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汽车总装作业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现状,探讨多部位WMSDs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3至7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663名男性汽车总装作业工人为调查对象,选用《肌肉骨骼损伤情况调查问卷》对工人的一般情况和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多部位WMSDs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汽车制造工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s)发病情况,探讨其颈部WMSDs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广州市1家汽车整车及1家零部件生产企业共8356名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北欧肌肉骨骼疾患问卷(修改版)》(NMQ)调查WMSDs患病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WMSDs影响因素,并对危险因素接触情况进行调査分析。结果研究对象WMSDs年患病率为44.6%,其中颈部WMSDs患病率为25.4%(2126/8356),以发动机生产及总装岗位作业工人的颈部WMSDs较高,年患病率分别为30.6%、2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部WMSDs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工龄、以不舒服的姿势工作、每天从事同样的工作、涉及到寒冷凉风或气温变化、经常加班、腰背部经常重复同一动作、颈部前倾或后仰、颈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调查发现,84.9%的研究对象每天从事同样的工作,总装岗位最高(89.0%);83.5%的作业工人经常加班;81.6%的作业工人工作中颈部前倾或后仰,以发动机生产岗位最为突出(87.5%)。结论汽车制造作业人员WMSDs患病率较高,尤以颈部最为常见,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不良工作姿势及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发动机生产及总装岗位是颈部WMSDs的重点风险岗位,应开展有效的工效学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山东省某汽车总装车间各工种工人肌肉骨骼疾患患病现状及劳动负荷在各工种中的分布。方法 2019年3—7月选取663名男性汽车制造总装作业工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国内出版、经过适当修改的北欧肌肉骨骼问卷进行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汽车总装作业工人工作相关的肌肉骨骼疾病(WMSDs)患病率为51.9%,身体各部位WMSDs患病率排在前4位的依次是颈部(29.7%)、肩部(25.8%)、手/腕部(25.3%)和踝/足部(22.6%)。上胶工和油漆工WMSDs累计身体部位数量所占比例较高。油漆工和上胶工劳动负荷大者和不良姿势者比例较高。结论山东省某汽车总装车间各工种WMSDs患病率较高,应结合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提出预防性指导方针,以降低此类疾患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啤酒制造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选择广州市某大型啤酒制造厂501名啤酒制造工人为研究对象,应用中文版《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调查WMSDs的患病现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工人罹患WMSDs的影响因素。结果 啤酒制造工人WMSDs总发生率为39.7%(199/501),其中发生率较高的部位是颈部27.1%(136/501)、肩部25.0%(125/501)、下背部24.0%(120/501)、上背部23.2%(116/501)。啤酒制造工人罹患多部位WMSDs的比例为28.9%(145/501),单一部位发生率为10.8%(54/5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总工龄<5年者相比,工龄10~<15年的工人罹患WMSDs的风险增加(P<0.05);吸烟≥20支/周、经常替同事上班者罹患WMSDs的风险增加(P<0.05)。结论 啤酒制造工人WMSDs患病风险较高,发生率较高的部位分别是颈部、肩部和下背部。啤酒制造行业应加强员工健康培训,注意对工龄较长员工的保护,宣传吸烟危害,合理安排工人轮休和作息,以降低工人罹患WMSDs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损伤(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831名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北欧肌肉骨骼疾患问卷(改良版)》调查其WMSDs患病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研究对象WMSDs总患病率为46.9%,患病率最高的是颈部(30.7%),其次是肩部(23.2%)、踝部(20.2%)。不同岗位作业工人颈部、踝部、下背、手部、腿部及肘部WMSDs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不舒服姿势工作(OR=2.12,P < 0.05)、长时间保持低头(OR=2.08,P < 0.05)、工作中背部弯曲(OR=1.68,P < 0.05)、腰背经常重复同一动作(OR=1.61,P < 0.05)和颈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OR=1.53,P < 0.05)的作业工人罹患颈部WMSDs的风险更高;肩部WMSDs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以不舒服姿势工作(OR=2.44,P < 0.05)及经常加班(OR=1.75,P < 0.05);踝部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不舒服姿势工作(OR=1.91,P < 0.05)和长时间保持低头(OR=1.63,P < 0.05);男性是颈部及肩部WMSDs的保护因素(OR=0.42、0.36,P < 0.05)。
