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估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胃癌筛查及癌前病变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3月—2019年9月因胃部不适在嘉兴市第一医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共442例。内镜检查前患者根据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分为3组:低危组(0~11分)、中危组(12~16分)和高危组(17~23分),分析3组胃癌及萎缩性胃炎检出情况。根据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医院就诊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对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间因各种消化道症状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且符合该筛查流程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的评分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即低危组(0~11分)、中危组(12~16分)及高危组(17~23分),对3组患者的胃癌及癌前状态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共2 674例患者纳入研究,低危组1 694例(63.35%),中危组833例(31.15%),高危组147例(5.50%)。共检出胃癌73例,胃癌检出率为2.73%(73/2 674);3组患者的胃癌检出率分别为1.06%(18/1 694)、4.32%(36/833)及12.93%(19/147),3组患者间胃癌的检出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中危组[2.04%(17/833)]、高危组[4.08%(6/147)]明显高于低危组[0.35%(6/1 694), P均<0.05]。 结论采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医院就诊人群的胃癌检出率,而且同时能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福建海岛胃癌风险人群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4—6月,对福建省莆田市南日岛人群进行胃癌筛查,前瞻性收集了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数据。采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进行胃癌风险分级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胃镜检查,随后对疑似阳性病例进行放大内镜检查和活检。后续针对阳性人群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内镜及外科手术)。比较胃癌风险分级的各组人群中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采用卡方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 423例,检出胃癌19例(1.34%)。胃癌风险分级的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胃癌检出率分别为0.88%(9/1 025)、1.76%(6/341)和7.02%(4/57)。对胃癌检出率进行配对比较显示,低危组和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4,P=0.003)。低危组与中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共检出胃癌前病变87例(6.11%)。对胃癌前病变检出率进行配对比较显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的检出率分别为6.24%(64/1 025)、5.87%(20/341)和5.26%(3/57),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癌筛查过程中,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有助于对福建海岛胃癌风险人群进一步风险分层,为内镜精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血清幽门螺杆菌(HP)抗体联合胃蛋白酶原(PG)(即ABC法)、血清PG联合胃泌素‑17(G‑17)(即新ABC法)和新型胃癌筛查评分法,这3种胃癌初筛方法在健康体检人群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作用和效能。方法 对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并行胃镜检查者行上述3种胃癌初筛,每种方法均分为低危人群、中危人群和高危人群,以胃镜和活检病理为金标准,计算3种筛查方法各危险分层的比例和胃癌的检出率,评价各筛查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完成健康体检和胃镜检查纳入研究者共3 199例。胃镜检出食管癌10例(0.31%),均为早期食管癌;胃癌37例(1.16%),其中早期胃癌者占86.49%(32/37)。采用3种胃癌初筛方法评估受检者胃癌风险,ABC法评为低危人群1 853例(7.92%)、中危人群1 339例(41.86%)、高危人群7例(0.22%),胃癌检出率分别为0.97%(18/1 853)、1.42%(19/1 339)、0.00%;新ABC法评为低危人群2 362例(73.84%)、中危人群804例(25.13%)、高危人群33例(1.03%),胃癌检出率分别1.14%(27/2 362)、1.24%(10/804)、0.00%;新型胃癌筛查评分法评为低危人群1 448例(45.26%)、中危人群1 213例(37.92%)、高危人群538例(16.82%),胃癌检出率分别为0.28%(4/1 448)、1.32%(16/1 213)、3.16%(17/538)。中、高危人群合计的胃癌检出率明显大于低危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35,P<0.001)。观察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ABC法为0.546、新ABC法为0.503、新型胃癌筛查评分法为0.760,新型胃癌筛查评分法的AUC明显大于ABC法和新ABC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新型胃癌筛查评分法中、高危人群的胃癌检出率高于低危人群,胃癌漏诊率低于ABC法和新ABC法,在健康体检人群的早期胃癌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早期胃癌(EGC)定义为垂直方向的浸润不超过黏膜下层而无论有无转移的胃癌,即早期胃癌=黏膜癌(M癌) 黏膜下层癌(SM癌)。内镜下早期胃癌可分为(肉眼分类)Ⅰ型(隆起型)、Ⅱ型(平坦型)、Ⅲ型(陷凹型),其中Ⅱ型可进一步细分为Ⅱa型(平坦隆起型),Ⅱb型(平坦型),Ⅱc型(平坦凹陷型)。一般EGC直径1~4cm,小于0.5cm者称微小胃癌。  相似文献   

