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痛风病是指与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关节、肾脏)等尿酸代谢紊乱密切相关的进展性代谢疾病,根据其病理进展特点和临床表现,其病程可分为高尿酸血症阶段、尿酸盐沉积阶段、痛风性炎症阶段。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2(ABCG2)是高通量的尿酸转运体,既参与了机体尿酸外排的肠-肾途径,又与痛风性炎症密切相关。通过切入ABCG2,对痛风病病理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痛风病的深入研究及防治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痛风病是与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沉积密切相关的慢性、进展性、复发性代谢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张冰教授针对痛风病高血尿酸、尿酸盐沉积、急性炎症不同病程阶段的病理特点,建立“整合论治”的治疗策略,采用健脾祛湿化浊除痹以降尿酸、抗炎镇痛,实现截断高血尿酸、扭转尿酸盐沉积、抑制急性炎症的治疗效果,标本兼治全程干预痛风病,为临床治疗慢性复杂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旷惠桃教授论治痛风病经验掇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旷惠桃教授对痛风病的概念认识、痛风病的病机、治疗痛风的基本原则、控制痛风病复发的措施以及痛风病与并发症预防的最佳手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藏医疾病札奈(Dreg—nd)属现代医学痛风病范畴,本文引用了历代藏药学家对痛风的文献研究,结合现代诊疗手段,对藏西医的诊断痛风病标准、藏西医的治疗痛风病原则及行医多年的经验体会等方面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整合医学是一种综合性医疗系统,临床治疗、心理、社会、饮食等多方面综合治疗,体现出整合医学在疾病治疗方面的优势。从整合医学的角度介绍治疗痛风病的进展,并分析得出未来对痛风病治疗将是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综合立体式治疗模式,整合医学理念的引入将使痛风病的治疗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6.
浅谈痛风病患者的自我保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斯金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347-1347
痛风系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痛风病的临床特点为急性发作、血液尿酸浓度增高等。本病属于中医学之“历节病”“痹证”范畴。了解自己的生理、营养代谢特点,从而注意自己的饮食宜忌,保证人机体营养的需要,对预防痛风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思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病是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疑难病,血(尿)中嘌呤代谢最终产物——尿酸持续增高为基本病因而引起各种病变的疾病.  相似文献   

8.
痛风是由体内嘌呤代谢发生紊乱所导致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发病率逐年升高。中医中药治疗痛风有着独到的优势,疗效肯定。系统阐述牟淑敏对痛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的认识,痛风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期辨证分型分别为湿热壅盛、痰瘀阻络、阳虚寒凝,缓解期辨证分型分别为脾虚湿盛、肝肾亏虚。  相似文献   

9.
痛风为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以高尿酸血症为重要标志。其发病率随地区和种族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以往在我国认为原发性痛风比较少见,现已逐渐增多,至90年代,痛风的防治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痛风病治疗的粗浅体会报告如下。1 加强认识,减少误诊痛风在1958年前文献中仅有25例报告,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特别是饮食方式的改变,并且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以及对本病认识的加强,痛风的发病率明显增多,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痛风可以侵犯骨和关节,而且还易累及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较为严重的代谢性疾病。既往由于对…  相似文献   

10.
痛风病是人类最古老代谢性疾病之一,在欧美国家最为多见,在历史记载中,痛风多见于社会上层人士如达官贵人、白领阶层,因此又称之为“富贵病”,近年来随人们工作与生活方式不断现代化及社会结构的变异,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病人数正在逐年增加。在东方,尤其在我国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预计在今后在10~20年内痛风病在我国将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号代谢性疾病,在目前医学界对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认识却远不如糖尿病那样深,临床实践中发现在痛风病的诊治方面存在许多误区,现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作为难治愈的代谢性风湿病,因嘌呤代谢紊乱和血尿酸的排泄障碍,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现剧烈疼痛、关节红肿,给患者带来痛苦及健康危害。西药因其毒副作用及较多的不良反应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优势逐渐显现,并得到更多关注,本文通过对近五年的文献检索,主要通过病因病机分析、针灸、中药外治、内服及中医综合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浅要分析中医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安全性较高、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围绕"中医药防治痛风病"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8月收录的中医药防治痛风病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发表年份、期刊、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中医药防治痛风病相关文献12324篇.发文量分析显示,该领域的...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属于现代西医学范畴。近年来,随着中西医学的不断发展与碰撞、交融,现代中医对GERD的认识不断深入。许多学者采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原发性肝癌的致死率逐渐升高,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现已成为中国肝病的新研究方向。目前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的诊治体系尚未完善,现代医学存在诊断不明确、治疗方式单一及介入时机难把握等问题。随着大量临床疗效观察的日益深入,中医药在防治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多数医家本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从整体观念出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求能够更加客观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纵观近十年国内外关于本病的研究文献,西医缺少对于本病在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系统论述,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及控制癌变等方面背后的现代药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限制了临床应用和推广,此外,中医药是否可以抑制本病核心问题肝异型增生结节的产生,还需要深入探索研究。本文通过全面检索相关文献,从中医及西医两方面对本病的诊断、治疗、实验研究、临床疗效等诸多方面进行梳理、概括、分析,内容丰富,囊括了国内外各医家及科研团队对于本病公认的及最新的认识及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本病的风险评估参考指标以及分析了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及其理论支持,探讨本病的中西医研究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不足,以期为读者提供对于本病较为全面的认识以及为本病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子宫内膜病理特点以及中医病因病机古今认识,创新性地提出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概念,基于文献整理归纳,从中医学的“异病同治”角度出发,分析思考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的共性病因病机及证治特点,旨在为中西医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信息,进一步促进中医妇科学常见共性病机的内涵研究。  相似文献   

16.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血清尿酸持续升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炎性疾病,并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息息相关。中医辨证论治从根本上治疗痛风有较好的综合疗效,但临床上对痛风的辨证论治,分型较多,缺乏统一的指导规范。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有关中医对痛风辨证论治的经验加以综述,为中医药临床治疗痛风的合理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析近5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CHB的临床研究进展,从中医古方的辨病治疗、中西药联合治疗、中药提取物及新剂型结合西药及中西医结合的序贯疗法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CHB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抑制乙肝病毒以及降低HBV变异率和提高临床疗效、增加安全性、减轻毒副作用、缩短疗程等诸多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不过,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CHB的临床研究仍有不足,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中药防治痛风病的药效评价平台,为评价中药防治痛风病的药效特点与作用机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集成"成分-疾病"靶标网络分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器官模型、细胞模型、分子生物学5个层次,从多层次系统构建中药防治痛风病的药效评价平台.结果:本课题组成功构建了基于尿酸生成与排泄、尿酸盐沉积以及沉积致炎的"整合论治"痛风...  相似文献   

19.
痛风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痛风发病率逐年提高,而中医药对痛风具有确切的近期疗效,众医家对痛风的中医药治疗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就近5年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医肺病学科不同于西医呼吸病学科,研究对象是肺系统疾病,内涵包括肺系统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解剖定位、生理病理特点)、肺系统疾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见症状辨证要点、治则治法、预防及预后;疾病范围:与肺功能(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有关类病证。外延可分为三类:1相近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临床药理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等;2相邻学科: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化学、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中医养生康复学、医学统计学等;3边缘学科: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心理学、数学、化学等;西医肺脏病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手段及进展亦为其外延部分。目前中医肺病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肺气虚证的基础及临床、中医药防治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防治哮病(支气管哮喘)等。未来建设的核心是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尤其是藏象理论,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现代医学先进技术和方法,促进自身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