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招贴作为视觉信息的传播载体,主要以二维平面的存在方式进行信息承载,但是招贴艺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存在与环境和受众有着紧密联系,由此招贴的艺术形式和展示方式也都得到了全新的发展与突破。打破招贴常规式的二维形态,使招贴真正与空间、媒体和受众发生互动关系,形成信息整体,信息在得到更好的传播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王坚  龚鑫 《包装工程》2007,28(8):150-151,183
将公益招贴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纳入时代背景之下,阐述了公益招贴的社会需求,设计特点及对现代社会的积极作用,指出公益招贴设计必须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感受、深入思考并及时的传达,以审美的方式来体现其倾向性和教育功能,使观众在对其的审美感受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使公益招贴设计成为倡导人类文明发展的有效媒介,成为规范社会生活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王建罡  陈幼林 《包装工程》2021,42(6):265-271
目的 研究新媒体视阈下,公益主题交互设计在公共艺术生活中发挥出的美学价值与社会价值,以及面临的挑战.归纳并总结视触觉在公益主题交互设计中的价值表现,探究公益主题交互设计的发展方向.方法 从公益主题交互设计在新媒体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入手,梳理视触觉设计的发展脉络,分析视触觉的感知维度,以及其对公益主题交互设计,在视觉美感、传播效果与交互体验等方面的提升;结合用户的欣赏体验与精神感受,研究公益主题交互设计,在利用视触觉设计手段丰富交互体验的同时,探究实现扩大用户群体、倡导关注社会问题、调节公众情感等价值追求的途径.结论 新媒体时代的公益主题交互设计应兼顾视觉体验与情感传达,充分利用视触觉设计提升视觉表现力,在充实画面信息的同时,推动公益主旨的传播与升华.  相似文献   

4.
招贴设计中视觉冲击力的强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招贴艺术具备了视觉语言中大多数基本要素,设计表现比其他媒体更广、更全面.要想取得招贴诉求的最佳效果,视觉冲击力度的强弱是关键.文章在分析招贴的发展历史及传播特性的基础上,针对招贴设计中视觉冲击力的强化问题,从图形识剐、版式引导、色彩注目、感官刺激、加深记忆、心理震撼等6个方面,进行了创意策略分析及设计方法的分类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刘卓 《包装工程》2019,40(14):308-310
目的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招贴设计的多样化表现与设计方式。方法 由招贴的基本概念入手,探索其作为一种中国流行商业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不同时代所展现出的不同形式与内容,随后以图形和文字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现代招贴语言的时代性表现为基准,分析当前时代所赋予招贴设计的简约、环保与民族等特质的要求与尝试,结合具体的应用方向和路径,就其中的细节部分展开探讨,并进一步总结招贴设计在时代发展潮流影响下的具体走向,探索招贴设计的多元化趋势。结论 从时代的视角审视招贴设计,不断转换设计思维,结合图形、文字、数字化等细节进行艺术的升华,可以赋予招贴设计更多的艺术创意和审美表达,以一种新、异、美的特质吸引受众的注意,更好地达到宣传目的。  相似文献   

6.
石建航 《包装世界》2012,(6):88-89,91
在新传播时代全面成型的社会文化阶段,构成现代设计体系的核心、基础、原理、方法,以及应用形态正在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论文揭示了新传播时代的双重意义:传播的新媒体时代与以传播为导向的设计时代。在一种以数字化信息、网络化发布、多媒体表现、交互式传播为主要媒体特征的信息环境中,在一种以实时性、体验性、交互性和个体性为核心的设计文化形态日趋成熟的发展背景下,对设计文化的概念、内涵、表现形式、审美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加以探讨,寻找这种趋势对当代设计实践、设计理论所具有的重要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年画是我国的民俗艺术,其设计风格、理念、色彩、构图等方面与招贴设计有相通之处。在年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本文用内容功能来分类,从商业、政治、民俗、公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年画和现代招贴设计相结合,从二者的共同处出发,旨在继承年画艺术的同时,用全新的角度来进行招贴设计。年画属干中国画的一种,源于我国古代的"门神画",是汉族民间艺术之一。年画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祈福、艺术欣赏、实用等阶段。而在其衍变过程中,按内容功能分类分为商业年画、政治年画、民俗年画、公益年画等。招贴,指张贴于纸板、墙、大木板或车辆上等载体上的印刷广告,从字面意义上解释,指为了引起注意而进行的张贴,又称为海报。在中国招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商业年画、政治年画、民俗年画对招贴设计的颜色、构图和风格有启发和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招贴作为一种户外广告,面对的是匆匆而过的行人,必须要在瞬间引起行人的注目和兴趣,将广告信息深深植入他们的脑海中,这种于瞬间传达信息的力量只有依靠图形来完成,图形的创意和表现成为招贴设计的关键。从当代招贴图形的发展来看,同构图形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图形形式,被越来越多的招贴设计师所应用。  相似文献   

