工艺。结合旋压成形试验过程,制定出合理的工艺方案。通过试验验证该工艺方案完全适应高压气瓶瓶身的加工。  相似文献   

4.
超长圆锥管拉拔-旋压联合成形加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  潘敏强  汤勇 《工具技术》2005,39(2):24-26
研究了拉拔—旋压联合成形工艺的加工原理 ,研制了用于超长圆锥管拉拔—旋压加工的旋压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分析了工艺参数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工艺试验表明 ,拉拔—旋压联合成形工艺结合了拉拔工艺和旋压工艺的优点 ,特别适合超长圆锥管的加工。  相似文献   

5.
旋压模是分离机零件碟片旋压成型用工装,因此,旋压模零件模具体的硬度直接关系到碟片旋压成型后的质量。本文就设计改选模具体材料,提高硬度要求,原加工工艺无法适用,提出了工艺改进方案,经工艺实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旋压工艺在车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用卫星接收天线的托盘见图1,可以用板料冲压或旋压加工,选用哪种工艺加工,与零件的批量和生产条件有关。根据我厂现有条件,在CA6140车床上设计制造了简单的靠模,采用旋压工艺解决了此零件的加工。实践证明,此工艺简单易行,对一些批量小的薄壁空心回转体类零件较为适用。一、车床上旋压工件的原理一般是将坯料固定在由三爪卡盘夹持的靠模上,在坯料随车床主轴旋转的同时,用渡轮加压坯料,使之产生局部的塑性变形,由于滚轮的进给运动和坯料的旋转运动,使坯料局部变形逐步扩展到全部表面。旋压过程如图2。1.旋压工艺的特点加工时…  相似文献   

7.
现代旋压技术是一种先进成形工艺,成为小批量、多品种回转型薄壁壳体零件的重要加工方法。随着旋压技术的迅猛发展,旋压可加工的范围不断扩大。将旋压工艺应用于制造薄壁齿轮件成为一种崭新的尝试,其生产的工件和传统的齿轮制造工艺相比,具有高强度、高精度和一次成形等无法比拟的优点。对薄壁内齿轮旋压成形工艺和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齿轮旋压制造技术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金属旋压工艺的原理是将被加工金属坯料套在芯模上,芯模随机床主轴旋转,旋轮沿芯模移动,在旋轮的压力下利用金属的可塑性,逐点将金属加工成所需要的空心回转体零件。尤其是薄壁管形件经旋压后可以达到较好的内孔直线度、表面粗糙度及较高的尺寸精度。另外,经旋压加工后的零件力学性能将会得到较大改善,表面残留应力可以控制在压应力状态,因此提高了零件的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9.
旋压工艺参数的确定是强力旋压加工的一个关键因素。各种工艺参数的确定、各工艺参数之间如何合理配合以及它们对旋压质量的综合影响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根据实际经验以及旋压仿真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对旋压变形关键工艺参数的选取进行了分析和确定。  相似文献   

10.
陈瑞华 《机械》2009,36(5):77-78
SY-11CNC三旋轮数控旋压机床是目前国内研制的最大吨位旋压机之一,原设计最长只可旋压长度为2200mm的零件。根据“高精度、低成本”的原则对该机床进行了改造,并采用调头旋压法进行加工,因此,只需在原来机床上增加一段导轨就能满足改造要求,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工件伸出部分另外设计一定心托架支撑。改造后,机床最大加工长度可达11.6m。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一个高精度复杂微小零件车、铣、钻复合加工的实例,介绍了车、铣、钻复合加工的工艺和设备,为高精度复杂微小零件的加工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使其加工工艺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对同类零件的加工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旋压设备及工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旋压设备及工艺的分类、旋压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几种成型旋压机和成形产品,对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旋压工艺作为塑性加工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柔性好、成本低等优点,适合加工多种金属材料,是一种经济、快速成形薄壁回转体零件的方法。不仅在兵器、航空、航天、民用等金属精密加工技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化工、机械制造、电子及轻工业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3D non-axisymmetrical tube (NAT) spinning is a kind of new spinning technology, which breaks through the restriction that only axisymmetrical hollow parts could be produced by traditional spinning technology. The research on the spinning force aims to optimize the machine design and the processing parameters selection. The neck-spinning process of the 3D NAT is simulated by 3D elastic–plastic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MARC.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ck-spinning force of 3D NAT a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axisymmetrical tube (AT) spinning. The effect of the main forming parameters, such as offset amount, oblique angle, nominal reduction of blank radius, feed rate and path direction, on the spinning forces have been studied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It shows that during 3D NAT spinning, the spinning forces varies periodically with the revolution angle of the roller around the blank; the spinning force during backward path spinning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forward path spinn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conform well to the experimental ones.  相似文献   

14.
离心通风机制造过程中,复杂型线的弧形部件成形工艺是制约离心通风机制造质量和效率的工艺瓶颈。本文介绍了离心通风机弧形部件的一种新的工艺成型技术,该技术通过数控无模旋压的方式,提升了离心通风机弧形部件成型后的成型质量和外观质量,同时验证了该工艺方式对机械性能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某系统中关键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包括零件的材料、结构、性能、加工工艺,重点研究了零件的旋压工艺特点并分析了旋压工艺参数的选定、旋压设备的选型以及旋压零件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杨峰  左伟 《现代机械》2010,(4):85-87,93
采用电铸工艺能制造用常规机械加工方法无法制造的精密零件。随着各种复杂微细的精密异型金属零部件在需求量上的大幅增加,精密零件电铸制造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高度重视,促使电铸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另外,由于电化学领域的新进展又为电铸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目前,特型零件电铸工艺方法、新型高性能电铸材料及电铸装备的研究等为电铸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数控选区电化学沉积快速成型是将快速成型技术与电化学沉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快速成型方法。为保证数控选区电化学沉积快速成型的零件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化学沉积技术的快速成型工艺的路径生成算法。结合该成型工艺的特点,分析了快速成型领域常用的几种扫描方式,轨迹规划方案分为STL切片处理、轮廓偏置、轮廓填充、数控加工代码生成四个过程,提出了平行交错往复间隙填充法。实验表明该轨迹规划能够达到选区电化学沉积快速成型的要求,制造出高精度、高表明光洁度的零件。  相似文献   

18.
钣制带轮以其精度高、节能、节材、动平衡好、无环境污染等特点,逐步淘汰铸/锻造后经机加工生产的其他形式的传统带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钣制带轮是以金属板料为毛坯,经过落料、拉深等冲压工序制成圆筒状,然后将其装夹在带有顶压座的芯模上,使其随主轴一起旋转,通过若干不同齿形的旋压成形轮分别沿径向施加压力而成形.分析钣制带轮近净成形技术的研究现状,阐述应用近净成形技术生产带轮的优点,介绍带轮数控旋压设备的发展趋势,最后论述钣制带轮近净成形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欧长劲  彭宽栋  洪尉尉 《机电工程》2012,29(11):1239-1242,1258
为解决目前我国封头旋压工艺无法同时实现自动化、系列化、高精度、高表面质量等问题,将开放式数控技术应用到封头旋压机床中。首先开展了以封头旋压力模型为基础的旋压轨迹规划的分析,建立了旋压数学模型及封头旋压机数控系统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工控机IPC和运动控制卡的开放式系统开发方法,该系统充分利用Windows丰富的软件资源及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Visual C++6.0,最后对搭建的开放式旋压机数控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开放式封头数控旋压机数控系统运行稳定,基本实现了总体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