  结论  该汽车零部件企业作业人员颈部、肩部、踝部WMSDs的患病率较高;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不良劳动姿势及不合理的工作组织。应开展有效工效学干预措施,降低WMSDs对作业工人的健康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选用经过信效度检验的《北欧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修改版)》,对泉州某鞋厂886名作业工人进行了肌肉骨骼疾患与工效学负荷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886名作业工人各部位WMSDs发生率为6.8%~17.0%,主要发生部位依次为颈部(17.0%)、肩部(15.3%)、手/腕部(13.0%)、下背部(12.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不舒服的姿势工作、长时间坐位工作和本工种工龄是导致颈部WMSDs的危险因素(OR=1.77,1.34,1.05);以不舒服的姿势工作是肩部、下背部、手/腕部WMSDs的危险因素(OR=1.91,3.10,1.63);与同事轮流完成工作是肩部WMSDs的保护因素(OR=0.56)。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汽车制造企业工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患病情况及相关不良工效学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选择重庆市某汽车制造厂523名男性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选用电子版《北欧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修改版)》(NMQ)调查其WMSDs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不良工效学因素。结果 523名研究对象的WMSDs总发生率为54.1%,各部位WMSDs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颈部(29.6%)、足部(27.7%)、肩部(25.8%)、手部(25.8%)、上背部(20.1%)、膝部(16.8%)、下背部(15.5%)、腿部(14.3%)和肘部(10.9%);多部位WMSDs总发生率为38.4%,≥2个部位WMSDs发生率最高的工种依次为钳工(50.0%)、技术人员(50.0%)、装配工(42.7%)、焊工(25.8%)和操作工(2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部大幅前倾或头后仰、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和长时间转头是颈部WMSDs的主要风险因素(P0.05);肩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手在肩部以上作业是肩部WMSDs的主要风险因素(P0.05);反复做同一动作和长时间站立是足部WMSDs的主要风险因素(P0.05)。结论汽车制造企业工人WMSDs高发,各部位WMSDs与其存在的不良工效学因素密切相关,应加强工效学干预,降低作业工人WMS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市汽车制造企业物流作业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发生情况, 探讨其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 为汽车制造企业物流作业工人WMSDs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4~5月,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 选择广州市2家汽车制造企业1 442名物流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 采用《北欧肌肉骨骼疾患问卷》调查WMSDs患病情况, 运用潜类别分析方法对研究对象WMSDs患病模式进行分析, 用χ2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类别人群的患病影响因素。结果 WMSDs总患病率为42.9%(619/1 442), WMSDs患病率较高的3个部位分别为颈部(23.5%, 339/1 442)、肩部(21.3%, 307/1 442)、下背部(19.1%, 275/1 442)。69.0%(427/619)的患病人群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同时患病。经潜类别分析将研究对象分为4个潜类别:全身多部位共患组(4.51%)、极低或无患病组(70.39%)、肩颈-上背共患组(11.37%)、四肢-下背共患组(13.73%)。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 与"极低或无患病组"比较, 汽车制造物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汽车制造工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s)发生情况及其工作组织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选用经修订的《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和中文版《工作付出-回报失衡(ERI)量表问卷》,对某汽车制造厂554名工人近1年内肌肉骨骼疾患患病与工作组织以及社会心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该厂工人WMSDs发生率为661%;不同部位的发生率为114%~395%,其中前四位的依次为颈部(395%)、下背部(348%)、肩部(347%)和踝/足部(339%)。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发现,休息时间充足(OR=043)、自主选择工作间休息(OR=047)和与同事轮流完成工作(OR=058)是下背部WMSDs的保护因素;每天工作时长(加班)(OR=265)和工作涉及寒冷/凉风或气温变化(OR=177)是下背部WMSDs的危险因素;工间休息时间充足(OR=039)和休息次数(OR=05)是踝/足部WMSDs的保护因素;人员短缺(OR=159)和工作每天重复(OR=287)是肩部WMSDs的危险因素。结论汽车制造工人WMSDs的发生率较高,工作组织因素可能对工人WMSDs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制造业油漆工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现状,探讨其多部位WMSDs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广东省内1家汽车制造厂、3家木质家具制造厂和1家船舶制造厂的639名油漆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WMSDs的患病情况,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多部位WMSDs的影响因素。
  结果  制造业油漆工WMSDs总患病率为37.4%,其中患病率最高的部位是颈部(20.7%),其次是足踝部(19.2%)、肩部(17.4%)和下背部(15.8%)。单一部位WMSDs患病率为10.3%,多部位WMSDs患病率为27.1%,多部位WMSDs患病率较单一部位高。排除混杂因素之后,工人患多部位WMSDs的危险因素是工龄3~6年(相对于工龄 < 3年)(OR=1.68,P < 0.05)、以不舒服姿势工作(OR=2.41,P < 0.05)和足踝部重复相同动作(OR=1.94,P < 0.05),保护因素是休息时间充足(OR=0.63,P < 0.05)和工组中能伸展或改变腿部姿势(OR=0.57,P < 0.05)。
  结论  制造行业油漆工多部位WMSDs较单一部位更常见,且患病风险较高。用人单位可通过制定和改进适宜的生产计划、增加工间休息频率和时长,识别和减少不良工作姿势等方式来降低油漆工发生多部位WMSDs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