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游憩活动类型、不同游憩地类型、不同游憩主体有不同的游憩体验空间需求;本文从游憩体验的特征出发,探讨了游憩体验的类型和游憩体验空间的构成,以野餐活动为例,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游憩体验空间测度的理论方法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2.
主城区居民评价性游憩空间认知研究——以南昌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逢军 《经济地理》2011,(6):1036-1041
主城区是城市户外游憩场所集聚、类型多样性强的地区,也是居民日常游憩的重点区域,在城市游憩空间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空间认知研究对城市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有重要意义。以游憩空间认知问卷调查为第一手资料,分析了南昌市主城区居民评价性游憩空间认知的总体特征与组合性特征,进而探讨了其影响因素,为城市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吴志军  田逢军 《经济地理》2012,32(6):156-161
空间句法提供了从空间认知的视角定量分析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理论和方法。以南昌市为例,采用空间句法分析了南昌市游憩空间形态的结构特征,解析了整体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智能性水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南昌市游憩空间形态的认知影响因素,为国内其它城市的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借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改扩建项目,深入探索以动物为主题的城市游憩空间设计过程,研究以保护动物自然行为为核心、以提升游憩体验度为目标的设计原则,旨在从规划设计层面形成可参考的同类动物主题公园的设计依据。从现有的游憩空间理论入手,将设计内容解构为空间基底、观赏方式、馆舍布局及游线设计4个层面,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专家访谈、场景构建等方法,以游憩空间理论为基础,基于动物的自然生境和行为需求,以拟达到的游憩体验为目标,构建符合动物生境和游客需求的主题游览场景。经过项目实践,改扩建后的大熊猫基地不仅尊重了动物的自然行为,而且提升了游客的游览体验,得到了动物保护专家和公园运营部门的认可。基于研究成果,形成理论研究框架,以期为同类动物主题公园及其他类型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武汉东湖绿道湖中道为对象,采用游憩行为观察法(SOPARC)分析游客游憩行为特征和绿道使用影响因素,运用核密度估算法(KDE)研究游客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绿道的使用对象非常广泛,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游客均具有较好的吸引力;2)绿道居民和游客出行陪伴状况及性别与社会关系密切相关,社会交往需求成为绿道游客游憩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3)游客活动类型选择受年龄和活动强度的影响,青少年群体偏好活动水平较高的运动,年长的游客趋向于选择强度较低的活动;4)闲暇与否成为影响游客和居民出行的重要因素;5)游客空间分布特征表明,风光优美的自然景点、亲水平台、开阔广场、可达性高的驿站等是绿道的高使用密度空间。以此为基础,提出以游憩者行为特征与偏好为导向的城市公园规划管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游憩者为主体的游憩环境教育是实现游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通过对到访森林公园的游憩者发放问卷和现场访谈的方式,在运用EXCEL和SPSS软件对获取的调查数据进行辅助分析的基础上,揭示游憩者的游憩环境感知现状以及游憩区的游憩环境教育现状,探讨实现游憩区游憩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措施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李彪 《经济论坛》2013,(12):113-115,124
以河北暖泉古堡为例,从梳理古堡历史文化空间、整理古堡现有空间基础入手,通过文化空间——现有空间基础矩阵对二者进行对比,得到一个具有现实空间基础的历史文化空间要素组,然后通过空间——认知矩阵获得游憩者对这些要素组的认知,进而从点、线、面三个层面构建古堡游憩空间.  相似文献   

8.
高压输电走廊线下空间在城市内大量存在,按照现 行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中的规定,一般应作为防护绿地规划 建设。但在现实中存在大量将其利用为游憩绿地使用的情况, 其安全性受到公众质疑。利用电力行业和医学相关研究数据, 对城市高压输电走廊线下空间游憩利用的安全性开展深入研 究,综合得出将110和220kV高压输电走廊线下空间作为游 憩绿地利用,其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并基于安全利用的前 提,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角度提出了相关设计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城市由滨河到跨河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社会和工程技术条件,即达到门槛值,以往的研究中对这一问题较少论及或阐述的较为模糊,尤其缺乏系统的定量分析。在总结国内外城市跨江河发展的时空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判断城市能否跨河发展的主要依据是城市自身是否达到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而与跨江河直接相关的自然地理条件、工程技术因素的约束力呈下降趋势。创建并应用了城市跨江河发展可行性评价体系,对济南市北跨黄河发展的条件、时机和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制订城市发展战略、空间管制规划和开发风险预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猛  钟静 《新经济》2022,(1):105-109
以南京中山陵为研究案例地,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免费景点内城市居民的游憩动机和游憩幸福感水平进行初步探究.研究发现:(1)游憩者中女性占比较高,年龄段多集中于青年和中老年群体;(2)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将城市居民游憩幸福感划分为旅游综合体验和积极情感两因子;(3)结合因子得分,运用SPSS聚类分析,发现城...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休闲社会的发展,个体的游憩参与行为已成为新的研究课题。通过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文章构建了由游憩参与者、游憩活动与游憩空间共同组成的概念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讨论了深度休闲、游憩专门化和地方依恋之间的具体关系。研究发现,深度休闲对游憩专门化和地方依恋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游憩专门化对地方依赖具有负向影响,并在深度休闲与地方认同之间扮演着中介变量的角色。研究表明,游憩者的深度休闲特质越明显,对地方依恋的总体程度也越高,主要原因是情感认同的提升;而深度休闲特质越明显的个体,其游憩专门化水平也越高,主要原因是持续的活动涉入促进了认知和行为的专门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从原有的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转变到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其中旅游偏好研究是旅游市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居民偏好不仅有利于预测居民的旅游行为,而且有助于规划和营销居民喜爱的旅游产品。