9.
"特朗普现象"一词所描述的是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活动中的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在并不被上层精英和主流媒体看好的情况下一路凯歌,最终赢得总统大选的情形,这种现象实质反映出美国社会阶层间的割裂。笔者所从事的视觉传播设计教学工作与时政并无交集,但注意到了新媒体在美国大选过程中所扮演的误导角色,故在此对"特朗普现象"稍作解读,并以此视角来简析设计调研在新媒体环境下视觉传播设计中的基础地位,认为新媒体环境下的设计调研仍应当被强调且目标明确,设计调研应当多方进行。  相似文献   

10.
招贴设计中汉字图形的传播优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郜珍 《包装工程》2010,31(2):91-93
从招贴图形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汉字图形独特的传播优势,说明了把汉字图形应用于现代招贴设计中,可以增强现代招贴的易读性、记忆性、个性化和民族化,使招贴在传播效果与传播广度上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栗帅东  孙阿强  徐云 《包装工程》2022,43(22):221-230
目的 探究图像叙事理论在公益海报创作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和创新设计策略,将COVID-19主题的图像叙事特征与受众心理需求相契合,使海报传播的文化价值得到有效提升。方法 通过分析图像叙事理论下公益海报设计的基本特征,结合COVID-19叙事主题,采用5W1H模式分析叙事元素并构建叙事空间,利用视觉思维论述受众审美特征与心理诉求,借用意象论和图形创意法,对用来修辞海报主旨的图形符号进行视觉语言转换。结果 基于图像叙事原理结合受众情感诉求进行设计实践,从受众认知、感知、反思三个层面,构建海报设计流程的垂直化思维,使公益海报的多维语境与文化价值得以深度传播。结论 图像叙事理论介入公益主题海报创作,可以让海报画面语义表述更加丰富,进一步加强了与受众的情感沟通,使公益海报的视觉表现、引导功能和价值观念传播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能够解决单一的形式美法则、无法满足受众情感需求和复杂的设计流程等问题,为公益海报再设计提供了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许力  邹勤 《包装工程》2019,40(10):22-26
目的探究AR海报的交互模式及意义,探寻智媒时代新旧海报媒介的合作共生之路。方法通过分析新媒体的时代特征、影响海报设计的主导因素以及AR技术的特点,以笔者创作的AR海报为例,探讨AR技术下海报设计创新的多种可能性。结论总结AR海报的交互方式,提出不同交互层级的AR海报设计策略。该研究为海报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鲁仕贵 《包装工程》2019,40(4):273-276
目的探究新媒体艺术的特征、优势及其在视觉传达中的语言形式与发展策略。方法从媒体形式的发展进程谈起,结合新媒体艺术的变异性、发散性、连结性等基本特征,分析其应用于视觉传达中的必要性,再结合网页设计与广告设计领域的新媒体艺术语言表达进行探究,最后总结出其由单项传递信息向信息交互设计、静态设计向动态设计、物质性设计向非物质性设计转变的趋势,并对广大设计师的相关设计提供思路。结论新媒体依靠新的科技成果结合数字技术给视觉传达设计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传统的艺术创作与表现形态的转变,提升了视觉传达艺术的实际价值,在满足人们个性化、多元化审美需求的同时,带动了整个媒体艺术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晴  张志鹏 《包装工程》2023,44(14):262-269
目的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研究品牌传播方式的变化,总结新的传播策略以指导品牌的包装设计。方法 从传播学角度,搭建了传统品牌传播模型,结合新媒体时代下媒介与消费者的新特征,对该模型进行了优化重构,基于新模型的特征总结了新媒体时代下品牌的传播策略,由此提出了品牌包装设计的注意事项,并以瑞幸咖啡为例进行了论证。结论 在新媒体时代下,媒介的全能性和消费者的主动性对品牌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品牌方应从三个方面建立传播策略并指导其包装设计:适当提高品牌方自身的舆论投入,在设计时结合媒介的全能性,关注大众消费群体舆论的实时性,同时兼顾特定消费群体需求的差异性;引导消费者进行舆论讨论并发表更多的正面评价,在设计时结合消费者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包装的高辨识度与可互动性;进行品牌联合,在设计时综合运用上述策略,注意表达方式和内容的选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羌绣纹样在现代设计活动中的视觉表现形式单一,其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向受众传播有效的文化信息。针对现有研究局限,提出基于图像学理论探讨其在动态海报设计中的设计思路。方法 在分析羌绣纹样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羌绣纹样的视觉传播应借助动态海报的发展优势,以图像学理论为指导归纳出动态海报的设计原则并建立设计流程。结果 从图像学理论的研究框架出发,构建羌绣纹样的图像学解读、提取及转化模型来指导设计应用,将提取出的图形元素按主题分类,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和形状文法的演变规则,应用于海报图形元素的动态演变过程中,以进行羌绣纹样主题动态海报设计。结论 基于图像学理论的三个层面,提炼出羌绣纹样的“形”和“意”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性,创新性地提出依托动态海报这个载体,使得羌绣纹样向受众传达的设计内涵更加丰富,在传播和传承羌绣非遗、建设民族文化自信方面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在当前新媒体时代,有利于羌绣纹样借助动态海报的技术手段以更加形象的、生动的、多元化的形式呈现给大众。  相似文献   

