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训练联合弹力带抗阻训练对冠心病患者功能性体适能、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6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80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80例,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训练联合弹力带抗阻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随访后,观察组的功能性体适能各项指标及心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后,观察组的运动锻炼自我效能感量表(ESES)评分高于对照组,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训练联合弹力带抗阻训练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功能性体适能及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对糖尿病前期(PDM)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方法选取PDM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抗阻组、有氧组、对照组,每组20例。抗阻组采用抗阻运动进行训练,每周3次,共12周;有氧组采用有氧运动处方进行训练,每周3次,共12周;对照组设置为空白对照组,不予以其它特殊干预。训练前、训练3个月后,抽血测定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水平,并测定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 结果训练中,3组患者各有1例退出研究。训练前,3组患者各指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组内训练前比较,抗阻组训练3个月后空腹血糖[(5.52±0.52)mmol/L]、HbA1c[(5.92±0.36)%]及甘油三酯[(1.65±0.92)mmol/L]水平降低(P<0.05)。有氧组训练3个月后腰围[(79.11±9.75)cm]、舒张压[(75.68±7.70)mmHg]、空腹血糖[(5.67±0.62)mmol]及HbA1c[(5.98±0.49)%]水平降低(P<0.05)。与训练前比较,对照组训练3个月后餐后2h血糖[(9.96±4.87)mmol/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2.98±0.79)mmol/L]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抗阻组比较,有氧组、对照组训练3个月后餐后2h血糖明显较高(P<0.05)。与有氧组比较,对照组训练3个月后餐后2h血糖[(9.96±4.87)mmol/L]明显较高(P<0.05)。 结论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均能有效降低PDM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及HbA1c含量,对患者BMI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影响均不明显,抗阻运动对降低餐后2h血糖水平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Thera-Band渐进抗阻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的影响。 方法 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Thera-Band弹力带对偏瘫侧肌肉进行渐进抗阻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中的行走和上下楼梯功能检测标准以及GaitWatch步态分析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FMA评分[(24.54±2.47)分]、Berg评分[(39.21±2.25)分]、FIM评分[(12.46±1.06)分]、步频[(79.00±8.08)steps/min]、步幅[(59.75±3.31)cm]、步速[(40.29±5.04)cm/s]以及对照组的FMA评分[(20.67±2.65)分]、Berg评分[(28.92±2.90)分]、FIM评分[(11.92±0.97)分]、步频[(69.17±8.11)steps/min]、步幅[(56.38±3.46)cm]、步速[(36.08±4.84)cm/s]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FMA评分、Berg评分以及GaitWhatch步频、步幅、步速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hera-Band弹力带渐进抗阻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2周抗阻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骼肌功能性抗交感的影响。 方法 将30例未经治疗的中老年男性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组,同时选取3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受试者纳入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进行12周(3次/周)渐进性抗阻训练。于干预前、后分别利用冷加压实验(CPT)激活受试者交感神经系统,测定其安静及握力运动时前臂血液动力学变化。交感缩血管反应参数用CPT诱导肱动脉电导(FVC)的变化率(%FVC)表示,功能性抗交感参数(即肌肉收缩抑制交感缩血管反应的能力)用握力运动时与安静时交感缩血管反应的差值(△%FVC)表示。 结果 干预前2组受试者△%FV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为(7.4±8.6)%,对照组为(7.9±11.3)%,P=0.883]。干预后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发现2组受试者△%FVC[高血压组为(17.1±5.8)%,对照组为(16.9±9.7)%]均明显升高(P<0.05),此时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2周抗阻训练能明显改善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功能性抗交感,同时发现血压升高本身并不能破坏机体功能性抗交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急性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方法选取在实验干预前6个月均无系统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史的健康男性受试者15例,采用自身配对实验设计,即所有受试者先进行1次30min中等强度有氧训练,2周后,再以最大重复1次(1-RM)力量的60%强度进行1次8个动作抗阻训练。分别于急性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的干预前(基础值)、干预后5,20和40min(恢复期值),检测右上臂肱动脉血压及中心动脉压指标,并对2种干预前后不同恢复期的肱动脉血压、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及桡动脉增益指数(AI)等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急性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后,CSBP在干预后40min恢复期值与训练前的基础值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分别从(102.33±10.03)和(107.92±12.08)mmHg降至(93.33±8.87)和(94.00±9.78)mmHg,但比较2种干预后恢复期之间的CSB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但有氧训练后40min恢复期间,收缩压(SBP)和脉压差(PP)明显低于抗阻训练后,其中SBP在有氧运动训练后20min恢复期值明显低于急性抗阻训练后20min恢复期值[(108.08±9.72)mmHg比(119.31±6.68)mmHg,P<0.05],PP在有氧运动训练后恢复期20min和40min的值[(47.58±8.17)和(48.58±7.15)mmHg]亦明显低于急性抗阻训练后的同时间恢复期值[(65.75±5.67)和(59.08±7.7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增益指数(AI)在有氧运动训练后5min的恢复期值明显低于急性抗阻训练后的同时间恢复期值[(48.50±8.94)%比(59.69±14.13)%,P<0.05]。 