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测定合成皂用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法,着重饱和脂肪酸的定量。用作标准的奇碳脂肪酸(C_9—C_19)系自行合成的,色谱柱和聚酯类液相亦为自制,方法为先将标准酸和皂用脂肪酸试样进行甲酯化,先后在Apiezon L柱(240℃)和聚1,3-丁二醇丁二酸酯(PBDS)柱(200℃),以及在聚乙二醇己二酸酯(PEGA)柱,于两种翟序升温的条件下进行定性分离,在Apiezon L柱上得到的保留数据和文献查得值核对基本一致。定量系采用(PEGA)柱,在柱温150—210℃,2℃/分,N_2流速127毫升/分的条件下,在氢焰离子化鉴定器上,以不加校正峯面积百分比定量。结果表明,对标准酸的分析误差平均为±3.47%,并测得了上海制皂厂生产的合成皂用脂肪酸含有C_8—C_21共14个组分,按照定量结果计算的酸值和化学法测得的数据相比,结果能很好相符。  相似文献   

2.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茉莉花的香气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采用气质联用仪分析茉莉花的香气成分,在弱极性和极性毛细管色谱柱条件下,分别用PDMS、PDMS/DVB、PA三种萃取头富集香气,分离出100多种香气成分,鉴定出含量大于0.1%的55种组分,占香气成分的97%,三种萃取头所得主成分完全一致,均为芳樟醇、乙酸苄酯、反式-金合欢烯、顺式-苯甲酸-3-己烯酯和吲哚。  相似文献   

3.
南海Spirasterella中脂肪酸酯组分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中国南海海绵Spirasterella aurivilli Lindgren中脂肪酸酯组分。鉴定了29种脂肪酸酯,其中20种饱和脂肪酸乙酯,8种不饱和脂肪酸乙酯及1种饱和脂肪酸甲酯。并发现该海绵中含有自然界少见的10种奇数碳脂肪酸乙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自原油分离含氧化合物,酯化混合酸和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鉴定其组分的方法。色谱-质谱分离并鉴定出C_8—C_(30)的脂肪酸、分子量为484和498的二对藿烷酸的立体异构体,烷基酚,邻苯二甲酸酯等,并首次发现石油中含有癸二酸二异辛酯类组分。  相似文献   

5.
在非质子极性溶剂-二甲基乙酰胺中,室温下用碘乙烷与C_1—C_6脂肪酸及乳酸的四甲基铵盐反应制备各酸相应的乙酯。乙酯在15%的邻苯二甲酸二壬酯与6%的土温-80混合固定液填充柱上获得满意分离。用本法测定饮料酒中的低沸点有机酸含量,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6.
C1—C6一元脂肪酸及乳酸的气相色谱分析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C_1~C_6脂肪酸及乳酸的量,在食品饮料、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及农业、饲料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这些酸的含量,多将它们转变为对应的甲酯、乙酯、异丙酯、丁酯或苄酯等热稳定性好、易挥发的酯衍生物后再进行分析。本文采取室温下,在二甲基乙酰胺中利用题示各酸的四甲基铵盐与2—碘代丙烷反应制备各酸相应的异丙酯,  相似文献   

7.
黄敬坚  鲍建绍 《有机化学》1985,5(6):502-507
在天然产物,工业副产物以及各种降解反应中都存在着脂肪酸的鉴定问题,本文报道以纸上层析法对C_1~C_(10)正构饱和脂肪酸和C_4~C_6饱和脂肪酸结构异构体的定性鉴定与  相似文献   

8.
蔗糖酯的酶催化区域选择性合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酶可以区域选择性地合成蔗糖酯,枯草杆菌等蛋白酶被用来区域选择性合成 1'-O-蔗糖酯,且通常不接受长链(大于C_(12))脂肪酸作为酰基授体,而脂肪酶可 催化宽范围的脂肪酸,除了脂肪酶和蛋白酶外,研究发现抗体酶也能区域和立体选 择地酰化蔗糖。蔗糖二酯、线型蔗糖酯都可以通过酶催化区域选择性地合成。酶催 化合成蔗糖酯通常在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和吡啶等有毒溶剂中进行。近几年 来,无溶剂条件下酶催化合成蔗糖酯,以及用叔丁醇等毒性较小的溶剂代替毒性较 大的溶剂的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以氢焰离子化鉴定器对石蜡氧化副产物——酸水的定量结果,在以癸二酸二辛酯(DOS)+15%癸二酸(SA)为液相的色谱柱上,测定了正构的C_2—C_6和C_2—C_8酸的等重量响应值因子。用上述因子对配制的20%C_2—C_6酸水溶液的定量结果表明,对大多数组分的误差均在2%以内(只有C_6酸稍高),比用Onkiehong碳数因子求得的结果要好。由于稀酸水试样中尚有四个未知组分,不能单独以响应值因子来定量。本文先以已有组分之一的内部校准方法求得正丁酸的准确含量,然后用响应值因子对其他组分定量,列出了两种稀酸水试样的定量结果,以计算酸值和化学法测得的酸值相核对,证明平均误差约2%,还讨论了DOS+15%SA色谱柱的稳定性,几种定量方法的比较,和关于基线和峯面积测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波  刘倩  梁庆优 《广州化学》2013,38(2):27-30
分别利用固相微萃取法和液液萃取K-D浓缩法对化妆品调理水中的香气提取物进行分析比较。用这两种方法从化妆品调理水中提取、鉴定出30个化合物,从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物中鉴定出23个化合物,液液萃取K-D浓缩法提取物中鉴定出16个化合物,其中相同的化合物有9个。结果表明,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香气成分有明显差异,其香气特征成分主要集中在固相微萃取法所富集部分,因此采用固相微萃取法能够快速、高效、全面地对香气的香型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脂肪酸酯的质谱虽常有报道,但对于异构醇的脂肪酸酯的质谱规律还未见有系统的报道。我们在鉴定昆虫性信息素化学结构的过程中,曾遇到异构醇的脂肪酸酯。为解释其质谱,合成了从十五酸到十九酸的一系列脂肪酸酯。由于不同碳链长度的脂肪酸的酯有着差不多完全相同的质谱规律,因此本文仅选择了其中  相似文献   

