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颂  赖思琪 《风景园林》2021,28(9):75-81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承载市民社会活动的重要开放空间,公共空间中多元的人群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核心要素。采用手机信令数据获取人群的聚集密度和年龄多样性,以上海市黄浦滨江公共空间核心段为案例,分析基于多源数据的年龄多样性与滨水公共空间环境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识别显著影响使用人群多样性的滨水公共空间内部与外部特征,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滨水区岸线开敞度、慢行体验、周边环境设施、居住人口密度以及交通可达性是影响黄浦滨江公共空间使用者人群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优化滨水公共空间及其周边环境的互动关系”作为促进全龄友好、提升城市活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空间形态大数据在空间上具有静态、精细等特征,是研究城市静态规律的基本;手机信令大数据具有时间上的动态性、个体定位的精准性,是研究城市动态规律的重要工具。广州上下九商业区,是中国传统商业中心区的代表。以广州上下九商业区为例,一方面,利用空间形态大数据,进行高度,强度,密度的静态空间刻画;另一方面,利用手机信令大数据,从出行距离、时长、时段等多个视角,刻画上下九地区人群活动动态结构,以及动态时空出行行为关系,总结上下九人群时空分布规律以及与外界的时空行为联系特征。综上所述,从动静两个维度,总结出上下九商业中心区空间的活动特征和变化规律,为传统城市商业中心区的空间活力规律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3.
王斐  赵渺希 《中国园林》2023,39(3):66-71
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景观特色的重要载体。通过手机信令数据测度空间活力,基于回归方程解析滨水活力的影响因素,可为滨水空间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基于中山岐江河的研究发现:手机信令数据表征的滨水活力整体呈现“背水”趋势,距离岸线1 500m范围内是主要活力来源区域。区别于既有成果,通过地理加权回归(GWR)厘清影响滨水活力的共性因素和异质性因素:滨水地区绿地和居住用地比例、公共服务设施多样性及居住人数属于促进空间活力的共性因素;不同地段商办用地比例、路网密度等因素对滨水活力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特征。建议基于滨水空间活力特征及共性因素和异质性因素制定针对性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4.
手机信令数据可以量化反映城市不同地段人群的时空分布状态,具有高取样率和高更新率的特点,对认知城市空间环境与人群行为模式的互动关系具有突出优势。针对手机信令既有处理计算的方法在数据结构和精确性方面的局限,将手机信令数据与城市空间形态数据相关联,提出基于三维活动空间的行为密度计算方法。以上海为案例,分别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上海公园绿地的手机用户时空分布进行计算,并结合调研实测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可以实现城市绿地等具体景观地段的时空行为密度计算,同时也提升了中小尺度下基于手机数据进行个体行为密度计算的精确性,对于城市大数据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法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胡昕宇  李婷婷 《园林》2022,(7):90-97
城市公园承担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的功能,部分城市公园使用效率低、全天活力不足等现状问题引发了关于如何切实提升城市公园品质并满足人群游憩需求的思考。人及其活动是城市公园活力的使用主体与外在表征,手机信令数据的实时性、规模化等优势特性让定量分析城市空间人群行为特征、把握空间活力本质成为可能。选取苏州中心城区23个城市公园,基于活力视角分析城市公园人群时空特征;采用时空间分析法,以人群规模、人群密度作为测度城市公园活力高低的直接指标,由此得到4种活力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借助SPSS分析工具进行城市公园活力与影响要素相关性分析;最终提出城市公园建设应重点考虑周边建筑人群等要素,进行复合式开发和关注公园节点设计,以期全方位提升公园活力。  相似文献   

6.
刘颂  赖思琪 《风景园林》2021,28(3):75-81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其活力是城市空间品质的外在体现。首先,以上海黄浦江滨水区为例,通过建立基于多源数据的公共空间活力的定量测度方法,发现黄浦江滨水空间活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各类环境影响因素对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程度,继而确定主导的环境影响因素。其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绿地率、公共服务设施密度、文化设施密度、车行道路网密度、慢行道可达性、周边商业设施密度、周边常住人口密度以及周边景点密度等对滨水公共空间活力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最后提出了提升城市滨水空间活力的规划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7.
