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有力手段。然而,由于城市周边的耕地质量较高,城市增长边界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冲突。已有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研究大多忽略了城市扩张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冲突,不利于城市周边优质耕地的保护。针对这一问题,该文利用土地系统模拟与优化模型(LANDSCAPE),以武汉市为例,开展了权衡城市扩张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研究。结果表明:LANDSCAPE模型在城市增长边界划定过程中能够权衡城市扩张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既能满足城市增长的需求,又有效避让了城市周边的优质耕地和重要生态用地,实现了城市扩张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空间协调;该文提出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可以为快速城市化地区合理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方法支撑。建议相关部门应同步划定城市增长边界与永久基本农田边界;同时在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冲突激烈区域设置耕地保护弹性区,并在该弹性区权衡城市扩张与优质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相似文献   

3.
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合理地划定基本农田是确保我国耕地红线、保证粮食安全和稳定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和林格尔县为例,通过构建基于耕地质量与生态功能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来划定基本农田,并将划定结果与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基本农田进行比较分析,提出研究区科学合理划定基本农田的方法建议,为当前正在进行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各地区基本农田数量的确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探索客观、科学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决策方法,对于切实保护优质耕地及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该文从评价性指标与约束性指标两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集对分析方法,以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为例开展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决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源区耕地可划分为优先划入、择优调入、针对性调控以及全面治理四大类型:优先划入型和择优调入型耕地合计2553.66 hm2,主要分布于城区周边道路沿线,应优先划入红线进行保护;针对性调控型耕地应根据其短板开展针对性调控改造,将改造后的优质耕地划入红线;全面治理型以丘陵山区的旱作坡耕地为主,主城区周边有少量镶嵌于建设用地之中,该类型耕地可作为农业—建设—生态弹性空间,通过全面治理,服务优化建设布局、发展山区特色旱作农业、强化生态功能等多方向管理决策。研究结果客观反映了安源区城市周边耕地资源综合状况,可为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决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永久基本农田管护是保证耕地的数量、耕地的质量,保证粮食安全及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应用于永久基本农田管护,解决永久基本农田在管护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保证了永久基本农田布局稳定与可持续性。本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永久基本农田管护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本农田保护是我国保护耕地与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举措,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关系着耕地保护效率,对土地利用总体布局有重要影响。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不仅要考虑耕地质量,还要考虑耕地分布的空间要求,因此该项工作具有高度复杂性,迫切需要相关技术支持。该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空间要求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方法,用耕地质量指数修正图斑空间集聚度,根据图斑空间集聚度与兼容度的综合结果划定保护区,并以铜山区为例展示该方法的操作过程与其适用性。该文提出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法基于矢量图斑尺度,同时考虑耕地质量与其空间集聚连片的要求,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可为目前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学合理划定基本农田对于保护耕地、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基本农田保护存在重数量、轻质量、轻生态保护等突出问题.要实现基本农田的科学管理,土地质量评价科技成果是其重要的技术支撑之一.在介绍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技术思路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合理确定基本农田数量、空间布局,以及实现基本农田分级管理的应用思路.借助新一轮规划修编的大好机遇,各地应积极探索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耕地连片性分析方法与系统实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基本农田为优质连片耕地.为了实现耕地中优质连片地块的准确有效划定,该文综合考虑了优质连片耕地划定过程中的一些限制因素,提出了一个基于GIS的耕地连片性计算方法,开发了耕地连片性分析系统,试图以此准确高效地找出优质耕地的连片区域,进而辅助有关规划人员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以辽宁省北票市农用地分等成果数据为例,对耕地连片性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和耕地连片性分析系统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锡林郭勒盟耕地利用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耕地及基本农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的前提下,依据相关耕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结合锡林郭勒盟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和锡林郭勒盟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潜力与现实,提出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利用及保护的措施,为锡林郭勒盟耕地布局和保护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部资源》2015,(1):1
<正>在3月5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李克强要求,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地整治,增加深松土地2亿亩。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  相似文献   

11.
武陟县位于黄河北岸,是国家农业商品基地县之一,耕地保护意义重大。全文在分析了武陟县耕地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末来耕地保护的面积进行了预测,并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原则及保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乌兰察布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来说,2014年是辛苦忙碌的一年,也是回首令人欣慰的一年。一年来,他们紧紧围绕服务乌兰察布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心,正确处理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圆满完成。管好建好用好——精心打理每一寸土地在土地管理方面,乌兰察布市国土资源局交了一份高分答案。一是加强耕地保护和集约节约用地工作。全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79.5744万公顷,比自治区下达的78.5万公顷任务多划定1.0744  相似文献   

