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白术多糖的分离纯化和化学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并用HPLC和13CNMR等方法分别阐明中药白术中多糖PSAM-1和PSAM-2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多糖PSAM-1和PSAM-2均为杂多糖,平均分子量分别为1.36×105、1.04×105,PSAM-1由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组成,PSAM-2由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组成.  相似文献   

2.
五味子多糖提取分离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年来五味子多糖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该文综述了五味子多糖的提取、纯化、分级、含量测定、结构解析的方法和技术,及其所具有的保肝、抗肿瘤、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变态反应等药理作用。五味子多糖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但多糖的提取、纯化效率仍不高,功能活性测定大部分是在五味子粗多糖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作用机制尚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茯苓多糖的提取、结构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茯苓是我国传统药食两用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茯苓多糖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抗炎、保肝、调节机体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及保健品等领域.本文对茯苓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降解、结构表征、结构修饰及其药理作用进行总结,为茯苓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草药多糖提取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锦雀  黄丽英  苏聪枚 《中药材》2008,31(11):1760-1765
中草药多糖的生物活性备受关注,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有:常规水提法、酸提取法、碱提取法、酶提取法、超滤、超声波、微波、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纯化技术有:超滤法、沉淀法、柱层析及色谱法。本文综述了多糖制备常用的提取与纯化工艺与新技术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它们的原理及优缺点并探讨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植物多糖提取分离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5  
对近年来植物多糖在提取、分离纯化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发展做一综述,为以后植物多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苍术是我国传统药食两用中药材,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等功效.苍术富含多种化合物,包括倍半萜、炔烃、三萜、芳香苷、多糖等.目前苍术药效物质基础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挥发性成分,而对非挥发性成分研究相对薄弱.苍术多糖是非挥发性成分中发挥功效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有一定研究价...  相似文献   

7.
对多糖的认识备受关注,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酸提取法、碱提取法、酶解法、超滤、超声波、微波、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纯化技术有:沉淀法、柱层析.本文对以上种实验方法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刺五加多糖是从刺五加的根和根茎中提取出来的除皂苷类之外另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近年来,多糖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刺五加多糖在提取、纯化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发展进行综述,为以后对刺五加多糖的更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白术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艳  杨安东  文筱 《中药材》2006,29(10):1104-1106
目的:优选白术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的多糖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L9(34)优化白术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白术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3B3C2,即25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2 h。结论:加水量、回流次数、提取时间均对多糖样品提取有显著性影响,其影响的程度依次为加水量>提取时间>回流次数。  相似文献   

10.
山药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结构测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提取分离并测定山药多糖的结构。方法:依次用水提取,乙醇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胺盐沉淀法得到粗多糖;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纯化多糖并测定分子量;甲基化分析和薄层层析分析多糖酸水解产物,结合IR和^13CNMR确定单糖组成、连接方式和端基碳构型。结果:从山药中得到两个均-多糖S1和S2。结论:S1和S2的分子量分别为63000和7400Dal,它们均为[α-D—Glc(1→4)-]n型萄聚糖。  相似文献   

11.
基于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确定标准及研究模式来研究白术质量标志物,通过对白术化学物质组辨识明确化学物质基础;通过白术化学成分生源途径及成分特异性分析明确其化学成分的来源及特异性;通过药效、药性及其物质基础的相关性分析,明确其主要药效物质基础;并综合研究结果,推测白术可能的质量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贾梦鑫  于猛  秦玲玲  贾红梅  邹忠梅 《中草药》2022,53(24):7808-7815
目的 探究生白术多糖对洛哌丁胺诱导大鼠便秘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ig洛哌丁胺(3mg/kg)复制便秘大鼠模型,给予生白术水、醇提物及生白术多糖,通过测定粪便含水率、12h粪便粒数及小肠推进率等指标评价其治疗便秘的作用;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胃动素(motilin,MTL)及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黏蛋白2(mucoprotein 2,MUC2)和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蛋白表达。结果 生白术水提物显著改善便秘导致的大鼠粪便含水率、12h粪便粒数及小肠推进率降低等症状(P<0.01、0.001),而生白术醇提物则无明显改善作用。生白术多糖显著改善便秘大鼠症状(P<0.001),显著升高便秘大鼠血浆中MTL水平并降低VIP水平(P<0.001),改善便秘大鼠结肠黏膜损伤及杯状细胞的减少,显著增加便秘大鼠结肠组织MUC2和ZO-1的蛋白表达(P<0.05、0.001)。结论 生白术水提物治疗便秘药效显著,多糖是其治疗便秘的活性组分,可能通过调节血浆MTL、VIP水平,增加结肠组织MUC2、ZO-1蛋白表达水平,从而促进胃肠蠕动并增强结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13.
黄芪注射液和白术提取部位对小肠上皮细胞移行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子理  陈蔚文 《中草药》2002,33(10):912-915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Hi)及白术提取部位(B1、B4、B9、B13)对小肠上皮细胞(IEC-6)移行的影响,探讨其粘膜修复的机制。方法:IEC-6接种于6孔培养板,72h后损伤细胞,并加入不同剂量的Hi、B1、B4、B9和B13溶液100μL,空白组加等量D-PBS,阳性对照组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加药后24,48和72h观察细胞移行。结果:B4、B9、B13和EGF均明显促进细胞移行,与对照组比较24,48和72h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B4、B9、B13作用不如EGF强。B1和Hi对细胞移行无明显促进作用,与EGF比较24,48和72h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B13和Hi配伍应用后,对IEC-6细胞移行具有协同促进作用,与对照组、Hi和B13组比较24,48和72h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0.01)。结论:B4、B9、B13通过促进细胞移行在小肠粘膜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作用,可能是白术粘膜保护和修复作用的物质基础。B13和Hi配伍应用对细胞移行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慧  蒋且英  刘漩  李龚龙  廖正根 《中草药》2023,54(15):4895-4904
目的 研究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的影响,探讨白术多糖干预UC的代谢途径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UC模型,给予白术多糖或美沙拉嗪干预后,测定小鼠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及结肠长度;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OP)活性;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检测小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水平,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差异代谢物进行表征,筛选出潜在的差异代谢物;采用MetaboAnalyst 5.0网...  相似文献   