16.
陈慧姝 《包装工程》2019,40(12):313-318
目的 研究电影海报与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内含,以及电影海报中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方法 通过对电影海报及其视觉传达设计理论的深刻领悟,分析电影海报的视觉传达表现如何利用图形的创意表现、色彩的情感传递、文字的创意内涵、版式的构思编排和意境的营造表达来传达影片的艺术情节和商业价值,并利用经典的电影海报案例设计特征,对海报的视觉传达设计进行探索和挖掘,解读设计的深刻创意构思。结论 电影海报作为当前设计形式中的重要门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电影商业化运作竞争激烈的今天,一部成功的电影离不开背后电影海报设计的视觉传达。可以用视觉传达设计独特的表现形式来突出电影主题与特征,展现电影海报的审美价值和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7.
现代公益海报设计的创意与表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冉冉 《包装工程》2017,38(24):296-298
目的探究现代公益海报设计的创意与表现方式。方法从公益海报的公益性、通俗性、针对性、长期性等特点入手,探索现代公益海报设计在元素替代、心理干预、国际化演绎3个方面的创意与表现,并以具体事例展开深入论述。结论在多元化的社会大环境下,创新公益海报的设计理念与方式,能够更好地凸显主题,提升艺术效果,使公益海报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张玉凤 《包装工程》2020,41(14):252-256
目的为我国新媒体融合视阈下视觉传达设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良好对策,对新媒体视阈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新媒体视阈下视觉传达设计的特征和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找到新媒体视阈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方向。结论在新媒体视阈下视觉语言和视觉层次的启示下,进一步指出在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要适当的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来构建视觉元素信息传递的完整性以及视觉图像语言结构的丰富性。为了更好地适应数字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特点,应加强视觉语言传播在当代数字新媒体中的应用。指明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工作者在设计作品时可以利用数字新媒体技术将传统设计理念与创新表现形式相融合,为视觉传达设计带来崭新的创作空间,从而来寻求创新的无限突破。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城市品牌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整体视觉构成要素上,传播形式以海报和实景拍摄城市宣传片为主,对城市品牌动态传播的关注较少。结合新媒体动画特征来看,城市品牌传播比较可行的选择是新媒体加动漫的表现方式。从对静态展示的关注转向动态传播,是城市品牌构建与宣传行之有效的对策。新媒体动漫从大众心理需求出发,生动有趣地展示城市文化发展过程,改变单向传播模式,与观众互动,形成多媒体全方位的多元传播模式。新媒体动漫的表现形式为城市品牌传播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结合新媒体技术的创新表现形式,扩大城市品牌的传播范围,将中国城市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