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当前舌象仪相关文献的发布情况,总结舌象仪的研究现况。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三大数据库进行题名或关键词检索,检索式为“舌象仪or舌象分析仪or舌诊仪or舌象采集or数字舌图or舌象分割or舌体分割or舌象分析or舌诊客观化”,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0月。对文献的发表时间、文献作者、第一作者所在地区、第一作者所在机构、期刊情况、资助基金来源、主要研究内容、舌象仪型号及舌象仪研发单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舌象仪相关研究的文献366篇,前期年发文量逐年增长,但近年来年发文量增长缓慢。舌象仪相关研究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及核心期刊。其主要的资助来源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及各类厅局级项目。舌象仪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图像采集技术、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分析技术、舌象仪的临床应用及舌象仪的实验室应用等内容的研究。目前应用较多的舌象仪有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ZBOX型舌象仪和DS01舌象仪,DS01舌象仪包括DS01-A和DS01-B两种型号;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发的TDA-1小型舌象仪和DKF-Ⅱ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和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ZBOX-Ⅰ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TP-Ⅰ舌象仪;天津市天中依脉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YM-Ⅲ中医舌象采集仪;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Smart TCM-I舌象仪;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研发的TIAG 舌象仪;天津中医药大学研发的3D舌象仪。结论 舌象仪的相关研究虽然前期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进入平台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有关糖尿病患者舌象研究的相关文章进行总结分析,望探究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前沿和趋势,为日后糖尿病舌象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方法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数据来源,“糖尿病”“消渴”“舌”“舌诊”“舌象”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建库至2020年9月的与糖尿病患者舌象相关的文献,并应用Citespace5.7.R1和 NoteExperss 3.2.0软件对相关文献的作者,关键词,发文机构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对文献期刊来源、基金情况进行计量学分析,以更直观的形式展现该领域当前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及前沿。结果 经检索共获得文献229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查最终纳入文献104篇;结合发文量和基金资助情况来看,发展趋势较平稳,总体呈上升趋势;各机构间同地区合作较多,跨区域交流较少;根据普赖斯定律分析,已形成核心团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有8个贡献比较突出的团队,主要以陆灏、仝小林、王忆勤、魏守宽等人带领的团队为代表;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2型糖尿病患者舌象特征,研究趋势已向舌诊客观化转变。结论 研究热点为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舌象特征及舌诊客观化研究;舌象参数研究是目前舌诊客观化研究的重点内容;建议构建糖尿病患者舌象诊断规范模型,使得舌诊客观化技术能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国内肿瘤舌象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及研究热点。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网(VIP)进行文献检索;统计文献发表时间、核心作者、期刊分布、关键词等内容。应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选择浅语义索引算法标记聚类,通过时间线视图展示聚类,并检测高强度突变词。结果 纳入312篇文献,20年来发文量呈上升趋势,通过定量分析找到该研究领域高产机构、研究团队、研究学者。上海中医药大学发文10篇,是发文量最大的研究机构;路艳发文8篇是最高产作者;辽宁中医杂志是载文最多的期刊。关键词“舌象”出现频次最高(72次),中心性最高(0.55);形成了12个较为合理的聚类。结论 肿瘤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舌象参数与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肿瘤舌象参数定量化研究、舌苔脱落细胞凋亡机制研究、数据挖掘及图像处理等为该领域热点内容。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医舌象特征客观化”为主题开展系统的文献计量研究与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总结近20年“中医舌象特征客观化”研究发展方向、热点前沿。方法 通过检索200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作者、关键词、研究机构共现分析。选择对浅语义算法(LSI)标记聚类,通过时间线视图展示不同聚类的相互影响及时间跨度。结果 纳入文献589篇,通过定量分析找到该研究领域高产机构、研究团队、研究学者。北京中医药大学发文量91篇,是发文量最大的研究机构;梁嵘发文30篇是最高产作者。关键词“舌象”出现频次最高(114次),中心性最高(0.58);关键词聚类分析形成了10个聚类标签。结论 2型糖尿病、慢性乙型肝炎等疾病的舌象特征、特征提取、深度学习、信息融合、关联性研究等为该领域的热点内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CiteSpace分析30余年冠心病舌诊客观化研究,探索其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1976年1月- 2021年10月冠心病舌诊客观化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数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归纳总结。结果 共纳入文献131篇。发表有关冠心病舌诊客观化期刊论文数量呈现上升态势。作者和机构分析发现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王忆勤、许朝霞、宋雪阳等构成研究冠心病舌诊客观化的核心团队。关键词分析提示研究方向主要在冠心病舌象信息与临床指标相关性研究、冠心病不同证候舌诊信息特征诊断性研究等方面。结论 本研究利用CiteSpace客观反映了30余年冠心病舌诊客观化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本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近15年中医药数据挖掘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帮助研究者了解近15年中医药数据挖掘、数据分析领域的研究现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以“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中医”和“中药”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限定时间范围为2005-2019年,使用Python的pandas数据分析包,对文献数据从发表年度趋势、研究机构、作者、期刊、关键词等方面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 得到有效文献共计1894篇,发表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发表4篇及以上的的作者为核心作者,载文量最多的是《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使用关联规则针对方剂进行用药规律研究等方面。