15.
赵千里  王美娟  赵敏  郑宝江 《中草药》2018,49(16):3797-3803
关苍术Atractylodes japonica为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作为药材使用,具有抗菌、抗炎、祛风寒的作用。关苍术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东北地区的道地药材,也是朝鲜民族的传统药材。对关苍术的植物形态、分类、药材性状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栽培技术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关苍术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合理开发传统中药,可持续利用关苍术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白术炮制前后新绿原酸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炮制前后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5批不同产地的白术药材和饮片中新绿原酸和绿原酸的含量,并通过GraphPad Prism 8软件对各产地白术炮制前后新绿原酸和绿原酸含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产地白术新绿原酸和绿原酸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河北产的白术绿原酸质量分数为0.216 3%,显著高于浙江和安徽产;炮制后新绿原酸和绿原酸含量均有所下降,转移率最高的是浙江产白术,新绿原酸和绿原酸平均转移率分别为55.68%、55.05%。结论 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准确、稳定,适用于白术及其炮制品中的新绿原酸和绿原酸含量测定,并初步揭示了白术炮制前后新绿原酸和绿原酸含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白术四倍体试管苗形态变异的遗传基础,以白术二倍体试管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抽滤灭菌的秋水仙素浸泡0.5~1.0 cm的白术幼芽,在获得白术四倍体的基础上,比较其与二倍体在外观形态和气孔方面的差异,并采用AFLP技术探究两者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结果表明用0.1%的秋水仙素处理白术幼芽36 h,为获得白术同源四倍体的最适条件,四倍体诱导率高达32.0%;四倍体与二倍体植株在叶面积指数、叶长、叶宽等形态指标及保卫细胞叶绿体数、气孔大小、气孔密度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筛选出24对引物获得451条位于80~500 bp的DNA片段,多态性位点占总检测位点的32.59%。白术染色体加倍前后DNA碱基序列在AFLP水平上发生了改变,二倍体和四倍体试管苗在形态上的差异是DNA多态性反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杨亮  于洋  康舒宇  闫广利  孙晖  王喜军 《中草药》2024,55(4):1344-1353
目的 无歧视分析白术药材的整体化学成分,探究不同产地白术药材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E)对不同产地白术药材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河北、安徽、浙江3个产区白术药材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并结合方差分析筛选不同产地白术药材主要的差异化学成分。结果 共鉴定出53个化学成分,包括21个萜类、11个有机酸类、3个氨基酸类、3个糖苷类以及15个其他类成分。表征出21个差异化学成分,包括3个特有成分及18个共有差异成分,其中河北安国白术的特有成分为9,10-环氧-12(Z)-十八碳烯酸,且腺苷、6,9-二羟基-3,3a-二氢白术内酯III、furan sesquiterpene、白术内酯I、白术内酯II、双白术内酯的含量最高。安徽亳州白术的特有成分为L-异亮氨酸,且新绿原酸、7-羟基香豆素、绿原酸、咖啡酸的含量最高。浙江磐安白术的特有成分为白术内酰胺,且尿苷、L-缬氨酸、8,9-epoxy atracolactone、4,6-二羟基-3,3a-二氢白术内酯III、白术内酯III、芹子二烯酮、3β-乙酰氧基苍术酮、棕榈酸含量最高。结论 不同产地白术化学成分差异明显,各产地的特有成分可作为产地区分的依据,21个差异化学成分可为不同产地白术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白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白术中内酯类成分的TLC鉴别与UPLC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白术的薄层鉴别与其中3种内酯类成分含量同时测定方法。使用硅胶GF_(254)薄层板对白术进行定性鉴别;利用UPLC-PDA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白术内酯Ⅰ,Ⅱ,Ⅲ,选用Waters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检测波长235 nm。薄层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规定,白术内酯Ⅰ,Ⅱ,Ⅲ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48%(RSD 1.4%),94.97%(RSD 1.6%),92.71%(RSD 1.2%)。所建立的白术薄层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3种内酯类成分同时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两者结合可以更好的用于白术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阳湖荣  袁洁  戴传超 《中草药》2018,49(3):754-760
菊科苍术属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的干燥根茎为白术的药用部位,是常用的传统中药,具有健脾、美容等功效。挥发油是白术的主要药用成分,其中主要含有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近年来,白术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然而其质量却参差不齐。对白术次级代谢产物挥发油中倍半萜的生物合成和转化途径进行综述,并从遗传和生态角度总结了影响白术挥发油积累的主要因素,以期为研究白术倍半萜的合成和转化途径提供参考,为提高白术挥发油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