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政府、公立医院、社会多元主体对患者就医获得感的治理作用及影响,为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乃至进一步协同提升患者满意度提供借鉴及思考。方法采用定额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15家城市和县级公立医院的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患者就医获得感的治理影响因素。结果政府对医疗服务公平性问题改善情况、居住地医疗机构整体规划和布局合理性、分级诊疗政策引导效果等因素影响患者就医获得感(P<0.05),医院公平公正处理医疗纠纷、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提供便利以及为患者提供便利畅通的投诉渠道影响患者就医获得感(P<0.05),社会公众积极主动向政府反映医患双方意见及诉求、社会专业组织发挥医疗行业行为自律和内部监督职责、患者对当前医生群体所处社会医疗环境看法等因素影响其就医获得感(P<0.05)。结论可以通过推动政府切实履行职责、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治理积极性以协同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  相似文献   

2.
分级诊疗制度是现阶段改善患者无序就医、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本文界定了个人可支配收入、年龄、自感疾病严重程度及医疗机构门诊价格、服务容量等多因素影响的患者理性就医行为的效用函数,构建了基于患者就医偏好的就医选择动态博弈模型,通过将理性就医偏好下虚拟行动仿真的秦皇岛医疗机构患者分布与实际统计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与高水平医疗机构间的就医行为较理性,在二三级医院间却较不理性。因而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服务资源优化的重点在于建立患者按需就医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作为区域医疗服务中心接受了大量外来就医患者。2012年,上海市外来就医出院人数占全市出院人数的22.7%,住院费用占比达到26.2%,外来患者主要来源于江苏、浙江、安徽,主要流向三级医院,次均医疗费用负担普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外来就医一方面客观上推动了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了医疗机构收入,促进医疗技术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另一方面也对本地居民的医疗服务可及性造成了一定影响,触及到医疗服务的公平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国城市居民自我医疗利用的影响因素,增进对国内城市居民自我医疗需求行为的认知和理解。方法:根据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有关数据,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根据模型估计结果,家庭人口数、年龄、保险状况、平均消费水平、疾病类型、就医距离等是影响城市居民自我医疗利用的主要因素。结论与建议:扩大城市居民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完善相应的就医引导制度,提高低收入患者对正式医疗服务的经济可及性;合理规划设置城市医疗机构布局,提高患者就医的距离可及性;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自我医疗知识教育,进一步开展有关患者就医观念等对自我医疗利用的影响及相应费用与效果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价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的实际补偿水平以及价格调整后对综合性医院收入总额及收入结构,次均费用的影响。方法以宁波市第一医院2014年1—3月实际业务量数据为基础,通过新旧价格对比计算的方法,反映新政策的补偿率。另外通过对比2013年同期业务数据反映新政策调整后收入总额、收入结构、次均费用、就医人次的变化。结果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的实际补偿率为132%。对比2013年同期业务数据显示:医疗业务总收入增长,平均增长约8%;每人次费用增长;每人次门诊药费基本持平,住院药费明显下降;门诊就医人次减少,住院就医人次增加。讨论实行药品零差价后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进行补偿,按照浙江省方案,补偿已经到位且略有盈余。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优化了医疗收入结构,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但没有真正减轻患者的负担。建议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降低部分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及检验项目的价格。同时财政参与调整后的补助,有利于在保障医疗机构正常经营和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之间寻求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陈静纯  袁春锋  谈芳  赖思宏  李旭  周驰 《现代预防医学》2023,(18):3347-3351+3366
目的 基于杭州市县域医共体政策背景,分析家庭医生签约对居民医疗健康服务获得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 在杭州市内采用立意抽样选取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和较差的两个地区,每个地区随机选取两家医共体,每家医共体选取1家牵头医院及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测定居民医疗健康服务获得感;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分析签约与未签约居民医疗健康服务获得感差异;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是否签约对居民医疗健康服务获得感的影响。结果 465位居民的安全获得感类别条目均分最高为(4.20±0.52)分,价廉获得感类别条目均分最低为(3.55±0.99)分;签约居民的总体获得感、方便、有效和安全获得感类别条目均分分别比未签约居民高0.18、0.20、0.22和0.16分(均P<0.05);签约家庭医生可以显著提高居民的安全获得感(β=0.128, 95%CI:0.085~0.521,P=0.007)和总体获得感(β=0.110,95%CI:0.315~4.159,P=0.023);此外,居民的年龄、学历、月收入、医保类型以及对医生的信任也可影响其获得感。结论 居民对医务人员的健康监督...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管理学角度,对医院现状进行分析,努力缩短患者就诊、取药等环节的等候时间,提高满意度,改善医院长期存在的"三长一短"问题.方法:在国内某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进行一项等候时间的纵向研究,运用综合数据信息采集系统,从管理学角度进行分析,制定各项措施,实施便民医疗服务.结果:平均缩短门诊患者候诊时间42分钟/人次、抽血等候时间28分钟/人次、取药等候时间18分钟/人次,日均减少患者2500次来回奔波窗口排队,缩短办理出区至顺利出院时间至4分钟.结论:我院便民医疗服务,简化就医流程、创新就医模式、提高百姓就医获得感.  相似文献   

8.