结论 近年来,中医药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研究发展迅速,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结合科研需求,利用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推进中医药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的立体化、多维度研究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5.5.2分析近10年舌诊客观化领域相关文献,以了解中国目前舌诊客观化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趋势,为日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舌诊”和“客观化”为主题词,检索了2010-2019年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舌诊客观化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5.5.2软件对相关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谱,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现其发展趋势、热点及前沿。[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文献157篇,从年发文量分析,近年来舌诊客观化相关研究热度虽有所下降,但总体发展趋势比较平稳;各机构间跨区域交流合作较少;主要研究机构集中在各高校,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已从单纯理论研究上升到技术层面及临床实践应用上。[结论] 通过运行CiteSpace得到的可视化图谱分析,舌象采集及后期图像处理是现在的研究热点,各研究机构间应加强合作交流,以期今后能实现临床的普及应用,并带动舌诊客观化研究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围绕足三里穴(ST36)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探索近20年来有关足三里穴的研究进程、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出的2000年1月至2021年11月收录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文献分别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关键词、作者、机构相关图谱。结果 基础研究纳入1030篇文献,得到9个关键词聚类,电针中心度最高(0.53),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胡森(22篇),发文量最大的机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3篇)。临床研究纳入2067篇文献,得到9个关键词聚类,穴位注射和针刺中心度最高(0.27),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张波(7篇),发文量最大的机构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篇)。结论 足三里穴在基础和临床的研究重点、热点和趋势不一致。并且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之间,针刺镇痛、电针疗法、胃肠功能这三个内容是同步的,而关于代谢组学、穴位注射、温针灸和揿针的内容则是脱节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国内外睡眠障碍的研究概况与热点变化。方法 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2001年至2020年睡眠障碍核心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及CiteSpace软件对中英文文献的年发表量、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学科、关键词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年至2020年,睡眠障碍相关研究文章发表数逐年上升,中文核心文献共计3176篇,英文2786篇;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斯坦福大学是国际上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国内北京中医药大学发文居首位;国内外睡眠障碍研究学科均以临床和药理为主。研究热点显示睡眠障碍所致的心血管等疾病备受关注。结论 近20年来,国内外对睡眠障碍的研究热度持续增加,睡眠障碍的机制研究尚浅有待深入,同时神经和精神疾病、心血管以及代谢疾病的相关性被重视,药物与非药物疗法以及睡眠障碍的机理有待深入研究,睡眠障碍的相关保健品开发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系统梳理和分析与中医“瘀毒”理论相关的文献,探讨瘀毒理论当前的研究动态和热点,以期提供更多富有临床价值的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数据来源,“瘀毒”“毒瘀”“瘀毒证”“瘀毒互结”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EXCEL 2019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使用Cytoscape 3.7.2绘图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共纳入526篇文献。近5年,“瘀毒”理论发文量达到高峰;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发文量最多的杂志是《辽宁中医杂志》;文献研究类型以综述和理论探讨为主;瘀毒理论涉及的现代疾病众多,其中研究热点疾病为肿瘤和心血管疾病;“虚瘀毒”为当前瘀毒理论体系下的主要研究内容。结论 中医瘀毒理论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未来研究应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使理论探讨、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相互补充,共同阐释“瘀毒”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临床提供更多富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5.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成立以来,确立了以中医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体治疗方法和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成长历程。他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牵头联合全国26家医院以及挪威国家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医结直肠癌的诊疗方案的验证工作,牵头制定《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及探索建立辐射社区医院的结直肠癌中医三级防治网络等工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具有典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9.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