范雅婷  章明 《中国园林》2023,39(2):77-83
城市滨水区更新尤其是公共空间的品质提升,确实发挥着集聚公众活跃社会、升级产业提振经济等活力复兴的重要作用。得益于新工具和新数据的普及,基于城市空间类型形态的空间要素测度及基于时空行为和功能设施的空间活力测度均取得大幅进展。因此,从时间、空间分异角度跟踪循证深圳茅洲河碧道更新项目的研究,通过对其建设周期始末状态进行比对分析,尝试基于多源数据测度社会活力的复兴和经济活力的提振,从而探究滨水公共空间要素更新对活力变化的影响作用。在时空分异视角下对滨水更新跟踪测度的研究方法,更加直接地揭示包括多样功能的置入、场所品质的提升等滨水公共空间要素的更新,从不同程度上带来了空间活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城市滨水区规划的精髓在于提升其空间活力.具有线性文化遗产性质的大运河作为城市重要的功能廊道,提升其沿岸滨水空间品质与活力是城市发展关注的热点.文章以活力为切入点,基于功能、空间及文化多角度考量苏州沧浪新城段大运河滨水空间发展现实,从功能布局、交通梳理、文化挖掘三个维度多层次提升沿岸滨水空间活力,希望为具有相似属性的滨水空间优化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人民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基于人本视角,以 人的活动体验为切入点,综合考虑空间使用情况与网络信息流 的作用,从多样性、聚集性、稳定性和关注度4个维度构建滨 水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体系,探索基于使用者拥挤感知评价测定 “空间活力阈值区间”的方法。将网络大数据与实地调研数据 相结合,定量测度上海黄浦江核心段滨江公共空间的活力,分 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总结场地设施、城市腹地、管理宣传3个 方面的空间活力影响因素,并基于活力分布不均衡的现状,提 出疏导与提升、分区段与分阶段建设管理等活力调控策略,以 期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活力评估与调控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市运河滨水空间的活力复兴能整体提升城市区域的空间品质特色。为有效提高滨水空间品质,将秦淮新河的空间功能向生态休闲、旅游的公共空间转型。在该滨水空间设计,建立以实施为导向,包括功能定位和时序开发设定的时空整合发展策略。两大维度的整合设计,较完善地解决了城市运河滨水空间的设计难点,有效地融生态、人文特色于空间品质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中心城区夜间活力的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夜间活力是一座城市的现代化程度、经济发展繁荣程度和人口活力的集聚程度的重要反映。对城市夜间活力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研究,从而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满足城市居民活动需求显得日益重要。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对上海中心城区的夜间活力展开定量探索,可视化地表达城市夜间活力的空间分布特征、时空变化规律、不同类型夜间活力的分布差异,并对不同半径范围内的用地布局混合度与夜间生活活力值的相关性变化进行定量测算,探讨用地布局对夜间活力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上海中心城区的夜间活力主要呈现出商务区块状集中、内环内连绵成带的空间分布特征,产生城市夜间活力的主要业态为商务办公、酒店住宿、夜间娱乐休闲场所、批发市场、快递物流等,且不同类型的夜间活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性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公共设施用地的大范围集聚正效应略强于居住用地,相反工业用地在周边的集聚具有负效应作用。地块自身以及其距离500m以内的公共设施用地和居住用地的混合布置对地块的活力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据此,可为城市夜间活力提升策略中的用地混合、业态布局等方案拟定提供方法支撑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With a history spanning thousands of years, the water system of Suzhou is an indispensable carrier of urban space and civil culture. Quantificational model analysis of the waterfront in the ancient city of Suzhou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design of waterfront spac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valuatio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vitality of such space. In this study, a vitality evaluation model was first constructed using river attributes, the spatial type of waterfront areas, vision accessibility,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 and combined new data extracted using spatial factor analysis. Second, a vitality evaluation matrix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simulate the vitality of waterfront spaces. Third, a hash algorithm 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fitting degree between the vitality model of Suzhou's waterfront space and crowd activity. The different areas between them were found and then the factor evaluation process was adjusted on this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auses. Thus, this study identifi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vitality of Suzhou's waterfront. Furthermore, this research constructed a model for evaluating the vitality of waterfront spaces. Finally, some guidelines were presented regarding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waterfront spaces in urban design.  相似文献   

13.
魏迪  陆毅  汪原  胡兴 《风景园林》2023,30(7):86-93
【目的】基于多源城市大数据,探寻信息流与公共空间活力的关系。【方法】以深圳市125个城市公园及其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 UGC)为例,在控制区位特征、可达性、公共空间特征后,量化信息流对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信息流对空间活力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信息流的不同变量(评分、情绪值、曝光度)与信息流类型对空间活力效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研究结果证实了信息流的显著效应及其异质性,为公共空间的活力营造提供定量数据支撑与策略。通过分析信息流介入活力营造的现象与机制,进一步反思人、技术与城市的关系,以重新理解公共空间活力营造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14.
钱芳  奚冠东 《中国园林》2020,36(1):97-101
以界壳理论视角切入提出滨水空间开放性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选取滨水空间开放性的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模型,并以大连黑石礁星海湾滨海空间为例,通过各类界壳空间特征综合评价与市民活动强度的非空间特征的比对,对评价模型进行验证,旨在为优化滨水资源、提升滨水空间活力、促进水陆统筹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