6.
7.
邹尤宝  饶官华 《山东医药》2010,50(45):102-103
既往早期胃癌(EGC)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近年来随着内镜设备的更新及技术的进步,EGC的治疗已从单纯外科手术转向内镜治疗。本文参考相关文献对EGC内镜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与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联合胃泌素-17(gastrin-17,G-17)(新ABC法)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因胃部不适在嘉兴市第一医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共576例。其中男275例、女301例,年龄40~72(52±1...  相似文献   

9.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件及安全性.方法 对20例早期胃癌患者共21处病灶进行ESD治疗,观察治疗的情况及效果.结果 21处病灶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5.2%(20/21),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为90.5%(19/21).平均手术时间50.4 min.急性少量出血率4.8%(1/21),术后腹痛发生率为76.2%(16/21),未发生急性大量出血、穿孔、术后延迟出血.2个月时复查胃镜,溃疡愈合率100%.平均随访9.2个月(8~12个月),局部无残留、复发及异时病灶发生.结论 ESD町提高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和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是一种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胃癌流行病学的内镜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胃癌流行病学的内镜调查刘光军金成兰陈红雨孙玉芝Subjectheadingsstomachneoplasms/epidemiology;endoscopy,gastrointestinal;stomachneoplasms/diagnosis主题...  相似文献   

11.
12.
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胃癌的费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目的评价在人群中筛选幽门螺杆菌感染以预防胃癌的临床和经济学效果.方法用Markov模型估计在10万名40岁~45岁人群中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并对筛查试验阳性者进行治疗的远期效果及费用,并与不进行任何干预的结果相比较,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对治疗感染者减少胃癌发生危险度的有效率和胃癌发病率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在有效率为50%时,每筛查10万人可减少291例胃癌的发生,增加2612个生命年.当预防胃癌的有效率从5%到100%变化时,每增加一个生命年的费用从7747元下降到2325元,在胃癌高发区筛查更经济有效.结论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潜在的能减少胃癌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背景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我国早期胃癌的发现率小于10%,远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规范胃镜诊断标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胃癌筛查方案迫在眉睫.目的 探讨京都胃炎分类标准在基层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京都胃炎分类标准对2019-09/202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蛋白评分系统预测胃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467例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白蛋白(ALB、A)不足45 g/L标准患者的伴随疾病及既往疾病进行统计,将此影响因素按照一定的数值计入到ALB中.分析ALB、球蛋白(GLB、G)、A-G、A+G水平,按照统计学方法取值评估,构建胃癌及癌前病变评分...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评价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R(PGⅠ/PGⅡ)及血清胃泌素(G17)水平检测联合胃镜检查在青海胃癌高发地区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青海省4个胃癌高发区县8个自然村近25000人作为普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确定适龄目标人群(40~69岁)2700人,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GⅠ、PGⅡ及G17水平并计算PGR(PGⅠ/PGⅡ),筛查出数值异常者949例作为胃癌高危人群并行胃镜检查及活检,根据胃镜及活检病理结果分成非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观察不同胃黏膜病变中血清PGⅠ、PGR及G17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PGⅠ、PGR及G17诊断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最佳临界值及其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胃镜检查949例,病理活检649例。检出非萎缩胃炎239例,萎缩性胃炎500例,消化性溃疡197例,胃癌13例(其中早期胃癌5例、进展期胃癌8例)。血清PGⅠ表达水平,早期胃癌组[(70.00±12.35)μg/L]、进展期胃癌组[(38.39±2.77)μg/L]明显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103.89±37.45)μg/L,P均<0.05],且早期胃癌组明显高于进展期胃癌组(P<0.05);PGR值早期胃癌组(3.74±1.40)、进展期胃癌组(2.05±0.59)明显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9.18±4.10,P均<0.05),且早期胃癌组明显高于进展期胃癌组(P<0.05);血清G17表达水平,早期胃癌组[(18.03±4.52)pmol/L]、进展期胃癌组[(25.15±3.76)pmol/L]明显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14.99±7.12)pmol/L,P均<0.05],且早期胃癌组明显低于进展期胃癌组(P<0.05)。诊断早期胃癌的ROC分析显示,PGⅠ的最佳临界值为71.85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59.0%;PGR的最佳临界值为5.0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70.4%;G17的最佳临界值为15.65 p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69.3%。诊断进展期胃癌的ROC分析显示,PGⅠ的最佳临界值为42.55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5.3%;PGR的最佳临界值为2.7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2.1%;G17的最佳临界值为20.55 p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89.7%。结论通过血清学检测筛查出胃癌高危人群,然后对高危人群行胃镜及活检确诊,不仅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而且可以节约医疗资源,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可行性方案,适合在青海省胃癌高发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