结论急性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对中心动脉压均产生良性影响,而有氧运动可能对血压影响有着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对长期习练太极拳老年人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长期习练太极拳的健康老年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原先习惯进行规律太极拳锻炼,每周习练次数不少于3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有氧运动及抗阻训练,每周训练2次。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分别对2组老年对象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步行速度及动态平衡等肢体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对比。 结果 训练后对照组上肢握力、30 s座椅站立试验、10 m最大步速测试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结果均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均P>0.05),而观察组除TUGT指标较干预前无明显改善外(P>0.05),其上肢肌力[(26.8±6.9)kg]、30 s座椅站立试验结果[(25.7±6.0)次]及10 m最大步速[(1.87±0.29) m/s]均较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 结论 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能显著改善长期习练太极拳老年人肢体肌力及运动功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其康复疗效明显优于单一太极拳锻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在社区老年肌少症患者中进行弹力带训练,观察短期抗阻运动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0名老年肌少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n=30)和对照组(n=30),干预组患者进行12周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和肌少症三维指标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12周弹力带训练干预后干预组握力、步速、肌少症生活质量量表(SarQoL)总分均显著提升(P<0.05)。(2)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这3个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可以改善老年肌少症患者的握力、步速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运动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相关因素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腹膜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规律进行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有氧运动及抗阻训练,每次训练30~60 min,每周训练3次,共持续训练24周。于干预前、干预24周后观察2组患者静息心率、血压、血脂、心功能及机体运动功能变化。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静息心率[(80.16±6.23)次/分]、血压[静息收缩压为(137.23±14.94)mmHg、静息舒张压为(86.06±8.29)mmHg]、血脂水平均较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心脏射血分数[(55.19±7.28)%]、心脏指数[(3.36±0.85)L/min/m2]、6分钟步行试验[(323.53±34.08)m]、1分钟坐立试验[(24.18±5.67)次]及握力水平[(26.49±5.83)kg]均较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 结论 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能提高腹膜透析患者机体运动功能,降低患者静息心率、血压及血脂水平,改善心功能,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9.
王英杰  周欣  王玉  乔然  王晓晶 《护理学报》2022,29(16):65-70
目的 探讨高龄衰弱患者基于健康体适能评价模型的抗阻运动对其活动能力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2020年3—4月选取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房住院的80岁及以上疾病稳定期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6个月常规运动指导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体适能评价模型的抗阻运动干预策略,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糖脂代谢情况。结果 共有59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30例,观察组29例。在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日常活动能力高于对照组(F=8.022,P=0.006),观察组随时间变化日常活动能力逐渐改善,对照组随时间变化逐渐变差(P<0.05);糖代谢方面,血糖组间和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脂代谢方面,在干预3个月末和6个月末高密度脂蛋白均优于对照组(F=6.048,P=0.018;F=14.051,P=0.001),观察组随时间变化逐渐改善(P<0.05)。2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脂观察组随时间变化逐渐改善(P<0.05)。结论 基于健康体适能评价模型的抗阻运动干预策略能有效提高高龄衰弱老年患者的活动能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脂代谢情况,对血糖控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头颈部弹力带渐进抗阻训练治疗慢性颈痛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sEMG)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慢性颈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传统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辅以颈椎姿势训练,观察组则辅以头颈部弹力带渐进抗阻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采集患者坐位时胸锁乳突肌sEMG信号,并对其频域指标中位频率(MF)及时域指标振幅均方根值(RMS)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8±0.2)分]、NDI评分[(13.4±0.8)%]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2.6±0.3)分]、NDI评分[(17.4±1.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NDI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部放松时RMS[(12.3±1.4)μV]、MF[(57.3±5.1)Hz]及颈部后伸时RMS[(23.3±1.7)μV]、MF[(49.2±4.3)Hz]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上述肌电指标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头颈部弹力带渐进抗阻训练能有效减轻慢性颈痛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胸锁乳突肌抗疲劳能力及增强肌肉收缩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J D Wassersug 《Postgraduate medicine》1987,81(4):343,346-343,349
  相似文献   

17.
Smith R 《Rehab management》2006,19(8):16, 18, 20-162 passim
  相似文献   

18.
19.
M Proctor 《Nursing times》1990,86(26):54-55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