文章以长沙市居民为研究对象,基于对长沙城市居民的城郊游憩偏好的问卷调查,对长沙市居民城郊游憩偏好与居民人口学特征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提出了与调查所反映出的居民的偏好相应的城郊游憩产品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城市森林具有多功能性。城市森林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休闲娱乐形态,目前已经成为旅游业开发的选择方向。文章以城市森林公园为切入点,分析了游客的游憩行为,指出游客的游憩感知是城市森林游憩系统优化的基础,而森林公园园区的空间结构、游憩设施以及资源成为森林旅游系统优化的外拉力。这样,在内外力的作用下,游客的游憩感知满意度会不断提高。并以山西太原森林公园为实例,对游客游憩行为特征、出游方式、同行者的选择、游憩活动偏好及动机等方面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前面的理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游憩绿道复合设计——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游憩绿道复合设计可以将单个公园绿地、历史街区、风景名胜区、居住社区等建设依托一些线性要素(如城市河流、道路系统、文化线路等)纳入到绿道系统和城市游憩的整体框架中,形成网络化的绿色游憩开放空间系统;又可融景观、生态、游憩和文化遗产保护、社区建设等于一体,实现开发效益的最大化,对于完善现代城市功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与城市国际化等有重要作用。以上海市为例,探讨了城市游憩绿道复合设计的理念与原则,并对不同类型的游憩绿道分别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城市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日趋严峻。作为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山地公园对于满足山地城市居民的游憩休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评价有助于科学指导山地公园的优化,提升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游憩服务质量,提高市民的游憩体验感。以承德市为例,对中心城区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基于承德中心城区山地资源和环境特征,着重从市民对中心城区山地游憩环境的需求、感知出发,应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游憩环境、游憩设施、游憩感知、游憩承载、游憩区位5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基于GIS平台对这些指标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定量化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加权叠加,得到承德中心城区21个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等级。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山地公园游憩开发建设指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满足市民对山地空间的不同游憩需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山地公园的生态游憩建设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晶 《经济前沿》2011,(4):153-160
近年来,空间经济学家在空间集聚领域不断放松假设条件和探索新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经验验证和实证研究,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同时也富含许多政策含义,尤其是对城市集聚现象做了大量研究,并为城市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介绍了空间集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相关理论,并借助实证分析手段,分析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性、可行性以及宁镇扬城市群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些“改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我国跨省域、不同行政区单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创新模式。广东"双转移"战略则是我国行政区经济体制下典型的地方政府经济干预行为。两者启动时序相关,战略目标存在交集,空间范围存在重叠,因而在交集领域与重叠空间就会形成"政策协同效应"。通过比较不同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结构效应差异来识别行政区经济与一体化经济的空间效应,数据显示广东"双转移"战略的行政区经济效应明显,并部分抵消了泛珠区域合作的一体化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8.
跨江发展是滨江城市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布局的有效措施。文章以南昌市为例,选取1990、2000、2010、2017年共4期遥感影像,利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其建设空间生长过程及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探索城市跨江战略实施下研究区建设空间演化的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①1990年代以来,南昌市建成区建设空间生长总体经历了低速生长阶段(1990—2000年)、加速生长阶段(2000—2010年)、稳定生长阶段(2010—2017年),分别对应城市跨江发展的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②空间生长模式可划分为填充式、外延式、飞地式3类,不同阶段其生长模式呈现差异,其中低速生长阶段3类模式占比相差不大,加速生长阶段以外延式扩展为主导,稳定生长阶段则以填充式扩展为主导。③不同阶段对应的主导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低速生长阶段主要受滨江沿岸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程度及跨江交通设施的制约,城市跨江发展缓慢,两岸相对独立发展;加速生长阶段,由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的内生推力以及地方政府发展意愿、跨江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的外生拉力共同驱动城市空间生长,加速城市跨江发展;稳定生长阶段,科技进步带动交通工程技术的提升及市场驱动下...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综合公园是城市人居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 好城市公园与居民的关系,在满足公园服务功能的同时保障公 园自身的良性环境,是当今城市公园建设的重要课题。以上海 世纪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游客轨迹数据和补充问卷调研分析 了游客游憩偏好。结果显示,受景观资源不均衡分布的影响, 游览路径表现出主路聚集、区域分散的现象;停留空间与游客 需求相关,其中老年、中青年和家庭3类典型游客的主要停留 节点分别是休憩服务设施、公园植物景点和游乐活动场所。针 对环湖区域游客集中的问题,从亲水因素的角度开展分析,发 现景观和设施资源分配的不均导致游客对空间亲水性的依赖差 异。结合游客群体的游憩偏好特征,重点针对老年和中青年游 客提出了公园管理和场地更新建议,助力解决临水区域游客压 力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开发研究--以台州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游憩商业区RBD是城市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通过对城市RBD内涵和功能的分析,指出了建设城市RBD对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对台州市椒江区建设城市RBD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