黄小玲  吴玲  张帆 《中国妇幼保健》2014,(30):4861-4864
目的:探讨海南省农村妇女医疗服务利用影响因素,为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海南省区域的分布,划分为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方位抽取1~3个县(市),每个县(市)抽取1~3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3个自然村。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抽中的自然村18岁及以上农村妇女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1共调查1 182名农村妇女,调查前12个月门诊就诊率为25.8%,住院率为5.8%;调查前12个月,286人(24.2%)存在医生认为应就医而未就医情况,252人(21.3%)存在医生认为应就医而未及时就医情况。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门诊服务利用影响因素为民族、家庭年收入、医疗保障形式、参合年限、候诊时间、健康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病;住院服务利用影响因素为家庭年收入、参合年限、到最近医疗机构距离、健康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病。结论:海南省农村妇女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且具有地方特性,可采取加大补偿力度、提高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效率、在政策上鼓励农民连续参合等措施以改善海南省农村妇女医疗服务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9.
胡万进  丁森 《中国卫生》2011,(12):44-47
今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了“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为深入开展这项活动,落实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南京市卫生局将2011年定为“医疗服务提升年”,确定了“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医疗安全,重点提升群众对医疗服务的就医感受、满意度”的活动主题,并配套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监管持续改进医疗服务的工作意见》和《2011年医疗服务提升年工作方案》。活动开展以来,各区县卫生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求医者对北京市开展特需医疗的必要性、现行服务的满意度和意向发展的模式了解其态度和建议,为特需医疗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北京市5家医院282名就医者进行意向调查.结果:48.6%的人认为北京市有必要开展特需医疗服务;52.9%的人对北京市特需医疗服务现状给予肯定;46.5%的人表示今后会选择特需医疗服务.结论:从需求角度来看,北京市开展特需医疗服务仍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目前,急需从提供主体、服务人群、定价模式等环节加强政府对医疗机构提供特需医疗服务的行为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状况和变化趋势,分析其运行效率。方法该研究对四川省公立医疗机构2007—2013年总收入、总支出、收支结余、职工服务量、床位使用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公立医疗机构总收入平均增长速度(24.93%)略快于总支出增长速度(20.76%);城市医院和城市中医院医疗服务收支平衡,其余各类机构医疗服务收不抵支。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每职工门急诊服务量高于城市机构,县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的每职工住院服务量高于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全省公立医疗机构的平均病床使用率低于全国公立医院同期平均水平,基层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均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结论加大财政补偿力度,促进医疗事业发展;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当前江苏省农村老年人对医疗资源的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适度调整医疗资源的分配,帮助农村老年人更好地利用医疗资源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SPSS20.0对2011—2012年进行的有关江苏省农民就医行为与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对门诊治疗的机构选择中,53.8%的选择在村卫生室看病;在对住院治疗的机构选择中,有过住院经历的69.4%选择在县级及以上住院。42.2%接受过预防保健服务。在上年度参加新农合的过程中,有85.0%报销过1次。老年人的就医机构选择收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水平等个人特征,以及医疗制度和就医环境等都会影响农村老年人对于医疗资源的利用。正规医疗机构相较于非正规医疗机构治疗花费较多,使得老年人更愿意选择非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文化程度、家庭经济因素、就医机构距离因素和新农保报销因素对于农村老年人医疗资源的利用有很大的影响。结论政府应进一步改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对于农村老年人制定更多的费用补偿机制,使农村老年人能够更好地利用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为规范医疗机构收费行为,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很多省、市都在进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降低了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用,提高了护理、手术及收费标准,以体现医务人员医技服务价值。此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部分群众认为这是“明降暗升”,并未使百姓获得实惠;而医院认为降价会影响医院的发展。为此,本刊特编发一组文章,介绍江苏、浙江等地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情况,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政策,协调好医院与患者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4.