13.
以率先试点耕地保护基金的四川省成都市和尚未实行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的湖北省武汉市43个村庄430名受访农民为实证,建立微观经济模型分析基本农田用途管制对不同区域农民家庭农业收入及农业劳动力配置的影响,测算基本农田用途管制给农民家庭造成的福利损失、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1农民个体特征及其所在区域特征显著影响基本农田用途管制的实施成效;2基本农田用途管制明显提升受访农民的家庭农业收入及农业劳动力配置,但受粮食作物比较利益低下、农地经营规模等的影响,武汉农民农业收入的相对增加量要高于成都农民,同时作物种植结构等的差异使武汉农民的家庭农业劳动力配置低于成都农民;3经济补偿政策一定程度缓和了基本农田发展权受限给农民福利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市国土资源局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保护耕地,保护我们的生命线”的基本方针,在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紧紧守住耕地“红线”不放松,全市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得到了有效保护,耕地总量实现了动态平衡. (一)健全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为确保全市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要求,市政府与各旗(区)、旗(区)与各苏木乡镇、乡镇与村、嘎查层层签订了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把保护面积落实到了地块,责任落实到人.  相似文献   

15.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不同层次的农用地分等成果有着不同的应用方向。文章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导向,以农用地利用等别与自然等别的高低延伸顺序与耕地最低需求量相结合,确定出基本农田保护的数量;以基本农田数量的105%~110%为基准,将县级利用等别图与自然等别图重叠的区域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交叉运用分等的土壤肥力图、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曲线图来选择作物适宜生长区和改良土地用养结构;以分等因素图作为限制因子的选择标准来划分土地限制类别区。  相似文献   

16.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自动化成图中图斑分割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针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自动化成图中必须进行图斑分割的决策问题,运用动态规划原理和相关几何知识,在建立连片性和区位因素影响下的耕地图斑定积分割决策模型基础上,开发出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图斑分割自动化成图决策系统,并利用该模型和系统对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一个行政村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中的图斑自动分割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达到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自动化成图中图斑分割定位、定量的要求,从而为实现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成图自动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基于粮食生产能力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耕地保护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最终是为了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以不同耕地类型的粮食生产能力为基础,借助于ArcGIS的空间分析等分析方法,以实地1.0km×1.0km网格单元作为统计单位,结合济南市未来粮食需求情况,对济南市基本农田保护从数量和布局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要保证济南市2020年的粮食安全,其基本农田面积应不得低于31.7655万hm2,届时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7.81%.从不同耕地类型入选基本农田的情况来看,水浇地,菜地和灌溉水田的入选比例较高,都接近甚至超过90%;从基本农田的空间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济南市中北部平原区以及长清区和平阴县两地的西北部和东南部,与济南市耕地分布和粮食生产情况较为一致.该研究已经应用于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期研究成果中.  相似文献   

18.
环渤海地区耕地利用态势及保护开发途径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根据环渤海地区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农村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土地概查、土地详查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 ,分析了环渤海地区人口增长、城市化、工矿交通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对耕地占用和耕地质量有待提高的态势 ;提出了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基本农田保护、重点区域耕地保护和中低产田改造等耕地保护措施 ;探讨了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的增地潜力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耕地保护机制建设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评述了中国耕地保护机制建设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与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耕地保护机制建设重点研究了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和共同责任机制。对经济补偿模式与整体框架设计、经济补偿标准厘定、经济补偿资金管理与运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耕地保护关系、耕地保护多主体共同责任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基于分析得出机制建设是耕地保护的治本之策,农户行为与意愿研究、耕地非市场价值研究、中央政府激励机制设计将是下一步研究主要方向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多情景粮食安全底线约束下的中国耕地保护弹性空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解析中国耕地数量保多少与如何保等问题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向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的多情景粮食安全底线约束,本文试图利用耕地保有量、人口预测、粮食需求估算、单产提升潜力衰减等模型方法,依据产能特征—健康状态—耕作条件—利用水平的多维度耕地保护紧迫性评估框架,通过耦合时间序列的数量边界控制与空间尺度的区域规则约束刻画出中国的耕地保护弹性空间。在满足个人基本营养安全与作物单产条件干扰变量恒定的假设前提下,研究发现:① 中国多情景耕地保有量在2020—2100年间呈下降态势,现有耕地数量足以维持长期的粮食安全,但短期内则仅勉强达到理论粮食安全的临界区间1.40×108~1.59×108 hm2。② 不同维度耕地保护紧迫性在九大农业区划内呈现差异化分布特征,自然条件优越且适宜耕作的黄淮海平原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综合紧迫性高值地块集聚区域。③ 可持续情景与区域冲突情景分别代表粮食安全底线约束下的最小与最大耕地保有量情景,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应保证短期(2035年内)可休耕量不高于9.29%。④ 基于时空耦合划定的耕地保护弹性空间可分为优先保护、严格管控、休养生息、战略储备、整治修复和特殊保护6类,不同空间的耕地保护弹性强度、目标与任务各有侧重。整体而言,耕地保护弹性空间的划定思路有助于农业结构调整、休耕政策完善等耕地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对中国耕地保护制度转型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