12.
取正常人和阵发睡眠血红蛋白尿症患者(PNH)的全血2毫升,分离提取全血中红细胞膜脂类物质,用碱催化法将脂质中的脂肪酸转为其甲酯,并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经GC-MS鉴定表明人的红细胞膜的肪酸主要是C_(16:0),C_(18:0),C_(18:1),C_(18:2),C_(20:4)。采用相对重量响应因子一归一化法定量。结果说明PNH患者的红细胞膜脂的组成是不正常的。膜脂肪酸不饱和度增大会引起抗氧化能力的下降和膜流动性增大,这些都是造成溶血的因素。为研究膜异常和疾病的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该文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以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聚甘油脂肪酸酯的结构进行鉴定。样品溶解后进行FT-ICR-MS测定,根据精确分子离子数据,推测出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基本结构以及甘油的聚合度,并采用1H NMR进行了验证。将聚甘油脂肪酸酯水解后,对脂肪酸部分进行甲酯化,经正庚烷萃取,由GC-MS测定,分析脂肪酸的组成。综合以上结果最终确定了聚甘油脂肪酸酯的结构。该研究为聚合物的结构鉴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甘油酯的液相色谱分析,有过一些文献报道,我们由于合成油脂研究的需要,对中碳链甘油酯的分析进行了初步工作。用k-1键合型ODS、12cm×φ5mm柱,示差检测器,甲醇流动相,6分钟内分离了C_8—C_(10)偶碳酸酯和C_9—C_(11)奇碳酸酯,柱效为40000理论塔片/米;用k-l吸附型硅胶、10cm×φ5mm柱,示差检测器,己烷-乙酸乙酯(70:30)流动相,4分钟内分离了甘油一、二、三正辛酸酯,柱效为50000理论塔片/米;用归一化法定量中碳链甘油酯、相对误差约±3%,这就提供了一个用国产k-l型柱分析甘油酯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GDX、上试400系列吸附树脂对水中9种痕量有机农药的富集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树脂的种类和极性、农药结构、洗脱剂的种类、水样的酸度、离子强度及体积对回收率的影响,并与XAD—2、SEP—PAK C_(18)、Silica等吸附剂作对比。结果表明,以GDX—102、502;上试402和SEP—PAK C_(18)为吸附剂,以甲酸、乙腈为淋洗剂,对农药的富集获得满意的结果,富集倍数达200。本文还测定了若干树脂对农药的吸附容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Nicolet 170SX型FTIR仪系统地测定了14种长链正烷基脂肪酸的固态红外光谱。实验表明,正烷基脂肪酸同系物在1180—1325cm~(-1)区域内出现的一系列特征谱带是不完全等间隔的,并且它们随着亚甲基数增加而有规律地向低频方向位移。作者推出六个计算脂肪酸谱带位置的经验公式,其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当吻合,最大偏差为3.5cm~(-1)。同时预算了C_(21)、C_(23)、C_(25)、C_(27)、C_(28)、C_(29)、C_(30)等七种正烷基脂肪酸的谱带位置。此外,作者对1180—1325cm~(-1)区域出现的一系列特征谱带归属进行研讨,认为它们应归属于锯齿型排列的碳链骨架振动。  相似文献   

17.
苦丁茶冬青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乙醚超声萃取-水蒸气蒸馏方法提取苦丁茶冬青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了挥发油中的57个成分,其中主要成分是醇、醛、酮、醚、脂肪酸、脂肪酸酯及含氧萜类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测定了8种云南植物油脂肪酸含量并对其差异性进行了分析。植物油经甲酯化处理后,用GC-MS方法测定其脂肪酸含量。通过与标准样品保留时间比较和检索NIST标准谱库定性,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山茶油和辣木籽油含油酸(C18:1)较高,油酸含量分别为80.47%和71.90%;核桃油和假酸浆籽油含亚油酸(C_(18:2))较高,含量分别为60.75%和70.78%;香薷油和藿香籽油含α-亚麻酸(C_(18:3))较高,含量分别为47.13%和55.08%。橡胶树籽油中硬脂酸(C_(18:0))含量9.22%,油酸(C_(18:1))24.07%,亚油酸(C_(18:2))37.17%,α-亚麻酸(C18:3)19.72%,几种脂肪酸分布较为均匀。藿香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最高为93.75%。辣木籽油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为23.29%;辣木籽油中花生酸(C_(20:0))、二十碳烯酸(C_(20:1))、榆树酸(C_(22:0))和木蜡酸(C_(24:0))含量分别为3.94%、2.73%、6.41%和1.10%,均远远高于其他7种植物油相对应的脂肪酸含量,可作为鉴定辣木籽油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435作催化剂,分别用直接酯化法和酯交换法合成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和D-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产物结构经IR、1HNMR、13CNMR和MS表征.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目标化合物,相似条件下,直接酯化法的效果优于酯交换法,原料脂肪酸和脂肪酸甲酯均可回收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20.
用溶剂萃取法和吹扫 -捕集对口腔清洁剂中的香气成分富集浓缩 ,并用GC -MS分析 ,为日用品香气成分分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