吴捷 《中国卫生》2020,(2):72-73
近年来,青海省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4个方面不断创新机制,重点提升群众就医可及性;依靠外力,从5个方面强化内生动力,提升服务覆盖面;从6个方面强化和提升服务能力,促进省内地域间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两平衡”;从10个方面持续推动能力建设,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提升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努力缩小青海卫生健康发展与全国的差距,奋力提升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农村患者医疗服务机构级别选择偏好,为引导患者就医流向与规范就医选择提供依据与建议。方法:运用Excel 2013对麻城市2012—2014年新农合患者门诊及住院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运用SPSS 22.0对不同类型人群就诊机构选择差异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农村患者对于门诊服务偏好选择村级医疗机构,但占比由2012年的67.17%降到了2014年的37.35%;住院服务患者偏向选择县级医疗机构,50.10%的患者住院直接选择县级医疗机构。65岁及以上患者门诊选择村级医疗机构比例达到63.45%;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低的地区,仅22.78%的具有选择偏好的门诊患者选择乡级医疗机构。结论:农村患者在门诊选择时更倾向于村级医疗机构,但选择村级机构的偏好逐年下降,而住院机构选择更倾向于县级医疗机构,患者在较高级别医疗机构就诊偏好逐年升高,老年患者更倾向于利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对门诊患者的选择影响较大。患者就医机构选择存在不合理性,呈现趋高态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引入企业6S管理法并融入医院中长期发展目标,助推医院改善就医环境、医疗服务、质量安全以及员工面貌,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方法 运用改良的6S管理法,全方位改进医院管理、改善医疗服务、改变员工习惯,并在推行实践中创新"十大步骤".结果 6S管理法助推医院管理使医疗服务更加人性化,同时也加快了医院发展.结论 借鉴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部队卫勤体制和官兵卫生服务需求情况调研,改善部队官兵就医现状,优化部队卫勤体制。方法对不同地区的各类部队人员和医务人员发放卫勤体制问卷,对调研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进一步明确部队和医院的隶属关系、端正医院的服务方向、提升部队卫生人员素质、改善医疗设备、将医院纳入部队管理体制、强化部队医院对部队的服务意识是切实改善现状、保障官兵卫生服务需求的有效措施。一体化卫勤保障模式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可行性。结论部队官兵对部队卫生服务的总体评价较好,但联勤医院服务保障体系需完善,医疗技术水平、就医顺畅程度、全方位医疗服务、一体化卫勤保障等方面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8.
从质控组织、诊疗规范、质控指标、质控标准、质量安全教育、质量安全评估及考核等6个方面搭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经实践,健全了决策-控制-执行的三级质控组织架构,提高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意识,使质量管理工作全面铺开,患者就医体验明显改善。但仍需进一步明确管理方法和重点,建立立体、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全程全时质量监控,不断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分析县域分级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及运行现状,挖掘影响分级医疗的不利因素,提出推进对策.方法 抽样调查全国11个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县域内医疗资源和服务量的布局、患者就诊流向、医药费用及医保支出等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文献分析等方法对现况进行剖析.结果 县域分级医疗体系基本构建,但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待优化,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服务能力不高,医保控费效果不显著,群众就医理念待更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运行状况不佳.结论 实现分级医疗应从优化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结构着手,优化县域资源配置,制订双向转诊标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健康教育,构建高效运转的县域分级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了解四川省城市地区患者选择就医机构的原因,及患者对医疗机构的看法及评价,为合理引导患者流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分层抽样法在四川省抽取三个市,在每个市中心城区抽取不同级别类型的医疗机构,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医疗机构内的患者。结果 二级医院患者中自觉病情不严重的比例为47.2%,三级医院患者中为54.9%;患者选择三级医院的最主要原因是“技术高”(63.9%),选择二级医院最主要原因是“定点单位”(27.0%),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最主要原因是“距离近”(53.7%);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的患者对等候时间、花费等方面的评价优于二、三级医院(P<0.05)。结论 通过加强宣传和引导患者,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同时完善双向转诊制度,让居民更多地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将有利于实现就医流向进一步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